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评估和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行会阴切口的520例自然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系统化护理工作制度应用的情况,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分娩后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无须拆线对会阴切口进行缝合,同时将个性化评估应用在护理工作中,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效果。
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1.1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11.54%,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与护理前相比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健康知识评分不具有差异性(P>0.05)。患者出院时对其进行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实施会阴切产妇实施个性化评估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建立。
关键词:产妇 会阴切 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94-02
会阴侧方切口缝合术是产科助产时常用的小手术,主要应用于初产妇的自然分娩[1]。其目的在于缩短第二产程、加速分娩,防止因自然分娩造成会阴及盘底严重裂伤,减轻盘底组织对胎儿的压迫,减少新生儿窒息或颅内出血[2]。但会阴切口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引起侧方切口感染,影响切口愈合,给产妇带来身心痛苦,而且影响产后正常哺乳,甚至发生医患纠纷。本文将于2012年6年至2012年12月对行会阴切口分娩的产妇实施个性化护理,患者护理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行会阴切口的520例自然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60例产妇,其中观察组产妇年龄为22~34岁,平均年龄为(25.5±3.89)岁,孕周为38~42周,平均孕周为(39.5±0.8)周,对照组孕妇年龄为21~34岁,平均年龄为(24.5±3.79)岁,孕周为38~42周,平均孕周为(39.2±0.7)周,两组患者年龄、孕周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快薇荞缝线缝合切口,患者术后不需要拆线,缝合线能与会阴肌肉共同生长,不影响切口的愈合。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普通医用线进行切口缝合,缝合后第五天需对患者进行拆线。并采用产前健康教育评分表对两组产妇进行健康知识评分[3]。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量资料均值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护理措施
2.1 对照组常规护理。
2.1.1 会阴切口护理。避免会阴切开过早,切口暴露在空气中太久,增加细菌污染的机会,掌握会阴侧切时机,在胎头即将娩出阴道时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切开会阴,应争取一次成功。操作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程序进行操作,避免将细菌带入患者阴道中,引起患者术后出现感染。对患者会阴进行缝合时,应了解会阴生理解剖特点,首先缝合阴道切口,然后缝合会阴部皮下组织,缝合距离应按照产科会阴缝合要求进行,缝合距离应尽量减少创面缝合的线头同时应有效消灭死腔并能有效止血。会阴切口缝合避免过松,留有裂隙,导致恶露渗入切口,引起切口愈合不良。
2.1.2 预防会阴水肿。缝合后会阴切口水肿明显,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或用碘伏对切口进行湿敷,由于碘伏及硫酸镁具有减轻组织水肿、杀灭细菌以及收敛组织的作用,因此能有效缓解产妇外阴水肿的情况[5]。产后24小时后用红外线灯照射会阴部,通过红外线照射后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增强患者机体免疫能力,同时减轻患者局部组织水肿,能促进渗出物有效吸收,从而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
2.1.3 加强产后护理。产妇产后应保持外阴清洁,防止粪便及恶露对切口造成污染,同时应勤换卫生垫,提高产妇执行预防感染的自我防护能力。应让产妇健侧卧位,并鼓励产妇适当地下床活动,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尽早排尿,以免膀胱过度充盈,造成排尿困难而影响切口愈合。如产妇主诉切口疼痛,并伴红、肿、热症状,应加强抗感染治疗,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坚持母乳喂养,有利于切口组织愈合,促进了产后恢复。
2.2 观察组护理。
2.2.1 产时加强无菌操作。将会阴护理工作细分为预防、分娩及恢复等3个阶段的护理,严格执行每项工作需要护理的顺序,同时将将执行结果记录在“产妇健康指导会阴护理工作单”相应项目中,并在空格上盖章,同时在相应的项目上备注原因。护理工作人员应根据记录单填写结果,将护理工作准则认真填写在护理表格中,并随机进行抽样调查,核实落实情况。
2.2.2 产后饮食指导。加强产妇产后饮食指导,合理搭配饮食结构,增强机体抵抗力,注意纠正贫血与低蛋白血症,嘱产妇加强营养,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3 结果
3.1 两组产妇术后感染率对比分析。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1.1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11.54%,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3.3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两组患者护理前健康知识评分不具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与护理前相比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健康知识评分不具有差异性(P>0.05)。结果见表3。
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护理后,对照组与护理前相比,P*>0.05,与护理前相比,观察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
4 讨论
个性化护理是将产妇产前及产后以及分娩过程等特点进行有机结合,健康指导贯穿产妇住院的整个过程。在分娩的产妇中大部分为初产妇,初产妇由于缺乏分娩经验,因此在分娩过程中常处于被动状态,缺乏自我保健卫生意识。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后,在行为、态度及认识水平上有了全新的变化,通过健康知识的宣教让产妇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让产妇能积极配合分娩,减少宫颈水肿、宫缩乏力、会阴撕裂的情况。产妇接受系统化护理后自我保健知识水平得到提高,有利于产妇会阴切口的保护,防止术后感染的发生。个性化会阴护理工作实施后,加强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的要求,产前以预防感染为主,分娩时加强无菌操作,产后严格按照产妇清洁卫生进行护理,从而降低了产后感染的情况,缩短了产妇住院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孙丕东,沈永宽.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与防治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08,5(35):340-342
[2] 张娟华.预防会阴切口感染的缝合术探讨[J].浙江预防医学,2008,11(2):587-588
[3] 龚良晨,李敏,刘福妹.会阴侧切术后侧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235-236
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行会阴切口的520例自然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系统化护理工作制度应用的情况,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分娩后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无须拆线对会阴切口进行缝合,同时将个性化评估应用在护理工作中,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效果。
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1.1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11.54%,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与护理前相比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健康知识评分不具有差异性(P>0.05)。患者出院时对其进行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实施会阴切产妇实施个性化评估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建立。
关键词:产妇 会阴切 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94-02
会阴侧方切口缝合术是产科助产时常用的小手术,主要应用于初产妇的自然分娩[1]。其目的在于缩短第二产程、加速分娩,防止因自然分娩造成会阴及盘底严重裂伤,减轻盘底组织对胎儿的压迫,减少新生儿窒息或颅内出血[2]。但会阴切口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引起侧方切口感染,影响切口愈合,给产妇带来身心痛苦,而且影响产后正常哺乳,甚至发生医患纠纷。本文将于2012年6年至2012年12月对行会阴切口分娩的产妇实施个性化护理,患者护理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行会阴切口的520例自然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60例产妇,其中观察组产妇年龄为22~34岁,平均年龄为(25.5±3.89)岁,孕周为38~42周,平均孕周为(39.5±0.8)周,对照组孕妇年龄为21~34岁,平均年龄为(24.5±3.79)岁,孕周为38~42周,平均孕周为(39.2±0.7)周,两组患者年龄、孕周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快薇荞缝线缝合切口,患者术后不需要拆线,缝合线能与会阴肌肉共同生长,不影响切口的愈合。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普通医用线进行切口缝合,缝合后第五天需对患者进行拆线。并采用产前健康教育评分表对两组产妇进行健康知识评分[3]。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量资料均值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护理措施
2.1 对照组常规护理。
2.1.1 会阴切口护理。避免会阴切开过早,切口暴露在空气中太久,增加细菌污染的机会,掌握会阴侧切时机,在胎头即将娩出阴道时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切开会阴,应争取一次成功。操作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程序进行操作,避免将细菌带入患者阴道中,引起患者术后出现感染。对患者会阴进行缝合时,应了解会阴生理解剖特点,首先缝合阴道切口,然后缝合会阴部皮下组织,缝合距离应按照产科会阴缝合要求进行,缝合距离应尽量减少创面缝合的线头同时应有效消灭死腔并能有效止血。会阴切口缝合避免过松,留有裂隙,导致恶露渗入切口,引起切口愈合不良。
2.1.2 预防会阴水肿。缝合后会阴切口水肿明显,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或用碘伏对切口进行湿敷,由于碘伏及硫酸镁具有减轻组织水肿、杀灭细菌以及收敛组织的作用,因此能有效缓解产妇外阴水肿的情况[5]。产后24小时后用红外线灯照射会阴部,通过红外线照射后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增强患者机体免疫能力,同时减轻患者局部组织水肿,能促进渗出物有效吸收,从而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
2.1.3 加强产后护理。产妇产后应保持外阴清洁,防止粪便及恶露对切口造成污染,同时应勤换卫生垫,提高产妇执行预防感染的自我防护能力。应让产妇健侧卧位,并鼓励产妇适当地下床活动,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尽早排尿,以免膀胱过度充盈,造成排尿困难而影响切口愈合。如产妇主诉切口疼痛,并伴红、肿、热症状,应加强抗感染治疗,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坚持母乳喂养,有利于切口组织愈合,促进了产后恢复。
2.2 观察组护理。
2.2.1 产时加强无菌操作。将会阴护理工作细分为预防、分娩及恢复等3个阶段的护理,严格执行每项工作需要护理的顺序,同时将将执行结果记录在“产妇健康指导会阴护理工作单”相应项目中,并在空格上盖章,同时在相应的项目上备注原因。护理工作人员应根据记录单填写结果,将护理工作准则认真填写在护理表格中,并随机进行抽样调查,核实落实情况。
2.2.2 产后饮食指导。加强产妇产后饮食指导,合理搭配饮食结构,增强机体抵抗力,注意纠正贫血与低蛋白血症,嘱产妇加强营养,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3 结果
3.1 两组产妇术后感染率对比分析。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1.1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11.54%,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3.3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两组患者护理前健康知识评分不具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与护理前相比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健康知识评分不具有差异性(P>0.05)。结果见表3。
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护理后,对照组与护理前相比,P*>0.05,与护理前相比,观察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
4 讨论
个性化护理是将产妇产前及产后以及分娩过程等特点进行有机结合,健康指导贯穿产妇住院的整个过程。在分娩的产妇中大部分为初产妇,初产妇由于缺乏分娩经验,因此在分娩过程中常处于被动状态,缺乏自我保健卫生意识。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后,在行为、态度及认识水平上有了全新的变化,通过健康知识的宣教让产妇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让产妇能积极配合分娩,减少宫颈水肿、宫缩乏力、会阴撕裂的情况。产妇接受系统化护理后自我保健知识水平得到提高,有利于产妇会阴切口的保护,防止术后感染的发生。个性化会阴护理工作实施后,加强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的要求,产前以预防感染为主,分娩时加强无菌操作,产后严格按照产妇清洁卫生进行护理,从而降低了产后感染的情况,缩短了产妇住院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孙丕东,沈永宽.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与防治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08,5(35):340-342
[2] 张娟华.预防会阴切口感染的缝合术探讨[J].浙江预防医学,2008,11(2):587-588
[3] 龚良晨,李敏,刘福妹.会阴侧切术后侧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