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未必同归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ok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活动,即同一内容、同一课时、不同设计、不同教法,同时期待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笔者认为殊途真的可以同归吗?
  最近,就听了两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第二课时的课。同为一课时的教学,但教学设计、教学风格迥然不同,自然留给人的感受也不一样。
  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大致如下:
  案例1:
  从课题——“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入手,先揭示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通过比较句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和“你必须把鱼放掉”凸显“这条鱼”在表达上的重要意义。接着,出示描写这条鱼的句子,如:“大家伙、哇……”体会汤姆的惊喜,为后文理解汤姆“不舍得”的心情描写作好铺垫。
  接下来,围绕两方面展开:其一,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其二,理解爸爸所说的几句话。然后,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辩一辩”。先抛出一个命题“这条鱼该不该放”?由同桌之间分角色“辩一辩”。紧接着指名上讲台表演,并让学生评价他们表演的如何。然后又问了全班同学一个问题:你喜不喜欢这个爸爸?出乎预料的是班上学生压倒性地表示“不喜欢这个爸爸”。在下面的环节中则又重点理解并领悟爸爸所说的“自觉遵守规定”这句话的内涵。
  反思:
  整节课听下来,我有这样几点感受:
  首先,教学设计有些杂乱。语文教学要注重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忌讳串讲串问式的教学。这样做容易将文本的内容支离破碎,在学生的脑海中没有一个完整的结构与思路。教者看似从课题入手,但支解了课文整个的情绪表达。尤其是将体会汤姆心情变化的句子与爸爸的话支离开来分析,有些让人摸不着头绪。因为汤姆心情的变化是与爸爸的话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不可分隔的整体,是彼此相互影响的结果,分开解析显然徒劳无益。
  其次,紧扣语言文字方面有些欠缺。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下的感性之美,语文课应当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嚼出些语文味来。语文教学就应该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在读中以语文文字为载体,深刻体味语文。教者在教学中没有太注意从文字的表达上去体会人物的情感,对文中有些关键词句没有进行深入的体会和理解,没有从语言文字入手去揣摩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
  最后,过多纠缠于“该不该将这条鱼放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但这并不等同于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各抒己见。通过辩论的方式来解决“该不该将这条鱼放掉”?这个问题花费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同时效果又适得其反。很多孩子支持汤姆的想法,而让父亲所坚持的原则与立场受到了动摇与质疑,进而还对父亲这个人物形象产生了怀疑。
  案例2:
  首先通过复习导入,揭示出这是一条“大鲈鱼”,进而引出汤姆惊喜的心情。紧接着由心情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读、默读等方式来体会感受下文中汤姆心情的变化,并用笔画一画、记一记。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就围绕“汤姆心情的变化”展开教学,与此同时紧扣文本,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说话的内容及人物说话的语气、神态、动作等。
  于是把汤姆心情由起初的惊喜到不情愿,再到怀揣一丝的希望到无奈,最后到遗憾。那一波三折的心情变化凸显了出来,通过指导朗读等方式进一步体会感受文本所传递的信息。
  反思:
  首先,教学思路清晰。众所周知,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者要理清两种思路。一个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另一个则是教者的教学思路。只有先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才能设计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思路来。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汤姆的心情变化”展开,在讲解体会汤姆心情变化时,又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展开,同时还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动作、神态,进而充实了文本的内容。
  其次,注重了写作的方法指导。学生的习作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绪等多种心理活动。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不仅要有观察能力、相像能力、思维能力作基础,而且还需要掌握较强的阅读能力,并且在阅读语言文字时去学习领悟写作的方式、方法,这样在习得语言的同时又掌握到了写作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如:如何写出人物的心情,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相应地又指导了学生如何去写好提示语。在理解文中句子内涵的时候,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是也是阅读训练要教给学生们必须掌握的一种方法,也是写作时要学会运用的一种方法。
  最后,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关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时,我们会自觉与不自觉地纠缠于“该不该将这条鱼放掉”“为什么”等方面。于是又自然而然地上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课,而这节课从语言文字本身入手,从“斩钉截铁”,从“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来体会感悟到:“遵守规定与有没有人看见无关,与自己与规定本身有关,而且是毋庸置疑的。进而告诉学生自觉遵守规定的原则与立场不可以个人意志而转移,是不可以掺杂个人情感与喜好的,是无条件必须要遵守的。”
  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我得到一些想法:
  首先,语文课要简单。现在很多专家的观点也提出:语文课也希望能像数学课一样上起来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课不是雾里看书,追求的不是朦胧美;语文课不要把问题复杂化,不是案情的侦破,不要故弄玄虚,不要扑朔迷离。把学生弄的不知所措,听课老师听的一头雾水,这不是语文课的本来面目。写文章时情节可以曲折生动,跌宕起伏,而分析文章则要文清理顺,把握重点,顺藤摸瓜、水到渠成。
  其次,语文课要有思维的训练。语言是人类用以进行思维活动、表达思维成果的载体,而课堂教学则是学生习得语言的重要途径。同时学生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又训练并发展了思维。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去品味文字背后蕴含的意义要比纯粹地,脱离文本式的一厢情愿地去谈自己的理解要强百倍。
  再次,语文课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小学生正是形成人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老师的评价与正确的引导在这一时期显得尤为重要。苏教版教材中就有许多能体现人性中真善美的内容,这些文章寓教于乐,故事性很强。教师在教学中不可一味地说教,应该因势利导、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同时更不能在学生体会出现偏差时,含糊应对,模棱两可。
  最后,语文课要有语言味。学文本学什么?就是要学作者的表达方式、表述技巧。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分析讲解与朗读训练就是与文本接近、亲近的过程。把文字转换成情感画面,于是当我们内心也有了自己的情绪变化时也能转化为文字,这才是学语文的真谛。2011年版《课标》将“语言文字的运用”提到了新的高度,目的也是希望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
其他文献
新课改以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深入人心,席卷了教学课堂,可以说现在的语文课堂出现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热闹局面。现在评价一节优质课的标准之一往往就是是不是存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实际情况确实是这样,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确在提高学生合作精神以及解放学生个性发展方面有很多优势,这也是它备受青睐的原因之一。本文就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谈一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
期刊
【摘 要】  在初中教育课程体系中,语文是基础性学科,它是其他学科教学的基础。在初中这一时期,语文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给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另一方面更是为了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提高语文素质水平。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形式,它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文学视野,提高写作水平,从而更好的理解语文学习的内涵,因此,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就必须要重视课外阅读这一教学辅助形式,并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众所周知,诗歌能够纯净人的心灵,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儿童诗歌能够运用睿智的语言、纯真的童趣还有美好的感受不断地彰显出文学中独特的、纯净的一种特质,成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认识生活、丰富情感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教师要能够在教学孩子们儿童诗的过程中,引领学生走进诗歌,进而启蒙生命,不断地激活孩子们对于表达的欲望,滋养孩子们的生命,培育他们的“诗心”。  【关键词】  
期刊
一、分级阅读的现状  在很多小学,儿童阅读长期以来“重知识而轻感受,重学习而轻体验,重推介而轻指导,重课内而轻课外”的倾向严重。许多时候,无论家庭还是学校,对儿童阅读的关注、引导基本还停留在表面上,既缺乏长远规划,也忽视阅读指导,这已经体现在了“儿童分级阅读”的观念接受与实践展开中。新世纪以来,尽管一些教育、出版、文化机构纷纷开始研究和倡导儿童分级阅读,也推出了一系列儿童分级阅读读物,但是,因缺乏
期刊
【摘 要】  语文中考改革呼唤中考复习变革。在分析苏州市语文中考特点的基础上,从更新中考复习理念,梳理中考复习内容,改革中考复习方法,提高中考复习有序性四个层次提出中考复习的新构想,以取得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和中考成绩提升的双赢,实现师生与新课程改革、中考改革共同成长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中考复习 新构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期刊
【摘 要】  当前,很多学生对语文重视不足,学习过程中以提高数学和综合学科成绩为主要目的,而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高中生而言,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对其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有着积极影响,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大势所趋。所以本文将从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入手,进行探究。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期刊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灵感”一词解释为“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而“小学生的作文灵感”则是相对小学生作文时感到无从着手、难以下笔、缺少主动性而言,是在生活中因某一触点产生写作文的冲动、想法,在写作中产生切合作文要求、相对新颖而比较典型的作文内容、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等方面富有创造性的作文思路。“触发”是“受到触动而
期刊
【摘 要】  结合课程建设实践,以“吴文化与语文”的开发与实施为例,从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教材的编撰、校本教材的教学策略三个方面就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建设作初步的研究,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标提出的课程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校本课程 吴文化与语文 开发与实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
期刊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工程,也是语文教学中最棘手的板块,习作中我们老师说得再多,理解得再好,讲得再透彻,都无济于事,关键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学以致用”,把一切语文积累在习作这个语言实践的平台中释放,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这才是习作中最重要的事情。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现在的作文倡导个性化表达,个性化文章,旨在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和信心,但万变不离其宗,我平时的作文教学,写作辅导还是从基础、常规入
期刊
“读”与“写”相互促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所占的分数比例都较高,而且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较高。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倾向于将二者分开教授,即单独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殊不知,语言学习中的“读”和“写”,二者是紧密相关的。只有将读写结合,才能最大化促进学生发展。为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勤阅读、巧写作,将读写结合,实施有效教学。  一、巧设读前活动,奠定写作素材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