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一夜满关山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久居城市,贫瘠成了风景,孤独便成了美丽。于是在一个深沉宁静的夜晚,我毅然做了一个决定——逃离繁华,去边疆“一览众山小”。
  我去了大西北,这里没有堵塞的交通,没有喧闹的人群。蓝蓝天空上镶嵌着几只懒散的孤雁,周围是茫茫的沙地。黄土彼岸夹着一条河道,流淌着一个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的上游是峰峦起伏的山群。
  西北的山有高的海拔,却没有平原的山的神秘。一眼望去是荒秃秃的山脊,盖着一层黄土被子,除了一点点绿色的荒草,别无其他。是孤独?还是纯粹?比起江南雾蒙蒙的山林,西部的山少了神秘感,因为人们仿佛一眼就可以看尽一切——它的皮肤,它的心跳,还有它的音韵。
  西部的山还有音韵?你想问。
  是啊,这里有其独特的“山之音”。这是从千年前传来的、从历史中奏响的、来自大地的赞歌。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的一首《塞上听吹笛》,实在是把这胡天北地的凄清音韵描写得太淋漓尽致了。几千年前,这里是漫漫边关,战事繁多,将士们对和平生活的盼望一次又一次漫上了辽远的天际。清越明澈的月光里承载着戍楼里婉转悠扬的羌笛声,弥漫在苍茫而清澄的夜色里,羌笛声如泣如诉,就像严寒里傲梅的芳香飘洒在关塞山川,散落于浩大的星空,更陷入土层深处永葆芳华,与大地合奏成千年古韵。
  这里还是丝绸之路,无数双脚步曾留下或深或浅的脚印。可以去想象千年前的一天,黄昏将至,人在前行,驼铃慌忙响起来,交错着的音色成了戈壁的分针,一步一响,敲击着时间的钟声。夜晚的绿洲,早已不是贸易的天堂了,北风吹来了一阵又一阵的回忆,汇集了各种各样的声色。于是历经千山万水来到这里的人们,在孤独边缘载歌载舞,唱着一首首属于自己的歌,最后成了戈壁上的回音,与他们的灵魂孤独对话……“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汉唐风”,这些不都是独属于西北山群的“山之音”吗?
  可惜这段美好的时光在十五世纪的明朝终止了。从那以后,戈壁上没有了驼铃的声音,没有了商人们的异国语言。古丝绸之路慢慢被海运替代,人们没有了那份歌舞的热情,炙热的心也渐渐降温。也是从这时起,西部的山寂静了,甚至与时代格格不入。
  可是这般的宁静不是我一直都渴望的吗?我一直想着躲避城市的紛扰,寻找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领略孤寂的美感。后来来到了大西北,找到了人间别样的意境,在山脉间听到自然的韵律,确确实实找到想要的自己了,也真正懂得了原来世间有一种苦,那是黄土无声的泪。
  只是对于繁华的褪去,让人有点惋惜。
  好在,大西北的山失去了它的繁华,却没有失去音韵——它的生命。如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流传着古老的歌舞,正是那个时代最好的见证。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歌声,让戈壁上的异域风情得以持续,让我们今天能够再次听见千年前的美好——属于那个时代的“山之音”。
  身后是茫茫的沙,沙里是茫茫的山。风吹过,戈壁处,传出一声声音韵。我知道我看懂了一座山,一座鲜为人知的属于历史的山脉。与此同时,它也懂得了我。
  ‖浙江省温州市绣山中学滨海分校‖指导教师:陈德清
  人们常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对于这篇文章的作者来说,她的身体和灵魂都不曾耽搁。边疆,没有我们想象中的浪漫,光秃秃的山,完全失去了神秘感。然而,敏锐的作者却感受到它们身上的另外一种魅力——山的音韵。这独特的“山之音”来自历史,也来自大地。曾几何时,这里曾战火纷纷,戍边的将士在刀光剑影下,既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也有“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的辛酸;这里曾一度繁华,丝绸之路留下了无数贸易的脚印,驼铃声声,一片和平;这里有别处不曾有的宁静,有别处不曾有的传统文化,这里有不断的歌声,不一样的风情……所有的这些,都是西北大山的生命,是它的心跳,是它特有的音韵。
  这篇文章的文化底蕴非常丰厚,古诗词信手拈来,历史知识了解得详细精准,再加上作者细腻的感知、大气的文笔,读来气势磅礴,令人深思。
  【适用文题】读懂______;大地的赞歌;脚印……(鸣燕)
其他文献
2011年2月11日上午,一个8人列车检修队走进韩国釜山火车站,开始为一辆准备出发的高速列车做循例检查,他们东敲敲西看看,又打开了电源箱检查线路,将“一切正常”的检查结果反馈给了调度中心。不料,祸根也埋下了:一个检修工在盖上电闸的时候,没有将一颗外径只有7毫米的小螺丝拧紧,所以检修队在离开后,列车上的感应系统便自动向调度中心发出警报。调度中心的人将这一信息告知检修队,但检修队的人很困惑,明明已经确
生命的狼毫饱蘸了风花雪月,于成长的画卷上,摇曳着写下两个大字:墨香。  ——题记  小时候,家有书房,虽不及游乐场那般华丽梦幻,却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在那里,一张小桌,一把雕花木椅,连同几百本书一起散发着古朴的香气。幼时无知,只是单纯地喜欢书中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以及读书时不着波澜的宁静感。放学回到家,往往将书包一甩,一个人钻进书房,窝在里面看自己喜欢的书。小屋浸泡在澄黄的阳光里,初春温暖的风从敞
随风飘转的落叶都有各自的性情,但人却没有。  总有人担心着别人是怎么看自己的,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什么形象。但实际上,这完全不必。  大哲学家庄子就是个极具性情的人。他将一般人眼中无比珍贵的丞相之位看作死老鼠一只,一钱不值;他甘愿做一只在烂泥里甩着尾巴的乌龟,对一般人眼中求之不得的权力与财富嗤之以鼻;他也不像儒门弟子,想要去改变世界,他只想做一个自然的人。在他的妻子死后,他居然箕踞鼓盆而歌,在他人看
醒来,酒店里一片静谧,窗帘遮住了外面的世界,黯淡中,母亲清晰地浮起在我的眼前。  她站在家的门口。风吹乱的头发,皱皱褶褶的脸,昏黄眯向远方的眼睛,微微驼着的脊背。她抚摸着父亲曾经一次次拆装过的门,像依着一生最坚实的肩膀。风,吹起前方的尘土,叶,飘到她的素色大衣上,我的母亲哟,忘记了拂拭,还是望着昏暗的路。门口的灯光,冷冷地闪烁,忽明忽暗,我的母亲哟,眼里的光总不熄灭。她在寻找我的影子,她在搜索六六
悠长假期,读书为乐。为你们推荐两本好书,汪曾祺的《万事有心,人间有味》与刘慈欣的《流浪地球》。读汪曾祺,我们读见平凡市井生活中的千姿百态;读刘慈欣,我们读见浩瀚宇宙中里的波澜起伏。最真实的生活,与最奇特的幻想,相信会带给你們非同一般的阅读感受。  阅读,进而触发,进而去观察思考自我生活,去关怀他人和自然,真是何乐而不为也。在这里我们只是截取文段进行赏析与素材运用的指导,期待抛砖引玉,能引起你的阅读
赠我一花,我珍而重之,但束之高阁。投我以石,我笑而视之,却拾而弃之。  ——题记  人生终究是自己的人生。  人生是一張白纸,由我亲自执笔,或描摹色彩,或提笔绘形,或写上那么几行诗,抒发深情;人生亦似一方花园,在这方花园中,不容旁人拔秧折花,也不允许亲人攀枝采叶,只应顺从自己的内心,种苗插柳。  网上有种网红瓜果,有的酷似人参果,有的则改变人们对圆瓜的固有印象,成了方形、心形,有的上面刻着浮雕,有
哈尔滨地铁里感人的一幕在网络热传:小男孩目不转睛地盯着报站器,手里还举着一张“轻一些,让他多睡会,谢谢”的纸,提醒周围的人小声点,想让快递员爸爸多睡一会儿……当许多孩子乘地铁都需要父母照顾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主动承担起了照顾爸爸的责任。“让爸爸多睡会”传递出他对父亲工作的艱辛与不容易的心疼,和对父亲时时刻刻的关心。
转眼,已是寒冬腊月,但我的书房里却是“春意盎然”。  书柜上摆着两盆吊兰,青翠欲滴的叶子争先恐后地向外伸展,展现着它们的蓬勃生机;书桌一角的康乃馨也不甘落后,吐出火红的花瓣,总不肯凋落;衣柜旁的文竹更是青翠盎然,一天比一天蹿得高。书房里生机勃勃的植物与窗外寒风呼啸的冬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闲暇时,妈妈总喜欢去逛逛花店,精心挑选几盆绿色植物或几支含苞待放的鲜花,用它们裝点我们的家。这样,即使在冬季
父亲的车,稳稳地停在桥上。  这座桥是上学的必经之路,路由柏油铺成,而两旁的石雕石杆仍存有古风余韵。桥正对着红绿灯,一停就意味着两分钟的流逝。上学之路分秒必争,等待总让我心急如焚。平时,我的吵嚷催促,换来的总是他不疾不徐的话语:“别急。”  我每次都是在不理解中闭上了眼。这莫名其妙的减速停下,成了父子间的一道鸿沟。  那日晨光熹微,尚在路上的我洋溢着清晨带来的喜悦。我眯着眼观察道路两侧,那条蓝色丝
安娜·波兹芙德是美国一所名校生物系的高材生。1880年,她随丈夫——一位著名昆虫学家,到美国农业部任职。当时有许多小朋友寄信到农业部,问一些只有小孩子才想得出的问题,比如,“袋鼠掉到水里后,它的袋子会不会进水?”“鲨鱼一天到晚吃别的鱼,为什么不用刷牙?”对于这些问题,农业部向来是“存档处理”,“处理”的结果就是不处理。而她却认为回复这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于是她就抽出時间认真答复。这些问题对她来说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