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治高血压已成为全世界医学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国内外的实践证明,作为一种顽疾的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生活方式和习惯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因此去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它不仅可以预防或延迟高血压的发生,还可以降低血压,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从而降低心血管风险。治疗方法采用的治疗方法基本上以药物疗法为主。患者应与心血管病医生密切合作,在治疗过程中准确选择适合自己的降压药物组合。在护理中,实施早期护理能够促使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提高术后生存质量,提升生活质量,对患者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 预防 治疗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69-02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一种慢性病,同时高血压会伴有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并发症。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治高血压已成为全世界医学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国内外的实践证明,作为一种顽疾的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那么如何预防、治疗高血压,护理高血压患者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临床经验,认为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1 预防高血压的方法
生活方式和习惯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因此去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它不仅可以预防或延迟高血压的发生,还可以降低血压,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从而降低心血管风险。预防高血压需要注意的因素:
1.1 减少钠盐的摄入。研究表明钠盐可显著升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而钾盐则可对抗钠盐升高血压的作用。我国各地居民的钠盐摄入量均显著高于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每日应少于6克的推荐,而钾盐摄入则严重不足,因此,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减少钠盐的摄入量,并增加食物中钾盐的摄入量。
1.2 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是导致血压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以腹部脂肪堆积为典型特征的中心性肥胖还会进一步增加高血压等心血管与代谢性疾病的风险,适当降低升高的体重,减少体内脂肪含量,可显著降低血压。
衡量超重和肥胖最简便和常用的生理测量指标是体质指数,成年人正常体质指数为18.5-23.9kg/m。最有效的减重措施是控制能量摄入和增加体力活动。
1.3 不吸烟。吸烟是一种不健康行为,是心血管病和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被动吸烟也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损害,显著增加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
1.4 限制饮酒。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限制饮酒量则可显著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应超过25克;女性不应超过15克。不提倡高血压患者饮酒,如饮酒,则应少量:白酒、葡萄酒(或米酒)与啤酒的量分别少于50ml、100ml、300ml。
1.5 体育运动。一般的体力活动可增加能量消耗,对健康十分有益。而定期的体育锻炼则可产生重要的治疗作用,可降低血压、改善糖代谢等。
1.6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心理或精神压力引起心理应激,即人体对环境中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刺激作出的反应。长期、过量的心理反应,尤其是负性的心理反应会显著增加心血管风险。应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患者预防和缓解精神压力以及纠正和治疗病态心理,必要时建议患者寻求专业心理辅导或治疗。
2 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治疗高血压的方法有多种,其疗效判断标准降低血压,使血压恢复至正常(<140/90mmHg)或理想水平(<120/80mmHg)。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基本上以药物疗法为主。患者应与心血管病医生密切合作,在治疗过程中准确选择适合自己的降压药物组合,特别应注意以下事项。
2.1 严格选药。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往往有退行性改变。老年人心率较慢,血容量减少,心脏和血管壁增厚,顺应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加,心排血量减少,压力感受器功能减弱,容易引起立位性低血压。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选择作用较温和,不易引起立位性低血压,无中枢副反应的药物,一般以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尼莫地平等)或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赖诺普利等)为宜。
2.2 选用药物要少而精。老年人记忆力差,用药品种、次数尽量减少,优选长效、控释、缓释制剂,每日1次、每次1片最易接受,可以提高按时服药率及血压控制率。老年人肝肾功能明显减退,药物代谢及排泄缓慢,易产生毒副作用,故用药初始剂量要小,然后逐渐加量,以避免不良反应。如反应较强烈应马上停药并上医院诊治。
2.3 逐步、稳定降压。高血压的治疗目的不单是为了降血压,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强调,降压应缓慢适度,不可骤降。老年人尤其血压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的患者,血压不宜降得过低,以免出现心、脑、肾供血不足,进一步加重器官功能损害,如引发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及肾功能衰竭。
为了有效地防止靶器官(即容易受到损害的器官如心脑肾)损害,要求一天24小时内稳定降压。为此,最好使用1天1次给药,而有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药物。
3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为临床上老年常见的急性病,好发于45—65岁的男性患者,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在护理中,实施早期护理能够促使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提高术后生存质量,提升生活质量,对患者具有积极的作用。 护理措施。
3.1 护理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①基础护理:接诊患者后,监测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包括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脉搏、皮肤颜色、瞳孔等有无变化;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遵医嘱及时使用甘露醇等药物。②术后护理: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对术后保留的各种管道进行护理,如尿管、吸氧管、引流管等;按时为患者头部手术处进行换药处理。③生活护理:保持患者床单位清洁,协助不能翻身的患者进行翻身,以免形成压疮;遵医嘱准时为患者喂药,保持患者血压稳定;告知患者家属给与患者的饮食要保证低盐、低脂、富含维生素,以免患者便秘而使颅内压增高造成再次出血。④康复护理:在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开始进行康复护理,主要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吞咽困难、偏瘫等进行早期康复训练。首先,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估,轻度吞咽困难选择半流质或软食,抬高床头30度,健侧进食,头转向瘫痪侧60—80度,便于食物进入。中度吞咽困难者针对不同的舌咽肌群分别进行训练,护士协助病人完成训练计划。重度吞咽困难者鼻饲时尽量采取30—35度的卧位,推注时间l5—20分钟,鼻饲后再保持这种体位30—60分钟,以防食物逆流发生误吸现象。其次,向患者家属进行早期按摩指导,告知其对患者进行早期肢体按摩,以促使患者身体血液循环通畅。最后,术后24~48h开始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活动患肢包括大关节与小关节,一日2次,每次10~15min;对清醒能配合的患者鼓励主动活动患侧肢体、肌群,进行一些床上操,不但有助于预防并发症,对后期肢体的康复和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亦有很大帮助[2]。此外,根据患者病情实施针刺治疗,以使患者减轻瘫痪。⑤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由于患者患病后,造成肢体活动不利、瘫痪,患者难以接受常有负面心理,因此,对患者要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告知其要保持心情愉快,积极进行康复训练,身体恢复到生活自理状态完全有可能;对患者家属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向其讲解此病发病的原因与预后,告知其对患者在生活护理中要注意的事项,并教会患者家属必要的康复措施,按时为患者进行康复活动。
3.2 对照组:采取脑出血常规护理措施。统计内容与统计学分析对患者术后6个月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术后6个月,护理组并发症出现率16.9%,对照组并发症出现率34.50%,护理组明显好于对照组。
5 讨论
脑出血往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绝大多数患者发病时血压明显升高,导致血管破裂所致,亦称高血压性脑出血[3]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患病后,尤其是康复期由于留有语言不利、肢体瘫痪、吞咽困难等后遗症,常造成生活质量降低、生活不能自理等。因此早期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十分必要,严密观察个体病情转归并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措施以及康复训练,对挽救患者的生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术后进行早期精细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患者达到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彭成君,曾素兰,李红菊.全程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9,24(4):389-391
[2] 张小林,陈春林,黄志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3):396-398
[3] 暴海燕.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清除术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7,21(2C):517—518
关键词:高血压 预防 治疗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69-02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一种慢性病,同时高血压会伴有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并发症。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治高血压已成为全世界医学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国内外的实践证明,作为一种顽疾的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那么如何预防、治疗高血压,护理高血压患者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临床经验,认为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1 预防高血压的方法
生活方式和习惯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因此去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它不仅可以预防或延迟高血压的发生,还可以降低血压,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从而降低心血管风险。预防高血压需要注意的因素:
1.1 减少钠盐的摄入。研究表明钠盐可显著升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而钾盐则可对抗钠盐升高血压的作用。我国各地居民的钠盐摄入量均显著高于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每日应少于6克的推荐,而钾盐摄入则严重不足,因此,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减少钠盐的摄入量,并增加食物中钾盐的摄入量。
1.2 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是导致血压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以腹部脂肪堆积为典型特征的中心性肥胖还会进一步增加高血压等心血管与代谢性疾病的风险,适当降低升高的体重,减少体内脂肪含量,可显著降低血压。
衡量超重和肥胖最简便和常用的生理测量指标是体质指数,成年人正常体质指数为18.5-23.9kg/m。最有效的减重措施是控制能量摄入和增加体力活动。
1.3 不吸烟。吸烟是一种不健康行为,是心血管病和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被动吸烟也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损害,显著增加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
1.4 限制饮酒。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限制饮酒量则可显著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应超过25克;女性不应超过15克。不提倡高血压患者饮酒,如饮酒,则应少量:白酒、葡萄酒(或米酒)与啤酒的量分别少于50ml、100ml、300ml。
1.5 体育运动。一般的体力活动可增加能量消耗,对健康十分有益。而定期的体育锻炼则可产生重要的治疗作用,可降低血压、改善糖代谢等。
1.6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心理或精神压力引起心理应激,即人体对环境中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刺激作出的反应。长期、过量的心理反应,尤其是负性的心理反应会显著增加心血管风险。应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患者预防和缓解精神压力以及纠正和治疗病态心理,必要时建议患者寻求专业心理辅导或治疗。
2 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治疗高血压的方法有多种,其疗效判断标准降低血压,使血压恢复至正常(<140/90mmHg)或理想水平(<120/80mmHg)。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基本上以药物疗法为主。患者应与心血管病医生密切合作,在治疗过程中准确选择适合自己的降压药物组合,特别应注意以下事项。
2.1 严格选药。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往往有退行性改变。老年人心率较慢,血容量减少,心脏和血管壁增厚,顺应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加,心排血量减少,压力感受器功能减弱,容易引起立位性低血压。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选择作用较温和,不易引起立位性低血压,无中枢副反应的药物,一般以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尼莫地平等)或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赖诺普利等)为宜。
2.2 选用药物要少而精。老年人记忆力差,用药品种、次数尽量减少,优选长效、控释、缓释制剂,每日1次、每次1片最易接受,可以提高按时服药率及血压控制率。老年人肝肾功能明显减退,药物代谢及排泄缓慢,易产生毒副作用,故用药初始剂量要小,然后逐渐加量,以避免不良反应。如反应较强烈应马上停药并上医院诊治。
2.3 逐步、稳定降压。高血压的治疗目的不单是为了降血压,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强调,降压应缓慢适度,不可骤降。老年人尤其血压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的患者,血压不宜降得过低,以免出现心、脑、肾供血不足,进一步加重器官功能损害,如引发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及肾功能衰竭。
为了有效地防止靶器官(即容易受到损害的器官如心脑肾)损害,要求一天24小时内稳定降压。为此,最好使用1天1次给药,而有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药物。
3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为临床上老年常见的急性病,好发于45—65岁的男性患者,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在护理中,实施早期护理能够促使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提高术后生存质量,提升生活质量,对患者具有积极的作用。 护理措施。
3.1 护理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①基础护理:接诊患者后,监测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包括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脉搏、皮肤颜色、瞳孔等有无变化;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遵医嘱及时使用甘露醇等药物。②术后护理: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对术后保留的各种管道进行护理,如尿管、吸氧管、引流管等;按时为患者头部手术处进行换药处理。③生活护理:保持患者床单位清洁,协助不能翻身的患者进行翻身,以免形成压疮;遵医嘱准时为患者喂药,保持患者血压稳定;告知患者家属给与患者的饮食要保证低盐、低脂、富含维生素,以免患者便秘而使颅内压增高造成再次出血。④康复护理:在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开始进行康复护理,主要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吞咽困难、偏瘫等进行早期康复训练。首先,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估,轻度吞咽困难选择半流质或软食,抬高床头30度,健侧进食,头转向瘫痪侧60—80度,便于食物进入。中度吞咽困难者针对不同的舌咽肌群分别进行训练,护士协助病人完成训练计划。重度吞咽困难者鼻饲时尽量采取30—35度的卧位,推注时间l5—20分钟,鼻饲后再保持这种体位30—60分钟,以防食物逆流发生误吸现象。其次,向患者家属进行早期按摩指导,告知其对患者进行早期肢体按摩,以促使患者身体血液循环通畅。最后,术后24~48h开始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活动患肢包括大关节与小关节,一日2次,每次10~15min;对清醒能配合的患者鼓励主动活动患侧肢体、肌群,进行一些床上操,不但有助于预防并发症,对后期肢体的康复和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亦有很大帮助[2]。此外,根据患者病情实施针刺治疗,以使患者减轻瘫痪。⑤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由于患者患病后,造成肢体活动不利、瘫痪,患者难以接受常有负面心理,因此,对患者要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告知其要保持心情愉快,积极进行康复训练,身体恢复到生活自理状态完全有可能;对患者家属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向其讲解此病发病的原因与预后,告知其对患者在生活护理中要注意的事项,并教会患者家属必要的康复措施,按时为患者进行康复活动。
3.2 对照组:采取脑出血常规护理措施。统计内容与统计学分析对患者术后6个月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术后6个月,护理组并发症出现率16.9%,对照组并发症出现率34.50%,护理组明显好于对照组。
5 讨论
脑出血往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绝大多数患者发病时血压明显升高,导致血管破裂所致,亦称高血压性脑出血[3]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患病后,尤其是康复期由于留有语言不利、肢体瘫痪、吞咽困难等后遗症,常造成生活质量降低、生活不能自理等。因此早期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十分必要,严密观察个体病情转归并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措施以及康复训练,对挽救患者的生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术后进行早期精细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患者达到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彭成君,曾素兰,李红菊.全程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9,24(4):389-391
[2] 张小林,陈春林,黄志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3):396-398
[3] 暴海燕.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清除术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7,21(2C):517—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