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理念
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决定了小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它不像记叙文那样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优美生动的意境画面,它长于说理,巧于论证。这些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过于抽象,缺乏情趣,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这篇课文的阅读兴致不高。
教学这篇课文,可以凸显以下三个设计理念:
1.扣住“勤奋”,层层对话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教学中,要扣住“勤奋”这一核心话题,引导学生到文章的字里行间,找到勤奋的注脚,读懂勤奋的内涵。引导学生与文本、文本中的人物、文本外的经历,展开层层对话,使“勤奋”这个中心论点,不只停留于文本之中、概念之中,而且成为一种感性的体验、实在的行动。在引导学生与“勤奋”的不断对话过程中,将“文”与“道”自然地契合在一起。
2.解读“事例”,感性对话
课文中所选择的两个事例非常典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事例、人物之中,感性而细致地解读司马光、童第周的“勤奋”。要引导学生品味诸如“躲在”、“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警枕”、“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晚上睡觉前”等词句,设身处地、切己体察来感悟“勤奋”二字的内涵,与这两个人作一次感性的对话。
3.引入“生活”,延伸对话
阅读这篇课文,一定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放到课文中,不断地追问自己:我是这样吗?我会怎么做?我有这样的经历吗……特别是要在对话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相似生活经历,把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引入课堂,并加注在文本解读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种引入生活的延伸性对话,能让文本解读得更饱胀,能让学生体验得更深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对话课题——解读文体
1.出示成语: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引导学生说一说。
2.对话课题:
①板书:勤奋。举例说说你对“勤奋”的理解。
②板书:说。题目中的“说”是什么意思?(“说”是一种文体,有讨论、议论、论述、论说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
二、对话字词——解读大意
1.出示生字词,读准字音。①一类生字词:枕头、稍微、期末、校园、习惯、远渡重洋、基础、社会。②二类生字词:资治通鉴、毫不气馁、名列前茅、剥离、良训。
2.自由交流理解生字词。
3.指名逐节朗读,说说每节的大意。
板书:桥梁是勤奋;司马光勤奋;童第周勤奋;一生要勤奋。
三、对话第一节——解读观点
1.自读自悟:读了第一节,你明白了什么?
2.师生对话。
①“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换个句式可以怎么说?(这是一个比喻句,也是一个设问句。引导学生既关注语言内容,也关注语言形式)
②“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句话中“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汗水和心血”各是什么意思?彼此有什么联系?
③出示补充材料一,朗读。
“成功之花,人们只羡慕它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风雨。”——冰心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④读了第一节后,你有什么感受?
3.齐读第一节。
4.过渡:勤奋是不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不是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呢?接下来,让我们读读“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
四、对话第二节——解读司马光
1.交流有关司马光的资料:课前大家搜集了司马光的哪些资料,简单地说一说。
2.自读自悟,圈点批注:司马光的“勤奋”从哪里可以读出?
3.围绕勤奋,师生对话。
①小时候:“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
引读:
春天,春色满园,蝶飞燕舞,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学生读)
夏天,酷暑难耐,屋内闷热,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学生读)
秋天,秋高气爽,满山红叶,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学生读)
冬天,银装素裹,堆雪人打雪仗,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学生读)
②长大后:“更加”、“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继续读书写作”、“警枕”、“19年”。
(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头枕着“警枕”睡觉是怎样的情景)
4.读了司马光勤奋成才的事例,你有什么感受?
5.引读:司马光勤奋成才的事例,说明——(学生读)“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五、对话第三节——解读童第周
1.交流有关童第周的资料:课前大家搜集了童第周的哪些资料,简单地说一说。
2.自读自悟,圈点批注:童第周的“勤奋”从哪里可以读出?
3.围绕勤奋,师生对话。
①“成绩很差”、“毫不气馁”、“急起直追”、“天刚亮——读书”、“睡觉前——回顾”、“改进学习方法”、“名列前茅”。
②出示补充材料二,默读。
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校长要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
第二个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每天天没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面去看书。值班老师发现了,关上路灯,叫他进屋睡觉。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去学习。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考了100分。童第周看着成绩单,心想:“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③童第周的勤奋,让你想起了哪些成语?
(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废寝忘食……)
4.读了童第周勤奋成才的事例,你有什么感受?
出示句子:
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奋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①交流有关华罗庚的资料。
(华罗庚:我国著名数学家。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取得优异成绩。他创立“优选法”、“统筹法”等理论。)
②说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意思。
③举自己或别人的事例,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5.引读:童第周勤奋成才的事例,说明——(学生读)“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六、对话第四节——深化观点
1.指名朗读。
2.观点争辩:有人说,如今,我们生活和学习条件改善了,“勤奋”二字可以不提了。你认为呢?
3.出示句子: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请联系文中司马光、童第周的具体事例,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齐读。
七、对话作者——解读结构
1.自读自悟全文:作者是怎样来一层一层“谈勤奋”的?
2.师生对话。
首先,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接着,证明观点——司马光和童第周靠勤奋成才;最后,深化观点——要不忘勤奋,要一生勤奋。
3.司马光和童第周都是靠勤奋成才的,这两个事例不是有些重复吗?
司马光:古代的,是天资聪颖的人靠勤奋成才的。
童第周:现代的,是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成才的。
(选择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4.练笔:现在,请你再举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例,来说说“勤奋”。
八、诵读名言
出示补充材料三,诵读。
1.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
2.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
3.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4.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在掌握了所读东西的记忆特征后,就惟有勤奋二字了。——茅以升
5.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6.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它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
——爱因斯坦
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决定了小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它不像记叙文那样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优美生动的意境画面,它长于说理,巧于论证。这些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过于抽象,缺乏情趣,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这篇课文的阅读兴致不高。
教学这篇课文,可以凸显以下三个设计理念:
1.扣住“勤奋”,层层对话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教学中,要扣住“勤奋”这一核心话题,引导学生到文章的字里行间,找到勤奋的注脚,读懂勤奋的内涵。引导学生与文本、文本中的人物、文本外的经历,展开层层对话,使“勤奋”这个中心论点,不只停留于文本之中、概念之中,而且成为一种感性的体验、实在的行动。在引导学生与“勤奋”的不断对话过程中,将“文”与“道”自然地契合在一起。
2.解读“事例”,感性对话
课文中所选择的两个事例非常典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事例、人物之中,感性而细致地解读司马光、童第周的“勤奋”。要引导学生品味诸如“躲在”、“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警枕”、“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晚上睡觉前”等词句,设身处地、切己体察来感悟“勤奋”二字的内涵,与这两个人作一次感性的对话。
3.引入“生活”,延伸对话
阅读这篇课文,一定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放到课文中,不断地追问自己:我是这样吗?我会怎么做?我有这样的经历吗……特别是要在对话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相似生活经历,把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引入课堂,并加注在文本解读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种引入生活的延伸性对话,能让文本解读得更饱胀,能让学生体验得更深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对话课题——解读文体
1.出示成语: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引导学生说一说。
2.对话课题:
①板书:勤奋。举例说说你对“勤奋”的理解。
②板书:说。题目中的“说”是什么意思?(“说”是一种文体,有讨论、议论、论述、论说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
二、对话字词——解读大意
1.出示生字词,读准字音。①一类生字词:枕头、稍微、期末、校园、习惯、远渡重洋、基础、社会。②二类生字词:资治通鉴、毫不气馁、名列前茅、剥离、良训。
2.自由交流理解生字词。
3.指名逐节朗读,说说每节的大意。
板书:桥梁是勤奋;司马光勤奋;童第周勤奋;一生要勤奋。
三、对话第一节——解读观点
1.自读自悟:读了第一节,你明白了什么?
2.师生对话。
①“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换个句式可以怎么说?(这是一个比喻句,也是一个设问句。引导学生既关注语言内容,也关注语言形式)
②“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句话中“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汗水和心血”各是什么意思?彼此有什么联系?
③出示补充材料一,朗读。
“成功之花,人们只羡慕它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风雨。”——冰心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④读了第一节后,你有什么感受?
3.齐读第一节。
4.过渡:勤奋是不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不是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呢?接下来,让我们读读“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
四、对话第二节——解读司马光
1.交流有关司马光的资料:课前大家搜集了司马光的哪些资料,简单地说一说。
2.自读自悟,圈点批注:司马光的“勤奋”从哪里可以读出?
3.围绕勤奋,师生对话。
①小时候:“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
引读:
春天,春色满园,蝶飞燕舞,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学生读)
夏天,酷暑难耐,屋内闷热,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学生读)
秋天,秋高气爽,满山红叶,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学生读)
冬天,银装素裹,堆雪人打雪仗,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学生读)
②长大后:“更加”、“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继续读书写作”、“警枕”、“19年”。
(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头枕着“警枕”睡觉是怎样的情景)
4.读了司马光勤奋成才的事例,你有什么感受?
5.引读:司马光勤奋成才的事例,说明——(学生读)“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五、对话第三节——解读童第周
1.交流有关童第周的资料:课前大家搜集了童第周的哪些资料,简单地说一说。
2.自读自悟,圈点批注:童第周的“勤奋”从哪里可以读出?
3.围绕勤奋,师生对话。
①“成绩很差”、“毫不气馁”、“急起直追”、“天刚亮——读书”、“睡觉前——回顾”、“改进学习方法”、“名列前茅”。
②出示补充材料二,默读。
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校长要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
第二个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每天天没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面去看书。值班老师发现了,关上路灯,叫他进屋睡觉。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去学习。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考了100分。童第周看着成绩单,心想:“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③童第周的勤奋,让你想起了哪些成语?
(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废寝忘食……)
4.读了童第周勤奋成才的事例,你有什么感受?
出示句子:
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奋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①交流有关华罗庚的资料。
(华罗庚:我国著名数学家。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取得优异成绩。他创立“优选法”、“统筹法”等理论。)
②说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意思。
③举自己或别人的事例,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5.引读:童第周勤奋成才的事例,说明——(学生读)“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六、对话第四节——深化观点
1.指名朗读。
2.观点争辩:有人说,如今,我们生活和学习条件改善了,“勤奋”二字可以不提了。你认为呢?
3.出示句子: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请联系文中司马光、童第周的具体事例,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齐读。
七、对话作者——解读结构
1.自读自悟全文:作者是怎样来一层一层“谈勤奋”的?
2.师生对话。
首先,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接着,证明观点——司马光和童第周靠勤奋成才;最后,深化观点——要不忘勤奋,要一生勤奋。
3.司马光和童第周都是靠勤奋成才的,这两个事例不是有些重复吗?
司马光:古代的,是天资聪颖的人靠勤奋成才的。
童第周:现代的,是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成才的。
(选择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4.练笔:现在,请你再举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例,来说说“勤奋”。
八、诵读名言
出示补充材料三,诵读。
1.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
2.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
3.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4.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在掌握了所读东西的记忆特征后,就惟有勤奋二字了。——茅以升
5.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6.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它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
——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