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艺术现实人生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居于诗歌浪漫主义巅峰的李白给后人留下了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印象,他的诗是浪漫艺术的典范,如何抓住浪漫的足迹,化宏观为具体,如何将浪漫艺术与现实人生有机结合是本文重点要讨论的。
  关键词:教学研究;浪漫艺术;现实人生
  
  高中生对李白这个诗人的作品和他的写作风格有一定的认识了,他那种奔腾万里不受拘束的气势,他那种一泻千里毫无羁绊的思想,他那种独居危楼手摘星辰的飘逸,这些都已经深深地刻入学生的脑海。
  作为高中语文老师讲李白的作品有难度,因为学生是熟悉李白的,所以老师既要承接他们已经知道的知识,又要有所突破。再加上李白的诗是兴之所至、一气呵成,而不像有些诗人那样苦心孤诣地作诗,所以从理出发、去寻找写作的踪迹也有难度。鉴于此,我在教学设计时秉着化繁从简的原则,从浪漫手法和现实思想着手去设定学习目标,确定重难点。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有的诗,在教学过程中都不能忽视读。所以我将反复诵读、体会诗情作为第一个教学目标。讲解时要精讲,不可面面俱到。经过反复斟酌我确定了其他三个学习目标:答疑解难,疏通诗意;分析鉴赏,明确诗艺;知人论世,探究主旨。
  我们高中老师现在讲诗容易进入一个误区,不去管押韵,也不理会重音,节奏也是轻轻带过,好像更愿意进入結构、手法和情感的分析。岂不知诗本身是有韵味的,这种韵味是读出来的,所以指导学生读诗是一个语文老师的基本技能。
  我除了指导他们读诗外,还开展诵读比赛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虽然我不赞成对诗要字字清、句句明,但要有必要的讲解。什么是必要的讲解呢?学生不懂的就是必要的。所以,关于诗意,学生可以先结合注释疏通,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将难点反馈给老师,老师再有针对性地讲解。
  讲课过程绝不是照本宣科,也不是机械死板的一二三,它其实是一个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过程。就拿《蜀道难》来说,我就抓住了一个核心字眼“难”。我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本诗的主旋律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回答: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我紧接着说大家都知道,夸张手法是李白诗中经常用到的,如“白发三千丈”“桃花潭水深千尺”“而来四万八千岁”等,可以说夸张手法是他浪漫主义的一个具体体现。
  那么这种手法在本诗中有没有出现?如果有,那它是如何具体体现蜀道之“难”的。除此之外,本诗还运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蜀道之“难”。这种提问更有目标性,而不是笼统地提问这首诗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让学生无所适从。
  说到这里便引出来浪漫主义手法,对学生而言这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因为他们早有耳闻,陌生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浪漫手法怎么会和现实有联系。我进一步说:大家都知道李白是“诗仙”,他是浪漫主义诗风的集大成者。
  如果说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浪漫艺术理想人生的话,那么《蜀道难》就是浪漫艺术现实人生。众所周知,用浪漫表现理想是容易做到的,而如何将浪漫和现实结合起来实在非常人所轻易能为。
  而《蜀道难》中三次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每出现一次就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将蜀道的难行叹到了极致,远古的那声声叹息似乎还萦绕在耳际。青泥岭的盘旋曲折,蜀道之高耸入云,人行其上如穿梭在星宿之间,使人凝神屏气,心跳不已,毛骨悚然。
  以人之感受侧面烘托蜀道之“难”。这种丰富而神奇的想象让读者身临其境。悲鸟、古木、子规营造凄清氛围;连峰、枯松、飞湍、转石、描绘惊心动魄的场面。它们从视听角度表现蜀道之“难”。不走寻常路,也不写寻常景。这些奇特的意象是浪漫手法的具体体现。而神话传说更是浪漫主义的孪生姐妹,“蚕丛及鱼凫”言蜀国之历史久远,“五丁开山”言蜀道来历之浪漫,“太阳神回车”言蜀道之高危,“子规哀啼”言蜀道之凄清,这些传说的出现,使全诗笼罩一种神秘气氛,也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了一个“难”字。
  本诗的主旨比较隐晦,仅通过诗无法全面清晰地把握。鉴于此,我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所以我没有直接问本诗的主旨或者情感是什么,而是这样说道:本诗表面极言蜀道之险峻、攀岩之艰难,诗人所指是不是仅限于此,如果不是,那深层次的寓意是什么?接下来我也没有笼统地让学生去思考,而是进行了如下提示:请大家联系第三节诗、写作背景、诗题、诗人的经历探究诗的主旨。在讲解本诗的主旨时,我又引入了以下材料:
  1. “形胜之地,匪亲勿据”。——张载《剑阁铭》。一般认为,这首诗是李白天宝元年至天宝三年(公元742年至公元744年)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作。
  2. 《蜀道难》是乐府旧体,原属于《相和歌词·瑟调曲》,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引《乐府解题》说:“《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都是四川山名)之阻”。旧体有功业难成的意思。
  3. “……不屈己,不干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区宇大定,海县清一……然后浮五海,戏沧州。”——《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通过前面的提示和后面的材料,学生便能把浪漫诗人内心的憋闷和政治失意理解得更透彻。他曾“辞亲去乡,仗剑远游”时,满怀政治抱负;也曾自命不凡,“长笑一声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他彼时的胸怀抱负。
  而文名远扬的他却只做了一年的翰林待招,在郁郁不得志中无奈辞官。天真的诗人终归没有实现政治理想,只是做了一个帮闲文人。有些人会将翰林待招和翰林学士混为一谈,高估了李白的政治待遇,所以会理解为李白辞官是质性使然,而其实是形势使然,是无奈之举。这就将一个高高在上的理想形象向人间拉了一下,这就是现实人生。
  我觉得讲透一首诗,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要有押韵、停顿、轻重音等诵读方面的知识,还要有艺术方面的鉴赏能力。讲活一首诗,要有“穿越”的身临其境的浪漫感受。关于基本功,每一位受过正规培训的老师都具备,但要搞穿越,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这种忘我境地的。
  庆幸的是,我在讲《蜀道难》时有了这样一次难能可贵的体验。古人已去,但精神长存。我透过一个个方方正正的字,感受到了那个盛唐才子的豪迈与不甘。这并不是我有特异功能,而是我走出了课本,到更广阔的天地去了解诗人,因为了解,才会懂得。
  李白虽然不是很伟岸,但他有大丈夫气概,他两眼炯炯有神,贺知章一见面就惊叹为“仙人”,生来不凡的他,自然也对自己的未来也信心满满。虽然他和杜甫分居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峰巅,杜甫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远大志向,而他亦有“使区宇大定,海县清一”的抱负,所以他绝不仅仅是寻仙访道的世外高人,更是一位心怀天下的大丈夫。
  这个在他的晚年都有印证,永王李璘想借助名人效应,所以邀请当时隐居的李白出山,天真的诗人以为大展宏图的机会来了,所以欣然前往,结果反受牵连。所以诗人的仕途正如险峻又有野兽出没的蜀道一样难以行进。
  然而失意的仕子往往是成功的诗人,王勃是也,陶渊明是也,白居易也是贬官后更能亲身体味民间不易,写出很多现实主义的名篇。李白的仕途不顺也同样成就了他的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看似寻找极乐世界,实则是他的理想政治。
  苏轼评价:李太白、杜子美以瑛伟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上帝虽然给他关上了政治这扇大门,却悄悄给他打开了诗这扇窗户。在我们看来他似乎得到了更多,而在当时他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可见“兼济天下”在前,而“独善其身”是其次。
  我在讲授这首诗时,对这点的把握是最到位的。学生听了后收获很大,他们学了这么多李白的诗,只是满足于字面意思的理解,而对李白本人,也只是笼而统之的浪漫主义,学了这首诗以后,学生突然成熟了不少,原来浪漫如李白的人也有苦闷,所以也对人生的不易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作者简介:
  彭冬玲,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定西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爱丽斯·门罗是加拿大作家,短篇小说家,被誉为“当代的契诃夫”。爱丽斯·门罗的作品大都书写平凡女性的生活,小说《逃离》中的主人公卡拉是其中一个鲜明的例证,因为生活而逃离,又因为生活而回归。作为卡拉人格表现出现的弗洛拉是卡拉和丈夫克拉克所饲养的一只山羊,它与卡拉所呼应,是卡拉性格和认识的最终缩影,卡拉在生活的现实下,最终也成了一只“弗洛拉”。弗洛拉的失踪、归来、再失踪,就是卡拉逃离、回归的映照,
摘 要:爱作为教育的原动力,但在当今师生关系里,却把爱之外其他的一切事情看得更为重要,师生之间渴望亲近却又略显疏远,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得师爱艺术这一古老话题重新活跃起来。本人通读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全方位解读书中爱的理论、对象、瓦解、实践,从而展开对师爱的沉思,找寻在师生关系里教师走向学生生命的艺术精华。  关键词:师爱;学生生命;实践     因为社会要求和急躁风气使大多数一线教育者沉浸在实际
摘 要:幼儿作为地球未来的主人,对他们进行的环境教育更要从小抓起。尽早对孩子进行环境的教育,能初步的帮助他们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让孩子知道对环境的保护,就是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保护,更是对我们人类自己的保护,逐步让幼儿形成自觉保护身边环境的好习惯。旨在通过基本生态环境知识教育、初步的环境意识培养以及热爱、珍重自然的美好情感的萌发与环保行为习惯的培养等,促进其真善美统一的完善人格的形成。其教育
摘要:高中作为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是在这个时间确立的,而思政课在三观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统的高中思政课堂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随着新课程目标改革的进行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思政课的教学也必须随之改变,打破传统固着的教学束缚,在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引进生态化教学理念,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关键词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对我国现代教育有深远的意义和现实启示。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我国教育质量再上升一个新的台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陶行知说过要使得学前教育得以普及并取得发展,必须发展适合我国儿童发展的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本文就在幼儿教育中践行陶行知思想进行讨论。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幼儿教学教育研
摘要:相比较于普通年级的学生,高三学习需求往往比较不同,他们在进行数学课程学习过程当中,学习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不仅仅需要扎实的学习数学理论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延伸自身的知识,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这就给广大地高三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不仅仅需要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还需要告知学生相关的解题技巧。文章正是基于此,首先阐述了对话视角教学模式内涵,之后总结了高三数学解题教学中对话视
摘 要:依据核心利益相关者理论结合有关政策,中小学教师、家长和校外培训机构是中小学生减负的核心利益相关者。要真正实现他们利益的协调与平衡可以采取重新定位校外培训机构以及有效加强家校沟通的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生;减负;核心利益相关者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了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利益制定的行为准则,往往能够反映出核心的利益主体。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中就明确地提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作为学生减负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一项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教育任务就是通过小学语文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的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教学的难点。本篇学术论文围绕“结合生活,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积累作文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有力论述。为新形势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提供了十分可贵的作文教学经验。  关键词:小学作文;重难点;生活(校园 家庭 社会
摘要:《古诗十九首》作于东汉末年,深刻地描摹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的种种情感,质朴平实,却情真意切,浑然天成,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离别;失意;无常;质朴平实  初读《古诗十九首》,便深觉其语言质朴自然,浑然天成,恰似谢榛说的,是“秀才说家常话”(《四溟诗话》)。但一首读罢,我便发觉它的一词一句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明明语义浅显易懂,却让我禁不
摘要: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自然就如花香引来了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汲取营养,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而课外阅读的兴趣的形成却需要经历播种、发芽、生根、成长的过程……  关键词:低年级;兴趣的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一、 播撒种子,激发兴趣  孩子是“天然的探索者”,如果我们从孩子的天性出发,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体验阅读带给心灵与众不同的愉悦,就能在孩子心里播下“我想阅读”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