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狗秋千架》的多重主题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tonyfra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白狗秋千架》是刚进入文坛不久的莫言的标志性小说之一,它不经意中表现了莫言小说甚至世界文学的四大经典主题:离乡/还乡、宿命/抗争、桃源/荒原、爱情/婚姻;从而使该小说的内涵十分丰富,得到一些作家和评论家的极力揄扬。
  【关键词】:莫言;《白狗秋千架》;多重主题
  《白狗秋千架》(原名《秋千架》)于1985年发表在《中国作家》第4期,是刚进入文坛不久的莫言的标志性作品之一。不仅莫言自己非常看重这篇小说,声称这篇小说对他的整个创作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为什么这部小说我特别看重呢?是因为在这篇小说里面出现了 ‘高密东北乡’这个文学地理概念,在这之前的我的小说从来没有提到过‘高密东北乡’。另外,这部小说中还提到了‘纯种’的概念。‘高密东北乡’在《白狗秋千架》之后的我的很多小说里面都变成了舞台,此后,我的小说就有了自己固定的场所。所有的故事、所有的人物、所有的场景都在‘高密东北乡’这个文学舞台上展开了。” [1]“《白狗秋千架》是我很早的一部短篇小说,这里面第一次出现了高密北乡,也是写完这部小说后我才意识到我的文学地在这里”后来我一系列作品都是围绕高密展开的……写《白狗秋千架》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情,那是我文学的起点。”[2]“早年生活的最切痛的人生经验都集中在了这篇小说中。”[3]而且这部小说也是莫言最早引起同道嫉羡的小说,著名作家柳建伟2001年撰文回忆说到这是第一部让自己失眠的作品,是他认为能够进入世界短篇小说经典行列的作品;[4] 并曾获得过1988年“台湾联合文学奖”,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海外出版发行。文学评论家程光炜先生更是认为 “《白狗秋千架》已然是莫言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他全部农村成长史的缩微胶卷”。[5]然而该作的专门研究并不够细致深入,解读还有很大空间。
  一、离乡/还乡
  离乡/还乡是古今中外文学创作中一个经久不衰的情节模式及写作母题——尤其是近现代社会以来由于城市化与全球化的急剧进展,无数的人离开家乡进城出国,在城市或异国他乡的新奇感过后必然会思乡、还乡。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农村人口的离乡正如雷达所说:“由于中国社会的城乡二元体制由来已久,城乡在物质和精神生活方式上的差异悬殊,都市对乡村构成的巨大诱惑与吸引,于是逃离乡土,进入城市,由农村人变为城里人,便成为现当代文学中不倦的命运主题。”[6]小说《白狗秋千架》真实地反映了年轻的暖和“我”都渴望离开农村,先是寄希望于蔡队长,,后寄希望于能考上大学的“我。在从秋千架上摔下后瞎了一只眼,只好彻底断了进城的念头。幸运的“我”通过自己的持续努力最终实现了离开农村进城。
  然而故乡一直是人们精神的家园、灵魂的寄托,“还乡”这两个字眼常常以其迷离温暖的感觉无数次触动我们的心灵。还乡不同于回家:“回家作为一桩精神事件,是被放逐的罪人对于家园的寻找;是在路上的流人对于休憩、安妥的怀想;是饱受此岸、彼岸,尘世、天堂分裂之苦的凡人无法遏止的超越的冲动。而还乡则包括在城乡严重分化的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乡村人进入城市,接受了现代性洗礼成为知识分子后,重又回到乡村的所见、所闻、所感。回家的紧张机制是灵与肉的两分,还乡的紧张机制则是城和乡、传统和现代的对立。[7]小说《白狗秋千架》中的“我”离开乡村十年后成了大学的讲师、在父亲的劝说下,“终于下了决心,割断丝丝缕缕,回来了。”作为知识分子还乡的“我” 首先体会到的就是物是人非之感,记忆中白狗已经苍老到认不出来,童年时期的遗迹不再,昔日美丽可爱的初恋情人已变得丑陋粗俗;接下来发现自己已成为故乡的“局外人”和 “多余人”,乡亲们嘲笑“我”的具有先进的城市文化的言行。惶恐无力的“我”感到自己与乡村格格不入。离乡/还乡叙事模最终鸣奏出双重主题的交响:“一是挖掘和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劣根性,发出改造中国传统文化、拯救国民灵魂的/呐喊;二是展现一代知识者在中西文化、城乡文化激烈碰撞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所面临的选择,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仿徨、苦恼和困惑”[8]
  二、宿命/抗争
  宿命/反抗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之一。关于宿命,朱光潜先生曾这样界定:“就是对超人力量的迷信,认为这种力量预先注定了人的遭遇,人既不能控制它,也不能理解它。……追求幸福的自然欲望使人相信,人生来就是为了活得幸福。当不幸事件不断发生,人的自然欲望遭受挫折,在悲欢祸福之间又找不到合理的正义原则时,人们就会困惑不解,说不清楚为什么在一个看来遵循道德秩序的世界里,竟会出现这样悲惨不幸的事情。……显然的答案就是:人不能理解的一切都是命运注定的。”[9]作为乡村“婷婷如一枝花,双目皎皎如星”的暖因为自己的美丽可爱而具有逃离乡村、追求幸福的先天的优势。暖第一次把逃离乡村、追求幸福的希望寄托于喜欢她的文艺兵队长蔡队长,第二次把逃离乡村、追求幸福的希望寄托于喜欢她的有可能考上大学的“我”。然而两次希望均落空,且暖因为从秋千架上摔下来而成了丑陋的“个眼”,且嫁给哑巴,生了三个小哑巴。暖认为:“这就是命,人的命,天管定,胡思乱想不中用。”“我信了命”。
  然而人具有的追求幸福的天然冲动无论如何都不会泯灭,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就会死灰复燃——而且是压抑得越久越强,则抗争得越猛越烈!已经“信了命”的暖在多年后偶遇还乡的“我”后,一颗不死的追求幸福的心再次跳动;当白狗把当年的心上人、现在的城里知识分子的“我”领到暖等候的高粱地,暖不顾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大胆而坚定地向 “我”求种。暖的人生尽管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变故和打击,但她仍然未被彻底摧垮,“不幸的命运可以改变她的容颜,扭曲她的性格,但并不能改变她对‘纯种’、对健康生命的执着和向往,她不甘于沉默无力的人生,这是她生存的动力。”[10]
  三、桃源/荒原
  与高速发展的城市相比,乡村社会由于流动性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固定,农民大多是有缺点的好人,他们无权无势,生活中有喜有悲,靠着乡里乡情相互扶持克服困难,相处久了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大善大恶,变得宽容厚道。当城市的人们在高速发展的重压下透不过气来时,乡土家园成了人们心中向往的地方,作家笔下世外桃源的乡村社会、真诚质朴的乡里乡情,以丰富的质感、强力的当下意识冲撞着人们的心灵,遙远的乡村是人们心里一抹诗意的渴盼。小说《白狗秋千架》中的离开乡村十年了的“我”的眼中的乡村有美丽的一面:“时间已过午,太阳略偏西,一阵阵东南风吹过来。冰爽温和的东南风让人极舒服,让高粱梢头轻轻摇摆,飒飒作响”;“土路两边是大片的穗子灰绿的高粱。飘着纯白云朵的小小蓝天,罩着板块相连的原野”;“我很想家,不但想家乡的人,还想家乡的小河、石桥、田野、田野里的红高粱、清闲的空气、婉转的鸟啼”;“月光动荡如水,耳边习习生风,我有点儿头晕。你格格地笑着,白狗呜呜地叫着,终于悠平了横梁。我眼前交替出现田野和河流,房屋和坟丘,凉风拂面来,凉风拂面去;”……   与高速发展的城市相比,我国的农村因为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而导致的工业城市对农村物力、财力、人力的剥夺,长期的效率低下的人民公社制度,农村经济的“内卷化”,农村经济的粗放化和低机械化等多种因素;所以农村的发展缓慢、农民生活艰辛困苦,不少农民将农村当做活地狱和荒原。小说《白狗秋千架》对此有真实的反映:一方面尚未逃离乡村的少年的“我”感觉“秋千架,默立在月光下,阴森森,像个鬼门关”;已经逃离乡村十余年后还乡时“我”依然“很清楚暑天里钻进密不透风的高粱地里打叶子的滋味,汗水遍身胸口发闷是不必说了,最苦的还是叶子上的细毛与你汗淋淋的皮肤接触”。 另一方面一直未能成功逃离乡村的暖沦落成生产和生育的工具——“要不是垂着的发,我是不大可能看出她是个女人的,尽管她一出现就离我很近。她的头与地面平行着,脖子探出很长。是为了减轻肩头的痛苦吧?”高粱地里像他妈的蒸笼一样,快把人蒸熟了。”
  四、爱情/婚姻
  爱情作为人类独特而美好的情感,深深激荡着每一个普普通通的生命;青春期的萌动与期待,热恋中的狂热与痴迷,远离中的眷念与忧思都深深镌刻在人们的心坎上。爱情是超越功利性的、超越世俗性的、不计较成败对错的人生最美丽、最纯洁的情感追求,也因此浪漫的爱情是文学艺术常写常新的主题。小说《白狗秋千架》中的暖爱上文艺兵的蔡队长,等待蔡队长承诺的下乡征兵时把自己带走,然后嫁给蔡队长。不料蔡队长一去不返、没有音信;暖依然傻傻的等待,当暗恋暖的青梅竹马的“我”和暖的爹都攻击蔡队长早就忘了承诺,暖的脸上“浮起浓艳的红色”, “语无伦次地说:‘也许,他今年不来后年来,后年不来大后年来’”;原因仅仅是因为蔡队长在临走前一个晚上轻轻地亲了一下暖的头。在蔡队长久等不来且毫无音信的情况下,暖与青梅竹马的“我”拌嘴时承诺“他不要我,我再嫁给你”。 于是一个陷入热恋中不能自拔的纯洁、天真、可爱的乡村姑娘立即鲜明地显现在读者面前。当很多年后,已经瞎了一只眼、沦落成哑巴的妻子的暖面对当年的恋人“我”的来访,一方面依然想方设法维护自己在“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我很快明白了她迟迟不出屋的原因,干净的阴丹士林蓝布褂子,褶儿很挺的灰的确良裤子,显然都是刚换的……她右眼眶里装进了假眼,面部恢复了平衡。”另一方面依然保留着当年的恋人蔡队长和“我”在她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要是我胆儿大,硬去队伍上找他,他就会收留我,他是真心实意地喜欢我。后来就在秋千架上出了事。你上学后给我写信,我故意不回信。我想,我已经破了相,配不上你了,只叫一人寒,不叫二人单。”
  婚姻是两个个人、家族的结合,因此,婚姻在以家庭和家族为主要社会关系基础的条件下,它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形成一种复杂的文化丛。结婚作为重要的成人仪式,其社会性大于个人性,理性大于感性,是绝不允许越雷池半步的;而结婚导致的婚姻关系则是一种持久的社会关系,受到经济、政治、文化和道德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也因此现实的婚姻也是文学艺术常写常新的主题。小说《白狗秋千架》中的暖在没能等来蔡队长,又因为荡秋千发生的意外事故成了“个眼”拒绝了“我” 后,嫁给了哑巴。嫁给了哑巴的暖依然尽力地干着农活,给哑巴生了三个儿子,全力主持着哑巴一家的生活,努力做一个贤妻良母——唯一的怨恨是没有一个能够陪自己说话的孩子。
  参考文献:
  [1] 莫言.小說创作与影视表现[J].文史哲,2004(2) .
  [2] 刘志福编. 霍建起电影《暖》[M].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3:81.
  [3] 莫言.白狗秋千架[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6:2.
  [4] 柳建伟.永垂不朽的声音——我看莫言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1( 3) .
  [5] 程光炜.小说的读法——莫言的<白狗秋千架>[J].文艺争鸣.2012(8):12.
  [6] 雷达.城的灯[J].小说评论,2003(3):4
  [7] 李丽.论中国现代短篇小说中的还乡[J]..文艺争鸣  2010(11).
  [8] 钱理群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修订本)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42:.
  [9]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见《朱光潜全集》卷二,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421.
  [10] 康林.莫言与川端康成: 以小说《白狗秋千架》和《雪国》为中心[J].中国比较文学,2011( 3) : 129 -137.
其他文献
【摘要】:《北堂书钞》与《艺文类聚》、《白氏六帖》和《初学记》合称唐代“四大类书”,其引书达八百余种,成书至今已多有亡佚,但仍旧保存了大量的史料,对于辑佚典籍及校勘古书等方面有着重要价值。《宋玉集》是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宋玉的作品集,在历代史志目录也多有著录,但大都失传,今能见到最早的传本是赵氏培荫堂旧藏本《宋玉集》两卷本系明人所辑。今对《北堂书钞》征引《宋玉集》作品及其版本流传情况进行大致地梳理和
期刊
【摘要】:“红包”存在于我们习俗生活中,但是“微信红包”的出现却对“红包”交换的时间、空间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微信红包常被当做一种成功的营销案例来理解,却鲜有人站在人类学的角度来理解“微信红包”交换这一行为,莫斯的名著《礼物》讨论了礼物在生活中在的作用和形式,当“微信红包”作为一种“礼物”出现在交换领域时它对传统“红包”的改变,它作为一种情感交流的工具,能为我们的社交活动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还有它在虚
期刊
【摘要】: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已是目前中国创新设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当下地域文化传统延续和发展的新使命。本文从地域文化在景观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入手,随之分析国内外新农村景观设计的现状并做出思考,探讨了基于中国特色的地域文化新农村景观建设的问题,并深入到景观设计的具体元素中阐述如何传承发展属于自身特色的新农村景观。  【关键词】:地域文化;新农村;景观设计;传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景观建
期刊
【摘要】:声乐演唱不仅是一种听觉的艺术,更是一种视觉的艺术。它强调在进行声音熏陶的同时,另外还要利用表演的形式增强声乐的感染力,所以对于歌唱者来讲舞台的表演水平也至关重要。表演水平的提升需要歌唱者用心去领悟、体会,需要明白音乐的内涵,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对音乐最好的诠释。本文主要是对歌唱舞台表演艺术进行探讨,并阐明舞台表演艺术在歌唱中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歌唱;舞台表演艺术  自古我国在表演形
期刊
【摘要】:人物的气质类型有很多种,每一种气质带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们在了解每种气质人物特点的基础上,用多样的妆容色彩来塑造不同的人物气质。色彩赋予我们很多意义,很多情感因素在视觉的世界里往往通过色彩来表现。当我们初识某人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色彩。通过色彩的识别,我们就有了第一印象。在生活中,女性人物的气质一般分为甜美型、高贵型、优雅型、可爱型、冷艳型等几种类型。不同气质类型的女性都有专属于自己
期刊
【摘要】:废名的田园小说描绘了如画的田园风景和淳朴民俗,折射出佛儒道思想对他的影响。进一步来说,废名笔下的世界是西方现代文明视角下的小农经济“理想国”,充盈着仁爱、自由、平等与和谐。在急速发展的当代社会里,废名的田园小说别具文化价值。  【关键词】:废名;田园小说;小农经济;民俗;佛儒道思想;现代文明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他曾参加语丝社,
期刊
【摘要】:如果要深刻的了解日本人,首先必须弄清楚他们文化中“各得其所”到底是何深意。在日本,人民對于等级和秩序的信赖是身处自由社会国家的人民无法想象的。日本人不仅在国内的日常中严格遵循等级制度,在对外的国际外交上,对等级制度也采取贯彻到底的精神。在日本的家庭内部,每个人都应当确立自己的辈分,在这个狭小,直接接触的集体内,每人都应该遵守“各安其份”。  【关键词】:日本文化;缩小意识;日本民族本质;
期刊
【摘要】:纪念性壁画在一般情况下创作的主要内容是以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和正面人物的历史题材为主,高扬某种思想、传递某种精神,讴歌生命价值,画面应营造出庄重的气氛。国内纪念性主题壁画的创作,多以绘画手段进行表现,如:孙景波2009年创作的壁画作品《一代天骄蒙古民族的英雄》主要材料是布面丙烯、李福来2008年创作《淮海战役》全景画材料为布面油画,2010年侯一民创作壁画作品《抗震壮歌》主要材料是木炭
期刊
【摘要】:非艺术类专业中的美术教学面临着学生零基础的现状,教学任务重。如何使学生理解课程目标和应用范围;如何让学生从意识到技术都能尽快入门;如何平衡教学难度;如进行分层次指导是极大的教学难点。  【关键词】:非艺术类;色彩;素描;教学特点  一、色彩和素描课程概况  在文化创意、会展、酒店策划等专业的本科培养计划中,《色彩和素描》作为初步进入专业学习的必修课,能为表达创意思维和策划设计的技能作支撑
期刊
【摘要】:肌理效果是很多传统绘画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技法,也是平面构成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伴随人类科技的发展,电脑及周边设备技术的普及,一种使用电脑作画的新兴艺术形式——数字插画应运而生。在现代数字插画中融入肌理效果的表现技法,是把传统绘画审美规律,带入现代数字插画之中。是对传统插画肌理效果的延续与发展,也是对现代数字插画的创新和探索。  【关键词】:数字插画;肌理效果  一、肌理效果与现代数字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