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写作叙事类的记叙文,最常见的毛病有两个:一是叙述不清,二是叙述无味。有时老师反复给学生们讲写作的要领,他们依然难以掌握。这时,我们不妨找一个写作的模板,教给他们暂时“依葫芦画瓢”地去模仿,通过模仿,学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学会写出具备基本架构的作文。这是学习写作的一个基本途径,学生只有先把作文写得像模像样以后,才能指导他们进一步地去学习改进和创新。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叙事类记叙文的范例,但就叙事艺术而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个难得的简练的模板。
首先,《桃花源记》记叙渔人发现桃花源并且去桃花源做客的全过程,事件虽然复杂,但是整篇文章从头至尾记叙得清清楚楚。从渔人沿溪而行、穷尽桃林、发现大山、发现山洞、进入山洞、洞内做客、离洞而归,到复寻迷路,完全按照渔人的经历一一叙写,使人读后仿佛跟着渔人游历了一遍似的,脑海中留下了极为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这就是叙事类记叙文中顺叙的妙处。无论什么事情,都有个来龙去脉,如果将事情的始终本末从头到尾叙述完整,是最能反映事物的发展程序和本来面貌的。我们有时候为了突出倒叙和插叙的好处,常常会去说顺序的种种不足,其实因此顺叙是人们最常见的叙述方式,在学习写作之初,首先学习顺序比较方便易学,而且也最能适应初中生的理解和接受习惯。《桃花源记》使用这种顺序叙述方式是非常适合故事的,我们写作叙事记叙文时,完全可以参照《桃花源记》的叙事方式来进行,这样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把记事的作文写得清楚明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桃花源记》内容丰富,描写生动。一般来说,顺序而叙的方式往往有个缺点,就是容易平铺直叙,使人感到枯燥呆板。但是我们读《桃花源记》却丝毫没有这种感觉,那清闲舒缓、自然亲切、声色不露的叙述,那简洁明了、通晓畅达、有如白话的言语,让我们觉得那不是在读一篇文言散文,而是在聊天拉家常,在面对面地听陶渊明老先生讲他的旅途见闻。这除了故事本身迷离恍惚、引人入胜以外,更重要的是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具体说就是在“渔人发现并做客桃花源的全过程”中巧妙地添加一些枝枝叶叶。
一是在叙述之中,添加景物的描绘。如用“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等句子,描写桃林景色,非常优美迷人。用“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等句子描写洞中的环境,使人如临其境。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该教给他们模仿此文,添加适当的与文章内容有关的景物描写。
二是在叙述之中,添加人物情态的描写。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副生动逼真可亲可爱的神态;“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一片热诚淳朴之情;“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这也就启示我们,在作文中添加情态描写的妙处。
三是在叙述之中,添加人物的对话描写。如“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透着殷殷的期望,也洋溢着深深的神秘色彩。这说明,对话描写其实并不一定需要太多,也并不一定需要太细,关键是能够准确生动地表现出人物心理。
由此可见,只要用心构思,顺叙也完全可以避免平铺直叙。当然初中生在学习写叙事记叙文时,肯定暂时达不到陶渊明的水平,但是只要参照《桃花源记》的方式,在叙事过程中,完全能够添加进一些描写的内容。这样由简而繁,慢慢地就可以使自己的作文丰富起来。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告诉学生模仿的重要性,要敢于模仿,善于模仿。对于模仿的有效性,古今学者均有精辟论述,朱熹曾经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茅盾曾经说:“模仿可以说是创作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朱光潜说:“模仿就是学习。最简捷的方法是精选模范文百篇左右,细心研究,再拿这些模范来模仿。模仿可以由有意的渐变为无意的。习惯就成了自然。”其次要选择适于模仿的课文,给学生讲解明白,比如我们把《桃花源记》的叙事艺术讲清楚后,为了说得更简单易记,可以用八个字称之为:顺序而叙,添叶加枝。再次要告诉学生作文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而现实生活中事情本来就是曲折生动的,只要在写作中把握住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顺序而叙,就不难做到清楚,辅以事情的枝枝叶叶,就不难做到具体生动。
王均强,教师,现居山东莱西。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叙事类记叙文的范例,但就叙事艺术而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个难得的简练的模板。
首先,《桃花源记》记叙渔人发现桃花源并且去桃花源做客的全过程,事件虽然复杂,但是整篇文章从头至尾记叙得清清楚楚。从渔人沿溪而行、穷尽桃林、发现大山、发现山洞、进入山洞、洞内做客、离洞而归,到复寻迷路,完全按照渔人的经历一一叙写,使人读后仿佛跟着渔人游历了一遍似的,脑海中留下了极为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这就是叙事类记叙文中顺叙的妙处。无论什么事情,都有个来龙去脉,如果将事情的始终本末从头到尾叙述完整,是最能反映事物的发展程序和本来面貌的。我们有时候为了突出倒叙和插叙的好处,常常会去说顺序的种种不足,其实因此顺叙是人们最常见的叙述方式,在学习写作之初,首先学习顺序比较方便易学,而且也最能适应初中生的理解和接受习惯。《桃花源记》使用这种顺序叙述方式是非常适合故事的,我们写作叙事记叙文时,完全可以参照《桃花源记》的叙事方式来进行,这样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把记事的作文写得清楚明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桃花源记》内容丰富,描写生动。一般来说,顺序而叙的方式往往有个缺点,就是容易平铺直叙,使人感到枯燥呆板。但是我们读《桃花源记》却丝毫没有这种感觉,那清闲舒缓、自然亲切、声色不露的叙述,那简洁明了、通晓畅达、有如白话的言语,让我们觉得那不是在读一篇文言散文,而是在聊天拉家常,在面对面地听陶渊明老先生讲他的旅途见闻。这除了故事本身迷离恍惚、引人入胜以外,更重要的是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具体说就是在“渔人发现并做客桃花源的全过程”中巧妙地添加一些枝枝叶叶。
一是在叙述之中,添加景物的描绘。如用“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等句子,描写桃林景色,非常优美迷人。用“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等句子描写洞中的环境,使人如临其境。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该教给他们模仿此文,添加适当的与文章内容有关的景物描写。
二是在叙述之中,添加人物情态的描写。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副生动逼真可亲可爱的神态;“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一片热诚淳朴之情;“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这也就启示我们,在作文中添加情态描写的妙处。
三是在叙述之中,添加人物的对话描写。如“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透着殷殷的期望,也洋溢着深深的神秘色彩。这说明,对话描写其实并不一定需要太多,也并不一定需要太细,关键是能够准确生动地表现出人物心理。
由此可见,只要用心构思,顺叙也完全可以避免平铺直叙。当然初中生在学习写叙事记叙文时,肯定暂时达不到陶渊明的水平,但是只要参照《桃花源记》的方式,在叙事过程中,完全能够添加进一些描写的内容。这样由简而繁,慢慢地就可以使自己的作文丰富起来。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告诉学生模仿的重要性,要敢于模仿,善于模仿。对于模仿的有效性,古今学者均有精辟论述,朱熹曾经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茅盾曾经说:“模仿可以说是创作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朱光潜说:“模仿就是学习。最简捷的方法是精选模范文百篇左右,细心研究,再拿这些模范来模仿。模仿可以由有意的渐变为无意的。习惯就成了自然。”其次要选择适于模仿的课文,给学生讲解明白,比如我们把《桃花源记》的叙事艺术讲清楚后,为了说得更简单易记,可以用八个字称之为:顺序而叙,添叶加枝。再次要告诉学生作文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而现实生活中事情本来就是曲折生动的,只要在写作中把握住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顺序而叙,就不难做到清楚,辅以事情的枝枝叶叶,就不难做到具体生动。
王均强,教师,现居山东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