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大纲卷第26题赏析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clg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高考大纲卷第26题是一道涉及人造地球卫星运动的问题,原题如下:
  (2014年全国卷第26题)已知地球的自转周期和半径分别为T和R,地球同步卫星A的圆轨道半径为h,卫星B沿半径为r(r  该题模型比较常规,但第二小题设问视角独特、立意新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让人感到有一定的难度,无从下手.仔细分析该题,我们发现此题与十年前广东高考卷的一个题目有点相似.
  (2004广东物理第16题)某颗地球同步卫星正下方的地球表面上有一观察者,他用天文望远镜观察被太阳光照射的此卫星,试问,春分那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在日落12小时内有多长时间该观察者看不见此卫星?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自转周期为T,不考虑大气对光的折射.
  解析 本题首先要正确作出卫星、地球和太阳光的空间关系示意图.设所求时间为t,用m、 M 分别表示卫星和地球的质量,r表示卫星到地心的距离.
  春分时,太阳光直射地球赤道,如图1所示,图中圆E表示赤道,S表示卫星,A表示观察者,O表示地心,由图可看出当卫星S绕地心O转到图示位置以后(设地球自转是沿图中逆时针方向),其正下方的观察者将看不见它,据此再考虑到对称性,有
  再看2014年全国卷第26题,因为卫星B的轨道半径比地球同步卫星A的轨道半径小,所以卫星B转动的角速度比地球同步卫星A的角速度要大,如果以卫星A为参考系,假定它不动,而信号的传输与光的直线传播类似,那么两题就很相似了,第二小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解析 (1)设卫星B绕地心转动的周期为T′,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的规律有
  (2)设卫星A和B连续地不能直接通讯的最长时间间隔为τ;在此时间间隔τ内,卫星A和B绕地心转动的角度分别为α和α′,以A为参考系,则卫星B相对于卫星A的角速度
  通过以上两题的比较,启示我们在高三复习时,要认真研究历年的高考题,尤其是一些方法比较特殊的陈题,要熟悉其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以期在遇到新题时,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丝的灵感.
其他文献
题目 为了研究人们用绳索跨越山谷过程中绳索拉力的变化规律,同学们设计了如题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将不可伸长轻绳的两端通过测力计(不计质量及长度)固定在相距为D的两立柱上,固定点分别为P和Q,P低于Q,绳长为L(L>PQ).他们首先在绳上距离P点10 cm处(标记为C)系上质量为m的重物(不滑动),由测力计读出PC、QC的拉力大小TP、TQ.随后,改变重物悬挂点C的位置,每次将P到C的距离增加10
心理学认为,思维定势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比如在老师讲解例题之后,学生解决类似的新问题时,思维定势有其积极作用。但是思维定势也有其消极作用,它会使人模式化,在遇到形似质异的新问题时还沿用老方法解决,这样往往解决不了问题,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研究思维定势负效应的最终目的是要形成教学对策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
期刊
众多周知,在初中物理中,大多数的概念都是比较抽象的,而且这些概念间又存在着极为紧密的联系,这时,若是能将概念图引入到教学实践中,必将能获得较为显著的效果。所谓“概念图”指的就是“一种用于表现并揭示知识结构意义联系的图表,是一种以视觉再现认知结构、外化感念与命题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建立知识结构,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当然初中物理教学也不例外,而概念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
期刊
在高考中,我们经常遇到对叠加场知识的考查,比如重力场和磁场的叠加,电场与磁场的叠加问题,这类问题既可能充分考查了运动和能量的知识,也可能会巧妙的考查场的基本特性,把教学大纲中的能力与基础,过程与方法等等要求都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在这些问题中有一类是明确场的信息比如大小方向等,要求解运动学方面的物理量,另外一类是告诉运动学方面的条件,要求解场的信息比如大小或方向.在这里我重点针对第二类问题,即已知运
2014年江苏高考物理试卷的最后一题,以车间中工件传送的实例为背景进行命题,在充分体现“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新课程理念的同时,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道成功的压轴题.但试题提供解析过程过于复杂,不能体现物理的简洁性和思想性.本文提供一种巧选参考系的解题方法,并由此对物体在水平传送带上运动特征进行了一点拓展,仅供各位同行参考.  1 原题再现及解析  2 巧解  选
“一锅煮”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得我们的教学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分层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成为优化单一班级授课制的有利途径.它能最大限度地根据不同学
期刊
初中物理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它一般开设始于初二,教学时间为两年,是中考的必考科目。物理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现代生活离不开物理技术在方方面面的应用,所以学习物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仅可以将已有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现代生活中,还可以运用这些已有的知识去创新,通过探究未知的领域来解开更多的谜底,使科技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领域。所以,初中物理课堂改革的突破口就是:以“
期刊
题目 (2012年山东基本能力·85)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下列有关力的图示(图1)及表述正确的是  答案 B、D.  关于A选项的解析:由于在不同纬度处重力加速度g不同,旅客所受重力不同,故对飞机的压力不同,A错误.  问题提出 如图2,飞机在绕地球飞行,可以看成环绕模型,则可以将飞机看成匀速圆周运动,飞机所受万有引力就等于重力.对飞机中的人受力分析,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其合力提供向心力,若飞机在
陶行知先生说:“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
期刊
随着教育的改革,初中物理教学策略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将原来的应试教育改变成为了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在这种教学形势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就是重要的培养方向。初中物理是重要的学科,学生在进行初中物理学习中,要积极地体验物理学习过程,让“体验教学”绽放光彩。教师要营造良好的物理体验环境,加强学生的物理素质。  1直觉体验法和探究操作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直觉体验法和探究操作法是经常使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