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 奉献人生

来源 :湘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p8808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8年9月14日,星期六,13时许。刚读三年级的11岁的戴碧蓉吃过午饭,正在离家不远的株洲火车站调车场附近挖野菜。突然,“哐当”一声撞击,车道上一列溜车顺着斜坡飞快地溜过来,将与停放在同一车道上的几节车厢编组在一起。而这时,3个四五岁的小孩正在轨道上低头玩耍,溜来的车厢离他们只有几十米远,情况万分危急!戴碧蓉惊叫着跑过去:“火车来了,快走开!”但3个孩子全然没有察觉面临的灭顶之灾!戴碧蓉一边朝他们猛跑,一边继续喊叫。小孩抬头看到火车已经逼近,吓得呆呆地站在铁道中间,一动也不动。溜车越来越近,戴碧蓉不顾一切冲上铁轨,一把抱出小男孩邱邱,紧接着又抱出了红红,吓坏了的安安还在铁道上哭喊。戴碧蓉第三次冲上铁道,因一连抱了两个小孩,身材瘦小的她精疲力尽,怎么也抱不动胖乎乎的安安。溜车到了眼前,她使出全身力气,猛力一推,安安出了铁轨,但戴碧蓉的手脚还没来得及抽回,滚滚而来的钢轮无情地从她的左臂和左腿上碾过……
  这是英雄诞生的一幕,也是让戴碧蓉和许多人永远铭记的一幕。戴碧蓉舍己救人的事迹,很快随着《人民日报》等媒体的报道传遍全国。
  成为英雄后的戴碧蓉并没有就此躺在党、政府和人民给予她的荣誉上,而是积极向上,奋力拼搏:继续求学、待业、守传达室、入党……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她的名字再一次成为媒体的热点。
  
  爱心奉献情系千万家
  
  1978年12月12日,《中国青年报》刊发通讯《“我要为人民做事情”——访“小英雄”戴碧蓉》,对戴碧蓉的事迹进行了全面报道,戴碧蓉表达了渴望回报社会的愿望。尽管其时戴碧蓉已经沉寂了好几年,但她的故事依然魅力不减。各种信件雪片般飞向株洲,许多人表达了对她的爱慕之情。在湘潭县武警部队服役的一个叫苏光国的浏阳小伙子以真诚感动了戴碧蓉。经过一年的交往,他们于1980年踏上了婚姻的红地毯。婚后,她冒着危险怀孕生子,她有自己的想法:虽然我的身体残疾了,但我的人生不能残缺,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是自己作为一个女人的梦想。第一个儿子由于先天性心脏病夭折了,但戴碧蓉没有被悲伤打倒,她想做一个母亲,想看着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于是在1986年3月,儿子知翼出生了,但她从未告诉过儿子她的英雄事迹,甚至在一次英模报告会上当儿子听到戴碧蓉这个名字时,她也只说是同名,因为她想让儿子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努力换来别人的尊敬。
  1992年,戴碧蓉调到株洲工务段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段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她和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国南一道,抓组织机构健全和各项制度措施到位,使各项工作迅速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拥有一支由36名骨干组成的队伍,形成了覆盖全段25个领工区、120多个班组、800余公里铁路线的网络。同时,还充分利用全段980多名离退休职工这支庞大的队伍,发挥余热作贡献,因势利导,把围绕安全生产、开展“父教子(女)、子(女)争先”活动,当作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来抓。自1994年起,每年签订一次父子(女)包保协议,协议规定父教子(女)必须“四做到”:一是关心子女安全生产,二是经常检查、督促子女在综合治理方面不出问题,三是生活上关心子女,四是家庭和睦。子(女)争先要“四坚持”:一是坚持安全第一,二是坚持尊老爱幼,创文明家庭,三是坚持爱段、爱本职、爱岗位,在岗位上争先创优,四是坚持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戴碧蓉在关心和培养青少年方面想了不少点子,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促进了全段的文明建设。
  1997年底,正当戴碧蓉的生活日渐安稳,工作也十分顺心时,突感身体不适,医院确诊为宫颈癌。戴碧蓉坦然面对病魔,在党的关怀和社会的关爱下,她勇气和信心倍增。52天后,戴碧蓉战胜了癌症,出院后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如何用自己的忠诚和热情回报社会。在株洲市有关领导和部门的直接关怀下,在株洲工务段的大力支持下,1998年5月28日,装有8部电话的戴碧蓉热线正式开通了。她坚持一条原则:热线要办成公益性质的,所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尽可能地给困难群众以帮助。为此,她广交朋友,以诚待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及体会给人以启迪、教育,帮助失意彷徨者走出迷茫与困境,树立自信、做生活的强者。她特别偏重二条热线的功能:一是下岗热线,通过与有关部门和单位联系,免费为下岗职工进行职业中介服务;二是爱心热线,接纳五湖四海的情感,为他人释疑解惑。由于比较贴近生活、贴近他人的心灵,热线一开通,竟出奇地火爆起来,连江苏、广州等地的许多人都打入热线,点名要与她交谈,一年里便接到2万多个电话,帮助成千上万的人解开心结,重新找回面对生活的勇气。“自强不息争分秒,拙口仁心解忧愁”,热线工作室墙上的这两行大字,正是戴碧蓉事业上的座右铭。这条全国第一条以个人命名的热线不断延伸,已与国内十几个省市沟通,戴碧蓉这位“知心大姐”也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悉和了解。
  辽宁一位与社会上不法分子有染的年轻人张新,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报纸上看到有关戴碧蓉开办热线的报道后,打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通过株洲市160总台转接进戴碧蓉热线,电话中,他诉说了自己过失伤人逃避责任的经过,并为此对前途灰心失望,成了团伙的“老大”。戴碧蓉在电话中既对他勇于承认错误给予肯定,更对他已走在违法犯罪边缘的事实给予严厉批评,劝他悬崖勒马,尽早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断绝关系。经过多次电话交谈,小伙子最后对自己的过失后悔不已:“大姐呀!如果我早一点认识你,与你通话,也许就不会做那样的傻事了。不过你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一定要混出个人样来。”在以后的通话中得知,张新果真已与不法分子脱离往来,并谋取了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诸如此类的事情,正如戴碧蓉所说:太多太多的故事,太重太重的担子,虽然不是每一件事都有一个满意的结果;但我想,只要有一颗真诚和善良的心,以自己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直面人生的态度,尽可能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能够体现回报社会的人生理想,再苦再累,我心里也感到欣慰和踏实。
  在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进行心灵沟通时,戴碧蓉发现,单身男女特别是离异朋友是倾诉的主要对象。他们感叹知音难觅,需要一个更广阔的交友空间,但社会上鱼龙混杂的婚介机构他们又不敢涉足。“我是戴碧蓉,曾经的英雄,我的名字相对社会来讲,应该是庄重而具有诚信度的。”2001年9月,她又创办了戴碧蓉婚介所,她对每个登记人的资料,都认真审查,防止别有用心的人骗财骗色。婚介所的红娘们在对征婚者的学识、品质、性格进行了解之后,再认真配对。仅仅一年多时间就发展会员6000多人,玉成新人500多对。后来又在湘潭、益阳等市发展连锁机构5家,一个全省联网的红娘名响三湘。
  
  自强不息再谱新篇章
  
  30多年来,戴碧蓉被社会各界的爱心包裹着,反过来,她又将这种爱反哺社会,遍施人间。这位昔日闻名全国的“小英雄”并非昙花一现,其故事依然在演绎、在延续,而且越来越精彩,越来越动人!让人感受到一种坚强,一种力量,一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一种无私奉献、爱己及人的崇高境界。戴碧蓉始终自强不息,百折不挠,乐观向上,善良博爱,用不懈努力维护了一个永远不老的英雄形象。正因为这些凄美中透出壮丽故事的延续,人们才一直没有忘记这位当年闻名全国的“小英雄”。戴碧蓉的闻名是因为她11岁时的壮举,戴碧蓉的魅力却是因为她始终如一的坚强。
  开办戴碧蓉热线之后,许多残疾人和下岗人员都来向她诉说生存的艰难,有的残疾人还直接跑到家里来求助。她就从微薄的工资里拿出一些钱,根据情况不同,几十块、百把块的资助这些人。她发现,光有一种精神的沟通、心灵的抚慰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要实实在在的帮助,就是通过解决就业问题,使他们有经济上的保障。所以,她想要有一个实体,通过办企业得到的效益,来回报社会,她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为了寻求事业上新的突破,1999年夏,戴碧蓉不辞劳苦,亲赴大连、沈阳、天津等地考察了残疾人福利企业,并到中国残联汇报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戴碧蓉拖着娇小的残疾之躯,风里来雨里去,自筹资金10余万元,2000年9月,在株洲市有关领导的支持下,以生产中小学生校服为取向的戴碧蓉服装厂挂牌成立。对办好这个厂子她是乐观的:一是以她儿时救人的经历和知名度,产品打出去后,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孩子们穿上“戴碧蓉”牌校服,很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塑造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培养青少年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二是学校每年有固定生源,产品不愁销路。三是能解决一些残疾人和下岗人员的就业问题。她心里一直有一个强烈的“实业助残”的梦想:有一天,她不再是接受别人帮助和救助的弱者,她也能创造财富去帮助那些残疾人或特困者,残疾人同样也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实现平等参与、共享人生的愿望。
  但办好一家企业,对健康人而言都并非易事,何况戴碧蓉是一个残疾人。她过多考虑为残疾人和下岗工人创造就业机会,而没有想到他们的加盟给销售、生产带来的不便。有人说:你这个厂怎么能办好呢?像个慈善委员会一样!的确,有的残疾人渴望这份工作,但他本身又不会做,戴碧蓉就免费让他们培训、学习,还给生活费;有时候赔本的业务也接下来,就是想让这些残疾人有事做,让他们通过劳动得到报酬;在没有业务的情况下,一些残疾人和一些远道而来求助的人,她还免费提供工作餐。株洲是中南地区最大的服装集散和批发地,服装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企业运转一段时间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戴碧蓉办企业陷入困境的消息引起各界关注,并再一次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获悉情况后,《湖南日报》记者多次赴株洲市调查,以新闻追踪的形式进行报道,先后刊发了《戴碧蓉陷入困境盼援助》、《愿戴碧蓉早日走出困境》、《殷殷关爱感动戴碧蓉》等文章,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湖南省从财政专项资金中给戴碧蓉服装厂批拨50万元工厂改造资金,副省长许云昭作出批示,省残联理事长邹麦秋赴株洲调研,与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商对策……社会各界人士,无论是与戴碧蓉相识的还是素未谋面的,都纷纷通过电子邮件、电话、信函为戴碧蓉出谋划策,表达对她的支持。株洲市教育局更是以实际行动给予了戴碧蓉无私的帮助。2003年9月,通过公开招投标,市教育局确定设备更新、管理加强后的戴碧蓉服装厂等4家企业为株洲市2003年下学期至2006年上学期学生服定点供应商,所有学校如需订购校服,必须到这4家中标企业采购,戴碧蓉服装厂获得了天元区中小学、市二中、株洲师专附中等学校的校服定做业务,年业务额近50万元。戴碧蓉表示,将以质优价廉的校服来回报社会各界对她的关心。现在,戴碧蓉服装厂已步入正轨,一派繁忙景象。2005年5月11日第十五个全国助残日前夕,戴碧蓉带着拳拳爱心来到株洲市特教学校,将工厂生产的价值2万多元的300套校服捐赠给274名学生。
  1999年3月,戴碧蓉担任株洲市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2001年3月,她放弃自己已经从事了25年的铁路工作,放弃了自己得心应手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放弃了稳定、舒适和较优厚的待遇,毅然调入株洲市残联工作,走上职业助残路,专职为残疾人奔走呼吁。在新的岗位上也便于为残疾人服务了。戴碧蓉更是怀着一份责任感为残疾人鼓与呼。她觉得平台高了,自己可以为残疾人事业做更多的事情。2001年全国助残日前后,株洲市残联为残疾人开展募捐活动。戴碧蓉不顾天气炎热,拖着残疾的身躯和大家一道,奔走于各单位。有的办公楼没有电梯,她忍着假肢与伤口摩擦时的剧痛,吃力地一步一步爬上去;有的人对残疾人事业不理解,她三番五次登门,反复做解释工作。戴碧蓉的真诚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许多部门的负责人,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半年时间一共募集资金40多万元。年底,市残联用募捐款扶助了100多户残疾人特困家庭。
  也有人劝戴碧蓉:你一不愁吃,二不愁穿,收入稳定,工作轻松,还想着去瞎折腾干嘛?但广大残疾人的命运和遭遇让戴碧蓉深深牵挂,成了一种压抑在心头、挥之不去的沉甸甸的责任,迫使自己毅然作出决断,实现后半生的最大转折:更好更直接地为残疾人操心、奔忙。戴碧蓉尽管患有宫颈癌、丙肝、盆腔放射性出血等多种疾病,但人到中年的她奉献人生的劲头更足:“论生活,我早已衣食不愁;论官位,我也是副处级干部;论名誉,党和人民已给了我许多。我之所以争分夺秒地工作,就是要在有生之年更多地回报社会。”虽然这30多年间她经历了丧子、丧父、癌症等诸多不幸,但仍保持着一份回报社会、关爱残疾人的热情。她曾经说过,“社会给了我太多的爱”,正是这些爱支撑着今天的戴碧蓉自强不息、坚韧执着,共和国英雄谱上最年轻的小英雄戴碧蓉,至今依旧是中国残疾人自强自立的一面旗帜。
  2002年,戴碧蓉开始筹备成立戴碧蓉助残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2003年底,助残基金会正式登记注册成立,并全面启动。她还争取到株洲市有关领导的支持,在河西高新技术开发区征地15亩兴建助残项目,“我希望在5年内兴建一座助残康复就业培训中心;免费为500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为500名肢体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为农村特困残疾人康复扶贫……”说这话时,戴碧蓉眼里满怀憧憬和希望,为了残疾人事业,她凭着如虹壮志,顽强不屈,永不停息地向前一步一步跋涉着。
  戴碧蓉所做的正如她所说的:在人生的道路上,由于我的伤残,一直走得艰辛、坎坷,但我能走到今天,是党和社会给了我强大的支撑。我深知,英雄的荣耀和光环并不能呵护我一生,那段英雄的经历,早已成为永久的过去。我不可能像杰出的运动员那样,一次又一次地拼搏,夺取金牌,为国争光,保持荣耀长盛不衰;也不可能像有成就的科学家那样,呕心沥血,一次又一次地发明创造,不断取得新的科技成果;更不可能有再次的英雄壮举。但我可以尽力而为,超越自我。要生存下去,还得靠自己奋斗,靠不断进取。我没有理由软弱,没有理由不与困难作斗争,直面人生,做生活的强者。
其他文献
《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是谭政1944年4月11日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当时,谭政已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改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这篇报告在我军历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是继古田会议决议之后军队政治工作的又一重要历史文献,曾被列为全军各级领导干部的整风文件。  谭政的这篇报告之所以得到这么高的评价,绝不是偶然的。一方面是由于这篇报告在起草过程中,曾经得到过
期刊
艾国祥 天体物理学家,1938年2月出生在湖南省益阳市,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研究员,1990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2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相传在远古时代,我国北部一座巍峨的大山上,有一个名叫夸父族的巨人氏族,首领夸父身强力壮。有一年,天大旱,夸父看到人们饱受烈日炙烤,就发誓要把太阳捉住,让它听
期刊
2006年4月22日,是平江起义参加者、原铁道兵司令员李寿轩100周年诞辰。  1926年,离开老家邵东流浪到沅江一家杂货店当学徒的李寿轩,不堪黑心店老板欺压盘剥,毅然投奔彭德怀率领的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7月,他跟随彭德怀参加平江起义,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随部队上了井冈山。    在开辟和保卫井冈山、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艰难岁月里    1929年1月初
期刊
李小鹏完全档案:  长沙市人,1981年7月27日出生,身高1.61米,体重52公斤。启蒙教练:邱琦。省队主管教练:易树基。国家队主管教练:陈雄。5岁开始在湖南省长沙市体校练习体操,1988年进入省体操学校,10岁进入湖南省体操队,15岁进入国家体操集训队。  1997年,获瑞士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全国八运会自由体操冠军;1998年,获日本世界杯总决赛自由体操冠军、双杠冠军,全国体操锦标赛
期刊
我是从1992年10月起任郑培民秘书的。当时,郑培民刚刚走上省政府副省长岗位,我是他到省里工作的第一任专职秘书。1996年初,我调到省政府办公厅社会发展处任处长,离开了郑培民。离开之前我想,当了三年半专职秘书,怎么着也得为郑培民的为官为人总结几句话。  有一次,在陪郑培民散步时,我对他说:“我当了您3年多专职秘书,没为您做过什么特别的事,近来我为您选了两句诗,请一个书法名家写好了,送到了您家里,不
期刊
周恩来深恶痛绝官僚主义    1973年9月9日夜,第二届亚洲乒乓球友好邀请赛结束,各国运动员和某国政府代表团乘巴基斯坦航空公司一架波音飞机回国。飞机从首都机场起飞后不久,一个发动机着火。机长立即请求地面指挥,要求返航降落。由于飞机起飞时全载重,油箱是满满的,着陆易爆炸,机长便同时请求先在空中放油。  塔台指挥员不敢作主,报告机场值班领导。值班领导不熟悉业务,不敢批准,就向民航总局请示。民航总局好
期刊
毛泽东有关湖南的几幅题名    《湖南日报》原名《新湖南报》,酝酿于1948年底,1949年三四月间,郭小川专程到北京胡乔木处,请他转请毛泽东为《新湖南报》题写报头。这一报头启用于1949年8月15日《新湖南报》第一期。13年之后,毛泽东又第二次为《新湖南报》题写报头。1964年7月29日,毛泽东提议《新湖南报》改为《湖南日报》,并题写了报头。10月1日,《新湖南报》改名为《湖南日报》。  196
期刊
杨虎城三次离部出走    爱国将军杨虎城的传奇军事生涯中,曾有过三次离开所部出走的经历,其原因各异,结果亦不相同。  怀愧疚悄然离部  1926年4月,时任国民军第三军第三师师长的杨虎城率部进入西安,会合其他国民军李云龙部和陕西陆军第四师卫定一部共近万人,抵御直系军阀吴佩孚委任的陕甘剿匪总司令刘镇华所部7万人的围攻。  11月28日,冯玉祥、于右任领导的国民军联军来援解除了西安之围。  西安保卫战
期刊
1950年,岳阳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决定: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人,在岳阳楼附近修建烈士纪念亭。岳阳县委、县政府责成县建设科负责纪念亭的建造工作,县民政科负责征集革命烈士姓名。  当时,建造纪念亭问题不大,最困难的是征集烈士的名录。因为许多烈士牺牲的时间、地点,查找起来十分困难。为此,岳阳县民政科先后向全县各区、乡逐一发函,由各区、乡、村逐级逐户询问征集,并审查甄别。历时大半年,方才征集到410名烈士姓
期刊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上,不乏以教导师为番号的部队。湘鄂西、鄂豫皖、江西、陕甘宁苏区以及长征中的红四方面军第九军里,都曾存在过。其中,就建制、影响力等而言,尤以中央红军的几支教导师最为有名。  红一方面军教导师  1932年8月,军委在兴国竹坝召开会议,决定红三军与十五军分别归建于以前隶属的第一、五军团。与此同时,原由红四军十三师改编的红十五军四十五师,隶属红一方面军总部直辖,易名教导师。原师长寻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