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增城区课题《基于“阳光评价”理念的初中数学活动设计的研究与实践》(zc201621)研究应用成果之一。
摘 要: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将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结合“阳光评价”测试情况,将以《平方差公式》一课为例,探究初中数学活动设计的实施研究。
关键词:数学活动;平方差公式;核心素养
新课改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反思提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展核心素养。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平方差公式》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与多项式乘法有着密切联系,经历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反复认识过程,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局部到整体,体现特殊与一般的数学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的理解和运用平方差公式,本研究提出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探索规律。设计以下数学活动:
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并探究规律:
(1)(x 1)(x-1) (2)(x 2)(x-2) (3)(x-5)(x 5) (4)(3 y)(-3 y)
二、自主學习,分析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维,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如果经历自主学习,在“观察——发现——归纳——验证”中探索,将是另一番体验。在未知数学世界进行探索,学生可以畅游和翱翔,体验无限探索的奇妙。开展数学活动,把教材中内容活化为学生主动探究的数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反思提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展数学素养。
设计引导问题“观察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什么规律?”是必要的知识产生过程,教师可进行适当点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等式的左、右两边,等号的一边是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等号的另一边是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先从形式上、再从本质上观察,从而发现平方差公式的表现形式。
三、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数学活动的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拓宽视野,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都是数学活动主要的学习方式。
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数学活动,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下,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培养数学思维,发展数学素养。
设计以下数学活动:
模仿第一行填表,并根据最后一列找出规律:
(2)计算:(2 1)(22 1)(24 1)(28 1) 1.
七、总结经验,分享体验
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数学活动,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培养数学思维,发展数学素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分享学习感受,也是学习。新课程改革呼唤着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如果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活动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富有生命力,那么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动力。本研究认为该环节可以设计“赏析数学文化”的数学活动,例如:
(1)速算王比赛: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准又快?103×97=
--------------------------------------------------------------------------------
;51×49=
--------------------------------------------------------------------------------
(2)用几何面积解释平方差公式.
参考文献:
[1]朱铭丽,初中“数学活动”教学的有效性思考[D].浙江师范大学,2013.
[2]郑毓信著,张奠宙主编.数学教育哲学的理论与实践[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
[3]朱小平,赵素芬,吴明龙.“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结构体系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初中第五次课题会议湖北子课题组研究课展示[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0年第7期.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第二中学 511300)
摘 要: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将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结合“阳光评价”测试情况,将以《平方差公式》一课为例,探究初中数学活动设计的实施研究。
关键词:数学活动;平方差公式;核心素养
新课改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反思提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展核心素养。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平方差公式》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与多项式乘法有着密切联系,经历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反复认识过程,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局部到整体,体现特殊与一般的数学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的理解和运用平方差公式,本研究提出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探索规律。设计以下数学活动:
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并探究规律:
(1)(x 1)(x-1) (2)(x 2)(x-2) (3)(x-5)(x 5) (4)(3 y)(-3 y)
二、自主學习,分析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维,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如果经历自主学习,在“观察——发现——归纳——验证”中探索,将是另一番体验。在未知数学世界进行探索,学生可以畅游和翱翔,体验无限探索的奇妙。开展数学活动,把教材中内容活化为学生主动探究的数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反思提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展数学素养。
设计引导问题“观察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什么规律?”是必要的知识产生过程,教师可进行适当点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等式的左、右两边,等号的一边是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等号的另一边是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先从形式上、再从本质上观察,从而发现平方差公式的表现形式。
三、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数学活动的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拓宽视野,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都是数学活动主要的学习方式。
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数学活动,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下,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培养数学思维,发展数学素养。
设计以下数学活动:
模仿第一行填表,并根据最后一列找出规律:
(2)计算:(2 1)(22 1)(24 1)(28 1) 1.
七、总结经验,分享体验
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数学活动,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培养数学思维,发展数学素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分享学习感受,也是学习。新课程改革呼唤着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如果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活动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富有生命力,那么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动力。本研究认为该环节可以设计“赏析数学文化”的数学活动,例如:
(1)速算王比赛: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准又快?103×97=
--------------------------------------------------------------------------------
;51×49=
--------------------------------------------------------------------------------
(2)用几何面积解释平方差公式.
参考文献:
[1]朱铭丽,初中“数学活动”教学的有效性思考[D].浙江师范大学,2013.
[2]郑毓信著,张奠宙主编.数学教育哲学的理论与实践[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
[3]朱小平,赵素芬,吴明龙.“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结构体系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初中第五次课题会议湖北子课题组研究课展示[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0年第7期.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第二中学 51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