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随佚文一篇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f00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随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有2000年版和2013年版两种)的整理出版,对于我们较为全面地了解和阅读顾随作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作为现当代著名的学者、词人,顾随亦曾涉足新文学领域,且取得了较为重要的成就。如其早年所作《失踪》,初刊于1925年《浅草》一卷四期,后被鲁迅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即为对其创作的肯定。鲁迅在该书的序言中将顾氏视作浅草社的一员,认为他们“向外,在摄取异域的营养,向内,在挖掘自己的魂灵,要发见心里的眼睛和喉舌,来凝视这世界,将真和美歌唱给寂寞的人们”,评价亦可谓不低。
  现存的顾随小说按照石蓬勃、顾之京《顾随小说创作主题取向衍进》考证:“仅获知篇目者已有二十余种,今得见全文者凡十二篇,其中短篇十种,中篇两种。创作时间跨度自1921年至1947年。”即《顾随全集》中收录的十一篇加上1945年发表于《读书青年》第二卷第三期的《乡愁》,这大致是目前学界对于顾氏小说的掌握情况。近日,笔者欣然发现《白芷》上有一篇署名“苦水”的短篇小说《团圆》,此作尚未被任何一種顾随的相关研究著作提及,这恐怕与所刊杂志较为生僻有关。《白芷》1935年8月创刊于杭州,由车楢生、胡亚光、张惠民、俞子熊等人编辑,发行人是厉幼瑞,白芷社出版,遂逐页题名“白芷半月刊”,属于青年刊物,在当时影响并不大,也可能因此导致了我们对顾随这篇小说的忽视。今仅见存第一期。
  顾随字羡季,号苦水,晚号驼庵,其中尤以“苦水”使用最为频繁,他的诗集便命名为《苦水诗存》,发表的许多作品中诸如《佟二》、《夏初》、《刘全福——运粮的故事》、《萝月斋论文杂著》等亦皆署名“苦水”,可见别号有兼作笔名的意味,《团圆》亦当作如是观。该文情节较为简单,主要围绕着龙老头托请拐儿老七说媒,将女儿玉枝嫁给王二展开。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北方农村,小说中的对话也多使用北方方言,这恐怕与顾随早年的生活环境有关,带有他笔下乡土小说的一般特征。开头部分,在鱼汛到来的时候,拐儿老七找龙老头入伙去摸鲜鱼,龙老头认为:“外滩的鱼都规定给人家的,任它鱼汛已到,鱼潮如何大,也只听人去摸。”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困顿,与《佟二》、《刘全福——运粮的故事》中所呈现的乡村生活的艰辛有异曲同工之处。至于写到农民耕田、锄地等劳作的时候,顾随往往一笔带过,或许与其出身富庶,对此并不了解有关,当然这也是早期新文学作家触及这一题材时所面临的一般困境。小说通过大量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符合顾氏的写作风格,一些口语和拟声词的使用为确定其为顾随作品提供了旁证,比如文中常用“咧”字作为话语的结束,形容将芦苇拨到一边的声音为“劈拍”,这也在《乡村传奇》中用来模拟巴掌打在脸上的声音。总之,如果对顾随为数不多的小说有所了解的话,我们是可以从创作题材和语言形式上发现《团圆》鲜明地反映了顾氏的特色。
  顾随的大部分小说均完成于1926年之前,后期只有《废墟》、《佟二》、《乡村传奇》、《刘全福——运粮的故事》等寥寥数篇,且皆为乡土题材,风格多属于暗淡荒凉的调子,常被论家认为具有安特列夫式的阴冷与恐怖,文本主要通过对某一人物或事件的描绘力求达到某种高度的象征意味。而在这一序列中,《团圆》却颇为不同,虽然主人公仍然是生活在困顿中的农民,但“外滩的鱼都规定给人家的”则只是作为背景的一块遥远幕布,小说并没有用过多笔墨来刻画生活的艰辛,而是代之以轻松的笔调,勾勒了乡间娶亲的愉悦美好。这仿佛回到了顾随早年的主题,即与《爱——疯人的慰藉》、《夫妻的笑》等作一样,着力描写家庭生活中的善和美,刻画女性的天真无邪,体现出人性中的质朴与自然,在当时借乡土小说或批判国人的麻木愚昧,或呈现农村的凋敝落后,或象征中国的衰弱腐朽的大背景下,顾随通过自己的创作为其中增添了些许的暖色,虽然这暖色迅疾又湮没于《废墟》、《佟二》等冷色调中,但唯其易逝,愈显可贵。顾随于1924年曾反思过自己的写作:“写了一篇东西,叫《乡愁》,才脱稿,是仿《立水淹》、《寂寞》那些东西而作的。但是可怜得很,写出来的一点幽默(humor)的性质也没有,只是暗淡。”《团圆》无疑代表着顾随在中年时代摆脱暗淡风格的努力。至于其后来的转向,则可能更多地与社会环境的迅速恶化相关。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团圆》在顾随的小说创作中有着特别的意义,是一篇较为重要的佚文。
  附:
  团圆(小说)
  一
  拐儿老七咬着一枝旱烟筒,弯了半只脚,踏进了龙老头的家里;在屋里望了一个统转,一个人也没得;那个芦苇隔着的一间,虽然有些声息,但是不敢跑进去,事实上是有所禁忌的。拐儿老七一个人满堂踅着,很乏兴味,吸了几口浓烟,主义(意)也就打定,提起他的嗓子喊:“龙老头在不在家?俺老七待得好苦!”
  芦苇“劈拍”一声响,已倒在一边,龙老头的心上肉玉枝已跑了出来,说:“你老喊爹干么事?他上缘鸭塘的王二哥家里还没转来。”
  “王二也忒有心!见到龙老头就不放他走路;掉是俺,但少个如花如玉的女儿,他就朝俺乱送白眼。俺在他家屁股都没摆热,他就要催俺走。”拐儿老七甩着他的旱烟筒,一时牢骚勃发,对着玉枝不停留的说。
  玉枝不由被他说得红起脸来,半晌也不敢讲话。
  还是拐儿老七拉转话锋,正正经经地说道:“俺来找你爹也不是没事,因为鱼汛已来,俺约人去,都道:今年鱼夥儿不多,出洋海走冒干么危险!俺老七就舍不得这宗利息,要约你爹同去一趟。你的爹回来,就把这话照样地告诉他。现在俺却要走咧!”说着,仍咬着旱烟筒,弯了半只脚,踅了出去。
  “你来坐也没坐!”玉枝觉得太慢人了。
  拐儿老七直管自己走,好像没听见玉枝底话。
  二
  玉枝从老远地方看到,爹是回来了,于是一溜烟似的迎将上去。龙老头面儿血红,酒气不时的由他嘴里喷出来。手里还拿了一只碗,碗里盛的是一只五香红烧蹄筋。
  “爹!你才回来!喝了多少白干?”玉枝从爹手里拿下了碗,朝着龙老头笑嘻嘻地说。   “喝得不多。王二这孩子待人真不错,拉住俺就是酒肉送上来,还满口的喊俺爹。俺说要走了,他还端了这碗蹄筋来,说:你在家太清苦了,就代俺亲自送去尝尝,是不够味儿的。”龙老头对(边)走对(边)说着。
  玉枝听了龙老头的句句话,心里也层层的明白过来;当时想起了王二,心尖儿就乱跳起来,砰砰地。
  玉枝扶着她爹踏进了家,把一碗蹄筋也就在厨中一搁,拖过来一张凳,就给爹坐上了;急忙又转身去倒了一盅茶来,捧在爹的面前。
  龙老头拿起盅来呷了一口,就朝着玉枝问:“拐儿老七可曾来过?”
  “爹!你怎的知道?”玉枝很感到奇怪。
  “还是王二与俺说:拐儿老七这几天太无赖了,到处劝人入夥,去摸鲜鱼。”龙老头说罢,又呷了一口。
  “爹!拐儿老七来,也正要请你入夥,你去不去?”
  “那里去?外滩的鱼都规定给人家的,任它鱼汛已到,鱼潮如何大,也只听人去摸。老七也不知吃了什么胆,想去偷鱼,怕不再打断一条腿?俺是年老了,没那么雄心,饿也饿在这里,决不入他的伙!”
  “俺道是去摸公鱼咧!爹!你真也想得开!”玉枝说到这儿,张了张茶盅,茶还留有半盅,也就不去倒了。
  龙老头用手抹了一抹嘴,向玉枝道:“不想得开就准到棺材里去!俺更想通啦!你年纪大起来咧,俺年纪亦老咧,很想找……”
  玉枝心尖儿又重复跳了起来,知道爹终没好话,怪羞的!所以不待爹讲下去,就截住说:“爹!你醉了吧?不妨去躺一躺!”
  “不醉!不醉!几两白干耐干么性儿!”龙老头连摇其头。
  三
  “老七!你干么不去摸鱼?”龙老头田耕的乏了,就歇在树荫下,摸出火种,燃着烟,拼命地吸着,一眼瞥见拐儿老七也在纳凉休息,忽然想起他底摸鱼问题来,就这们(么)问着。
  拐儿老七用箬帽代作扇,慢慢地摇着,听到龙老头问话,也不答他,只是“唉”的叹了声气!龙老头一时也猜不透拐儿老七的意思,只好发起愣来。拐儿老七也兀自不响。
  “爹!吃饭哪!”玉枝已把饭同菜放好在地上,就这们(么)喊起来。
  龙老头经这声喊,也就不再发愣,连忙坐近来,并且说:“你也不先喊俺一句!”
  “你在这儿作什么呆?爹!”玉枝忍不住问。
  龙老头也就顺水推舟地说道:“俺在替你想一想:那个婆家好!”
  “照哇!王二家不好么?有的是酒和肉供奉丈人;换个是俺没有如花如玉的女儿的,连屁也休想吃他一个。”拐儿老七远远的这们(么)说,算是报复。
  龙老头不知道老七是讽刺,不觉“哈哈”大笑起来,接着说:“拐儿老七真是俺的知己,一语就道破俺的秘密!来!来!不用客气,就在这里吃饭,俺有话与你商量!”
  拐儿老七乐得白吃他一顿饭,也就挥着箬帽走将过来。玉枝知道是那种话儿,就向爹说:“停一会俺来收拾!”不待她爹答应,也就走了;引得龙老头又是一阵大笑。
  拐儿老七走过来就划饭,吃到半饱的时候就问:“你老有干么话与俺商量,俺是敢干的人!”
  龙老头拍拍他的肩膀道:“老七!不是俺拍你马,你真是一个说得到做得到的好漢。现在俺托你事,不是别的,你知道俺女儿也大成这样了,不给她找一个婆家,也太对不起她已死的娘。俺看来看去也没人家,你说,王二家不好么?真的,王二做人也好,王二家当也好,很合俺的心,你能成就这段美事,俺龙老头没别的酬谢,就请你上赵头儿的家里,喝一斤白干如何?”
  拐儿老七把胸膛拍得震天价响,说:“凭俺!凭俺!以后也叫王二瞧得起俺!”
  四
  “王二哥在家吗?”拐儿老七在王二家门口探了探头。
  “是谁找俺?”王二一面问着,一面也就彳亍地走将出来。
  “你好么?”拐儿老七看到王二,也就嘻了嘴,跨进门来,并且这样的问。
  王二瞧到是拐儿老七,心里就是一阵不高兴,但是相见了已没办法,就皱起了他一座小山似的眉峰,慢然地说:“我好!你又来找俺干么?”
  拐儿老七瞧瞧王二的神气,忍不住哈哈地笑出声来,并说:“王二哥!你不要瞧俺不起!往日是俺嘴烂,常白嚼你的劳什子,得招你瞅白眼儿,可是,今天你得拜拜俺啦!请请俺啦!你若不给俺说句好话,俺就转身走他妈的,再来的就不是俺!这们(么)一干,你就糟糕!以后知道俺底来意,怕不叫你一命呜呼!”说罢,接着就哈哈地又笑。
  王二是听呆咧!这是干件么事?保不住又是他作祟,来赚他的酒食!也罢,俺只请他这一次。王二打定主张,就不得不改头换面地说:“你老也忒多心!王二岂是嫌恶朋友的?俺今天身体有些不适,打不起精神,就这们(么)遭你指点!好!俺先请你老不要气,终是俺不对,现在有的是酒和肉,俺和你喝三杯如何?”
  拐儿老七经王二这一说,心里多舒服!但是也禁不住流了涎,就不客气底说:“你家里的不中用,就上赵头儿的店里去!”
  “也好!”王二爽快地说。
  拐儿老七笑得个不亦乐乎,偕着王二就走。
  五
  “酒已喝到这地步啦!你就该说!”王二恳求着拐儿老七。
  “好!再命赵头儿拿一角酒来,喝了,俺讲与你听,包你十七八夜睡不稳!”拐儿老七这样底卖弄着。
  王二也信了他,回头就叫:“赵头儿!你就再来一角酒,加一碗荷包肉,要有肥有筋的!今天算定俺请客啦!”
  赵头儿有了生意,何其不乐?亟(急)忙应了下去,差不多不到五分钟,酒和肉都端了上来。
  王二就向拐儿老七道:“你就喝!快点,俺得听你话!”
  拐儿老七也不答话,只那么地点点头,倒起酒来就喝,箸就不时地去夹荷包肉来嚼。
  过了好多时候,王二看看他快喝完酒了,就又忍不住的催着他道:“好啦!该说咧!”
  拐儿老七抹抹他的油嘴,笑嘻嘻向王二道:“俺告诉你!龙老头是看中你了!”   王二只听了这一句,心就乐了起来,还问:“是那个龙老头?他又如何看中俺?”
  “他有一个如花如玉底女儿的龙老头!他看到女儿也成长人咧!亟希给她找个女婿。这不知是你几生修来的艳福,他就看中你!还托俺来玉成啦!这事你听了,是不是要十七八夜睡不稳?”
  拐儿老七这一说,王二是乐透咧!也就不怕人笑,爬在地上,给拐儿老七磕上了好多头。
  六
  拐儿老七喜洋洋底找到龙老头家里。看到龙老头正在那儿擦锄头,也就变(弯)了半只脚跑了进去,大声地说:“龙老头快来接客!俺就不是约你去摸鱼的那个俺了!”
  龙老头回头就看到是拐儿老七,也就放了锄头拂了拂身上的灰尘迎了过来,说:“事情如何?”
  拐儿老七道:“不先请俺坐一坐?”
  龙老头道:“是俺失礼了?”急忙拉过一张板凳来,掀拐儿老七坐上了;还向芦苇隔着的那间屋子喊道:“玉枝!你来给老七伯倒一盅茶!”
  拐儿老七道:“这不用得!女孩儿家心尖儿多灵!俺俩干的事,她会不知道么?她一经知道,羞羞的还肯出来倒茶么?”
  “是……那末事情如何?”龙老头鼓起他的眼睛问。
  “王二如何不乐?一切都讲妥了,只待你老出条件,换换帖行了。这杯喜酒俺是准喝定咧!”
  龙老头道:“多谢!多谢!来日谢过!王二这人俺也料他愿意。条件也无所谓,乡下人有乡下人的礼法,照成例就是玉如意一枝,金耳环一对,宝石戒二个,棉被四条就行。俺也不要他一个钱。”
  拐儿老七伸出了一个大拇指,道:“你老爽直!”
  七
  拐儿老七田工也不做了,有的是白饭吃。东跑来,西跑去,亏他弯着半只脚会熬苦!
  事情果然给他说成功,已定在今天换帖,地点在赵头儿的店里。
  拐儿老七早已去请了一位县中学究,代将红绿帖写好,一帖去交给王二,一帖去交给龙老头。
  这一天是他先到店中,踅来踅去好一会,才等到龙老头和王二来齐。
  王二和龙老头原是透熟的,当时见面不过换了换口头称呼。
  他们就命赵头儿打五角酒,要一盆藕丝儿,一碗鸡蛋羹,一碟白雞,一盘荷包肉。酒菜摆齐以后,三人就不容客气底吃喝一阵。
  由拐儿老七的凭中,他们把红缘(绿)帖子交换一过,接着又吃喝一阵。
  八
  抬娶的日子渐渐近了。玉枝何敢不听她爹的话,天天闷在房里缝东西!被、枕、鞋……一件件差不多做好了,抬娶的日子也就降到目前。
  拐儿老七是够他忙咧!不是替王二布置新房,就给龙老头布置礼堂。自然,他们是感激拐儿老七的。
  花轿和灯牌由几个人簇拥着到了龙老头的家里。龙老头穿了一套半旧的衣服,打起了精神,招呼客人和打发轿夫。伴娘还是王二遣来的,她老是替新娘打扮:插花啦,匀粉啦,乱得一团糟。
  时候是到了。伴娘扶着一个哭哭啼啼的新娘坐进轿里,由吹鼓手奏起了乐,竟这们(么)抬了去。
  王二家里客人到了许多,都直着头颈要看新娘,所以花轿一抬到,请出新娘以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把眼光集中到玉枝身上,虽然他们都曾看到过玉枝。
  在吹鼓手奏着喇叭声中,简简单单的把婚礼完成。客人马上就坐起酒席来,菜是每席十大碗,酒是那么一坛一坛的。
  拐儿老七坐在中间一席的首座里,放开了他的量,一觥觥地喝,有时还拍着膝说:“王二哥与玉枝姐的团圆真是一桩美事!”
  当时酒家都附和着说:“这个团圆都是由你的撮合所成,功劳不小,该每人各敬一杯!”
  拐儿老七连说:“好!好!”一面手不停杯的喝。
  这情形多热闹!大家都兴高采烈地庆祝吃喝,做工赚钱买米买柴的一切事体,都在喜欢的空气中忘记了。
  晚上,龙老头家里也是这样的热闹。龙老头还向拐儿老七说:“你老已玉成此团圆事,隔几天少不得还要请你上赵头儿的店里去一趟!”
  拐儿老七也是连说:“好!好!”
  (《白芷》1935年第1期)
其他文献
一、主题内涵  审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其长处是整个教学过程都能按教师的意图展开,学生能按课本的编排顺序比较系统地接受知识。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参与是被动的,学生的精力主要用于消化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他们头脑中所反映的是教师言语的复制。这一现象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所以他们往往不易掌握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的数学概念。因此,概念教学成为小学数学教
新课程强调为学生的学习设置适当的情境,使定性知识传承呈现灵动的状态。情境创设是为了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有效的数学情境应该是在生动的情景中蕴涵着一些有思考力度的数学问题,教师则是把自己亮在暗处,发挥其引导作用,让学生“触景生思、移景生情”,从而进入数学实质性的领域,探究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下面结合我执教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的“认识角”一课,谈谈在情境创设方面的一些实践及思考。  “认识角”
我,一朵名为爱丽丝的鸢[yuān]尾花,穿着蓝色、青色、紫色、白色的舞裙,在暖风中,轻轻摇曳着身子,偶尔和头顶上的绣球花戏耍一会儿。  没人疼爱的我,在大地的缝隙间努力地扎根生长,试图开出最美的花,惊艳世界。但是,我害怕哪一天会被人摘走……  我担心的事儿终究还是发生了。一位少年小心翼翼地把我刨出来,装进了一个白色花盆里。我努力摇着身子,想挣扎着跳出来。少年看到摇摇晃晃的我,或许是为了让我心安,他
一帙《无为教经》差点害死九个信佛的人  汪辉祖到平湖知县刘国煊幕府工作的第三个月,乍浦巡司称拿获邪教徒徐某等九人,说他们虽然在家拜佛,但在缴获的一箱经卷里面,有一帙《无为教经》。当时政府对邪教势力的打击十分严厉,徐某等人如果真是邪教徒,此案即属大案,可处以极刑。地方巡检捕获邪教徒,则可以得赏,不获则受参处。  汪辉祖打开箱子,仔细检查全部经卷,发现确有一帙《无为教经》,其余全是《金刚经》、《楞严经
河南安阳顾小节、安徽六安秦俊辉、福建三明林雨燕、上海李沪生、武汉王雪娟、北京解放军301医院郑春霞、杭州欧阳慧玲等读者来信提问:贵刊是否接收电子投稿?  编辑部:太多朋友询问如何给《北京文学》投稿,能否发电子版。我们在此回答并请各位互相转告:我们不收电子稿,原因是每天海量的电子投稿编辑看不过来。如投稿,请打印后寄到我刊编辑部,务必写清楚您的真实姓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如发表,署名悉听尊
不会游泳的鱼 在印度洋的马尔代失群岛,有一种不会游泳的洞鳗。它们生活在沙窝里。洞鳗的觅食方式是从洞中探出半个身體,张开大口,吞食浮游生物或小动物。  能辨色的鱼 生活在海洋中的鳕鱼,能在水深30米处辨别颜色,首先是红色,其次是浅绿、蓝色和黄色。  会钓鱼的鱼 在地中诲深处生活着一种会钓鱼的鱼,其头部有一长长的竿状突出物,犹如一支钓具。奇妙的是,在漆黑的海底,钓具的顶端能发出一闪一闪的亮光,引诱贪食
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演变极其迅速,而且变化多端,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世纪初还基本没有脱离古典式的专制君主王朝,却在环境逼迫下急匆匆预备立宪,皇族内阁刚刚有个影子,又在暴力革命和强势逼宫中火速奔入共和;共和的雏形才在喧嚣中显露,君王之梦又差点成真;各大军事力量分头割据的局面支撑了没几年,武力统一的步伐又踏响南北;大一统的表面架子没有维持多久,外来侵略的烽火又燃遍大地;八年御侮的胜利终于降临,内战
小学数学中概念是重要的基础内容。传统概念教学中往往“轻过程重结果”,现如今在新理念的影响下,又出现了只重视思维过程,对概念的结果及精确的表述往往过于弱化的现象,以至于学过之后,学生不能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述。如何更好地处理概念形成的过程与结果?笔者以自己“中位数”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对概念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在本源情境中感知概念  每一个概念的产生都有它本源背景,追溯概念的来源、产生的缘由是学
今年3月19日,是世界诗人资料中心前主席彭邦桢先生离开我们七周年,当我手捧裴高才先生著《玫瑰诗人·彭邦桢》,一股诗玫瑰的芳香扑鼻而来。这是一束用“玫瑰”编织的花环:“花鼓”、“花灵”、“花叫”、“花汛”……这是一幅爱的画卷,不论“花开”、“花落”,传主总是在“载着歌的船”上“恋歌小唱”,“看月亮,思故乡”……读着,读着,不禁勾起了我对玫瑰诗人的美好回忆:  我之认识诗人彭邦桢先生缘于1953年。那
杨争光是一个跨界的人物,诗歌、小说、编剧,无所不能。早年他是参加青春诗会的青年诗人,后来进入西安电影制片厂,成为西影厂三大著名编剧(张子良、芦苇、杨争光)之一,由他编剧的电影《双旗镇刀客》、电视剧《水浒传》和担任总策划的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影响颇大。近些年诗不太写了,编剧还在做,但小说却是他一直看重的文学写作的主场。杨争光的小说创作,在中国当代的小说家中可以说是一个另类和异数。他的中短篇小说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