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曾作过这样的论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仅仅是数学和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认识老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并标志着科学上真正的进步.”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习惯于老师讲,自己听;老师写,自己记;老师问,自己答,还由于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很少有同学能自己提出问题.对我们学校的初二年级学生就是否愿意自己提问作了问卷调查,其中愿意提出问题的只有14%,想提问但不敢的占32%,而54%的同学则根本无问题意识.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与技能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而“创新精神”的实质就是“求异思维”、“质疑问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由诸多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于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从而能提出问题,该注意哪些问题呢?1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问罗杰斯提出了发挥创造性的先决条件:心理安全,心理自由,他认为羞怯、虚伪、消极评价、不受尊重是最不利于发挥学生创造性的.如果采用威胁、恫吓、污辱、体罚等手段对待学生,那么再怎么好、多的问题学生也不敢提出,所以要避免学生有惧怕、 厌倦、紧张等情绪存在.让课堂富有吸引力,学生感到亲切、自由,空气里犹如轻松欢快的乐曲荡漾,可以自由地畅想创新.教师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别人重视和尊重,在平等、互相尊重的气氛中进行对话和交流.同时,“教师成为平等的首席” ,意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要发挥引导者、管理者的作用,只不过教师的权威转入学习情境之中,教师是内化于情境中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名人说的,书上说的,老师家长讲的,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权威的. 如果一味地让学生相信权威永远是正确的,久而久之,必然造成迷信与盲从,缺少了创造的勇气.在民主的课堂气氛中,提倡学生在课堂上寻找出老师的错误,对书本的错误提出质疑,培养学生敢于怀疑、否定权威的意识,也是让学生敢问的一个必要环节.2创设有利于提问的最佳情境——让学生乐问提问的最佳情境主要有2种,一是新奇,二是怀疑.2.1在新奇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有意设计一些新颖的,充满悬念的或与生活经验冲突的情景,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根索源的欲望,此时学生很自然的全身心投入其中,思维一下子就展开,老师稍加点拨,同学们就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知识的理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流程一般为“展示问题情景→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发现问题→学生提出研究课题”.如,在学习流速与压强关系时,老师请一个同学上来演示,在漏斗下放一个乒乓球,松手后怎样使乒乓球不掉下?因为前面刚学过大气压强,该同学很快想到吸气,那么向下吹气能否达到目的呢,很多同学在摇头,让该同学演示吹气,结果乒乓球同样不掉下来,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让他们讨论一会,很多同学提出问题:吹气是改变了什么?吹气时乒乓球不掉下来的原因是什么?吹气时乒乓球受到向上的托力来自哪?……老师梢加点拨,同学们就想到了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这就是得到了要研究的课题.在新课即将结束时,又有同学提出,“为什么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会越小呢?”对于这个问题,老师布置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或上网查询寻找答案.2.2在怀疑方面“疑则思,思则问”,在教学中,对于物理学科的特点,在研究某个课题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让其他学生提出他们的怀疑,其流程基本为“老师提出研究课题→小组讨论研究方案→小组展示方案→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学生或老师解答问题”.如在研究欧姆定律时,老师提出要研究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时,让同学们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先小组讨论,然后设计出研究的方案,然后派小组代表展示各组的方案,由于学生思考的不成熟,这些方案中有很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其他同学通过积极思维,提出不符合要求的各种问题,如果小组代表不能解答出来,那说明确实存在问题,然后自己或在教师的指导下想办法改正,直至其他同学一致肯定,得到比较合适的研究方案.3教给学生提问的常见方法——让学生善问“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教以渔.”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有时冥思苦想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3.1模仿提问法也就是老师首先会善问,让学生模仿,因为模仿是学会提问的良好开端.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仔细研究提问的艺术,每提一问就要指明问题的条件、目标及思维方向,要让学生明确问题的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差距”,这个“差距”又可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而缩短,直至找到问题的完美答案.学生就模仿着,尝试着学会提问.3.2阅读提问法上课前通过预习,把教材不懂之处用问号标注,再用铅笔把本节有联系但自己又不能回答的问题写在教材边缘角处,便于课堂提问.如在上液化这节内容时,学生通过回家预习提了这些问题:向圆锥瓶内注入的为什么是温水而不用开水?在蒸发皿中一定要加冰块才能看到现象吗?液化时为什么要放热?压缩体积的方法让气体液化的实质是改变了气体的什么?等等问题.3.3比较提问法为了让学生发现矛盾,激化思维,在巩固旧知识,学会新知识的同时,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养成利用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可运用对比、反比、类比等比较的方法设计提问.如,学习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后,可以提问并联电路有什么特点呢?在学习了蒸发后,可以提出沸腾和蒸发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在学习了光的反射规律后,可以提出光在折射时要遵循的规律是什么呢?在复习时,可以提出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各自研究的方法和内容有什么区别?3.4反问提问法物理中不少现象或问题可通过变未知为已知,变已知为未知,变换因果关系,增加、减少前提条件等方法,提出新的问题.如同学们知道了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就可以问: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就一定会改变运动状态吗?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问:是不是只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就一定不受力的作用?在学习了串联电路的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之后,可以这样问,能控制整个电路的开关一定是接在串联电路中的吗?3.5推广提问法对从某种特殊情况下总结出来的规律,要思考把它推广到一般情况下还是否成立,从而认识到这个规律是具有普遍性,还是只适用于某些特殊情况,例如: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所有测量仪器的刻度都是均匀的吗?为什么有的测量仪器(量杯,密度计)刻度不均匀?又如,在电学中为什么纯电阻电路中用电器放出的热量Q可用公式Q=UIt或Q=(U2R)t计算,而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用电器放出的热量,却不能用上述公式计算?4为学生提问创造条件——让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遇事三思,遇事多问个为什么,这是良好的思维品质的表现.问题并不一定在课堂中才有,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到、听到、想到、感觉到无数信息,只有多问、好问,才能由生疑到质疑最后释疑,从而使提问不流于形式,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了提供给学生更多提问的机会,除了每节课剩余一点时间让学生提问外,更鼓励学生课外有问题就问,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 或者把问题写在问题卡上夹在作业本里向老师提问,更可以在班级里开辟一个问题专栏,让同学们在问题专栏里你问我答,一段时间下来,可以评选出最佳问题和最佳答案,给予适当的奖励,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问题类型会越来越多,难度和深度逐渐增大,让学生逐渐形成好的提问习惯.
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要让学生解决多少具体问题,而是要学生能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要使学生具有挑战权威、叩问经典的勇气,我们教师明白了这一点,才会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实施“能力教学”,长期如此,学生的问题意识自然会逐渐形成,培养新型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要让学生解决多少具体问题,而是要学生能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要使学生具有挑战权威、叩问经典的勇气,我们教师明白了这一点,才会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实施“能力教学”,长期如此,学生的问题意识自然会逐渐形成,培养新型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不会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