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方法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着教学工作的成败、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能否正确地理解、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就成为是否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因素之一。
讲授法是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
讲究语言艺术是讲授法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力求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好:“如果一个教师没有过某种创造性的工作经验,他又怎能唤起、引导帮助、甚至赏识他的学生们的创造性活动呢?如果一个教师从来没有过奇思妙想,那么他大概会责备一个想出巧主意的学生。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尝试借助成语的应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下是几个案例。
案例一 狸猫换太子
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所说:“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有所得耳。”数学概念都有其规范的表达方式,因为数学概念定义严密,揭示本质属性,所以具有有高度的概况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数学教师对数学概念应该富有个性的理解,形成自己的数学理解力,善于把数学概念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语言。例如复合函数解析式的求解问题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原因多为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函数的本质。如何突破难点,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重点抓住学生对函数内涵的理解。例如问题:若函数f(x)=x2-2x,则f(ex)= ,函数f(x)=x2-2x的实质是对一个代数式作如下运算:先对代数式平方,再减去它的2倍。至于代数式是x还是ex没有要求,简单的说就是将f(x)=x2-2x中的x全部换为ex,于是f(ex)=e2x-2ex。在教学时我将这步计算比喻为“狸猫换太子”,学生在呵呵一笑的同时消除了对函数的恐惧心理,并形成了自然而牢固的记忆。
案例二 “妙”语连珠
数学书总是通过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等等展开其基本内容。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数学规律的探索、归纳构成了课堂的主阵地。归纳的结论如何掌握、应用,学生面临的到困难在所难免。如何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掌握数学结论,教师要有自己创造性的理解、发挥。
数学学习之难,不仅表现在概念、定理、推论的不易理解掌握,而且计算也是学生不可回避的难题。计算能力的提高并不是靠简单的反复练习就能解决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找出学生的错误原因,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案例三 一视同仁与男女有别
问题:计算:(1)-3+2(2)-9-5
常见错误:-3+2=-(3+2)=-5(2)-9-5=-(9-5)=-4
错误原因:学生忽略了将问题中的-3和-9的负号,只习惯于用小学的固有知识经验进行计算。
正确解法:-3+2=(-3)+2=-1(2)-9-5=(-9)-5=-13
由于小学阶段近六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面对的数字中除去0之外均是正数,在计算时不需要进行辨别,知识已经根深蒂固。进入初中,引入了负数的概念,从此数字有了正负之别,但是学生还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变化,导致了上题中的错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数的认识:数都有符号之别!
如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尝试将数的负号类比于人的性别。小学阶段就像婴幼儿期,小学生的所见的都是正数(0除外),婴幼儿的大脑中没有性别的概念,看到的都是人,用成语概括为“一视同仁”。初中阶段则像小孩长大了,有了性别的概念,知道男女有别,就像初中阶段的学习一样,初中生看到数的第一反应是判别数的符号。教师通过成语的应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深刻地说道: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要勤反思、善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对学生注重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数学课堂在师生互动中思想得到交流、思维碰激火花,使数学教学更具生命力,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
讲授法是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
讲究语言艺术是讲授法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力求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好:“如果一个教师没有过某种创造性的工作经验,他又怎能唤起、引导帮助、甚至赏识他的学生们的创造性活动呢?如果一个教师从来没有过奇思妙想,那么他大概会责备一个想出巧主意的学生。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尝试借助成语的应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下是几个案例。
案例一 狸猫换太子
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所说:“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有所得耳。”数学概念都有其规范的表达方式,因为数学概念定义严密,揭示本质属性,所以具有有高度的概况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数学教师对数学概念应该富有个性的理解,形成自己的数学理解力,善于把数学概念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语言。例如复合函数解析式的求解问题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原因多为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函数的本质。如何突破难点,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重点抓住学生对函数内涵的理解。例如问题:若函数f(x)=x2-2x,则f(ex)= ,函数f(x)=x2-2x的实质是对一个代数式作如下运算:先对代数式平方,再减去它的2倍。至于代数式是x还是ex没有要求,简单的说就是将f(x)=x2-2x中的x全部换为ex,于是f(ex)=e2x-2ex。在教学时我将这步计算比喻为“狸猫换太子”,学生在呵呵一笑的同时消除了对函数的恐惧心理,并形成了自然而牢固的记忆。
案例二 “妙”语连珠
数学书总是通过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等等展开其基本内容。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数学规律的探索、归纳构成了课堂的主阵地。归纳的结论如何掌握、应用,学生面临的到困难在所难免。如何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掌握数学结论,教师要有自己创造性的理解、发挥。
数学学习之难,不仅表现在概念、定理、推论的不易理解掌握,而且计算也是学生不可回避的难题。计算能力的提高并不是靠简单的反复练习就能解决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找出学生的错误原因,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案例三 一视同仁与男女有别
问题:计算:(1)-3+2(2)-9-5
常见错误:-3+2=-(3+2)=-5(2)-9-5=-(9-5)=-4
错误原因:学生忽略了将问题中的-3和-9的负号,只习惯于用小学的固有知识经验进行计算。
正确解法:-3+2=(-3)+2=-1(2)-9-5=(-9)-5=-13
由于小学阶段近六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面对的数字中除去0之外均是正数,在计算时不需要进行辨别,知识已经根深蒂固。进入初中,引入了负数的概念,从此数字有了正负之别,但是学生还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变化,导致了上题中的错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数的认识:数都有符号之别!
如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尝试将数的负号类比于人的性别。小学阶段就像婴幼儿期,小学生的所见的都是正数(0除外),婴幼儿的大脑中没有性别的概念,看到的都是人,用成语概括为“一视同仁”。初中阶段则像小孩长大了,有了性别的概念,知道男女有别,就像初中阶段的学习一样,初中生看到数的第一反应是判别数的符号。教师通过成语的应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深刻地说道: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要勤反思、善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对学生注重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数学课堂在师生互动中思想得到交流、思维碰激火花,使数学教学更具生命力,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