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鸟语,得意得言

来源 :语文世界(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Rea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其中,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是教学难点,也确实难倒了不少教师。如何突破呢?笔者独辟蹊径,选择破译鸟语展开教学,效果颇佳。
  师: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鸟叫的语句,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些语句,也就是多听听那鸟叫,听听那些鸟都在说些什么,把自己想到的写在句子的旁边,试着破译一下鸟语。
  生:我想那“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是鸟妈妈睁开眼睛后高声对孩子说:“快看,太阳升起来了,新的一天多美好呀!”
  师:你认为是母亲对孩子动情的呼唤。
  生:我听出来那画眉鸟兴奋地叫着,是画眉鸟见到我们拍掌,以为是鼓励它再唱一首,因此它唱得就更带劲了。
  师:你把拍掌当成鼓掌,与巴金先生的见解不一样了,可见你也像画眉鸟一样善解人意,又富有激情。
  生:我觉得这些鸟的叫声就像我们的晨读,大家都在投入地读着,背诵着与鸟相关的精美篇章。
  师:你从到处是鸟的叫声想到了这是鸟儿在勤奋学习,也许只有学习才能使那些鸟儿变得更加聪明。
  生:我听出那清脆悦耳的叫声汇成了一首美妙动听的晨曲,表达了鸟儿们对新的一天的美好向往,都是对着太阳在唱歌呢。
  师:你们为什么听到的都是鸟儿的欢声笑语、幸福歌唱,却没有听到它们的愁苦或者悲伤呢?
  生:因为它们这是生活在天堂里啊!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大榕树像个树林一样为它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生:周围的人们又喜爱它们,保护它们,不让人伤害它们。
  师:你们能用鸟语来表达一下这种生活在天堂的感觉吗?
  生:(摇头)不能。
  师:这样吧,大家都认为这些鸟叫是在歌唱它们在天堂里的生活,那么请大家拿起笔,为鸟儿写一写歌词,把鸟儿在这天堂里的幸福感情抒发一下,怎么样?比一比,谁是最懂鸟语的人,或者说是鸟的知音。
  生: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我们多么自由。儿女长大,家族兴旺,我们多么幸福。啊,这就是鸟的天堂!
  生:我要大声歌唱,歌唱鸟的天堂,无忧又无虑,健康又安全,每天的快乐都说不完啦,就对着太阳唱一唱,哦,这儿是鸟的天堂!
  师:太棒了!真没有想到,大家不仅成了鸟的知音,更是巴金先生的知音。
  以上教学,我紧紧抓住大榕树上鸟儿叫的动态描写,于“鸟的天堂”这种意境的理解与感悟之中存在的思维空间做文章。因为在文本缺失相应表达的情况下,如果采用分析讲解有“灌”的嫌疑,运用反复朗读又觉得很“空”,效果都难以尽如人意。所以,我用破译鸟语这一独特的角度来创设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这个教学过程,包含着巧妙的点拨:捕捉到了学情与文情的契合点——学生熟悉鸟的叫声,但不知道鸟的叫声是什么意思。我能够准确地预设学生对文本解读的知识、能力难点在哪里,同时又对鸟叫这一熟视无睹的现象提出“听明白”的破译要求,用以打破通常的思维定式,自然能产生新的令人疑惑的问题,引发学生产生探寻答案的强烈欲望。
  在学生进入具体的情境进行探究时,我不是置身事外,任由学生信马由缰地遐想,而是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如,用“动情的呼唤”来肯定学生认为是鸟妈妈“高声对孩子说”;用“像画眉鸟一样善解人意,又富有激情”来赞赏学生的独特见解。让问题在多个层面上得到讨论,而学生则不断深入地解读文本,对鸟语的理解与感悟达到了新的高度。
  教学至此,笔者已经成功地把自己对文本的独特解读,在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水乳般地融入学生的解读中。但是,我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在语文实践上更进一步,让学生不仅破译了鸟语,而且还要为鸟儿的歌唱写歌词。此举一方面化说为写,让学生的口头表达得以定型,也是学生理解鸟语后的一个新的刺激点;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理解鸟叫这一看似孤立的问题与全面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从学生所写的歌词来看,他们已经能更多地把鸟儿此时的快乐与鸟的天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破译鸟语这个问题如果出现在别的地方,或许会被当作天方夜谭,但在学习《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的过程中,通过的我的适时点拨,恰到好处地引领学生完成了对课文难点的解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與文本及作者进行对话,领悟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无限热爱之情,体验到了一种物我合一、人鸟和鸣的全新境界,真正达到言意兼得的效果。
其他文献
我曾经想过一个问题,“真身”到底是什么,就是身体吗?不,它应该是思维与真实……  ——题记  珍惜,是快乐的源泉  时间,涉及未来与过去,当然,最基本的,是现在。渴望,出于过去,始于今朝,终于未来。时间,就是机会,珍惜,就是抓住机会。总之,“现在”应该是快乐的……  《城南旧事》记录了作者真实的童年生活,细致到一点一滴,微小到一砖一瓦。书中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这一句令我感叹不已。
《這份遗嘱是真的吗》参考答案  镜头中的老人在书写遗嘱时,圆珠笔是朝向上方的。实际上,这样笔只能稍写几个字,就无法再写出字来了。不信你试试。原来,圆珠笔的笔芯里面注满了一种浓稠的油墨。当笔头朝下书写时,通过笔头小铁珠的滚动,带出油墨,字就写出来了。如果笔头朝上,由于在重力作用下,油墨是往下流的。这样,小铁珠与油墨之间就会产生一定的小空隙。可见,病重老人写遗嘱的录像是摆样子的。  图中有一张照片,人
在一个葡萄酒杯中装满干豌豆,用水灌满,然后把杯子放在一个金属锅盖上。豌豆堆不断升高,之后,豌豆就会纷纷落到锅盖上。  这同样是一个渗透压力起作用的过程:杯中的水进入豌豆细胞中,激活了其营养成分,从中产生的压力,使豌豆不断膨胀,从杯子里掉到外面,落在金属锅盖上。  对植物的生命极其重要的水,就是以同样的方式渗入其细胞壁,使其饱满的。
今天,小不丢带着自己的爱犬了了到阳光公园散步。了了非常高兴,一会儿跑在前头,一会儿跑在后头,活蹦乱跳的。  阳光公园的景致很好,小路两旁的绿草地像绿丝绒一样,平滑美丽;紫薇花像一团团真丝绣的绒球,挂在枝头上,风一吹,一颤一颤的,姿态动人极了。小不丢和爱犬了了在这美丽的环境中尽情地玩耍。这时,妞妞刚好从这儿路过,她说:“咦?小不丢,你怎么在这儿?”  “我带了了来这里玩儿。”  “哦。”妞妞点了点头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也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幽默风趣,耐人寻味,是汉字王国中的幽默先生,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
1.bēi、娇、蹬。  2.(美麗)的山野、(弯弯曲曲)的小路、(清澈)的小河、(秀丽)的山庄、(洪亮)的声音、(甜美)的微笑。  3.重点写了女教师冒雨送学生回家,把学生一个个背过小河。  4.我决心像您那样立志于山村教育事业,吃苦耐劳,关心学生,做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向小学生传递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促进其文化素养的提升,不仅加大了对小古文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更是提高了相关教学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针对小古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建立起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新模式,确保相关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一、以读为本,读中激趣  与古代文言文相比较而言,小古文更适合小学生阅读。但是,由于其创作年代久远
我抱着吉他上了台。一步,两步,三步……我怀揣着紧张与激动的心情走到舞台中央。当所有灯光全部集中到我这里时,我深吸一口气,努力使快要跳出胸膛的心脏平静下来。我的手抚摸着琴弦,突然,用力一扫,表演开始了……  一曲终了,虽然我在换和弦时略微卡了壳,但掌声持续了半分钟那么久。这场面是我从未见过的。那股发自内心的欣喜,让我的嘴角轻轻上扬。  这,就是我辉煌的舞台!  [摘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育才小学五(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双翼,既紧密相连,又密不可分。通过阅读,可以从中积累习作素材,习得习作技巧;通过写作,可以助力学生更深层次理解阅读内容。以课文为载体,践行读写结合,可以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而且还能推促阅读、写作及其思维训练有机融合,助力学生语文素养落地生根。本文结合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以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为例,浅析读写结合策略,以作参考。一、 整合阅读技巧,推促写作提升  
年!一年又一年!  过了腊八就是年!  放鞭炮,贴春联!  福字一倒门上贴!  枕头下面红包放!  包好饺子乐呵呵!  大年晚上熬一宿!  快快樂乐过新年!  (指导老师 王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