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语文能力中最为重要的语感能力培养作为论述的基点,以写作训练作为论证培养的具体途径。从巧用词语、活用修辞、语体的渗透和融合、语言的积累几个方面阐述对学生写作语感的培养,阐明指导的必要性、方法和意义。
【关键词】写作语感;词语;修辞;积累;运用
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那么在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巧用词语
福楼拜曾对莫伯桑说过:“我们所要表现的东西,这里只有唯一的字眼可以表现它;说明动作的,只有唯一的动词,限制它的性质的只有唯一的形容词。我们一定要搜求这唯一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直到找到了它们为止。” [3]作者若善于选择最贴切、最合适的词语,选得恰到好处,便能准确、鲜明而生动地表情达意,取得非同寻常的效果。我国古代学者重视“炼字”,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是经过反复修改才定下来的。
二、活用修辞
所谓修辞,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修辞手法的种类繁多,运用修辞手法能使语言表达得更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在作文教学中,主要对学生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引用、设问、反复等,进行指导训练。
比喻是用大家熟知的具体形象的事物来生动说明,描述大家不大熟悉的事物;用明白浅显的道理来阐述、解释深奥复杂的道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喻在汉语中历史十分悠久,是使用最普遍、最活跃的一种修辞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先接触的、出现最多的修辞手法也是比喻。好的比喻可以使事物的特征具体化、形象化,使深奥的道理平易化、通俗化,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准确简练,鲜明生动,进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拟人是把物体人格化,静的变成动的,呆板的变成活跃的,抽象的变成具体化,无性格的变成个性鲜明的,使人获得异乎寻常的形象感和生动感。指导学生运用拟人手法描写秋天丰收的景象,文中写道:“秋天到了,地里的稻秆背着沉甸甸的谷子宝宝笑弯了腰;山上的橘子们开心地穿上漂亮的黄衣裳,等着人们去摘呢;最有趣的还是要数那些可爱的小板栗们,它们正迫不及待地钻出‘刺刺球’的怀抱,偷偷地观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常见的秋景,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使文章妙趣顿生。
排比是把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相近的短语、句子或段落连贯地排列起来,以期能具体、深入而全面地反映事物形貌、表达思想感情。恰当的运用排比,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和感染力。今年元宵节,沙县县政府广场的元宵焰火晚会可谓是声势浩大,据了解许多学生都目睹了焰火的壮丽景象。当问及好看在哪儿时,许多学生却不知所云。在指导学生习作中,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一想当时看到的焰火那么多,有的像什么?还有的呢?如果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你会怎么说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被激活,闪现出许多智慧的火花。
三、语体的渗透和融合
从生活中汲取新鲜的口语入文,文章往往通俗形象、生动传神;而使用书面语则显得高雅。不同的语境运用不同的语体,有时综合运用口语和书面语,甚而有时加入适当的文言词汇,会产生恰到好处,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学生作文中有这样一段描绘,即为范例。“糟糕,迟到了!”我急冲冲地向班级奔去,恨不能有双翅膀。快到班级了,不好!紧急刹车!太迟了,已经撞到一起了!我生气地大吼:“谁呀!走路不长眼!”待星光稍散,定眼一瞧,原来是范玲玉。只见她捂着头,脸发青,冲我喊:“你才不长眼!你撞我的,还有理呀?看,我的头都肿了,你得赔医药费!”说着,抬手一挥,幸亏我闪得快,没得手。“好,今天,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看招!”说完,我使出了“九阴白骨爪”,范玲玉一躲,幸免于难,她向我做着鬼脸,自豪地说:“打不着,还是我的闪功厉害!”气极败坏的我,欲再使出看家本领。“铃……”上课铃声响了,我们只好停止了这场恶战,连忙以光的速度回到座位,一切恢复平静。这段文字运用了“糟糕,迟到了!”“谁呀!走路不长眼!”等口语,诸如“星光稍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幸免于难”等书面语结合,并活用武侠小说中的語汇,让人似乎亲见了一段富有生活情趣的校园生活。
四、语言的积累
学生仅仅掌握语言表达技巧是不够的,欲在写作时妙笔生花,还得增加语汇的库存。结合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我采用成语对偶法、归类卡片法、片段背诵法、词语扩张法等方法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写作语感。
学生平时多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才能在下笔时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羞愧,避免笔头生涩,难以成文。积累,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就像一座“金字塔”,没有平时点滴的积累,就没有塔尖的高耸入云。只有激发学生兴趣。课内外博览群书,品读经典,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变化。
对学生进行写作语感的培养是必要的。它是培养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有助于激发学生自觉的积累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品位和审美情趣,也就是通过指导学生积累知识,并将知识、能力内化,升华为一种人格素质。
然而,写作语感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运用。写作语感虽然具有一定的不可捉摸性,但绝对不是不可知的东西,它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而获得。美国著名教育学教授里欧·巴士卡里雅对教师的工作有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一个理想的教师就该肯于把自己当作桥梁,他邀请学生跨上这桥,并在帮助他们走过来之后,高高兴兴地把它拆掉,鼓励学生筑造他们自己的桥梁。”[5]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创造条件,加强学生语言表达常用技巧的训练;应该以身作则,博览群书,引导学生在日常阅读中有意识地积累好词佳句;还应该创设情境,让学生勤动笔、多实践,学以致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语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赫·斯宾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120页.
[2]转引自《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16年版第1、2期116页.
【关键词】写作语感;词语;修辞;积累;运用
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那么在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巧用词语
福楼拜曾对莫伯桑说过:“我们所要表现的东西,这里只有唯一的字眼可以表现它;说明动作的,只有唯一的动词,限制它的性质的只有唯一的形容词。我们一定要搜求这唯一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直到找到了它们为止。” [3]作者若善于选择最贴切、最合适的词语,选得恰到好处,便能准确、鲜明而生动地表情达意,取得非同寻常的效果。我国古代学者重视“炼字”,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是经过反复修改才定下来的。
二、活用修辞
所谓修辞,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修辞手法的种类繁多,运用修辞手法能使语言表达得更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在作文教学中,主要对学生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引用、设问、反复等,进行指导训练。
比喻是用大家熟知的具体形象的事物来生动说明,描述大家不大熟悉的事物;用明白浅显的道理来阐述、解释深奥复杂的道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喻在汉语中历史十分悠久,是使用最普遍、最活跃的一种修辞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先接触的、出现最多的修辞手法也是比喻。好的比喻可以使事物的特征具体化、形象化,使深奥的道理平易化、通俗化,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准确简练,鲜明生动,进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拟人是把物体人格化,静的变成动的,呆板的变成活跃的,抽象的变成具体化,无性格的变成个性鲜明的,使人获得异乎寻常的形象感和生动感。指导学生运用拟人手法描写秋天丰收的景象,文中写道:“秋天到了,地里的稻秆背着沉甸甸的谷子宝宝笑弯了腰;山上的橘子们开心地穿上漂亮的黄衣裳,等着人们去摘呢;最有趣的还是要数那些可爱的小板栗们,它们正迫不及待地钻出‘刺刺球’的怀抱,偷偷地观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常见的秋景,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使文章妙趣顿生。
排比是把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相近的短语、句子或段落连贯地排列起来,以期能具体、深入而全面地反映事物形貌、表达思想感情。恰当的运用排比,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和感染力。今年元宵节,沙县县政府广场的元宵焰火晚会可谓是声势浩大,据了解许多学生都目睹了焰火的壮丽景象。当问及好看在哪儿时,许多学生却不知所云。在指导学生习作中,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一想当时看到的焰火那么多,有的像什么?还有的呢?如果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你会怎么说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被激活,闪现出许多智慧的火花。
三、语体的渗透和融合
从生活中汲取新鲜的口语入文,文章往往通俗形象、生动传神;而使用书面语则显得高雅。不同的语境运用不同的语体,有时综合运用口语和书面语,甚而有时加入适当的文言词汇,会产生恰到好处,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学生作文中有这样一段描绘,即为范例。“糟糕,迟到了!”我急冲冲地向班级奔去,恨不能有双翅膀。快到班级了,不好!紧急刹车!太迟了,已经撞到一起了!我生气地大吼:“谁呀!走路不长眼!”待星光稍散,定眼一瞧,原来是范玲玉。只见她捂着头,脸发青,冲我喊:“你才不长眼!你撞我的,还有理呀?看,我的头都肿了,你得赔医药费!”说着,抬手一挥,幸亏我闪得快,没得手。“好,今天,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看招!”说完,我使出了“九阴白骨爪”,范玲玉一躲,幸免于难,她向我做着鬼脸,自豪地说:“打不着,还是我的闪功厉害!”气极败坏的我,欲再使出看家本领。“铃……”上课铃声响了,我们只好停止了这场恶战,连忙以光的速度回到座位,一切恢复平静。这段文字运用了“糟糕,迟到了!”“谁呀!走路不长眼!”等口语,诸如“星光稍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幸免于难”等书面语结合,并活用武侠小说中的語汇,让人似乎亲见了一段富有生活情趣的校园生活。
四、语言的积累
学生仅仅掌握语言表达技巧是不够的,欲在写作时妙笔生花,还得增加语汇的库存。结合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我采用成语对偶法、归类卡片法、片段背诵法、词语扩张法等方法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写作语感。
学生平时多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才能在下笔时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羞愧,避免笔头生涩,难以成文。积累,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就像一座“金字塔”,没有平时点滴的积累,就没有塔尖的高耸入云。只有激发学生兴趣。课内外博览群书,品读经典,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变化。
对学生进行写作语感的培养是必要的。它是培养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有助于激发学生自觉的积累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品位和审美情趣,也就是通过指导学生积累知识,并将知识、能力内化,升华为一种人格素质。
然而,写作语感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运用。写作语感虽然具有一定的不可捉摸性,但绝对不是不可知的东西,它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而获得。美国著名教育学教授里欧·巴士卡里雅对教师的工作有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一个理想的教师就该肯于把自己当作桥梁,他邀请学生跨上这桥,并在帮助他们走过来之后,高高兴兴地把它拆掉,鼓励学生筑造他们自己的桥梁。”[5]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创造条件,加强学生语言表达常用技巧的训练;应该以身作则,博览群书,引导学生在日常阅读中有意识地积累好词佳句;还应该创设情境,让学生勤动笔、多实践,学以致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语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赫·斯宾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120页.
[2]转引自《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16年版第1、2期1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