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获取各方面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长久以来,学生学习数学“幸福感”的缺失,大多由于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所致. 因此,我们试着从高一层次——生命的层次来重新认识数学课堂,创造性地使我们的课堂焕发真正的生命活力.
1. 尊重生命个体,走进学生内心世界
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从不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不关注学生的不参与是否与己有关,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只是怨学生,甚至是批评学生,而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恰当.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体会到教师的反思很重要,它能增加你课堂的魅力.记得有一次,我在上课时,后面的一个孩子一直都没听讲,而且经过几次暗示都没效果.下课后,我就找这个孩子谈话,从中了解到自己因为最近几天感冒讲话声音有点沙哑,他一直听不清我说什么,就干脆不听了.于是,我就诚挚地对这个孩子说:“对不起,这是我的疏忽,我声音再大一点再清楚一点,让你能听清.”后来,我们还订了个“君子协议”,什么时候因为我的原因让他听不懂课,他则举起左手做手势,我就知道了.从此以后,这个孩子每次上课都是那么专注投入.
学生只有先喜欢上我,才能喜欢我所教的数学.我们面对处在人生重要时期的、具有奠基意义的“发展中的人”——青少年,我们的教学不能只把注意力集中在知识、手段、操作、工具上,而丢失了最重要的东西——学生的感受.
2. 重视过程体验,培养学生数学思考
获取一种数学结果,远远比不上经历这个过程重要.怎样让我们的孩子在数学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这就在于学生在研究知识的过程中是否有主动思考,是否经过自己本身积极的探究发现了数学结论,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学数学.让学生在课堂中互相质疑,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质疑,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也是有利的.注重过程,赋予“生命”,这是我们教师必须要做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课堂中去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
如在教学《估算》一课时,出示曹冲六次称石头的质量如下:328千克、346千克、307千克、377千克、398千克、352千克.让大家估计这头大象有多重?估计时,大家思维活跃,有好几种估算结果和方法.
生1:我把6个数都看作300,300×6 = 1800(千克).
生2:我把6个数都看作400,400×6 = 2400(千克).
生3:我用300×4 400×2 = 2000(千克).
生4:300×3 400×3 = 2100(千克).
生5:我是这样估的:300×7 = 2100(千克).
教师把这些估算的结果写在黑板上,让大家进行评价.
生4:我觉得都可以.
生1:我有一个问题,大家估算的这些结果有啥区别,能不能只选用一个结果.
(大家争辩)
生1:我觉得,我估的结果太小了.生2估的又太大了.
生2(问生1):要是买东西的话,把要带的钱估大一些才好呢.
生(一齐):那太大也不好.
生3:这怎么办,我觉得我和生4、生5估计的2000千克和2100千克都可以.
生5:我觉得估计应该接近准确值,我同意2100千克这个结果.
生6:我觉得2000千克、2100千克这两个估计结果都行.
(大家表示同意)
……
在这种质疑的氛围中,学生探索着估算的方法,体验着估算的合理性,他们的思维得到了发展,思路得到拓宽,对数学的感受是真实、亲切、自信的!放手让学生学习数学,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重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
3. 人性化的评价,引导感受数学魅力
以往的教师在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时,作业干净、认真、题都做对了,就是好学生.一节课后的评价,关注更多的是这种类型的题是否会做了,往往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而在我的课堂中,更为关注学生对数学的体验,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和之后的人性化评价,从而让学生对数学有更深的理解.如我最喜欢采用学生的名字对学生发现的数学方法进行命名,让学生感受到发明创造原来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原来并不那么神秘,我们也可以做“数学家”.在学完一节课后,问学生“这节课你学得快乐吗?”“这节课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谈谈你今天怎样与人合作?”“今天的学习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学生们在轻松的谈话中,体验着丰富的数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着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吸引力,而且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达到了和谐统一.
数学课堂之所以充满生命活力,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当你醉心于课堂时,课堂便呈现给你一种美景——活生生的数学,教师的生命价值也在此体现.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教师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自由的思维空间里任意翱翔,尽情地感受数学的魅力与活力.这就是数学课堂的生命力所在.
责任编辑 罗 峰
1. 尊重生命个体,走进学生内心世界
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从不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不关注学生的不参与是否与己有关,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只是怨学生,甚至是批评学生,而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恰当.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体会到教师的反思很重要,它能增加你课堂的魅力.记得有一次,我在上课时,后面的一个孩子一直都没听讲,而且经过几次暗示都没效果.下课后,我就找这个孩子谈话,从中了解到自己因为最近几天感冒讲话声音有点沙哑,他一直听不清我说什么,就干脆不听了.于是,我就诚挚地对这个孩子说:“对不起,这是我的疏忽,我声音再大一点再清楚一点,让你能听清.”后来,我们还订了个“君子协议”,什么时候因为我的原因让他听不懂课,他则举起左手做手势,我就知道了.从此以后,这个孩子每次上课都是那么专注投入.
学生只有先喜欢上我,才能喜欢我所教的数学.我们面对处在人生重要时期的、具有奠基意义的“发展中的人”——青少年,我们的教学不能只把注意力集中在知识、手段、操作、工具上,而丢失了最重要的东西——学生的感受.
2. 重视过程体验,培养学生数学思考
获取一种数学结果,远远比不上经历这个过程重要.怎样让我们的孩子在数学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这就在于学生在研究知识的过程中是否有主动思考,是否经过自己本身积极的探究发现了数学结论,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学数学.让学生在课堂中互相质疑,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质疑,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也是有利的.注重过程,赋予“生命”,这是我们教师必须要做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课堂中去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
如在教学《估算》一课时,出示曹冲六次称石头的质量如下:328千克、346千克、307千克、377千克、398千克、352千克.让大家估计这头大象有多重?估计时,大家思维活跃,有好几种估算结果和方法.
生1:我把6个数都看作300,300×6 = 1800(千克).
生2:我把6个数都看作400,400×6 = 2400(千克).
生3:我用300×4 400×2 = 2000(千克).
生4:300×3 400×3 = 2100(千克).
生5:我是这样估的:300×7 = 2100(千克).
教师把这些估算的结果写在黑板上,让大家进行评价.
生4:我觉得都可以.
生1:我有一个问题,大家估算的这些结果有啥区别,能不能只选用一个结果.
(大家争辩)
生1:我觉得,我估的结果太小了.生2估的又太大了.
生2(问生1):要是买东西的话,把要带的钱估大一些才好呢.
生(一齐):那太大也不好.
生3:这怎么办,我觉得我和生4、生5估计的2000千克和2100千克都可以.
生5:我觉得估计应该接近准确值,我同意2100千克这个结果.
生6:我觉得2000千克、2100千克这两个估计结果都行.
(大家表示同意)
……
在这种质疑的氛围中,学生探索着估算的方法,体验着估算的合理性,他们的思维得到了发展,思路得到拓宽,对数学的感受是真实、亲切、自信的!放手让学生学习数学,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重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
3. 人性化的评价,引导感受数学魅力
以往的教师在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时,作业干净、认真、题都做对了,就是好学生.一节课后的评价,关注更多的是这种类型的题是否会做了,往往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而在我的课堂中,更为关注学生对数学的体验,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和之后的人性化评价,从而让学生对数学有更深的理解.如我最喜欢采用学生的名字对学生发现的数学方法进行命名,让学生感受到发明创造原来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原来并不那么神秘,我们也可以做“数学家”.在学完一节课后,问学生“这节课你学得快乐吗?”“这节课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谈谈你今天怎样与人合作?”“今天的学习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学生们在轻松的谈话中,体验着丰富的数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着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吸引力,而且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达到了和谐统一.
数学课堂之所以充满生命活力,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当你醉心于课堂时,课堂便呈现给你一种美景——活生生的数学,教师的生命价值也在此体现.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教师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自由的思维空间里任意翱翔,尽情地感受数学的魅力与活力.这就是数学课堂的生命力所在.
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