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作为核心素养之一的法治意识走进高中政治课堂的背景、培养高中生的法治意识的重要意义,以及《经济生活》教材中的法治意识的培养等内容的阐释,论述了如何在高中政治《经济生活》中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让他们在学会教材知识的过程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用法治眼光看待问题、用法治头脑思考问题、用法治意识解决问题。
【关键词】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法治意识
一、法治意识走进高中政治课堂的背景
2014年,我国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新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概念。2018年1月正式发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确立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这四个方面在内涵上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2016年6月28日颁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条件保障,切实推进学校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将培育高中生的法治意识作为课程目标。
新课标要求的“法治意識”培育与过去的“法律知识”教育相比,主要区别在于不再单纯追求传授法律基础知识的容量,而是全面培育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素养。思想政治学科培养法治意识,就是要使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将所学知识用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当中。
高中没有专门的法律课堂学习和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因此,法制意识培养的重任落到了各科任教师身上,要求其在各自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因为教材内容本身与法治的密切联系性,高中政治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尤为重要,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任也因此落在了政治教师身上。
二、对高中学生进行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推进国家法治建设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确立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历史方位,开启了新时代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新征程。而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贯穿的法治意识的培养,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法治思想、法治观念以及法治素质,从而更有利于推进国家的法治建设。
2.有助于降低青少年的犯罪率
对高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习惯。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要想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在生活中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求助于法律,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种法治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有助于降低青少年的犯罪率,甚至全国的犯罪率。
3.有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国家法治建设的推进、全国犯罪率的降低,有助于国家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为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高中政治课堂法治意识的普及,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这些都为我国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助力。
三、《经济生活》教材中的法治意识培养内容整合
下面我就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材中可将法治意识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之处加以整合。
教材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中的第二框《信用卡、支票和外汇》中,通过对信用卡、支票的含义、种类、功能等的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中的两种信用工具,而与之相关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虽然教材后面第六课对商业银行进行了讲解,但作为对学生金融知识的法治启蒙很有必要。外汇应该是学生生活中不太经常接触的概念,对于外汇的学习,了解概念和汇率变化的意义最基本,但略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律概念,更好地解读我国的外汇政策。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主要讲了影响消费的因素、恩格尔系数、消费的类型以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等内容。高中生还没有踏入社会,还不是劳动者、企业经营者,但他已经是一个消费者。作为消费者,究竟有哪些权利义务、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如何维护,高中生却知之甚少,仅从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媒体宣传中获得零星概念,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本课内容,普及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培养学生作为消费者的法治意识,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既能维护自身利益,又能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对我国当前的基本经济制度进行了阐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其中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法》可以为我国国有资产的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又可以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虽然现在这些法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看似没有直接关系,但相关法治意识的日常渗透、潜移默化,对他们将来踏入社会,尤其是作为国有企业的相关人员则大有裨益。
教材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主要讲了公司的类型、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和劳动者的劳动与就业等内容,与相关法律结合对学生进行法治意识培养的知识点非常多。例如,在讲第一框《企业的经营》时,可以适当切入《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等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法律知识,让学生懂得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而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的维护,需要参与者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当学生们将来走出校门、踏入社会成为一名市场经济的参与者时,能够自觉遵守和维护相关法律。
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讲解了就业的意义、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及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其中“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中的“依法”,就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现在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将来的劳动者,只有熟知相关法律、具备法治意识,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中的第二框《征税与纳税》,讲了我国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以及违反税法的行为有哪些、公民依法纳税的义务。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税收种类讲解的重点,尤其是与即将成为劳动者的学生息息相关的个人所得税。2018年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新《个人所得税法》得以产生。政治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纳税人意识,让他们明白:对公民而言,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通过税收实现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对国家而言,税收是国家实现其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税收,国家几乎没有财政收入,就无法履行各项职能。因此,作为纳税人要依法纳税,增强纳税人权利意识,行使纳税人权利。
《经济生活》教材中与法治意识密切相关的内容除了以上几点外,还有第六课的《投资理财的选择》中,可以用到《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相关法律内容;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可以用到《国际法》《国际经济法》等相关内容,政治教师可以在讲解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用法治眼光看待问题、用法治头脑思考问题、用法治意识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
[2]陈大文,朱秀蓉.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法治意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之“法治意识”解读[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8(05)
【关键词】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法治意识
一、法治意识走进高中政治课堂的背景
2014年,我国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新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概念。2018年1月正式发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确立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这四个方面在内涵上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2016年6月28日颁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条件保障,切实推进学校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将培育高中生的法治意识作为课程目标。
新课标要求的“法治意識”培育与过去的“法律知识”教育相比,主要区别在于不再单纯追求传授法律基础知识的容量,而是全面培育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素养。思想政治学科培养法治意识,就是要使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将所学知识用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当中。
高中没有专门的法律课堂学习和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因此,法制意识培养的重任落到了各科任教师身上,要求其在各自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因为教材内容本身与法治的密切联系性,高中政治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尤为重要,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任也因此落在了政治教师身上。
二、对高中学生进行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推进国家法治建设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确立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历史方位,开启了新时代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新征程。而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贯穿的法治意识的培养,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法治思想、法治观念以及法治素质,从而更有利于推进国家的法治建设。
2.有助于降低青少年的犯罪率
对高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习惯。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要想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在生活中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求助于法律,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种法治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有助于降低青少年的犯罪率,甚至全国的犯罪率。
3.有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国家法治建设的推进、全国犯罪率的降低,有助于国家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为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高中政治课堂法治意识的普及,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这些都为我国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助力。
三、《经济生活》教材中的法治意识培养内容整合
下面我就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材中可将法治意识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之处加以整合。
教材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中的第二框《信用卡、支票和外汇》中,通过对信用卡、支票的含义、种类、功能等的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中的两种信用工具,而与之相关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虽然教材后面第六课对商业银行进行了讲解,但作为对学生金融知识的法治启蒙很有必要。外汇应该是学生生活中不太经常接触的概念,对于外汇的学习,了解概念和汇率变化的意义最基本,但略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律概念,更好地解读我国的外汇政策。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主要讲了影响消费的因素、恩格尔系数、消费的类型以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等内容。高中生还没有踏入社会,还不是劳动者、企业经营者,但他已经是一个消费者。作为消费者,究竟有哪些权利义务、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如何维护,高中生却知之甚少,仅从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媒体宣传中获得零星概念,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本课内容,普及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培养学生作为消费者的法治意识,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既能维护自身利益,又能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对我国当前的基本经济制度进行了阐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其中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法》可以为我国国有资产的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又可以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虽然现在这些法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看似没有直接关系,但相关法治意识的日常渗透、潜移默化,对他们将来踏入社会,尤其是作为国有企业的相关人员则大有裨益。
教材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主要讲了公司的类型、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和劳动者的劳动与就业等内容,与相关法律结合对学生进行法治意识培养的知识点非常多。例如,在讲第一框《企业的经营》时,可以适当切入《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等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法律知识,让学生懂得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而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的维护,需要参与者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当学生们将来走出校门、踏入社会成为一名市场经济的参与者时,能够自觉遵守和维护相关法律。
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讲解了就业的意义、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及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其中“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中的“依法”,就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现在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将来的劳动者,只有熟知相关法律、具备法治意识,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中的第二框《征税与纳税》,讲了我国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以及违反税法的行为有哪些、公民依法纳税的义务。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税收种类讲解的重点,尤其是与即将成为劳动者的学生息息相关的个人所得税。2018年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新《个人所得税法》得以产生。政治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纳税人意识,让他们明白:对公民而言,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通过税收实现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对国家而言,税收是国家实现其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税收,国家几乎没有财政收入,就无法履行各项职能。因此,作为纳税人要依法纳税,增强纳税人权利意识,行使纳税人权利。
《经济生活》教材中与法治意识密切相关的内容除了以上几点外,还有第六课的《投资理财的选择》中,可以用到《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相关法律内容;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可以用到《国际法》《国际经济法》等相关内容,政治教师可以在讲解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用法治眼光看待问题、用法治头脑思考问题、用法治意识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
[2]陈大文,朱秀蓉.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法治意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之“法治意识”解读[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