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形势严峻,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充分发挥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促进就业,稳定就业的基础性作用,是政府所属人才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如何在新环境、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近年青海人才市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现状及特点
(一)大中专毕业生求职就业情况:据统计,2000年以来到青海人才市场求职的各类人才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求职总人次的26.7%,大专学历占求职总人次的39%,中专学历占求职总人次的12%。
(二)非公企业是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主体渠道.随着中央对西部大开发战略任务的深入实施,青海非公经济也迅猛发展,为就业和再就业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据统计,截止目前,进入青海人才市场招聘员工的各类企业中,党政机关单位占0.5%,事业单位占2%,国有企业占8%,三资企业占16%,各类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占73%,其它社会团体等占0.5%。截止目前,全省有近5万家用工单位到青海人才市场招聘,有近20万名中专以上学历人员走上了工作岗位,其中超过16万人次进入各类非国有制企业供职。可以看出,非国有制企业是青海人才市场吸纳大中专毕业生的主渠道。
(三)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几大因素。根据调查分析,通过市场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大影响就业的因素:
1、自然环境差的因素。青海省地处高原,气候和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水平低,提供的就业岗位少,且大型的厂矿企业或实力庞大的企业数量少,非公经济在近几年篷勃发展,但用工环境及规范程度较发达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还有部分企业招聘毕业生难以提供稳定和规范的用工环境,致使人员流动性强,导致一些毕业生刚就业又失业,频繁踏入待就业队伍。而且由于地处偏僻的原因也提高了外省用工单位到青招聘和实地考察的成本,同时毕业生到外地求职成本也较高,加之去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可以说经济欠发达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最大原因。
2、就业心态不够好的因素。根据调查显示,我省毕业生就业有如下心态:一是求职区域选择城乡差异大。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在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就业;二是国有企事业单位依然是毕业生求职首选,一些毕业生对非国有制企业望而却步。三是求稳定,求高薪导致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四是不能对所学专业和自身素质有较为正确的市场定位,绝大多数本科以上毕业生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贻误了就业的最佳时机。
3、所学专业与需求不相符的因素。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脱轨或专业素养与工作岗位实际所需不符等。就市场所需来讲,很多专业供不应求,如工民建、地质、矿产、水电、机械等,而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法律、历史、哲学、农林等专业毕业生则专业对口的岗位较少,很多毕业生不得不放弃原有专业,另谋他职,造成很大一部分毕业生专业学非所用,专业闲置。
二、及时研究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有针对性的为毕业生开展就业服务
(一)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我们在就业指导、
信息服务、招聘推荐方面狠下功夫,专门开辟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取得了实效。一是每年派出专人到我省各个院校进行就业指导讲座,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的指导,?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针对一部分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脱轨的情况,及时和毕业生进行沟通互动,对毕业生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端正思想,摆正自身位置,做一行爱一行,进行就业政策的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二是毕业生求职免费入网登记,每周定期发布企业招聘信息,供毕业生免费查询和推荐上岗,与省内外多所高校网站进行了友情链接,方便毕业生求职;三是推出每周三“个人推荐日”,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免费求职登记、信息共享及查询、推荐等服务,让毕业生能够较为清晰地选择出多个工作机会,一一尝试,提高他们的求职成功率。
(二)举办针对大中专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2001年至今,已经举办了近200场以上有一定规模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有力的促进了毕业生就业。对每一场专场招聘会精心组织和设计,有时从所需岗位入手,尽可能组织相应条件的人员参加双选,进场招聘单位多引起了毕业生及社会各届的广泛关注,每次都能吸引数以万计毕业生参会。为了促进未出校门应届毕业生就业,我们凭借市场资源库,每次有针对性的组织上百家用工单位进校选人,这种针对性极强的专场招聘会深受院校及毕业生的好评。
(三)推出“见习促就业行动”计划,全力应对金融危机下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2004年,我中心推出毕业生“实习促就业”模式,在此基础上,本着“服务社会,服务企事业单位,服务大学生”的理念,建立了青海省大中专毕业生见习基地。目前,已在中国联通青海分公司、青海气象局、青海省民用机场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建立了“青海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其中五家单位成为国家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这两年,为了更好的应对金融危机对我省就业市场的影响,我们开展了“见习促就业行动”,发展了数十家有一定规模的用工单位作为省级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
(五)针对内地及沿海地区“技工荒”问题,搭建技工输出平台。我中心与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政府经过联系,相互进行了企业及技工情况考察,联合搭建平台,由环翠区人民政府选定2家大型企业,我中心组织了近70名以我省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为主体的技术工人赴威海工作。
三、突出公共服务,打造公益平台,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一)不断完善人事代理服务,为大中专毕业生解决后顾之忧。随着我省经济发展,我们逐步完善人事代理业务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从单纯存档发展为以人事关系和人事档案代管、组织关系转移、户口关系落报、技术职称评定、档案工资调整、工龄计算、出国政审、缴纳社会统筹保险等主要内容的全方位人事代理服务,其中2003年推出了非公经济组织人员职称事务代理和社保事务代理服务。 2002年,我中心同省气象局签订了《人事代理协议书》,开辟了我省事业单位人事代理的先河。2006年起,我中心对高校毕业生的学籍档案实行免费托管,为毕业生的落户、就业、职称评定、社会统筹养老保险、流动等提供全方位服务。截止目前,中心共计托管大中专毕业生档案近2万份。人事代理服务的不断完善,为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在非公经济就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中心也逐步发展成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各类人才的社会人事部。
(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出人才派遣。在人事代理服务基础上,我中心及时推出人才派遣这一全新业务。截止目前,我们向青海省移动公司、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省测绘局、省征稽局、省气象局、省司法厅律师事务所、省邮政局、省电力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青海省分行等企事业单位派遣员工近7800名,其中大中专毕业生超过6000名。
(三)加快大中专毕业生网上交流步伐。2004年底,我中心自筹资金建立了青海人才市场网站,目前进行了五次升级改版。我们积极在每年每一季度都举办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招聘周活动”,积极促进西北地区人才服务区域合作,与陕西、辽宁、厦门等29家政府所属的人才网站进行链接。截止目前,累计为大中专毕业生举办网络招聘会30余场。为更好的服务高校毕业生,与省内外多所高校网站进行了友情链接,更加便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及信息共享。
(四)建立青海省人事培训中心,以“抓培训项目、促培训质量”为内容,积极为大中专毕业生服务。几年来,我们及时把握市场需求,推出职称计算机、会计电算化、高级营销员等培训班。今年以来,中心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同时,拓展新的培训项目,努力增长高校毕业生创业本领,经过积极地前期准备,在厅领导和有关处室的大力支持下,中心申请取得了“青海省创业培训基地”,并选派两名工作人员赴兰州参加SIYB(创业培训)师资培训,为创业培训项目的顺利启动奠定了基础。目前,在完成了标准培训场地布置、讲师选定、学员招生的基础上,开办了20期应届毕业生创业培训班,培训学员近500名,不断提高大中专毕业生的求职能力和创业意识。
(作者单位:青海省人才交流中心)
一、近年青海人才市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现状及特点
(一)大中专毕业生求职就业情况:据统计,2000年以来到青海人才市场求职的各类人才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求职总人次的26.7%,大专学历占求职总人次的39%,中专学历占求职总人次的12%。
(二)非公企业是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主体渠道.随着中央对西部大开发战略任务的深入实施,青海非公经济也迅猛发展,为就业和再就业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据统计,截止目前,进入青海人才市场招聘员工的各类企业中,党政机关单位占0.5%,事业单位占2%,国有企业占8%,三资企业占16%,各类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占73%,其它社会团体等占0.5%。截止目前,全省有近5万家用工单位到青海人才市场招聘,有近20万名中专以上学历人员走上了工作岗位,其中超过16万人次进入各类非国有制企业供职。可以看出,非国有制企业是青海人才市场吸纳大中专毕业生的主渠道。
(三)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几大因素。根据调查分析,通过市场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大影响就业的因素:
1、自然环境差的因素。青海省地处高原,气候和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水平低,提供的就业岗位少,且大型的厂矿企业或实力庞大的企业数量少,非公经济在近几年篷勃发展,但用工环境及规范程度较发达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还有部分企业招聘毕业生难以提供稳定和规范的用工环境,致使人员流动性强,导致一些毕业生刚就业又失业,频繁踏入待就业队伍。而且由于地处偏僻的原因也提高了外省用工单位到青招聘和实地考察的成本,同时毕业生到外地求职成本也较高,加之去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可以说经济欠发达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最大原因。
2、就业心态不够好的因素。根据调查显示,我省毕业生就业有如下心态:一是求职区域选择城乡差异大。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在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就业;二是国有企事业单位依然是毕业生求职首选,一些毕业生对非国有制企业望而却步。三是求稳定,求高薪导致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四是不能对所学专业和自身素质有较为正确的市场定位,绝大多数本科以上毕业生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贻误了就业的最佳时机。
3、所学专业与需求不相符的因素。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脱轨或专业素养与工作岗位实际所需不符等。就市场所需来讲,很多专业供不应求,如工民建、地质、矿产、水电、机械等,而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法律、历史、哲学、农林等专业毕业生则专业对口的岗位较少,很多毕业生不得不放弃原有专业,另谋他职,造成很大一部分毕业生专业学非所用,专业闲置。
二、及时研究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有针对性的为毕业生开展就业服务
(一)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我们在就业指导、
信息服务、招聘推荐方面狠下功夫,专门开辟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取得了实效。一是每年派出专人到我省各个院校进行就业指导讲座,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的指导,?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针对一部分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脱轨的情况,及时和毕业生进行沟通互动,对毕业生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端正思想,摆正自身位置,做一行爱一行,进行就业政策的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二是毕业生求职免费入网登记,每周定期发布企业招聘信息,供毕业生免费查询和推荐上岗,与省内外多所高校网站进行了友情链接,方便毕业生求职;三是推出每周三“个人推荐日”,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免费求职登记、信息共享及查询、推荐等服务,让毕业生能够较为清晰地选择出多个工作机会,一一尝试,提高他们的求职成功率。
(二)举办针对大中专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2001年至今,已经举办了近200场以上有一定规模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有力的促进了毕业生就业。对每一场专场招聘会精心组织和设计,有时从所需岗位入手,尽可能组织相应条件的人员参加双选,进场招聘单位多引起了毕业生及社会各届的广泛关注,每次都能吸引数以万计毕业生参会。为了促进未出校门应届毕业生就业,我们凭借市场资源库,每次有针对性的组织上百家用工单位进校选人,这种针对性极强的专场招聘会深受院校及毕业生的好评。
(三)推出“见习促就业行动”计划,全力应对金融危机下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2004年,我中心推出毕业生“实习促就业”模式,在此基础上,本着“服务社会,服务企事业单位,服务大学生”的理念,建立了青海省大中专毕业生见习基地。目前,已在中国联通青海分公司、青海气象局、青海省民用机场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建立了“青海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其中五家单位成为国家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这两年,为了更好的应对金融危机对我省就业市场的影响,我们开展了“见习促就业行动”,发展了数十家有一定规模的用工单位作为省级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
(五)针对内地及沿海地区“技工荒”问题,搭建技工输出平台。我中心与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政府经过联系,相互进行了企业及技工情况考察,联合搭建平台,由环翠区人民政府选定2家大型企业,我中心组织了近70名以我省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为主体的技术工人赴威海工作。
三、突出公共服务,打造公益平台,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一)不断完善人事代理服务,为大中专毕业生解决后顾之忧。随着我省经济发展,我们逐步完善人事代理业务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从单纯存档发展为以人事关系和人事档案代管、组织关系转移、户口关系落报、技术职称评定、档案工资调整、工龄计算、出国政审、缴纳社会统筹保险等主要内容的全方位人事代理服务,其中2003年推出了非公经济组织人员职称事务代理和社保事务代理服务。 2002年,我中心同省气象局签订了《人事代理协议书》,开辟了我省事业单位人事代理的先河。2006年起,我中心对高校毕业生的学籍档案实行免费托管,为毕业生的落户、就业、职称评定、社会统筹养老保险、流动等提供全方位服务。截止目前,中心共计托管大中专毕业生档案近2万份。人事代理服务的不断完善,为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在非公经济就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中心也逐步发展成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各类人才的社会人事部。
(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出人才派遣。在人事代理服务基础上,我中心及时推出人才派遣这一全新业务。截止目前,我们向青海省移动公司、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省测绘局、省征稽局、省气象局、省司法厅律师事务所、省邮政局、省电力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青海省分行等企事业单位派遣员工近7800名,其中大中专毕业生超过6000名。
(三)加快大中专毕业生网上交流步伐。2004年底,我中心自筹资金建立了青海人才市场网站,目前进行了五次升级改版。我们积极在每年每一季度都举办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招聘周活动”,积极促进西北地区人才服务区域合作,与陕西、辽宁、厦门等29家政府所属的人才网站进行链接。截止目前,累计为大中专毕业生举办网络招聘会30余场。为更好的服务高校毕业生,与省内外多所高校网站进行了友情链接,更加便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及信息共享。
(四)建立青海省人事培训中心,以“抓培训项目、促培训质量”为内容,积极为大中专毕业生服务。几年来,我们及时把握市场需求,推出职称计算机、会计电算化、高级营销员等培训班。今年以来,中心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同时,拓展新的培训项目,努力增长高校毕业生创业本领,经过积极地前期准备,在厅领导和有关处室的大力支持下,中心申请取得了“青海省创业培训基地”,并选派两名工作人员赴兰州参加SIYB(创业培训)师资培训,为创业培训项目的顺利启动奠定了基础。目前,在完成了标准培训场地布置、讲师选定、学员招生的基础上,开办了20期应届毕业生创业培训班,培训学员近500名,不断提高大中专毕业生的求职能力和创业意识。
(作者单位:青海省人才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