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南通市大力推行“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我校结合本校实际,全力推进具有杨港初中特色的“律动课堂”教学改革,笔者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发现一堂高效的课堂应该是一個动态有效生成的课堂,新课堂呼唤生成的课堂。然而,不少教师却简单、机械地解读了“生成”,甚至错误地将“预设”完全摈弃,往往远离教材、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任意生成,课堂热热闹闹,实则课堂效率低下。通过实行“律动课堂”教学改革让笔者对传统的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关系有了正确的认识。
课堂生成离不开课前预设
以执教《植物的有性生殖》一课为例,在该课的教学知识目标子房中的各结构与果实中的各结构的关系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点笔者在备课时特地请教学校语文组老师把这两部分关系写成一首诗歌“我是一颗胚珠,我在子房里,子房壁护着我,我是一颗胚珠,两个精灵在我里,一个是受精卵,一个是受精极核……”诗歌成形后,笔者自信满满去上课。
可是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让人很意外:在讲解完知识点后,笔者拿出这首诗歌,让学生朗读帮助他们记忆本堂课知识点,学生读着就发笑,估计是觉得读这个内容矫情。此时,笔者灵机一动就问了:“你们觉得有什么办法可以记住这部分知识呢?”学生开始讨论了。
学生头脑装的都是神奇的东西,一会儿就有各种答案出来,如“画图”“用橡皮泥做模型”“唱歌”等等,笔者对这些建议做了评价。在评价唱歌时,笔者想到现编歌,把子房和果实关系编词串学生耳熟能详的歌里,课堂氛围一下子就高涨了。课后问同学这部分知识,同学都能说出这几个正确关系,笔者意外之余又很有感触。
课堂反思
反思这堂课,好的教学效果源于课堂中的生成环节是事实,但是课堂中的生成环节绝非偶然。试想,若没有课前为解决难点“处心积虑”想出诗歌一出,哪儿来课堂上的讨论“如何记住关系”环节,没有学生的讨论哪儿来编歌词环节,最终以耳熟能详的调调唱出了子房各结构和果实各结构的关系,并被学生很好地接受,所以课前的准备是为课上的灵光一现做了铺垫。如此分析,课堂的生成是离不开课前的预设的。那么,如何进行预设才能促成课堂的有效生成?有效的课堂生成还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
面对这样的疑惑,笔者研读相关教育理论并结合自身“律动课堂”的教学实践,思考后有以下三点想法。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在课前预设时若考虑要在某环节处进行生成,那么就创设相关情境刺激学生及教师的思维,这样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课堂生成。例如,在讲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这一知识点时,创设学生所熟悉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中青青草原上的生物关系,刺激学生主动说出羊、狼等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从而分析食物链、食物网中各生物之间相互影响,并关系到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笔者尝试用这个情境上这堂课,学生居然能很准确的画出青青草原上几种动物的数量曲线图,这是情境刺激产生的意外有效生成。这样的情境创设需要教师自身拥有敏锐开发身边一切可利用资源的能力。
教师要研究学生知识储备及生活经验 教师在课前预设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并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想出相应对策,虽不能准确无误的应对每种情况,至少做足准备,全面了解了学生后,在面对学生的各种思想和做法时,教师能沉着而敏锐地捕捉到稍纵即逝的生成点,从而促成有效的生成,这样预设的目标也能高效的完成。当然,这样的生成是需要教师拥有调节课堂的智慧和能力。”
营造师生、生生互动的氛围 传统的课堂注重以教师讲为主,过于注重预设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受到了制约,教师的创造性思维也随之受到遏制,这样就很难在课堂出现生成,课堂成为一条线的僵化流程。要出现有效的课堂生成,课堂模式需要开放,让老师成为引导者,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对话,讨论甚至辩论。在这样一种语言的角逐中更有机会碰撞思维,激发灵感,继而使师生的创造力和智慧潜能大放异彩。这样的课堂最有可能出现有效的生成,并能高效地完成预设目标。
“律动课堂”教学改革提倡让课堂开放,其实是要教师自身放开,这是需要教师思维进行改变,实际上就是要改变教师骨子中的“高大上”情结,勇敢的让自己成为课堂上“受质疑的对象”,不要担心学生提出的问题答不出出丑,只有这样所谓的“牺牲”才能培育出有思想的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抓住有效的生成。换种思维方式想,教师的这种“牺牲”实则是一种自我提升。
结束语
在初中“律动课堂”建构中,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不是矛盾的对立体,而是以因果关系存在着;初中“律动课堂”课堂教学改革中“生成”不应是一种意外收获,而应该成为今后课堂中的常态追求;课堂有效生成教学虽然是课堂教学中的难点,但是课堂生成能开放课堂,解放学生和教师,是一种有价值的课堂形式。
【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生命化理念下“律动课堂”建构研究》(课题编号:XC2016083)研究成果】
课堂生成离不开课前预设
以执教《植物的有性生殖》一课为例,在该课的教学知识目标子房中的各结构与果实中的各结构的关系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点笔者在备课时特地请教学校语文组老师把这两部分关系写成一首诗歌“我是一颗胚珠,我在子房里,子房壁护着我,我是一颗胚珠,两个精灵在我里,一个是受精卵,一个是受精极核……”诗歌成形后,笔者自信满满去上课。
可是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让人很意外:在讲解完知识点后,笔者拿出这首诗歌,让学生朗读帮助他们记忆本堂课知识点,学生读着就发笑,估计是觉得读这个内容矫情。此时,笔者灵机一动就问了:“你们觉得有什么办法可以记住这部分知识呢?”学生开始讨论了。
学生头脑装的都是神奇的东西,一会儿就有各种答案出来,如“画图”“用橡皮泥做模型”“唱歌”等等,笔者对这些建议做了评价。在评价唱歌时,笔者想到现编歌,把子房和果实关系编词串学生耳熟能详的歌里,课堂氛围一下子就高涨了。课后问同学这部分知识,同学都能说出这几个正确关系,笔者意外之余又很有感触。
课堂反思
反思这堂课,好的教学效果源于课堂中的生成环节是事实,但是课堂中的生成环节绝非偶然。试想,若没有课前为解决难点“处心积虑”想出诗歌一出,哪儿来课堂上的讨论“如何记住关系”环节,没有学生的讨论哪儿来编歌词环节,最终以耳熟能详的调调唱出了子房各结构和果实各结构的关系,并被学生很好地接受,所以课前的准备是为课上的灵光一现做了铺垫。如此分析,课堂的生成是离不开课前的预设的。那么,如何进行预设才能促成课堂的有效生成?有效的课堂生成还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
面对这样的疑惑,笔者研读相关教育理论并结合自身“律动课堂”的教学实践,思考后有以下三点想法。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在课前预设时若考虑要在某环节处进行生成,那么就创设相关情境刺激学生及教师的思维,这样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课堂生成。例如,在讲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这一知识点时,创设学生所熟悉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中青青草原上的生物关系,刺激学生主动说出羊、狼等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从而分析食物链、食物网中各生物之间相互影响,并关系到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笔者尝试用这个情境上这堂课,学生居然能很准确的画出青青草原上几种动物的数量曲线图,这是情境刺激产生的意外有效生成。这样的情境创设需要教师自身拥有敏锐开发身边一切可利用资源的能力。
教师要研究学生知识储备及生活经验 教师在课前预设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并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想出相应对策,虽不能准确无误的应对每种情况,至少做足准备,全面了解了学生后,在面对学生的各种思想和做法时,教师能沉着而敏锐地捕捉到稍纵即逝的生成点,从而促成有效的生成,这样预设的目标也能高效的完成。当然,这样的生成是需要教师拥有调节课堂的智慧和能力。”
营造师生、生生互动的氛围 传统的课堂注重以教师讲为主,过于注重预设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受到了制约,教师的创造性思维也随之受到遏制,这样就很难在课堂出现生成,课堂成为一条线的僵化流程。要出现有效的课堂生成,课堂模式需要开放,让老师成为引导者,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对话,讨论甚至辩论。在这样一种语言的角逐中更有机会碰撞思维,激发灵感,继而使师生的创造力和智慧潜能大放异彩。这样的课堂最有可能出现有效的生成,并能高效地完成预设目标。
“律动课堂”教学改革提倡让课堂开放,其实是要教师自身放开,这是需要教师思维进行改变,实际上就是要改变教师骨子中的“高大上”情结,勇敢的让自己成为课堂上“受质疑的对象”,不要担心学生提出的问题答不出出丑,只有这样所谓的“牺牲”才能培育出有思想的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抓住有效的生成。换种思维方式想,教师的这种“牺牲”实则是一种自我提升。
结束语
在初中“律动课堂”建构中,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不是矛盾的对立体,而是以因果关系存在着;初中“律动课堂”课堂教学改革中“生成”不应是一种意外收获,而应该成为今后课堂中的常态追求;课堂有效生成教学虽然是课堂教学中的难点,但是课堂生成能开放课堂,解放学生和教师,是一种有价值的课堂形式。
【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生命化理念下“律动课堂”建构研究》(课题编号:XC201608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