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诚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也是构建健全人格的基础。今天的学生,将是明天社会的主体;今天的诚信教育,将构筑起明天的诚信社会。“自明诚,谓之教”,诚信教育,对于个人道德素养的养成及社会诚信体系的构筑,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开展诚信教育,就是让我们的中学生全面了解诚信的内涵和意义,形成诚信的道德情感,将诚信的道德意志内化为道德品质,再外化为道德行为,最终形成诚信人格和诚信价值观,成为拥有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中学生;诚信现状;教育对策
诚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也是构建健全人格的基础。教育部曾就诚信问题指出:“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建设诚信社会对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充分认识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必须从小培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充分认识诚信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认真抓紧抓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今天的学生,将是明天社会的主体;今天的诚信教育,将构筑起明天的诚信社会。“自明诚,谓之教”,诚信教育,对于个人道德素养的养成及社会诚信体系的构筑,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一、中学生诚信现状
借助现代传媒的技术和力量,QQ、微信、APP等平台的广泛运用,多元文化能够轻松跨越时空,轻易走进当代中学生的生活,并深刻影响他们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只是,近几年随着如缺斤少两、掺和造假等社会现象的频繁曝光,受这些有失诚信的不良风气影响,不少中学生的诚信道德问题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第一,互抄作业。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成绩中下的学生,平时贪玩,学习懒惰,不愿思考,担心挨批,只能每天一大早回校抄作业,借此完成学习任务。第二,考试作弊。为了能够获取体面的分数,这类学生只能“铤而走险”,借助作弊这种缺乏诚信的行为来提高成绩。第三,谎话连篇。部分学生说谎已形成习惯,欺骗同学甚至欺骗师长并不以为耻。最常见的是作业不做,就谎称把作业漏在家里;因贪玩迟回家,就骗父母说被留堂。第四,言行不一。比较典型的是表面一套,背后又是一套,答应改正错误,回头就抛诸脑后,言而无信成为家常便饭,人际交往缺失诚信。
二、中学生诚信现状的原因
(一)说教性多,缺少文化引领。
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喜欢说教,“老子的话,你就必须听”,就是这种思想作怪,不懂得换位思考,“这不对,那不对”的批评责骂,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严重。部分老师也是,自以为道理一套一套,有理有据,却不知学生能否接受全盘灌输这种做法。就是这种单纯的多说教,如果没有文化的熏陶、引领,师长们的苦口婆心,估计孩子是很难领情的。孩子为逃避批评或责罚,诚信方面自然会有所偏差。
(二)年龄特点,缺失分析判断。
中学阶段,是学生们初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时期。可是,受年龄特点的制约,他们好奇心强,对新事物的学习欲望高涨,在获取、吸收信息能力增强的同时,这群孩子的分析、理解、判断及自控能力相对薄弱,未能透过现象去看清真相本质,对一些社会问题和现象没法正确解读。“老实人常吃亏”,这成为他们错误的道德判断标准,诚信这个天平秤出现问题不足为奇。
(三)功利性强,缺乏道德教育。
迫于升学就业压力的影响,追求高分、高升学率成为一种社会怪圈。在这种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大部分家长要求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诸如如何做人这种基本的道德品质教育,早已抛之脑后。孩子成绩好就是王道,哪管如何为人处世。而学校方面,尽管近几年都提倡素质教育,但道德教育在智育狠抓的面前,力度明显不足,学生诚信教育的滑坡是有目共睹的。
三、中学生诚信的教育对策
(一)传统文化的熏陶、引领。
曾看过一篇有关诚信教育的文章,一位教育专家提到,“一个学生越是遵循中国文化的传统观念,他(她)的合作与竞争能力就越强。即加强中国文化的传统观念的教育,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合作与竞争能力。”“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修身之道。通过对中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引领,无疑为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极佳方法。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道德动力,不仅能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塑造理想人格,还能达成育人与求知双赢的局面。如每天的早读课,每周一的升旗礼,每周三的班会课,甚至我们的教学课堂,都可以进行经典阅读的渗透。以圣贤为师,与经典为伴,让经典阅读成为学生们日常學习生活的一部分。
“文以载道”,中学阶段既是中学生接受民族文化熏陶、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阶段,也是人格形成、人格完善的重要阶段。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把好传统文化教育这个关口,借助传统文化的引领、熏陶,引导他们逐步认识到诚信的人文价值和道德价值,以美促情,以德怡人。
(二)创新育人活动模式。
根据中学生好玩、贪新的年龄特点,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将诚信教育渗透进去,开展各种形式的育人活动,玩中学,学中玩,以此作为诚信教育的突破口,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习得诚信。道德观评判意识的唤醒,必将促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践行诚信这个美德。
我们的育人活动,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生动活泼,才能提高学生们参与的热情,达成诚信教育的目的。如充分利用班会阵地,在班级开展诚信系列主题班会课,进行诚信宣言的签字,放手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到班级诚信文化建设管理当中,学诚信,思行为;悟诚信,践行动。班会课只是诚信教育的先锋,此外,还可以进行诚信主题的演讲比赛、诚信与做人的辩论赛、诚信宣传语的征集评比、“诚信行为我来写”的征文比赛等等。学生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群体,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创新,创新我们的育人活动,创新我们的教育模式,我们的诚信教育前景必将一片光明。 (三)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
1.身躬力行,榜样引领。
诚信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学生由对诚信的认知到认同乃至由内化进而外化的一个过程。这时候,榜样的力量功不可没。学生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为人师者,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被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要教育他们诚信,我们必须先诚信。从家长的角度来看,父母乃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能只做口头的说教,更应身躬力行,做一个诚信的践行者,以此來教育我们的孩子。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同龄人的榜样魅力,会有意无意形成相互学习模仿的积极氛围。人云,“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想,不喜欢表扬的学生不是好学生,这大概可以相通吧?不喜欢受人表扬的学生概率几乎是零,给他们创造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及时赞扬鼓励,说不定他们会给你一个意外之喜。我班的诚信教育,已落实到日常行为规范当中。通过自评、生评、师评和家长评,每周定时评出“诚信之星”,每月按时推出“诚信使者”,学生们在尝到受表扬鼓励的甜头时,会更积极地投入到践行诚信的行为中,并由此影响、带动身边的朋友圈。
2.舆论监督,自律强化。
“诚而自律,合而共进”,把诚信教育渗透、落实到校园的每个角落,促成每一位学生、教师和管理者自觉或非自觉的加入到诚信行为实践当中。在紧接着的日常教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写诚信日记,写诚信反思,分享交流。甚至可以设计“自爱 自律 自强=共赢”的班训,与日常行为规范有机结合,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在班级倡导真诚待人、交往不说谎、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等行为,并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引导他们从他律走向自律,努力营造舆论监督、自律强化的氛围。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学生们自然会对诚信道德达成共识,并践行诚信道德,逐步把内在的道德标准外化为外在的行为表现。
(四)建立有效的诚信评价体系。
有效的诚信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成为学生更好发展的原动力。如,为每个学生建立诚信成长档案袋,每学期期末收集他们在本学期的表现情况,包括基本情况、诚信品德表现、学业发展情况、个性发展情况等,重点突出诚信品德教育。评价方式多样化,分为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班委评价、老师评价和家长评价五部分,侧重肯定、反思和鼓励这种发展性特点。初中三个阶段6个学期,成长档案袋的档案,实际上就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一个真实反映,个人成长轨迹的阳光记录,一目了然。期间,学生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肯定,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将外在的诚信道德意识内化为内在的道德品质,再外化为外在的道德行为表现。这样的诚信评价体系,真正促成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全面发展。
四、结语
华中师大高玉平教授曾就诚信这个问题指出,诚信“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开展诚信教育,就是让我们的中学生全面了解诚信的内涵和意义,形成诚信的道德情感,将诚信的道德意志内化为道德品质,再外化为道德行为,最终形成诚信人格和诚信价值观,成为拥有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要秉承陶行知先生的教育遗训,让我们的诚信之花开遍家庭,开遍校园,开遍社会。
参考文献:
[1]肖周录,王永智,许光县.诚信教育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孙艳美.当代我国中学生诚信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 西南政法大学,2011.
[3]李平平,王明宇,赵娟,隋雪.初中生诚信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2).
[4]寇彧.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及教育.思想政治教学,1998.
[5]教育部[2004]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育部,2014.3.
【关键词】中学生;诚信现状;教育对策
诚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也是构建健全人格的基础。教育部曾就诚信问题指出:“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建设诚信社会对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充分认识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必须从小培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充分认识诚信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认真抓紧抓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今天的学生,将是明天社会的主体;今天的诚信教育,将构筑起明天的诚信社会。“自明诚,谓之教”,诚信教育,对于个人道德素养的养成及社会诚信体系的构筑,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一、中学生诚信现状
借助现代传媒的技术和力量,QQ、微信、APP等平台的广泛运用,多元文化能够轻松跨越时空,轻易走进当代中学生的生活,并深刻影响他们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只是,近几年随着如缺斤少两、掺和造假等社会现象的频繁曝光,受这些有失诚信的不良风气影响,不少中学生的诚信道德问题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第一,互抄作业。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成绩中下的学生,平时贪玩,学习懒惰,不愿思考,担心挨批,只能每天一大早回校抄作业,借此完成学习任务。第二,考试作弊。为了能够获取体面的分数,这类学生只能“铤而走险”,借助作弊这种缺乏诚信的行为来提高成绩。第三,谎话连篇。部分学生说谎已形成习惯,欺骗同学甚至欺骗师长并不以为耻。最常见的是作业不做,就谎称把作业漏在家里;因贪玩迟回家,就骗父母说被留堂。第四,言行不一。比较典型的是表面一套,背后又是一套,答应改正错误,回头就抛诸脑后,言而无信成为家常便饭,人际交往缺失诚信。
二、中学生诚信现状的原因
(一)说教性多,缺少文化引领。
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喜欢说教,“老子的话,你就必须听”,就是这种思想作怪,不懂得换位思考,“这不对,那不对”的批评责骂,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严重。部分老师也是,自以为道理一套一套,有理有据,却不知学生能否接受全盘灌输这种做法。就是这种单纯的多说教,如果没有文化的熏陶、引领,师长们的苦口婆心,估计孩子是很难领情的。孩子为逃避批评或责罚,诚信方面自然会有所偏差。
(二)年龄特点,缺失分析判断。
中学阶段,是学生们初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时期。可是,受年龄特点的制约,他们好奇心强,对新事物的学习欲望高涨,在获取、吸收信息能力增强的同时,这群孩子的分析、理解、判断及自控能力相对薄弱,未能透过现象去看清真相本质,对一些社会问题和现象没法正确解读。“老实人常吃亏”,这成为他们错误的道德判断标准,诚信这个天平秤出现问题不足为奇。
(三)功利性强,缺乏道德教育。
迫于升学就业压力的影响,追求高分、高升学率成为一种社会怪圈。在这种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大部分家长要求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诸如如何做人这种基本的道德品质教育,早已抛之脑后。孩子成绩好就是王道,哪管如何为人处世。而学校方面,尽管近几年都提倡素质教育,但道德教育在智育狠抓的面前,力度明显不足,学生诚信教育的滑坡是有目共睹的。
三、中学生诚信的教育对策
(一)传统文化的熏陶、引领。
曾看过一篇有关诚信教育的文章,一位教育专家提到,“一个学生越是遵循中国文化的传统观念,他(她)的合作与竞争能力就越强。即加强中国文化的传统观念的教育,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合作与竞争能力。”“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修身之道。通过对中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引领,无疑为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极佳方法。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道德动力,不仅能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塑造理想人格,还能达成育人与求知双赢的局面。如每天的早读课,每周一的升旗礼,每周三的班会课,甚至我们的教学课堂,都可以进行经典阅读的渗透。以圣贤为师,与经典为伴,让经典阅读成为学生们日常學习生活的一部分。
“文以载道”,中学阶段既是中学生接受民族文化熏陶、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阶段,也是人格形成、人格完善的重要阶段。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把好传统文化教育这个关口,借助传统文化的引领、熏陶,引导他们逐步认识到诚信的人文价值和道德价值,以美促情,以德怡人。
(二)创新育人活动模式。
根据中学生好玩、贪新的年龄特点,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将诚信教育渗透进去,开展各种形式的育人活动,玩中学,学中玩,以此作为诚信教育的突破口,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习得诚信。道德观评判意识的唤醒,必将促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践行诚信这个美德。
我们的育人活动,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生动活泼,才能提高学生们参与的热情,达成诚信教育的目的。如充分利用班会阵地,在班级开展诚信系列主题班会课,进行诚信宣言的签字,放手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到班级诚信文化建设管理当中,学诚信,思行为;悟诚信,践行动。班会课只是诚信教育的先锋,此外,还可以进行诚信主题的演讲比赛、诚信与做人的辩论赛、诚信宣传语的征集评比、“诚信行为我来写”的征文比赛等等。学生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群体,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创新,创新我们的育人活动,创新我们的教育模式,我们的诚信教育前景必将一片光明。 (三)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
1.身躬力行,榜样引领。
诚信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学生由对诚信的认知到认同乃至由内化进而外化的一个过程。这时候,榜样的力量功不可没。学生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为人师者,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被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要教育他们诚信,我们必须先诚信。从家长的角度来看,父母乃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能只做口头的说教,更应身躬力行,做一个诚信的践行者,以此來教育我们的孩子。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同龄人的榜样魅力,会有意无意形成相互学习模仿的积极氛围。人云,“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想,不喜欢表扬的学生不是好学生,这大概可以相通吧?不喜欢受人表扬的学生概率几乎是零,给他们创造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及时赞扬鼓励,说不定他们会给你一个意外之喜。我班的诚信教育,已落实到日常行为规范当中。通过自评、生评、师评和家长评,每周定时评出“诚信之星”,每月按时推出“诚信使者”,学生们在尝到受表扬鼓励的甜头时,会更积极地投入到践行诚信的行为中,并由此影响、带动身边的朋友圈。
2.舆论监督,自律强化。
“诚而自律,合而共进”,把诚信教育渗透、落实到校园的每个角落,促成每一位学生、教师和管理者自觉或非自觉的加入到诚信行为实践当中。在紧接着的日常教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写诚信日记,写诚信反思,分享交流。甚至可以设计“自爱 自律 自强=共赢”的班训,与日常行为规范有机结合,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在班级倡导真诚待人、交往不说谎、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等行为,并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引导他们从他律走向自律,努力营造舆论监督、自律强化的氛围。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学生们自然会对诚信道德达成共识,并践行诚信道德,逐步把内在的道德标准外化为外在的行为表现。
(四)建立有效的诚信评价体系。
有效的诚信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成为学生更好发展的原动力。如,为每个学生建立诚信成长档案袋,每学期期末收集他们在本学期的表现情况,包括基本情况、诚信品德表现、学业发展情况、个性发展情况等,重点突出诚信品德教育。评价方式多样化,分为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班委评价、老师评价和家长评价五部分,侧重肯定、反思和鼓励这种发展性特点。初中三个阶段6个学期,成长档案袋的档案,实际上就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一个真实反映,个人成长轨迹的阳光记录,一目了然。期间,学生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肯定,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将外在的诚信道德意识内化为内在的道德品质,再外化为外在的道德行为表现。这样的诚信评价体系,真正促成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全面发展。
四、结语
华中师大高玉平教授曾就诚信这个问题指出,诚信“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开展诚信教育,就是让我们的中学生全面了解诚信的内涵和意义,形成诚信的道德情感,将诚信的道德意志内化为道德品质,再外化为道德行为,最终形成诚信人格和诚信价值观,成为拥有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要秉承陶行知先生的教育遗训,让我们的诚信之花开遍家庭,开遍校园,开遍社会。
参考文献:
[1]肖周录,王永智,许光县.诚信教育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孙艳美.当代我国中学生诚信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 西南政法大学,2011.
[3]李平平,王明宇,赵娟,隋雪.初中生诚信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2).
[4]寇彧.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及教育.思想政治教学,1998.
[5]教育部[2004]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育部,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