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都需要关注儿童真实的生活世界,并在其中積极融入地方特色。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工作者日益认识到地方特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并逐渐重视从地方特色中挖掘幼儿园课程资源。广东韶关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本文主要对如何利用韶关本地资源设置数学学习情境、开展数学活动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地方特色;幼儿数学;情境
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逐渐重视从本土文化中挖掘幼儿园课程资源,自觉将地方特色融入幼儿教育,构建适合本地和本园幼儿发展的课程和教育特色。
韶关是粤北一个大市,地形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自然旅游资源和物产丰富,具有石峡文化、禅文化等人文资源,幼儿园课程中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不但可以激发幼儿对家乡文化的关注与热爱,传承和发扬地方文化,培养幼儿热爱家乡之情感,更能以幼儿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在幼儿数学学习中,我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创设具有粤北地方特色的学习情境,让幼儿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在轻松的环境下体验数学的乐趣。
一、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
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是十分有用和有趣的,发达国家尽可能地选择真实生活中常见的设备和材料开展教学活动的作法也越来越被我们接受和学习。韶关地方物产丰富,春有竹笋、枇杷;夏有三华李、桃子、圆形黄肉西瓜、巨峰葡萄等特色水果;秋有桔子、柚子;冬有荸荠、大芋头等。这些特产都会走进幼儿的生活,所以我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一日生活中开展数学活动,如在各年龄段开展认识形体、颜色、点数、比较大小、多少等活动;秋游活动中,让幼儿数数地里种了几种蔬菜、农作物,是什么颜色的。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在这些贴近幼儿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的操作和实践中,幼儿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的活动当中,真正促进了幼儿的发展,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着快乐。
二、在集体数学教育活动中融入地方特色
幼儿集体数学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强调幼儿的操作过程。在集体数学活动中,让幼儿操作喜闻乐见的材料,更能引起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如在中班《数物对应》活动中,我设置了一个特产超市,让孩子根据数字等要求,将冬菇、茶树菇、鱼干、笋干等放到相应的货架,摆放后由同伴互相检查,幼儿在“玩”的过程中,理解了数物对应的意义。亚太汽车拉力赛是韶关多年来承办的一项重要文体活动,借拉力赛这一活动,我在班上也要孩子带回一辆玩具汽车,开展汽车比赛,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感受了大小、快慢、前后,感受了不同坡度对汽车速度的影响。
在这些创设的情境中,幼儿自由、愉快地操作、摆弄,在“玩”中获得了数学知识。活动中我及时鼓励和表扬,并及时作出正确引导,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活动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的概念。韶关地处山区,有丰富的竹子、木头、石头等,于是我专门去加工厂收集粗细、高矮不一、品种不一的竹子或木头,去沙场拣形状、大小不一的石头,将它们投放到活动区。这些开放式的材料能满足孩子多种玩法,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玩法。如感知大小、多少、高矮、粗细等量的特征,感受形状特征。同时,还可用来作踩、坐、搭、排等游戏。游戏结束收拾物品时,鼓励幼儿按照大小、高矮、粗细等物体特征分类整理,又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这一活动中,幼儿对身边事物从熟视无睹到寻找、发现、创造,通过对山区资源的挖掘、利用,还获得了探索和创造的空间,学习的兴趣和个性化得到了发展。我们还在活动区设置了许多竹、木制品,不但能让幼儿充分感知、比较,还满足了欣赏的需要。又如由各种特产组成的特产超市,满足了孩子对分类、数量学习的需要。寒冷的冬天,小班活动区又增加手套、围巾,让幼儿学习配对和一一对应,让幼儿有亲切感。
幼儿在对这些材料直接感知和具体操作、摆弄中,不断开动脑筋,向自己提出挑战,创造新的玩法,过程中认真观察、发现问题、切实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信心也不断增强。
四、构建富有地方特色的数学学习情境
幼儿的数学学习要贴近幼儿生活,将学习内容蕴含在熟悉的具体情境中,为幼儿提供一个真实、熟悉的情境,那么孩子可以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交流、分享的过程解决数学问题。
(一)游戏情境
游戏是帮助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日常生活设置游戏情境,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体现幼儿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
韶关和珠江三角洲一样,每年有迎春花市,寒假前,我都会用各种绢花、纸花、少量真实花卉在班上设置“迎春花市”。在玩“迎春花市”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巧妙、自然地融入了点数、比较多少、长短、一一对应、认识颜色等数学学习,幼儿学得自然、轻松。我还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如让幼儿数数爱吃桔子的人有多少,爱吃柚子的人有多少,爱吃橙子的人又各有多少,然后根据统计结果向厨房阿姨提出建议。这样,幼儿在所创设的情境中成为了数学问题的解决者,学会了用数学来分析问题,构建了数学经验,对数学活动也充满了自信。同时也给幼儿提供了实践活动的空间和交流提高的机会。让幼儿在游戏中学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丰富了他们的童年生活。
(二)图画情境
借助图画情境可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率,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发展观察能力。如在欣赏丹霞山、南华寺、风采楼、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梅关古道、珠现巷等景点图片时,让幼儿算一算韶关有多少风景名胜,主要色彩是什么,画中有多少游人,调查本班去过某个景点的人有多少,统计本班最受欢迎的景点,这些活动让幼儿在轻松学数学的同时,更萌发了爱家乡的情感。为让幼儿熟悉方位,识别熟悉场所的位置,我还以幼儿园大门为基准点,让幼儿画家乡,如左边有浈江,右边有武江,前面有通天塔,后边有风采楼、省委旧址等,幼儿在直观的图画前,进一步认识了上下左右等方位。让大班幼儿画始兴县圆形客家大围屋、韶阳楼、珠玑巷,又能感受到建筑物的多样性。
富有地方特色幼儿数学学习情境要自然创设,不能生搬硬套,不要为了创设而创设。要符合季节特点和幼儿年龄特点,贴近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还要有适宜的材料支持,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总之,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理解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这一教育思想,挖掘地方资源,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49,127
【关键词】地方特色;幼儿数学;情境
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逐渐重视从本土文化中挖掘幼儿园课程资源,自觉将地方特色融入幼儿教育,构建适合本地和本园幼儿发展的课程和教育特色。
韶关是粤北一个大市,地形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自然旅游资源和物产丰富,具有石峡文化、禅文化等人文资源,幼儿园课程中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不但可以激发幼儿对家乡文化的关注与热爱,传承和发扬地方文化,培养幼儿热爱家乡之情感,更能以幼儿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在幼儿数学学习中,我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创设具有粤北地方特色的学习情境,让幼儿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在轻松的环境下体验数学的乐趣。
一、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
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是十分有用和有趣的,发达国家尽可能地选择真实生活中常见的设备和材料开展教学活动的作法也越来越被我们接受和学习。韶关地方物产丰富,春有竹笋、枇杷;夏有三华李、桃子、圆形黄肉西瓜、巨峰葡萄等特色水果;秋有桔子、柚子;冬有荸荠、大芋头等。这些特产都会走进幼儿的生活,所以我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一日生活中开展数学活动,如在各年龄段开展认识形体、颜色、点数、比较大小、多少等活动;秋游活动中,让幼儿数数地里种了几种蔬菜、农作物,是什么颜色的。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在这些贴近幼儿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的操作和实践中,幼儿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的活动当中,真正促进了幼儿的发展,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着快乐。
二、在集体数学教育活动中融入地方特色
幼儿集体数学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强调幼儿的操作过程。在集体数学活动中,让幼儿操作喜闻乐见的材料,更能引起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如在中班《数物对应》活动中,我设置了一个特产超市,让孩子根据数字等要求,将冬菇、茶树菇、鱼干、笋干等放到相应的货架,摆放后由同伴互相检查,幼儿在“玩”的过程中,理解了数物对应的意义。亚太汽车拉力赛是韶关多年来承办的一项重要文体活动,借拉力赛这一活动,我在班上也要孩子带回一辆玩具汽车,开展汽车比赛,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感受了大小、快慢、前后,感受了不同坡度对汽车速度的影响。
在这些创设的情境中,幼儿自由、愉快地操作、摆弄,在“玩”中获得了数学知识。活动中我及时鼓励和表扬,并及时作出正确引导,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活动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的概念。韶关地处山区,有丰富的竹子、木头、石头等,于是我专门去加工厂收集粗细、高矮不一、品种不一的竹子或木头,去沙场拣形状、大小不一的石头,将它们投放到活动区。这些开放式的材料能满足孩子多种玩法,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玩法。如感知大小、多少、高矮、粗细等量的特征,感受形状特征。同时,还可用来作踩、坐、搭、排等游戏。游戏结束收拾物品时,鼓励幼儿按照大小、高矮、粗细等物体特征分类整理,又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这一活动中,幼儿对身边事物从熟视无睹到寻找、发现、创造,通过对山区资源的挖掘、利用,还获得了探索和创造的空间,学习的兴趣和个性化得到了发展。我们还在活动区设置了许多竹、木制品,不但能让幼儿充分感知、比较,还满足了欣赏的需要。又如由各种特产组成的特产超市,满足了孩子对分类、数量学习的需要。寒冷的冬天,小班活动区又增加手套、围巾,让幼儿学习配对和一一对应,让幼儿有亲切感。
幼儿在对这些材料直接感知和具体操作、摆弄中,不断开动脑筋,向自己提出挑战,创造新的玩法,过程中认真观察、发现问题、切实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信心也不断增强。
四、构建富有地方特色的数学学习情境
幼儿的数学学习要贴近幼儿生活,将学习内容蕴含在熟悉的具体情境中,为幼儿提供一个真实、熟悉的情境,那么孩子可以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交流、分享的过程解决数学问题。
(一)游戏情境
游戏是帮助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日常生活设置游戏情境,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体现幼儿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
韶关和珠江三角洲一样,每年有迎春花市,寒假前,我都会用各种绢花、纸花、少量真实花卉在班上设置“迎春花市”。在玩“迎春花市”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巧妙、自然地融入了点数、比较多少、长短、一一对应、认识颜色等数学学习,幼儿学得自然、轻松。我还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如让幼儿数数爱吃桔子的人有多少,爱吃柚子的人有多少,爱吃橙子的人又各有多少,然后根据统计结果向厨房阿姨提出建议。这样,幼儿在所创设的情境中成为了数学问题的解决者,学会了用数学来分析问题,构建了数学经验,对数学活动也充满了自信。同时也给幼儿提供了实践活动的空间和交流提高的机会。让幼儿在游戏中学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丰富了他们的童年生活。
(二)图画情境
借助图画情境可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率,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发展观察能力。如在欣赏丹霞山、南华寺、风采楼、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梅关古道、珠现巷等景点图片时,让幼儿算一算韶关有多少风景名胜,主要色彩是什么,画中有多少游人,调查本班去过某个景点的人有多少,统计本班最受欢迎的景点,这些活动让幼儿在轻松学数学的同时,更萌发了爱家乡的情感。为让幼儿熟悉方位,识别熟悉场所的位置,我还以幼儿园大门为基准点,让幼儿画家乡,如左边有浈江,右边有武江,前面有通天塔,后边有风采楼、省委旧址等,幼儿在直观的图画前,进一步认识了上下左右等方位。让大班幼儿画始兴县圆形客家大围屋、韶阳楼、珠玑巷,又能感受到建筑物的多样性。
富有地方特色幼儿数学学习情境要自然创设,不能生搬硬套,不要为了创设而创设。要符合季节特点和幼儿年龄特点,贴近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还要有适宜的材料支持,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总之,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理解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这一教育思想,挖掘地方资源,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4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