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悦”读中成长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ec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悦”读,顾名思义就是快乐地阅读,让学生快乐地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源泉,而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是学好语文的体现。在教学中,老师应当注重课堂与课外的结合,尤其是课堂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同时,要引导学生多进行课外知识的涉猎。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时间多方面的努力,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方法和技巧很多,作为老师,需要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开创新思维并享受阅读的乐趣。
  如何让学生在“悦”读中成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做好“点灯人”,让学生向往阅读
  我们的语文老师,应该成为点灯的人,把一本本有趣的耐人寻味的书,带到学生们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让他们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快乐的和富有天真浪漫情调的童年。在蒙蒙胧胧之间,为他们的成长,为他们一生的日子,打一点亮色,打一点底色。如果想让班级里的学生爱上阅读的话,首先自己应该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当学生们看到老师手里捧着书的时候,就会很新奇地凑过来看一看老师在看什么,如果看到自己的老师经常会在课间,在休息的时候,或者坐在办公室里,总是静静地捧着一本书,那么他也会非常向往成为这样的人。老师自己对阅读的热情,对阅读的热爱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想让学生爱上阅读,老师必须做好点灯人。
  二、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使学习从被动型变成主动型,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小学生必须培养阅读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语文阅读的动力,而有了动力才能真正地提高阅读的能力。兴趣的培养常常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表现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因人而异的提问设置等等。万事开头难,对于阅读教学工作亦是如此,小学生兴趣爱好的可塑性强,所以,阅读前的导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阅读开始前,如果教师能够增加些对课文背景或相关知识的趣味性讲解,那么就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充满期待,在怀着兴趣的情况下,阅读的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相反,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自然阅读水平不会有所提升。阅读前的准备工作,体现为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对文章的背景等知识的渗透,比如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入手,联系课文的内容,引发对课文学习和积极性,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利用好奇心使学生对课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成功阅读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
  三、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爱上阅读
  为了“哄”学生爱上阅读,“哄”学生读更多的书,我每周都从图书室借来几十本书,“奖励”给爱读书的学生,每学期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我及时地给予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
  四、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荀子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读书的积极态度,令其认真投入,和作者想在一起。只有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学会做笔记,课外阅读就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就是阅读的收获。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可鼓励学生提出与书中不同的见解,或者解决书中或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五、亲子阅读,让学生更爱阅读
  1.要和家长进行很好的沟通,在一开学的时候,我们可以发一份《告家长书》,向家长陈述课外阅读的意义、亲子阅读的目标,以及推荐亲子阅读的一些书目,让家长知道该怎么做,然后努力配合我们。
  2.亲子阅读开放日。上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时候,邀请家长,让家长更加了解老师是怎么指导学生读书的,能找寻到学生阅读的足迹和规律。
  3.组建亲子阅读沙龙。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有主题的,也可以很闲散地,邀请一些做的比较好的家庭来进行介绍。让优势资源达到一种共享,相互启发。
  4.鼓励每个家庭建设家庭书橱。
  5.图书的流动。每个学生把自己看过的书,和别的学生进行交换,也可以进行互相买卖,让图书流动起来,还可以师生互换。
  6.开展一系列的亲子阅读的活动:如快乐一刻钟,亲子共演、亲子共画,还有其他的一些形式……为了展示,还要有一个终极的评价体系,根据自我申报和班级测评,评出书香家庭,算是给亲子阅读做得比较好的家庭一种鼓励。
  让学生爱上阅读并非是一件易事,它不可能立竿见影,它需要老师的循循善诱,家长的大力支持。只要坚持不懈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逐渐成为自觉行为,阅读让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游,为学生们撑起一片多彩的蓝天。
其他文献
拼布,也被称为Piecine Quilting。其是指利用一定的工艺将各种各样的碎布和编织物拼缝在一起的艺术。在六七十年代,人们所穿的衣服和使用的书包、被子等物品上面都有拼布艺术存在,而如今,随着复古风类型服饰的流行,拼布艺术也逐渐被利用在服饰上面。拼布艺术看似是一种简单的工艺,但是其却包含美学、色彩学、视觉传达等多种设计知识的应用,而且拼布人员还要对针、线及缝纫等技术要有很好的掌握。本文首先分析
假期里在朋友家偶遇一位一年级小朋友,也许处于教师的职业吧,无意中问道:喜欢上什么课,小孩脱口而出“英语”,继问喜欢数学吗?答案两个字“无聊”。作为一个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当时听了心里真不是滋味。但完全可以相信,孩子的话是真实的、是发自内心的。  其实英语对于低年级小朋友来说,一切是那么新鲜、那么好奇,学习英语的欲望就在这份神秘感中自然而然产生了,学习兴趣也跟着大大提高。而数学学科,孩子们在生活中都已
【摘 要】 重探究、重体验、重过程是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创设情境、动手操作以及课外活动等方法帮助学生体验书本知识,体验现实生活,搭建书本与生活的桥梁,从而更好的培养其动手能力,探究能力。  【关键词】 新课程;体验;太阳高度  重探究、重体验、重过程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书本场景,体验社会形态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提问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起点和原动力,因此,我们必须善于把握好课堂提问技巧,为高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奠定基础。笔者与时俱进,就如何提高课堂提问作了大胆探索。  一、设问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设问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为师生互动拉开美丽的序幕。譬如:我在执教苏教版八年级下
一、雨厦的学龄前儿童也上幼儿园了  在云南省曲靖市和文山州相接壤的地方,有一个崇山峻岭、群山环抱、时常薄雾漫漫、环境优雅的少数民族村委会——雨厦,它辖16个村民小组,村距间最远达30余公里;距高良壮苗瑶族乡政府所在地27公里,距县城108公里。村落分散、山高坡陡、交通闭塞、经济拮据、文化落后是这一地方的真实写照。  每当太阳初升,在一座充满童趣、童真的彩画围墙内,整齐地发出“小海鸥,真勇敢,飞得高
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总是想把每一节课都上好且有实效。如何上好一堂课?怎么上课才能获得最佳效果?这里就语文教学的实效性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浅薄的看法,希望和新课改的理念不发生冲突,并能有助于课改。  一、课前教学生学会课前预习  教育家冷然曾经说过:“学生最终目标不应是单纯学会知识,而是要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一个不会自主学习,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学生是很难有更好的发展。
风儿来了,  柳树在河边梳起了长长的头发。  雨儿来了,  柳树在小雨点的掌声中,  跳起了欢乐的舞蹈。  太阳来了,  孩子们在柳树下玩耍,  柳树摇摆着细长的手臂,  想要拥抱可爱的孩子。  月亮来了,  星星困了,  柳树也静静地睡着了。(指导教师:林秀梅)
【摘 要】 如何改变传统改、评卷模式,开展高效改、评卷工作,是每个老师所追求的,笔者借助电脑和摄像头开展智能阅卷,并探索新的试卷讲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中生物;试卷讲评;智能阅卷;学生主体  一、试卷讲评教学方式改革背景  我们先看看相关的课堂回放镜头:  镜头一:  教师站在讲台上,拿着试卷,黑板上写好了参考答案。“从我改卷的情况看,错误较多的是第3、8、10……这几道
自主性即个体对自身行为的意识与调控能力。个体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依据个人对正确事物的信心行事,积极主动去做该做的事情,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发展。而音乐课堂中学生自主表演主要是指在教学中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信的演唱,舞蹈及演奏等综合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感情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这种方法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唤起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十三岁以前的语文》一文中写道:13岁以前的语文是童年的语文,是积累的语文,是种子、经典的语文,是不求甚解、为一辈子奠基的语文。他的这番话一语道破了语文对孩子童年的成长影响巨大,然而夯实孩子语文素养的根基在阅读。因此,引领孩子在语言文字中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促进自我的幸福成长,是我们每一个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课内,在兴趣的点燃中渗透方法并培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