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及今年“两会”期间提出“大思政课”要跟现实结合起来的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政课教师要认清形势、找准定位,要有大视野,要争当“大先生”,要筑牢大阵地,推进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新时代;高中思政课教师;“大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9-0030-02
办好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一件事。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由党的总书记亲自围绕思政课这一主题主持召开座谈会,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谈到思政课这个课题,他再次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为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而今年“两会”期间的这次谈话,更是对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提出了要求和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具有很深的理论内涵:该采用什么样的理论来指导教学?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组织教学?该采用什么样的目标来应用教学?
不少教师觉得上思政课最担心的问题就是理论脱离实际,学生认为思政课是在“唱高调”,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这不由得让教师思考: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到底如何才能肩负起其重要使命?如何才能做到不让思政课理论脱离实际?如何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效课程是教师的不懈追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探索出不同的做法。笔者作为一名高中思政课教师,就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机遇下,把政治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把“大思政课”讲得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进行了以下几点浅显的思考。
一、上好“大思政课”,要有大视野
上好“大思政课”,教师需要把思政课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来把握和落实,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把握和落实,放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来把握和落实,要有大视野。实践是最鲜活的教科书,教师要将亿万中国人民已经书写和正在书写的时代篇章作为丰富而生动的教学素材和教学资源,扎根广袤的中国大地,面向火热的社会实践,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思政课就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教师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思政课与现实紧密结合、与实践充分互动、与时代同频共振,“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笔者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学习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就要深刻认识到只有扎根大时代、善讲大思政,才能让思政课叫好又叫座。
新时代的思政课堂,要选择全新的打开方式、立体的参与方式和多元的交流方式,让思政课既有抬头率更有点头率,要引入更多鲜活的时代案例,鼓励学生在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增信心强干劲。比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社会调研、政策宣讲、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切身感受和掌握第一手的素材。教师要引导他们关注国家热点问题,把握社会主流,积极关切民生,主动扛起时代担当,把青春梦想融入伟大中国梦的广阔社会实践中。
新时代的思政课堂,要坚持时代范和人情味相结合,要讲述时代大背景和社会大环境,也要善于利用感人的微观故事。教师要让课堂既有惊涛拍岸,又有春风化雨,达到学思用相贯通、知信行相统一,真正帮助学生认识人生应该在哪儿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以及做什么样的人。
二、上好“大思政课”,要当“大先生”
上好“大思政课”,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争当“大先生”。“打铁还需自身硬”,思政课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政治理论功底扎实、思想境界高尚、学识广博、视野开阔、底蕴深厚、思维开放的人,这样才能用一桶水的实力去倒满一碗水。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学生开辟了接受各种信息的广阔渠道,他们知识面广,思维敏捷,善于思考,教师只有自己成为复合型和知识型的人才,在教学中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成理。教师只有知得广懂得多,在教学中才能举重若轻信手拈來,只有饱含深情才能讲出感染力。
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广大思政课教师要自觉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练好基本功,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这样才能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教师要做好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工作,创新课堂教学语言,让学生愿意听、喜欢听,进而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亲其师,信其道”,打造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课堂,一定离不开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强大的知识储备,加强自身学习是一种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社会发展之道的表现。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努力地提升和历练自己,才有可能成为学生灵魂的榜样,才能真正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帮助。教师要真正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用学生爱听的语言,讲学生听得懂的知识和道理,努力化烦琐为浅显,化厚重为简明,化仰望星空为脚踏实地。
思政课教师不能采取“干巴巴”“没有生命”的简单灌输,要善于捕捉生活,积累教育教学资源。除了要善于在生活中积累教学资源,教师还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和科学思维,统揽其他学科的观念和知识,经过对比和包容理解凸显党的思想的先进性、理论的科学性、政策的合理性,让学生真正学习到蕴含于党的历史和理论中的政治文化的精华。比如,为民谋利的价值观、人类正义和情怀、科学思维和方法、理想信念和精神等,这些都是能够增强学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因素。 古有“竭泽而渔”的谚语,也有“杀鸡取卵”的警示,思政课教师不要做井底之蛙,更不能做温水中的青蛙。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各种有形和无形之书,来增加阅历、提升能力,这是为人师表的基础。没有这些,怎么能对那些艰涩难懂的理论进行深入浅出地阐释?怎么会对那些热点事件进行旁征博引的解读?思政课教师就是应该具有政治敏锐性、教育敏锐性和思想敏锐性,善于捕捉教育点,并及时记录和积累,形成自己的资源库。只有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会驾轻就熟信手拈来,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才能真正让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成为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三、上好“大思政课”,要有大阵地
上好“大思政课”,教师需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法,筑牢大阵地。课堂教学是思政课的主渠道,其稳定性、针对性和直接性的特征十分鲜明,承担着学生思想教育和价值观建设的首要职责,是思政课阵地建设的重中之重。思政课教学要始终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统筹好价值与知识、理论与实践、主导与主体、灌输与启发的关系,不断打造思政课堂教学的升级版。
思政课教师要主动出击,选择切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多样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一切学生喜闻乐见的、健康活泼的形式和方法,都可以用来承载和表达思政课的内容。精美的课件、生动的讲述、让人身临其境的影音资料、广阔而独到的视角,往往能让学生因为喜欢进而思考教学内容。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不在方式和方法上创新,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运用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方式具有生动直观、信息量大、效率高等优点,能够使深奥抽象的理论通俗化和形象化,在艺术氛围下创设出感人的教学情境,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鸣。因而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经常给学生播放专题论证片、档案纪录片、主题影视剧等,实际就是电视思政课,把这些生动可观的艺术作品进行剪辑处理,就能很好地用于思政课教学。在课堂中结合这些作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价值引导,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让学生在思考感悟中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在接受结论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修养、升华思想境界。
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综合运用案例式、讨论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视频、图片、歌曲等全媒体资源,将生硬的道理转化成活泼的语言、转化成家国情怀和人间大爱,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感人、以情动人,让思政教育取得润物无声的效果。在教学中,笔者还会经常根据教学需要给学生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从而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创设情境活动运用好了,就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内因的作用,既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还能增强理论的可信度。
总之,落实“大思政课”理念,教师要不断推动思政课因事而化、因时而异、因势而新,课程定位融入大局,教育思路紧跟大势,真正把思政课办成学生成长的人生大课、各方协同的社会大课、常讲常新的时代大课;落实“大思政课”理念,教师还要着力建造思政课堂和社会实践、网络空间“一体两翼”的新时代思政教育大阵地,推进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网络新课堂结合起来,用社会实践的大平台为思政课持续注入活力,用网络空间的新阵地为思政课持续拓展空间,用日新月异的时代篇章丰富思政课的大文章,让思政教育在时间上无时不有、空间上无处不在、效果上直抵人心;落实“大思政课”理念,教师更要推动思政课不断开辟新境界、展现新作为,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做党的创新理论和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宣讲者,讲好中华民族的大历史,讲透中国故事的大内涵,讲明时代发展的大逻辑,讲清伟大梦想的大前景。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大作用,引导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勇挑重担、成就大我。
[参考文献]
[1]石毅.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J].中外交流,2019(26):172-173.
[2]华时银.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创新的探究[J].读写算(教研版),2016(2):116.
[3]杨伟明.新高考制度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研究 [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7):122-123.
关键词:新时代;高中思政课教师;“大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9-0030-02
办好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一件事。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由党的总书记亲自围绕思政课这一主题主持召开座谈会,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谈到思政课这个课题,他再次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为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而今年“两会”期间的这次谈话,更是对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提出了要求和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具有很深的理论内涵:该采用什么样的理论来指导教学?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组织教学?该采用什么样的目标来应用教学?
不少教师觉得上思政课最担心的问题就是理论脱离实际,学生认为思政课是在“唱高调”,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这不由得让教师思考: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到底如何才能肩负起其重要使命?如何才能做到不让思政课理论脱离实际?如何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效课程是教师的不懈追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探索出不同的做法。笔者作为一名高中思政课教师,就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机遇下,把政治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把“大思政课”讲得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进行了以下几点浅显的思考。
一、上好“大思政课”,要有大视野
上好“大思政课”,教师需要把思政课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来把握和落实,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把握和落实,放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来把握和落实,要有大视野。实践是最鲜活的教科书,教师要将亿万中国人民已经书写和正在书写的时代篇章作为丰富而生动的教学素材和教学资源,扎根广袤的中国大地,面向火热的社会实践,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思政课就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教师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思政课与现实紧密结合、与实践充分互动、与时代同频共振,“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笔者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学习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就要深刻认识到只有扎根大时代、善讲大思政,才能让思政课叫好又叫座。
新时代的思政课堂,要选择全新的打开方式、立体的参与方式和多元的交流方式,让思政课既有抬头率更有点头率,要引入更多鲜活的时代案例,鼓励学生在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增信心强干劲。比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社会调研、政策宣讲、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切身感受和掌握第一手的素材。教师要引导他们关注国家热点问题,把握社会主流,积极关切民生,主动扛起时代担当,把青春梦想融入伟大中国梦的广阔社会实践中。
新时代的思政课堂,要坚持时代范和人情味相结合,要讲述时代大背景和社会大环境,也要善于利用感人的微观故事。教师要让课堂既有惊涛拍岸,又有春风化雨,达到学思用相贯通、知信行相统一,真正帮助学生认识人生应该在哪儿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以及做什么样的人。
二、上好“大思政课”,要当“大先生”
上好“大思政课”,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争当“大先生”。“打铁还需自身硬”,思政课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政治理论功底扎实、思想境界高尚、学识广博、视野开阔、底蕴深厚、思维开放的人,这样才能用一桶水的实力去倒满一碗水。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学生开辟了接受各种信息的广阔渠道,他们知识面广,思维敏捷,善于思考,教师只有自己成为复合型和知识型的人才,在教学中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成理。教师只有知得广懂得多,在教学中才能举重若轻信手拈來,只有饱含深情才能讲出感染力。
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广大思政课教师要自觉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练好基本功,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这样才能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教师要做好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工作,创新课堂教学语言,让学生愿意听、喜欢听,进而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亲其师,信其道”,打造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课堂,一定离不开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强大的知识储备,加强自身学习是一种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社会发展之道的表现。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努力地提升和历练自己,才有可能成为学生灵魂的榜样,才能真正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帮助。教师要真正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用学生爱听的语言,讲学生听得懂的知识和道理,努力化烦琐为浅显,化厚重为简明,化仰望星空为脚踏实地。
思政课教师不能采取“干巴巴”“没有生命”的简单灌输,要善于捕捉生活,积累教育教学资源。除了要善于在生活中积累教学资源,教师还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和科学思维,统揽其他学科的观念和知识,经过对比和包容理解凸显党的思想的先进性、理论的科学性、政策的合理性,让学生真正学习到蕴含于党的历史和理论中的政治文化的精华。比如,为民谋利的价值观、人类正义和情怀、科学思维和方法、理想信念和精神等,这些都是能够增强学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因素。 古有“竭泽而渔”的谚语,也有“杀鸡取卵”的警示,思政课教师不要做井底之蛙,更不能做温水中的青蛙。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各种有形和无形之书,来增加阅历、提升能力,这是为人师表的基础。没有这些,怎么能对那些艰涩难懂的理论进行深入浅出地阐释?怎么会对那些热点事件进行旁征博引的解读?思政课教师就是应该具有政治敏锐性、教育敏锐性和思想敏锐性,善于捕捉教育点,并及时记录和积累,形成自己的资源库。只有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会驾轻就熟信手拈来,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才能真正让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成为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三、上好“大思政课”,要有大阵地
上好“大思政课”,教师需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法,筑牢大阵地。课堂教学是思政课的主渠道,其稳定性、针对性和直接性的特征十分鲜明,承担着学生思想教育和价值观建设的首要职责,是思政课阵地建设的重中之重。思政课教学要始终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统筹好价值与知识、理论与实践、主导与主体、灌输与启发的关系,不断打造思政课堂教学的升级版。
思政课教师要主动出击,选择切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多样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一切学生喜闻乐见的、健康活泼的形式和方法,都可以用来承载和表达思政课的内容。精美的课件、生动的讲述、让人身临其境的影音资料、广阔而独到的视角,往往能让学生因为喜欢进而思考教学内容。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不在方式和方法上创新,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运用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方式具有生动直观、信息量大、效率高等优点,能够使深奥抽象的理论通俗化和形象化,在艺术氛围下创设出感人的教学情境,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鸣。因而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经常给学生播放专题论证片、档案纪录片、主题影视剧等,实际就是电视思政课,把这些生动可观的艺术作品进行剪辑处理,就能很好地用于思政课教学。在课堂中结合这些作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价值引导,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让学生在思考感悟中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在接受结论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修养、升华思想境界。
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综合运用案例式、讨论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视频、图片、歌曲等全媒体资源,将生硬的道理转化成活泼的语言、转化成家国情怀和人间大爱,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感人、以情动人,让思政教育取得润物无声的效果。在教学中,笔者还会经常根据教学需要给学生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从而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创设情境活动运用好了,就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内因的作用,既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还能增强理论的可信度。
总之,落实“大思政课”理念,教师要不断推动思政课因事而化、因时而异、因势而新,课程定位融入大局,教育思路紧跟大势,真正把思政课办成学生成长的人生大课、各方协同的社会大课、常讲常新的时代大课;落实“大思政课”理念,教师还要着力建造思政课堂和社会实践、网络空间“一体两翼”的新时代思政教育大阵地,推进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网络新课堂结合起来,用社会实践的大平台为思政课持续注入活力,用网络空间的新阵地为思政课持续拓展空间,用日新月异的时代篇章丰富思政课的大文章,让思政教育在时间上无时不有、空间上无处不在、效果上直抵人心;落实“大思政课”理念,教师更要推动思政课不断开辟新境界、展现新作为,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做党的创新理论和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宣讲者,讲好中华民族的大历史,讲透中国故事的大内涵,讲明时代发展的大逻辑,讲清伟大梦想的大前景。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大作用,引导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勇挑重担、成就大我。
[参考文献]
[1]石毅.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J].中外交流,2019(26):172-173.
[2]华时银.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创新的探究[J].读写算(教研版),2016(2):116.
[3]杨伟明.新高考制度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研究 [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7):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