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实践活动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应用教学知识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由数学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体现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 因此,在教学时,应把数学知识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密切联系起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一、要激发想象力,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动机的形成
知识越多想象越丰富吗?这不一定,如果学生不把知识学活,不会联想,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那么只能再现曾感知过的形象. 所以在数学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要引起他们思维活动的兴趣,使想象处于活跃状态.
例如,在教学“解比例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李大叔家羊圈里的那几只老羊被小偷偷走了. 第二天清晨,李大叔看到羊圈旁边有一些脚印,于是就去看个究竟,羊去圈空,李大叔傻了眼. 李大叔立即让他的儿子请来警察,只见那警察量了量小偷留下的脚印,然后说出了小偷的大概身高.通过这个故事的讲述,学生的思维处于想象状态,出于强烈的好奇心,都迫切地想弄明白警察这么快知道小偷身高的奥秘,从而更加主动地去探索新知,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老师抓住时机让学生自学解比例的知识,通过自学,学生终于揭开了刚才的奥秘,因为人的脚长度与身高之比是1 ∶ 7,已知脚的长度,用解比例的知识就能求出人的身高.
这样在想象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中积极探索新知,最后在自主探索中得到结论,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紧密联系生活,活动中唤起自主探索意识
社会是一个活动的大载体,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有着许多与数学相关的活动,所以应紧密联系生活,在活动中唤起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例如,在教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值”时(阿姨到水果店买苹果21.2千克,每千克苹果1.24元,应付多少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现场模仿买苹果的经过,通过表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应付1.24 × 21.2 = 26.288(元),结果出来就引起了同学们的议论. 有的学生说:“应付26.29元. ”有的学生说:“现在买东西几乎用不到分了,所以要保留一位小数,应付26.3元.”还有的同学说:“买这么多苹果,零碎的几角钱就不用付了,因此保留整数,付26元. ”
通过这种生活化的表演活动,学生的意见更贴近生活,更富有创造性,从而唤起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为学生更好地自主探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动手操作,活动中激活自主探索灵感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尖上的. ”一语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同样,创新的灵感也来自于儿童的手指尖上.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积极动手操作,任其在自我探索的活动中,激活创新的灵感. 例如在教“行程相遇应用题”时,教师可以让每名学生把自己的文具盒当做“小汽车”,同桌两人合作进行操作. 通过操作活动,学生对同向、相向(相对)、相背等各种活动状况有了感性认识,同时也激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灵感,所以在巩固练习时,学生才会有多种灵活的、有见解的创新解法.
自由的活动激发探索的灵感,要保护好学生的自主探索灵感,多创设自由活动的空间,为学生的创举铺路架桥.
四、注重课堂实践,活动中指导自主探索方法
现代教学表明:如今的数学课堂越来越趋向于实践性比较强的活动教学. 的确如此,只有让学生在真正的实践活动中去发现数学问题,去感受数学,使用数学,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才会获得提高. 所以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课堂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主探索,让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得到发展,自主探索素质获得提高.
五、加强课后实践,拓宽自主探索思路
例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一课后,由于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知识比较碎,不易短时间掌握牢固,因此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分组到停车场调查一下机动车辆的牌号,观察哪些车牌号能被2整除,哪些车牌号能被5整除,哪些车牌号能被3整除,然后列成一张汇报表,在小组之间交换意见,合作交流,看看可以发现哪些新知识. 通过这一课后实践活动,同学们既可以发现能被9整除数的特征,又能发现能被4整除数的特征,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思路,使学生不局限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通过自己的课后实践活动培养了自主探索能力.
六、课外知识拓展,作业设计生活化,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主渠道,课外活动及作业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的必要补充. 数学知识的学习仅满足于课堂教学实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课堂与课后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课堂上的知识拓展到课外,采用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无限的课后应用知识的空间. 如:(1)小调查形式. 学了统计知识后,可让学生调查家庭每月消费情况,再绘制成统计图表,从中了解消费的支配情况,以便作出合理调整;调查自己家里每个月的水电费的支出情况,计算一下这个月比上个月是节省了百分之几还是增加了百分之几. (2)小论文形式. 学了利息的计算之后,让学生通过调查利率,对比计算同样的钱是存入银行还是购买国债得到的利息多或存入的方案等.
总之,老师在教学中应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在操作中观察分析,获得认知,悟到方法,发展能力.
一、要激发想象力,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动机的形成
知识越多想象越丰富吗?这不一定,如果学生不把知识学活,不会联想,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那么只能再现曾感知过的形象. 所以在数学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要引起他们思维活动的兴趣,使想象处于活跃状态.
例如,在教学“解比例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李大叔家羊圈里的那几只老羊被小偷偷走了. 第二天清晨,李大叔看到羊圈旁边有一些脚印,于是就去看个究竟,羊去圈空,李大叔傻了眼. 李大叔立即让他的儿子请来警察,只见那警察量了量小偷留下的脚印,然后说出了小偷的大概身高.通过这个故事的讲述,学生的思维处于想象状态,出于强烈的好奇心,都迫切地想弄明白警察这么快知道小偷身高的奥秘,从而更加主动地去探索新知,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老师抓住时机让学生自学解比例的知识,通过自学,学生终于揭开了刚才的奥秘,因为人的脚长度与身高之比是1 ∶ 7,已知脚的长度,用解比例的知识就能求出人的身高.
这样在想象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中积极探索新知,最后在自主探索中得到结论,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紧密联系生活,活动中唤起自主探索意识
社会是一个活动的大载体,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有着许多与数学相关的活动,所以应紧密联系生活,在活动中唤起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例如,在教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值”时(阿姨到水果店买苹果21.2千克,每千克苹果1.24元,应付多少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现场模仿买苹果的经过,通过表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应付1.24 × 21.2 = 26.288(元),结果出来就引起了同学们的议论. 有的学生说:“应付26.29元. ”有的学生说:“现在买东西几乎用不到分了,所以要保留一位小数,应付26.3元.”还有的同学说:“买这么多苹果,零碎的几角钱就不用付了,因此保留整数,付26元. ”
通过这种生活化的表演活动,学生的意见更贴近生活,更富有创造性,从而唤起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为学生更好地自主探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动手操作,活动中激活自主探索灵感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尖上的. ”一语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同样,创新的灵感也来自于儿童的手指尖上.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积极动手操作,任其在自我探索的活动中,激活创新的灵感. 例如在教“行程相遇应用题”时,教师可以让每名学生把自己的文具盒当做“小汽车”,同桌两人合作进行操作. 通过操作活动,学生对同向、相向(相对)、相背等各种活动状况有了感性认识,同时也激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灵感,所以在巩固练习时,学生才会有多种灵活的、有见解的创新解法.
自由的活动激发探索的灵感,要保护好学生的自主探索灵感,多创设自由活动的空间,为学生的创举铺路架桥.
四、注重课堂实践,活动中指导自主探索方法
现代教学表明:如今的数学课堂越来越趋向于实践性比较强的活动教学. 的确如此,只有让学生在真正的实践活动中去发现数学问题,去感受数学,使用数学,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才会获得提高. 所以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课堂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主探索,让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得到发展,自主探索素质获得提高.
五、加强课后实践,拓宽自主探索思路
例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一课后,由于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知识比较碎,不易短时间掌握牢固,因此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分组到停车场调查一下机动车辆的牌号,观察哪些车牌号能被2整除,哪些车牌号能被5整除,哪些车牌号能被3整除,然后列成一张汇报表,在小组之间交换意见,合作交流,看看可以发现哪些新知识. 通过这一课后实践活动,同学们既可以发现能被9整除数的特征,又能发现能被4整除数的特征,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思路,使学生不局限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通过自己的课后实践活动培养了自主探索能力.
六、课外知识拓展,作业设计生活化,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主渠道,课外活动及作业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的必要补充. 数学知识的学习仅满足于课堂教学实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课堂与课后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课堂上的知识拓展到课外,采用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无限的课后应用知识的空间. 如:(1)小调查形式. 学了统计知识后,可让学生调查家庭每月消费情况,再绘制成统计图表,从中了解消费的支配情况,以便作出合理调整;调查自己家里每个月的水电费的支出情况,计算一下这个月比上个月是节省了百分之几还是增加了百分之几. (2)小论文形式. 学了利息的计算之后,让学生通过调查利率,对比计算同样的钱是存入银行还是购买国债得到的利息多或存入的方案等.
总之,老师在教学中应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在操作中观察分析,获得认知,悟到方法,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