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y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学习兴趣指的是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关心,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情理特征。在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笔者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明确的学习目的是促进学生勤奋学习的原动力。对中小学生来说,要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对他们讲大道理是不行的。必须让他们通过活动与学习接触具体的材料获得感受和启发。我们可以通过看影视片、讲故事、开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成人是如何战胜困难和对社会贡献的,让学生明白战胜困难需要知识、技术和本领,而知识本领来源于我们平时的刻苦学习。同时,我们还要让学生懂得,他们正处在努力学习知识、技术培养能力的大好时期,从而懂得对时间的珍惜。这样,学生就会从中明白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需要知识本领,如,学习简单机械,可教会我们在生活、工作和劳动中运用杠杆、滑轮等机械的能轻松省力。学习诗词,掌握平仄、对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词、对联的意义,并学习写对联、诗词,学习气象观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气象观测的相关知识,识别天气情况等,从而体验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向学生阐述各种知识的实践意义,引导学生在应用知识中懂得知识的用处和体验到学习能给他人带来好处。学习不仅可以让自己丰富知识,提升能力,自己有知识,有能力,有技术过后,还可以帮助别人,对社会做贡献。这样,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无疑就能得到加深。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就会努力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并渐渐地把学习上的压力和负担转化成学习的乐趣和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和"要学习"为"爱学习"。这样让学生产生兴趣就成了非常自然而比较容易的事。
  二、增强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学生的认识兴趣即就是求知欲,是乐于接近、寻求和获取知识的需要。提高学生认识兴趣的基础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好奇的基础上不断地获取和掌握某些知识,深刻地认识知识和学习的价值,并从中体验到学习的趣味性,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将是十分自然的。
  笔者曾经在一节自然课(教学《月相的变化》)中作过这样的尝试,在讲清什么是月相后,问学生是否知道月相有哪些变化,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知道",并列举出月相变化的几种情况及时间。当我问到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时,全班哑然,一个个目光困惑。不难想象,同学们非常想知道这个问题。于是我从教具箱里拿出三球仪,学生的目光好奇地盯住了这个教具。我因势利导,不仅让学生牢固地掌握了月相的有关知识,渐渐地,学生对我教的学科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老師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劳动、初中活动的体验,感受自己知识、能力的严重不足,体验没有知识,技能的困扰,从而感知学习的重要性,以增加学习的求知欲望。我曾经带领学生到一停车场,让学生参观各种型号的车辆,向学生讲述汽车工业的发展,介绍汽车的工艺制造,并向学生说明,当今社会,驾驶汽车也是一门必备的技术。我向学生开了这样一个玩笑:同学们,谁会开车,在这里任选一辆开走,归自己。同学们笑了,我想,通过这次介绍和这个玩笑,会引起许多学生学习汽车驾驶、制造和维修的强烈欲望。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设计一些初中活动,让学生必要的挫折,这些挫折是因为学生平时学习不用功,对一些必要的知识技能掌握不够所致。通过本人的实践,效果也非常不错。
  三、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形成,它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我们必须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初入学的儿童,要注意激发他们读、写、算的兴趣。我们对学生读、写、算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读、写、算的意义和重要性,更要增强学生对读、写、算的趣味性。让学生对读、写、算的学习形成自觉性。对中、高年级学生,我们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分化,要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各科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稳定和强化。在不同科目的教学中,要广泛渗透其它学科知识,从而使学生对每一门学科都产生兴趣。
  在小学一、二年级教学中,学生很可能只重视语文、数学科的学习而忽视其他学科。因为他们接触最多的是这两门课程(包括老师),这就要求语文、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渗透其他学科知识,让学生对平时接触较少、甚至没有接触过的科目产生好奇和兴趣,为其它学科教学创造良好的情境。这样各学科教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就能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稳定和强化。
  对学生不感兴趣的知识的教学,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循循善诱。要积极帮助学生克服障碍,战胜困难,度过难关。切忌简单粗暴地强加给学生,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的兴趣与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不断扩展知识,不断利用知识满足探奇释疑的需要,不断取得学习的优良成绩而受到奖励是分不开的。教学中,教师本身必须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要对学生因材施教。在教学中,采用愉快教学法教学也是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要尽量加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多利用"尝试成功"等教学手段,肯定学生,哪怕是非常微小的成绩和进步。多关心、爱护、帮助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从无到有,由淡变浓。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优化育人环境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优美的环境条件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走进舒适、美丽环境,会精神振奋,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从而就能排除一切干扰,发奋学习。所以我们的校园规划,教室布置,都必须围绕学生的需要,精心设计和安排,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宗旨。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途径是很多的,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开动脑筋,灵活运用,其目的就能顺利达到。
其他文献
1.主题与背景  新课程标准提出:"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教师要相信"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也能够为每一个学生所掌握。它意味着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是最基本的,是每一个普及义务教育地区、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儿童,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身的努力下,人人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有多种途径,最基本的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
期刊
教师的语言是世界上最廉价、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效率。"可见,教师的"讲"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语文的根本是"读"  读是语文教学的"根"。上溯历史,古人把学习叫做"读书",把学习的地方叫"书塾"。古人还有"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说法,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切肤入避的体验
期刊
摘要:本文以《论语》中孔子启发式理念的特质内涵:以生为本;抓住教育契机;重在点拨,举一反三。结合新一轮课改背景,分析了孔子启发式教育理念在新时期课堂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启发式 愤悱 生本 对话 教育智慧  纵观中国及世界教育史,"启发"一词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源于孔子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代学者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
本文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从本地市场效应和比较优势两个方面系统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成因及其在细分行业间的差异,并运用超额需求法,以我国29个省市的5个生产性服
【摘要】在作文评改中,长期以来都是由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细的批改。学生只负责写作文,在评改过程中始终都处在一个被动的地位。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现象做出了一系列反思,提出了"互动式作文评改"这一作文评改方法,在此方法中学生是全评改过程的主体,而教师则处于此项活动的主导地位。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评改过程中感受到倾诉的愉悦感以及写作的成就感。  【关键词】作文 互动 评改  一. 充分发挥教师的课堂
为了获得一种对称压缩圆光束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三维自散焦介质中亮-暗光束对的共同传输.数值结果表明:当两光束中心重合时,若抽运光(暗光束)初始振幅远大于信号光(亮光束)初
分析人类学习活动的历史,先从实践、探索、总结中学习各种生存的技能,以后发展为传授与本人直接体验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从师傅带徒弟方式变成学校教师传授为主,这是教育效率提高的一大进步。但从理想的教学形式看,师傅带徒弟方式确实优于学校,因为教师传授失去了个别性,使学生处于被灌输的被动地位,失去灵活指导,对创造性思维缺少引导和激励。然而,师徒式教学要求师傅的数量太多。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从认知理论出发,分析学
期刊
阅读能力是学生应当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本文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展开探讨.
摘要: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  关键词: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  合作学习也属于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它们有着许多质的不同。合作学习有以下四条特征:(1)有明确的小组讨论,或需解决的数学任务;(2)小组内成员面对面互动;(3)小组内有相互合作帮助的互动的气氛;(4)小组内人人参与,
摘要:现在的一些品社教学,往往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品社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学生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让学生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课堂教学 自主发展  魏书生民主、科学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