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现象中考考点精析

来源 :初中生学习·初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_yang_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点1温度计的读数(多以填空形式出现,分值约为1分)
  例1图1中体温计的示数为℃。
  
   图1
  考查重点:温度计的读数方法。
  答案: 38.5。
  
  考点2温度计的使用(多以选择形式出现,分值约为2分)
  例2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2所示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图2
   解析:此类试题主要考查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在使用温度计时应注意①使用前要观察量程,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②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③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即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④温度计接触被测物体后要稍等一段时间,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⑤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跟被测物体接触,且不可脱离被测物体,同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答案为D。
  考查重点:温度计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考点3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多以实验形式出现,分值约为4分)
  例3两个实验小组分别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图3
  (1)其中一个实验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 。
  (2)改进实验后,两实验小组记录数据汇总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冰与蜡在熔化过程中的不同点是:。
  (3)在上述实验中的第1分钟末至第3分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不断吸收热量,内能不变
  B.冰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C.蜡不断吸收热量,内能不变
  (4)图4是其中一个实验小组画出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你利用图像分析说明冰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假定每分钟受热物质吸收热量相等)。
  
   图4
  考查重点: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答案:(1)物质受热不均匀;(2)冰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3)B;(4)从图像可以看出,第1分钟内的冰和第5分钟内的水吸收了相同的热量,二者质量相等,但冰升高的温度高,根据Q吸=cm△t 可知,冰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
  
  考点4物态变化的图像(多以选择形式出现,分值约为2分)
  例4图5是对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 )。
  
   图5
  A.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
  B.冰的熔点是0℃
  C.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
  D.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解析:运用图像来描述物体的变化过程是一种科学和形象的方法,而对图像进行分析对同学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如何从图像中分析出物体状态的变化过程是本题的难点所在。答案为 B。
  考查重点:对物态变化图像的分析能力。
  
  考点5蒸发(多以选择形式出现,分值约为2分)
  例5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解析: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越快,液体蒸发越快。我们应根据具体问题判断是什么因素使蒸发的快慢发生了变化。答案为A。
  考查重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考点6沸腾(多以实验形式出现,分值约为4分)
  例6小凡同学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当水温为82℃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1)在记录第四次数据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6所示,请将读数填在表内空格中。
  
   图6
  (2)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3)由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交流时,发现各自测出的水的沸点大都不是100℃,可能原因是
  (写出一点)。
  解析:液体沸腾的关键是达到沸点吸热但温度不变,并且液体上方气体的压强影响液体沸点的高低。
  考查重点:液体沸腾的条件和特点。
  答案:(1)94;(2)略;(3)温度保持不变;(4)气压不是1标准大气压(温度计不准确、读数有误差、水中有杂质等)。
  考点7物态变化与吸、放热(多以选择形式出现,分值约为2分)
  例7 下列物态变化须吸热的是()。
  A.早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
  B.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
  C.深秋,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
  D.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
  解析:在6种物态变化中,汽化、升华、熔化须吸热;液化、凝华、凝固须放热。答案为A。
   考查重点:物态变化的吸、放热规律。
  
  考点8常见自然现象和物态变化的关系(多以选择形式出现,分值约为2分)
  例8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丽如画。下面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春天,雾绕群峰
  B.夏天,雨笼山峦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冰封雪飘
  解析:判断某物质是由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还是先由水蒸气液化成水,再凝固而成,主要看形成的物质是否是透明的。由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固态物质是不透明的,而由水凝固而成的物质则是透明的。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答案为C。
  考查重点:冰、雹、霜、云、雪、雨、雾、露的形成过程。
  
  例9冬天,在寒冷的室外,人会呼出“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我们也会看到“白气”,这些“白气”是气体吗?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事物本质的认知能力,特别容易引起错误判断。这些“白气”不是气体,而是液体。
  考查重点:“白气”的形成原因。
  答案:冬天,在寒冷的室外,人会呼出“白气”,是因为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且温度比空气的温度高,呼出后遇到冷空气液化为小水滴或小冰晶;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我们也会看到“白气”,是因为冰棒的温度低,使得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
  
  考点9水循环(多以填空形式出现,分值约为3分)
  例10 在地球上,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的71%, 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但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其次,地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而在这极少量的淡水资源中,又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因此,向大海要淡水,成为人类解决水资源短缺危机的重要课题。按图7所示方法可获取少量的淡水,请简述用这种装置获得淡水的过程。
  
  图7
  解析:水循环的过程就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的过程。
  考查重点:水循环的意义。
  答案:阳光的照射使池内海水温度升高加快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塑料膜上液化形成小水滴;在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重力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从而得到淡水。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有关能源和环境问题一直是中考的热点之一。化石燃料的利用与对环境的影响、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水污染、空气污染、白色污染等问题,频繁出现在考题中,考题往往是与其它化学知识融为一体,信息量大,题型灵活多样,综合性强,答案具有开放性,是考查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好题型。下面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这类试题。
《雷锋日记》是20世纪60年代的畅销书。雷锋牺牲后的1963年1月,《前进报》摘录了雷锋的32篇日记。接着,《人民日报》等也相继刊登雷锋的日记。其中许多句子让人们倍感亲切,题
群桩中各基桩之间的加筋与遮帘效应和桩端土体变形是群桩沉降计算中的关键部分,极大地影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然而,目前相关的研究仍显不足。采用剪切位移法原理分析了各基桩
南通市总工会叶新春、陆卫彬来稿,分析了当前劳动关系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原因、趋势后,针对劳动关系领域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变化,提出了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建议。
培养自学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白银公司教培中心王秀玲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不爱学语文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受片面追求升学率、比分数的影响,只重视知识教学
由中华医学会科技发展中心组织并主持,导纳式双侧脑血流检测技术应用及仪器演示大会于1995年6月16日在北京举行。大会由有关专家分别报告了导纳图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动
激发阅读兴趣三法山东张日,姜余林一、建立「谈天说地」十分钟制度。我们每天早晨拿出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谈天说地」,自由畅谈阅读的收获,交流自己从闲读中获取的信息,以此开阔学
《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已实施了十年,随着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2012年人大常委对《劳动合同法》的修订,江苏省于2013年1月15日又出台了修订后的《江苏省劳动合同条
近年中考对句型考点的考查方式有明显变化:(1)主观题多,客观题少;(2)句式变换放在阅读材料或特定的语境中考查;(3)考查趋向综合化、多样化。解此类题既要根据特定的语境去理
课堂语言要讲艺术性山西/白友良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语文教学要把学生领进一个艺术的新天地,教师的课堂语言就必须富有科学性、艺术性,即形成自己的课堂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