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信息拥抱美丽“中国梦”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er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在测绘科研的炼狱里创造了春天,以自己10年的艰辛努力和不懈探索“给地球照了个像”,被誉为“‘把地球搬回家’的人”“为地球做尺子的人” “用数字信息拥抱美丽‘中国梦’的人”。
  他们,创造了测绘界的奇迹,打破了我国航空测量仪器及数据处理领域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改写了中国航空摄影测量长期采用胶片的历史,推动了我国测绘从传统向数字化技术体系的跨越式发展。
  他们,研制成功的数字航空摄影仪,将4台日常用的非专业相机“捆绑”在一起,变身为可以航空摄影测量的“千里眼”,使中国科学家在“数字地球”研究领域成了世界公认的“领头羊”,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光环。
  ……
  他们,就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河南理工大学校长邹友峰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河南理工大学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创新团队。
  在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河南理工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刘先林院士、邹友峰教授、郭增长教授等共同完成的“大面阵数字航空影像获取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项由河南理工大学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创新团队10年潜心研究的成果,是该校自2011年度完成的“中国煤矿瓦斯地质规律与应用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之后,又一次获此殊荣。
  “为梦想而奋斗”
  在河南理工大学校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如果你在学生食堂看到一位白发苍苍、衣着朴素的老人买了两根油条、一碗稀饭,笑呵呵地坐在你附近就餐,那人可能就是刘先林。”
  刘先林“抠门”?笔者给刘先林算了笔账,每年他在该校的津贴是12万元,然而刘先林“很亏”,任职以来,这笔钱他分文未取。“他把这笔钱留在学校,设立了一个专门账户,用来资助科研项目和生活较困难的师生。”团队成员、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院长郭增长十分感慨地说。
  走进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综合办公楼307室,这个刘先林办公兼卧室的地方,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简易床、一张沙发、一台电脑、一张堆满专业书籍的写字台、一个书柜。
  2006年,刘先林在河南理工大学新校区做实验,学校安排他在老市区的宾馆吃住。新校区距宾馆8公里,坐车也就十几分钟,年近70岁的刘先林依然要求睡在办公室,洗漱在楼里的公共卫生间。每晚,整栋大楼就剩下他和门卫。“看上去更像个看大门的工友。”门卫们都认得他。刘先林喜欢住办公室,原因是离设备近点,可以随时做实验。
  刘先林对学生说:“搞科研,就要做好啃面包、住办公室的准备。”刘先林指导的第一位博士后、团队成员刘昌华记忆犹新,“一次课题组跟他谈科研谈到下午1点多,可他谈兴正浓,大家肚子饿得咕咕叫都不好意思说。将近2点了,他突然想起,‘哦,时间不早了,我们去吃饭吧。’到食堂简单要了点儿菜,又给每人要了一张大饼,还叮嘱大家一定要吃饱。”
  “为梦想而奋斗,心中美好的东西定能创造出来!”河南理工大学校长邹友峰说。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理工大学第一位学成归来的博士,一个把学者的睿智与管理者的从容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专家型领导干部,邹友峰2003年被任命为焦作工学院院长(河南理工大学前身)时,年仅38岁,是当时河南高校最年轻的校长。
  “对待科研,他要求一是一,二是二,十分严格,不许有丝毫的差错!”邹友峰教授的博士生柴华彬说。的确,对河南理工大学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创新团队来说,科研就是最好的生活。
  正是在刘先林、邹友峰的带领下,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科发展走上了“快车道”:2004年,学校获批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省级重点学科,2005年获得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成立新的遥感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07年获准成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测绘学科4年上了4个台阶。近年来,学校又建成了矿山空间信息技术河南省重点实验室、“中原地区土地资源综合监测与持续利用”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河南省测绘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测绘工程省级教学团队等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主持承担国家863、973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重点)项目1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完成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0余项,25项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或领先水平,5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5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和一、二等奖12项……就这样,河南理工大学人用心血和汗水筑就了一条测绘事业发展的“高速公路”。
  “坚定信仰,拥抱美丽梦想”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仰,又脚踏实地,苦干实干,我们就一定能够拥抱美丽梦想!”邹友峰说,“从事测绘科研,必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邹友峰认为真正的研究成果总能解决制约生产作业的重大技术难题,走出“象牙之塔”,开出一片新天地。
  “我们搞测绘科研,就好像背着黑锅在地狱里爬行,谁最能吃苦,谁意志最坚强,谁就能最终找到地狱的出口!”师生们对刘先林的话耳熟能详。
  在数字航空摄影仪的研制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一起航拍,一起分析。2005年7月,大家一起到野外进行航空试拍。试飞用的是一架简陋的喷农药的蜜蜂三型飞机,机身没棚,像公园里的小帆船。飞机只能容纳两个人,除驾驶员外,另一人是倒座、脚悬空,很难受。更关键的是试验难度大,小飞机技术操作水平要求高,修正航向、调整水平等许多操作都要由专人完成。面对这种情况,有的人犯起了嘀咕:这与我们平时见到的飞机差别也太大了,连密封舱都没有。大家犹豫着不敢上去。
  为打消大伙儿对安全的顾虑,刘先林第一个登上了这架飞机。大家劝他,他却笑着说:“放心吧,这小东西听话着呢。”很快,飞机就消失在大家视野中。“40分钟了还没有回来!”现场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看到大家惊魂未定的样子,他倒笑开了,连叹收获丰富,并兴奋地说:“相当安全,天上兜风感觉不错!”“只有亲自上去了,才能看到仪器的工作情况,才能知道在工作当中怎么操作,会产生什么问题。”他还开玩笑说,“环境条件差一点,我们就用人力补其不足,这叫做‘以软补硬’。”在他的带动下,团队成员一个个轮换登上飞机,顺利完成了预定任务。   爱国是创新的源泉。“我们就是看不得国外的产品垄断中国市场。外国能做到的,咱们也能做到。”郭增长说,“长期以来,国内数字航空影像获取主要依靠国外进口的数字航摄仪,国外数字航摄仪采用专业量测型相机,不但价格昂贵、检测维修困难,且存在着中小比例尺测图数据冗余大、效率低,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高程精度低等问题。因此,开展数字航空影像获取关键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制,对提升我国测绘技术水平和实现测绘仪器国产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其实,研发最困难时,压力很大,但我们硬是咬牙挺过来了。”郭增长说,“在做实验的几个月里,我们没睡过一个好觉,对情况一次次地了解、分析,一步步地摸索、实践,一遍遍地校正、修改……”
  2007年5月底,原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宣布了一条喜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航空摄影测量仪通过了专家鉴定,该摄影仪填补了国内空白,高程精度指标达到同类产品国际领先水平,整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为第一参研单位的河南理工大学,师生们的脸上再也无法掩饰成功的喜悦。
  “过去搞地形测绘,必须到野外进行实地测量。有了这套设备,可以通过航空照片、卫星照片,把地面模型按原样搬到室内来。以前艰辛的野外测绘,现在坐在电脑前就可完成了。所有测绘要求的图种,这套设备都能绘制,应用面非常广。”团队成员、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副院长张合兵自豪地说。
  “执著于创造与奉献”
  刘先林说,“作为中国人,要为国家争气!你如果停了,人家就上去了,你很快就会被淘汰。要跟着整个技术进步的步伐。”
  “执著于创造与奉献,人生就有出彩机会!事业因为梦想而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而变得无比厚重。”邹友峰说,“在追求梦想的创业之路上,把每个人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创新活力才能更好地持续迸发。”他更是善于用人所长,合理安排科研任务,充分调动科研组成员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邹校长用淡泊名利、虚怀若谷的精神,凝聚起一个和谐向上的创新团队;他博学严谨、豁达谦和,像磁石般吸引着我们每一个人。”张合兵说,“年轻人总爱找他讨论技术问题,也都愿意到他手下工作。他也敢于放手让年轻科技人员去干去闯,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他带过的年轻人,大都很快能独立承担国家或国家测绘局重点科研项目,成为科研骨干。”
  “我们所做的科研成果一定要能够得到推广和应用。”邹友峰反对那些“纸上谈兵”的科研,“国外数字航摄仪价格平均为1500万元每台套,而我们研制的装备售价仅400万元每台套。价格低是一大优势,还可根据需要,随时更换不同焦距的镜头,使用非常方便。用户只需购置一台本设备就可以满足不同项目影像获取的需要,国外的航摄仪则没有这项功能。另外,拍摄前后,都可对相机参数及时进行检校,以符合我国测绘行业的作业标准,保证测绘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但进口的数字航摄仪需要送到国外检校,周期长、成本高,用户难以承受。”
  据介绍,数字航摄仪还在其关键技术——多像机高精度拼接,即多幅影像拼接的虚拟影像生成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种相机投产以来,已在全国28个省、市完成了70万平方公里的航空影像获取任务,所获取的影像应用在数字测图、数字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矿产资源勘探等领域,产生经济效益约40.4亿元,同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传统的胶片航摄仪体积大、价格高、周期长、效率低,而基于数码相机的数字摄影仪体积小、价格低、周期短、效率高。”郭增长说,“数字航摄仪高程精度比国外同类产品高三到四倍,分辨率、几何精度也高于国外同类产品;镜头覆盖范围更大,因而拍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镜头可以更换,一台仪器可以满足不同比例尺地形图测制的需要,大大提高仪器的利用率。”
  也许,邹友峰说过的一段话,可以作为团队成员的人生注脚:“以最低的标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以最高智慧创造出造福人类的伟大成果,以最大努力承载起人民的梦想和重托。毫无疑问,人生的价值绝不是仅仅满足于吃、穿、住、行,而是在于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
其他文献
《做不抱怨的教师》系列丛书之《教育心理学小故事》全书分为8章,每章有个主题,分别是“梦在远方”“战胜自己”“智者无敌”“关爱生命”“成败之间”“学会感恩”“名人榜样”和“古人智慧”;每章前面有一段提示或概括性的话语,之后讲述10多个数量不等的小故事(全书共有123个古今中外故事),每个小故事后面附有编者的“感悟箴言”。大多数故事笔者还是第一次接触,其中有一些故事让人振聋发聩,记忆尤深。平心而论,与
远离城市的喧嚣繁华,逃离升学和考试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自己对孩子进行家庭式教学。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不适合当下的学习方式和考试制度,为了保护孩子的天性,尽可能地给他们自由,给他们一片没有污染的人文和自然环境,陪伴他们一起学习和成长,这就是自教家长想给孩子们提供的理想教育环境。这些志同道合者在网上成立了“在家上学联盟”,已有南京、上海、北京、广东、成都等20多个分站点,群体内交流频繁,大有对学校
在校生人数少则五六千,多则上万;网罗、垄断了所在城市、甚至全省的尖子生;因学校大、创收多、高考成绩相对较好而常常被地方政府当做政绩。近年来,这一类所谓的“超级中学”异军突起,引起社会关注。  诸多迹象表明,建“超级中学”已经成为各地发展教育的新趋势,其势头比当年的“县一中”更猛(所谓“县一中”,就是举全县之力办好一所高中)。“超级中学”之所以出现,与地方发展教育的“锦标主义”功利思想及教育利益有关
2020年11月30日,吉林松原前郭县第二高级中学一名高三生物老师,一边给学生监考,一边大玩直播。期间,在线观看用户最多达到1500名。有网友在线质疑其不负责任、影响孩子考试、侵犯学生肖像权。可这名老师不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表示自己开直播是怕困,并没有打扰学生。对此,当地教育局立刻成立专门调查组开展调查。当日,涉事教师即被停职。  《北京晚报》:监考玩直播,是对监考岗位的亵渎,也是对考试纪
作者:(美)保罗·哈莫尼斯 玛格丽特·摩尔  出版:吉林文史出版社  《权力最终属于有自控力的人》一书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自控力与权力。自控力是掌控自己内心的能力。一个人只有征服了自己的内心,才能去征服外面的世界。所以,有了自控力,你才能拥有权力,也才配拥有权力。第二部分,自控力法则。自控力法则是一套理顺内心、提升自控力的方法,一共分为6步 : 驯服烦躁、集中注意力、及时刹车、塑造信息、转
历时两年研究,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完成“085”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现代城市公共交通运行管理》,10月19日通过课题评审验收。研究成果为上海改进29个轨道交通换乘枢纽提供了对策。据了解,上海市宝山区区长、上海工程大管理学院院长汪泓担任项目负责人,率30人研究团队,分别从综合建设工程、人才培养工程、知识创新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国际交流与合作工程五个方面,推进项目研究,由此探索现代城市公共交通运行管理领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等多种形式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当时的青年所展现出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的精神源远流长,影响至深,值得当今的青年学习。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
进入“金九银十”的求职黄金季节后,各大高校应届毕业生开始四处找工作。近日从合肥市人社局获悉,为帮助广大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合肥市推出四项补贴政策,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在求职或创业时可以享受见习、就业、创业及社保等相关补贴。据介绍,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到市内见习单位参加见习,见习期达到6至12个月,每月每人可以领取不低于1000元的基本生活补助。见习单位预先垫付后,可向人社部门申请就业见习补贴,财政部
研究背景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主要以家乡为内容展开教学。我们的家乡是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殿前街道寨上村。据《寨上志》记载,寨上村已经有900余年的历史了。寨上历史源远流长,风物广博和璀璨。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家乡,我为你骄傲》,要求学生关注身边的文物古迹,了解它们的保护情况。对此,我们小组成员经过一番实地调查后协商交流,决定将“追寻寨上村的文物古迹”作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目的、内
长期以来,过重的学业负担已成为一种顽疾,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多年来,社会各界及教育系统内部“减负提质”的呼声也从未间断,各级教育部门为此做了不少努力,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依然存在。为实现教育从数量满足向质量满足的转变,从传统的“寻找适合教育的孩子”向“适合孩子的教育”转变,最终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彻底转换育人模式,打造活力教育。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