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革新教育教育观念,走出传统教育的误区,把握新课程脉动,物里悟理,悟物穷理,授之以渔,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和本质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态度,使学生逐步感受自然的神奇,从而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共处,同时也为以后人类进一步认识、探究自然奠定基础。这才真正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新课程引领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无论是新课改,还是素质教育,考试是手段,是过程,是能力的检测,也必将是教育永恒的主题。面对各种对教育的思考与讨论,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有义务积极主动参与,认真思考如何有效处理好过渡与变革问题。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韩立福教授,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指导下创建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控究学习,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绩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过程。韩教授亲临我校作了“做智慧型‘懒’教师”的报告,倡导实现教学模式变革,过去教师搭台教师唱;循序渐进实现“教师搭台师生唱;师生搭台师生唱;师生搭台学生唱”。由“先教后学”走向“先学后导,问题评价”,彰显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学的主体,进而用认知的基本规律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脑中无物,难以述理,家中有粮,心中不慌。物理学科高考,考的就是“熟练,准确,活用,规范”。因此,参加高考的莘莘学子应对高中阶段的重点概念与规律、重点定理与法则、重点公式与二次结论、重点物理思想与方法做到深刻理解,烂熟于心,定能在考场上得心应手,迅速再现,运用自如,解起题来才能易如反掌,准确无误。哪如实现高中物理有效教学?
1、“掌握自然的基本规律和研究自然的基本方法,用心去感悟自然、理解自然,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是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1.1全面理解高中物理的内容,形成学科体系,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清楚高考物理试卷结构,分析高考的冷点和热点,进而把握高考命题动向。
1.2掌握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用系统论和方法论去指导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过程与方法)。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构建物理模型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法、近似估算法、图象法、极限法。我这里重点谈一下构建物理模型法,物理模型是物理规律和物理理论赖以建立的基础。它是抽象化了的物理研究对象、物理条件和物理过程,这种对研究对象本质因素进行抽象的方法,就是物理模型法。一类是物理对象模型,即把物理问题的研究对象模模型化,如质点、单摆、轻绳、轻杆、光滑、点电荷、理想气体等模型;另一类是物理过程模型化,即把研究的物理对象的实际运动过程进行近似处理,摒弃其在实际运动过程中的一些次要因素的干扰,使之成为理想的典型过程。第三类就是物理等效模型,即通过充分挖掘原有的物理模型的特征去等效具有相似性质或特点的现象和相似的运动的物理。但无论你应用哪种物理模型都需注意掌握事物的本质,符合客观实际。
构建物理模型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关键,高考理综物理卷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也特明显,有时一个大题的文字多达五六百,如果不能有效构建物理模型,就会在文字中眩晕。同样,一篇好的文章不仅在于语言的华丽,更重要的是言之有物,有血有肉(如苏轼的《江城子》)。
1.3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感受自然的神奇和伟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有效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大雁飞行,理解“雁行文化”;从山芋“于立足点谋平等,于出头处求自由”(陶行智)理解了什么是平等;从“啼血杜鹃”感悟什么是痴情;从“高山流水”去理解什么知音;从生老病死、斗转星移去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所有自发宏观过程都是具有方向性的,且不可逆);从海灘上那美丽的鹅卵石的形成过程,去感悟人生成长的轨迹……
2、“营造良好的课堂秩序(紧张严肃但又活而不乱)、构建平等和谐互助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保障。那如何管理好课堂纪律呢?管理学生就象用手压弹簧,你软它就硬,你硬它就软,但就在这软与硬之间充满着学问——怎样硬,怎样软,软硬的程度和底线是什么;管理学生就象放风筝,当晴空万里时就放开长长的线让它自由翱翔,当微风细雨时就把手中的线攥紧,当狂风暴雨时就把手中的线收回。那如何抓住时机,把握好度,控制底线呢?强化角色意识,注重平等。平等是构建和谐互助师生观的前提,这里的平等包括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平等和师生间人格的平等。
3、反思引领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必经之路。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不是一种面向学生时的教学方法或策略,而是一种用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学习方式。它指的是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4、终身学习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永动机。用开放的心态辩证的审视新观念、新思想。我记得在高中阶段曾学过一篇鲁迅的文章叫《拿来主义》,这篇文章很好地诠释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新事物(西方文化),不能全拿,而要有的选择性的拿,有针对性的拿。面对素质教育、新课改,需我们用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它,它是理念,是导向,我们不能把它绝对化。我记得曾有学者批判“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教师是园丁”,说这样的比喻强化了学生的生物属性,抹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我看到这样批判时,真有一种不敢说话的感觉,是否有些吹毛求疵了。素质教育和应试并不矛盾,它对应试教育有些批判,需我们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问题。当然素质教育、新课改实施初期,由于很多人的急功近利,把“素质教育新课改”当成一个筐,什么好事都往里装,看了真有一种让人心里堵得慌的感觉。作为教师是文化人,百家争鸣是文化的代言人,我们应用开放的心态去认识、接受新思想、新观念。
关键词: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新课程引领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无论是新课改,还是素质教育,考试是手段,是过程,是能力的检测,也必将是教育永恒的主题。面对各种对教育的思考与讨论,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有义务积极主动参与,认真思考如何有效处理好过渡与变革问题。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韩立福教授,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指导下创建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控究学习,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绩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过程。韩教授亲临我校作了“做智慧型‘懒’教师”的报告,倡导实现教学模式变革,过去教师搭台教师唱;循序渐进实现“教师搭台师生唱;师生搭台师生唱;师生搭台学生唱”。由“先教后学”走向“先学后导,问题评价”,彰显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学的主体,进而用认知的基本规律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脑中无物,难以述理,家中有粮,心中不慌。物理学科高考,考的就是“熟练,准确,活用,规范”。因此,参加高考的莘莘学子应对高中阶段的重点概念与规律、重点定理与法则、重点公式与二次结论、重点物理思想与方法做到深刻理解,烂熟于心,定能在考场上得心应手,迅速再现,运用自如,解起题来才能易如反掌,准确无误。哪如实现高中物理有效教学?
1、“掌握自然的基本规律和研究自然的基本方法,用心去感悟自然、理解自然,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是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1.1全面理解高中物理的内容,形成学科体系,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清楚高考物理试卷结构,分析高考的冷点和热点,进而把握高考命题动向。
1.2掌握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用系统论和方法论去指导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过程与方法)。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构建物理模型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法、近似估算法、图象法、极限法。我这里重点谈一下构建物理模型法,物理模型是物理规律和物理理论赖以建立的基础。它是抽象化了的物理研究对象、物理条件和物理过程,这种对研究对象本质因素进行抽象的方法,就是物理模型法。一类是物理对象模型,即把物理问题的研究对象模模型化,如质点、单摆、轻绳、轻杆、光滑、点电荷、理想气体等模型;另一类是物理过程模型化,即把研究的物理对象的实际运动过程进行近似处理,摒弃其在实际运动过程中的一些次要因素的干扰,使之成为理想的典型过程。第三类就是物理等效模型,即通过充分挖掘原有的物理模型的特征去等效具有相似性质或特点的现象和相似的运动的物理。但无论你应用哪种物理模型都需注意掌握事物的本质,符合客观实际。
构建物理模型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关键,高考理综物理卷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也特明显,有时一个大题的文字多达五六百,如果不能有效构建物理模型,就会在文字中眩晕。同样,一篇好的文章不仅在于语言的华丽,更重要的是言之有物,有血有肉(如苏轼的《江城子》)。
1.3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感受自然的神奇和伟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有效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大雁飞行,理解“雁行文化”;从山芋“于立足点谋平等,于出头处求自由”(陶行智)理解了什么是平等;从“啼血杜鹃”感悟什么是痴情;从“高山流水”去理解什么知音;从生老病死、斗转星移去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所有自发宏观过程都是具有方向性的,且不可逆);从海灘上那美丽的鹅卵石的形成过程,去感悟人生成长的轨迹……
2、“营造良好的课堂秩序(紧张严肃但又活而不乱)、构建平等和谐互助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保障。那如何管理好课堂纪律呢?管理学生就象用手压弹簧,你软它就硬,你硬它就软,但就在这软与硬之间充满着学问——怎样硬,怎样软,软硬的程度和底线是什么;管理学生就象放风筝,当晴空万里时就放开长长的线让它自由翱翔,当微风细雨时就把手中的线攥紧,当狂风暴雨时就把手中的线收回。那如何抓住时机,把握好度,控制底线呢?强化角色意识,注重平等。平等是构建和谐互助师生观的前提,这里的平等包括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平等和师生间人格的平等。
3、反思引领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必经之路。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不是一种面向学生时的教学方法或策略,而是一种用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学习方式。它指的是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4、终身学习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永动机。用开放的心态辩证的审视新观念、新思想。我记得在高中阶段曾学过一篇鲁迅的文章叫《拿来主义》,这篇文章很好地诠释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新事物(西方文化),不能全拿,而要有的选择性的拿,有针对性的拿。面对素质教育、新课改,需我们用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它,它是理念,是导向,我们不能把它绝对化。我记得曾有学者批判“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教师是园丁”,说这样的比喻强化了学生的生物属性,抹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我看到这样批判时,真有一种不敢说话的感觉,是否有些吹毛求疵了。素质教育和应试并不矛盾,它对应试教育有些批判,需我们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问题。当然素质教育、新课改实施初期,由于很多人的急功近利,把“素质教育新课改”当成一个筐,什么好事都往里装,看了真有一种让人心里堵得慌的感觉。作为教师是文化人,百家争鸣是文化的代言人,我们应用开放的心态去认识、接受新思想、新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