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升。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性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将本土民俗民风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借助二者的融合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本文从贴近生活,增添课堂乐趣;挖掘教材,渗透民俗资源;课堂升华,促进文化传承三方面对民俗民风在初中美术课程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美术;邕宁;民俗民风;应用方法
民俗民风是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若能将其与美术课堂教學相结合,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感受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为了发挥出二者的融合优势,教师既需要对美术课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还应该有意识的收集本土地区的民俗民风,并对其应用方法展开探究,如此才能在提高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进而提高整体学习效率。而以下,便是对此的一些看法与实践。
一、 贴近生活,增添课堂乐趣
美术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更难让学生产生亲近之感。同时,大多数学生对美术仍然留有较为刻板的印象,认为美术主要是单纯的绘画艺术,需要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这一认知使得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乐趣不足,且存在了一定的距离感。为了改变学生的对美术课程的认知,教师可以利用贴近生活的民俗民风来增添课堂乐趣,进而使学生对美术课程知识产生学习与探究的欲望。
以“独特的风采”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一改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单一性认知,我不仅为学生准备了更加贴近生活的民俗资料,更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邕宁特色服饰,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了邕宁独特的民俗风采。通过这一贴近生活的民俗渗透方式,学生们的课堂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并主动投入到了对美术课程的学习中。在这一基础上,我进一步带学生了解了各族人民的独特风采,并利用提前好的图片资料进行了辅助。与此同时,我还与学生们进行了充分的互动,从而使学生对我国的民俗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感受到了自身的独特性所在。
二、 结合教材,提供民俗资源
民俗民风在美术课程中的应用主要起到了一定的辅导性作用,所以教师理应将其与教材结合到一起,根据教材所需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民俗资源,这对于学生更为深刻的了解本土文化,并提高美术课程教学质量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前提准备,要根据教材内容选好民俗文化内容,并将其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有效提高初中生的美术综合素养与能力。
以“民俗的魅力”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让学生对民俗文化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我在教学前便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并将教学所需的民俗材料进行了整理。在这一基础上,我首先询问大家都知道自己本土的哪些民俗,自己又是否亲眼观察过。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学生们逐渐指出了蒲庙民间体育——财源滚滚滚铁环、幸福八音、花婆送福等习俗,并积极展开了讨论。在这一基础上,我向学生展示了这几项民俗文化,并邀请了几位学生谈一谈自己对民俗文化的看法,从而使学生了解到了民俗的广泛内涵及其范围之大。之后,我又与大家一起讨论了其他地区的民俗文化,从而使学生在丰富的民族资源中感受到了民俗的魅力所在。
三、 课堂升华,促进文化传承
优秀的民俗民风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应用到美术课程教学中,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这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具有积极影响。所以,教师可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利用民俗民风进行课堂升华,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强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深度。长而久之,必然能够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进而使学生主动担负起文化传承的重任。
以“美化我们的校园”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有效借助民俗民风的应用来进行课堂升华,并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开展了一场校园美化活动。在活动初期,我先将学生进行了分组,之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美化设计,其主题为“民俗民风,文化先行”。与此同时,我还向大家简单介绍了这一主题,也就是让大家从民俗民风出发来做一份校园美化计划,并为学生点明了活动的具体方向和内容。在这一基础上,各个小组纷纷展开了活动,并在互相沟通与交流中逐渐生成了一份计划表。在大家完成计划后,我要求各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来进行展示,从而借此让学生了解到了更多的民俗文化,这对于课堂的生活和文化的传承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总之,民俗民风在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拉近学生与美术学科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性。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借助民俗民风来开展美术教学,进而促使二者在相互影响下获得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史万胜.当地民间美术元素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217-218.
[2]刘岩.民间艺术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7):84-85.
关键词:初中美术;邕宁;民俗民风;应用方法
民俗民风是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若能将其与美术课堂教學相结合,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感受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为了发挥出二者的融合优势,教师既需要对美术课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还应该有意识的收集本土地区的民俗民风,并对其应用方法展开探究,如此才能在提高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进而提高整体学习效率。而以下,便是对此的一些看法与实践。
一、 贴近生活,增添课堂乐趣
美术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更难让学生产生亲近之感。同时,大多数学生对美术仍然留有较为刻板的印象,认为美术主要是单纯的绘画艺术,需要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这一认知使得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乐趣不足,且存在了一定的距离感。为了改变学生的对美术课程的认知,教师可以利用贴近生活的民俗民风来增添课堂乐趣,进而使学生对美术课程知识产生学习与探究的欲望。
以“独特的风采”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一改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单一性认知,我不仅为学生准备了更加贴近生活的民俗资料,更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邕宁特色服饰,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了邕宁独特的民俗风采。通过这一贴近生活的民俗渗透方式,学生们的课堂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并主动投入到了对美术课程的学习中。在这一基础上,我进一步带学生了解了各族人民的独特风采,并利用提前好的图片资料进行了辅助。与此同时,我还与学生们进行了充分的互动,从而使学生对我国的民俗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感受到了自身的独特性所在。
二、 结合教材,提供民俗资源
民俗民风在美术课程中的应用主要起到了一定的辅导性作用,所以教师理应将其与教材结合到一起,根据教材所需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民俗资源,这对于学生更为深刻的了解本土文化,并提高美术课程教学质量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前提准备,要根据教材内容选好民俗文化内容,并将其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有效提高初中生的美术综合素养与能力。
以“民俗的魅力”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让学生对民俗文化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我在教学前便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并将教学所需的民俗材料进行了整理。在这一基础上,我首先询问大家都知道自己本土的哪些民俗,自己又是否亲眼观察过。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学生们逐渐指出了蒲庙民间体育——财源滚滚滚铁环、幸福八音、花婆送福等习俗,并积极展开了讨论。在这一基础上,我向学生展示了这几项民俗文化,并邀请了几位学生谈一谈自己对民俗文化的看法,从而使学生了解到了民俗的广泛内涵及其范围之大。之后,我又与大家一起讨论了其他地区的民俗文化,从而使学生在丰富的民族资源中感受到了民俗的魅力所在。
三、 课堂升华,促进文化传承
优秀的民俗民风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应用到美术课程教学中,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这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具有积极影响。所以,教师可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利用民俗民风进行课堂升华,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强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深度。长而久之,必然能够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进而使学生主动担负起文化传承的重任。
以“美化我们的校园”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有效借助民俗民风的应用来进行课堂升华,并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开展了一场校园美化活动。在活动初期,我先将学生进行了分组,之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美化设计,其主题为“民俗民风,文化先行”。与此同时,我还向大家简单介绍了这一主题,也就是让大家从民俗民风出发来做一份校园美化计划,并为学生点明了活动的具体方向和内容。在这一基础上,各个小组纷纷展开了活动,并在互相沟通与交流中逐渐生成了一份计划表。在大家完成计划后,我要求各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来进行展示,从而借此让学生了解到了更多的民俗文化,这对于课堂的生活和文化的传承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总之,民俗民风在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拉近学生与美术学科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性。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借助民俗民风来开展美术教学,进而促使二者在相互影响下获得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史万胜.当地民间美术元素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217-218.
[2]刘岩.民间艺术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7):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