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小学生计算错误的成因及对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m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处理现实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根本,也是他们学习其他数学能力如解决问题能力、推理能力所必须熟练运用的根本技能,计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其后续学习。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发现学生出现计算错误的原因主要各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对计算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算理法则不清以及儿童特有的心理因素造成的,并提炼出培养习惯、重视概念与法则的理解和识记、重视口算训练和算法指导、重视计算题型设计、及时反馈等策略。
  【关键词】计算错误 成因分析 对策
  【分类号】G623.5
  【正文】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处理现实生活中各种数学问题的根本,也是他们学习其他数学能力如解决问题能力、推理能力所必须熟练运用的根本技能。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后续学习,特别是2011年新版课程标准把“运算能力”,做为小学数学十大核心素养之一单独提出,可见计算教学之重要。
  一、小学生计算错误的成因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小学生计算错误的成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习惯的原因
  1.审题习惯
  计算练习的形式通常比较单一,缺乏情境,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审题疲劳”。加之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比较笼统、模糊,只关注整体,不注意细节,常把数字或计算符号看错如 , ;中年级学生经常把105看成150,把÷看成+等等。
  2.书写习惯。
  有些学生数字书写不规范,把7写成1,3写成8,0写得像6,最后计算时连自己都看不清写的到底是数字几;有些孩子笔算不对齐数位,脱式计算不按格式,数字间疏密不均,常常形成错算。
  3.解题习惯。
  在等式计算中,一些学生不写初稿,运算过程中不管数字大小,全部用口算;有些学生做題不按顺序,东做一题西做一题,常常因漏题而失分;还有一些孩子解题过程丢三落四,步骤不完整,经常不写余数甚至连得数也不写;有些学生在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验算时,计算过程随意扩大或缩小数,使竖式计算没有完整性。
  4. 验算习惯
  没有验算习惯是学生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从二年级开始,教材中就开始介绍验算的方法,可是,由于怕麻烦,很多学生不愿意验算,只有当题目要求验算时才验算,特别是计算过程中的得数更不会自发检查是否合理正确。
  (二)知识方面的原因
  1.基本技能不过关
  任意一种运算都可以看成是若干口算的简单叠加。口算不过关,计算时随时会在步驟上出错,最后导致整道题的答案算错。“凑十法”是进退位计算的基础,如果不能熟练掌握,会影响其后所有的进退位计算;“表内乘法”也是小学生计算教学的“黑点”,在低年级时对表内乘法不熟练,即使到了高年级也依然会成为计算道路上的绊脚石,例如四年级两位数乘三位数209×87,先算个位7×9,学生会经常误写写成7×9=56,造成错误。
  2.概念不清
  “簡便计算”是中年级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计算技能,学生如果没有理解各种运算定律的推理过程和蕴含的算理,就会造成很多错算,如把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混淆;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时,常忘记乘第二个数等等,其中对乘法分配律的正确运用是最易出现问题的,常会出现误用或自创运算定律现象,如19×103,学生会分解成19×100+3,( + )×9×7学生会分解成 ×9+ ×7。高年级学生对分数乘法和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也经常弄混淆,计算时常出现7× = 的错误,使简便运算成为中高年级计算错误的“高发区”。
  3.算理不明
  任何数的计算都是与其相应的知识密切联系的,如果学生对算理不明,计算时必定会产生错误[1]。在应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除法计算时,对积的变化规律不清晰,常在余数的数位上发生错误,,如计算380÷90=,有些学生就会误填380÷90=4......(2);三年级学生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对于“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乘第一个因数,所得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这句话很难理解,初学此类计算时错误率非常高,如右图所示,学生总是把两个不同数位乘积的末尾对齐而不按相同数位对齐,其实就是算理不明造成的普遍性错误。
  (三)非智力因素的原因
  1.思维定势
  思想的牢固也就是“惯性思维”,是人们按照习惯和较为牢固的想法来思考和解析问题。“凑整法”是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的基本方法,就是根据题中数据特点、借助数的组合、分解以及有关运算性质,把其凑成整十整百……的数,从而达到计算简便、迅速的目的。在学生练习简便计算时常会把25×4、125×8先凑成整数再去进一步计算结果。很容易导致思维定势,学生遇到这类敏感数字就会忽略计算法则而错算。
  2.负迁移的干扰
  由于数学学习的阶段性,随着研究范围逐渐扩大,不少概念发生了变化,有的外延缩小,内涵扩大;有的外延扩大,内涵缩小[2]。这时如果学生的认识仍停留在原有的范围内,就会出现知识的负迁移。例如学生学习分数乘法后,计算分数加减法,就会出现分子加分子、分母加分母的错误。
  3.专注力不够
  小学生有意注意尚未发展成熟,注意力很不稳定,他们很难对某一事物长时间保持注意,最明显的表现是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脱式计算中不是抄错数据,就是炒漏数据而导致错误。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利用凑十法做题常出现6+7=14的错算,深入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学生一般会习惯性将7分成4和3,4与6凑成10后本来应该再用10和3相加,完成此步必须记住还有一个分出来的3没有进行计算,此时,学生经历了分解与凑十两步计算,如果一时“分心”,忘记还有个分出来的3,只记得4,就会再把10与4相加,出现6+7=14这种成人不可能出现的错误。
  4.情绪不稳定
  小学生情感较脆弱,总是希望能够快速得出计算结果,面对运算量大的题目,不免产生畏难情绪,不能积极面对,对计算缺乏耐心和信心,甚至出现逆反心理,抗拒计算,从而导致错误出现,此种情况集中出现在高年级学生处理整数、分数、小数的混合四则运算题型上。   二、提高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对策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降低错误率,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重视习惯养成教育
  要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培养其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且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效。
  1.培养审题习惯
  小学生识字量有限,读题比较慢,教师经常会不自觉地把题目读给孩子听,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形成惰性,很难培养出独立审题习惯。应指导学生边读题边把重要信息做标注,或把题目轻声朗读完整后再动笔,并做到笔不离手,眼不离卷。
  2.规范作业书写格式
  从一年级开始,教师就要明确要求学生端正地书写数字,杜绝“2”写成“Z”,0写成6,可专门组织一些数字书写比赛,要求学生写作业时不随意不涂改,行列间疏密有序,笔算数位一定要对齐等等,培养学生端正书写的好习惯。
  3.培养自觉验算意识
  验算既是种能力, 也是一种习惯。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自觉验算的好处,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介绍快速的验算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估算法、代入法等,指导学生利用各种方法进行快速验算,并严格要求,久而久之,方能形成自觉验算的习惯。
  (二)重视概念与法则的理解与识记
  数学模型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算法的有效途径。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多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等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算理,建立模型,才能完成对计算方法的真正掌握,进而灵活多样地解决实际问题。
  (三)重视口算训练
  口算教學是计算教学的开始,学生口算能力直接影响其后的笔算学习。口算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低年级2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法是所有运算的基础。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熟练进行口算,利用视算、听算、快速接龙等活动,让学生对口算练习充满兴趣,形成熟练的口算基本功,为后续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四)重视算法指导
  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些老师就盲目地不加引导,甚至忽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其实,学生毕竟只是学生,使他们对算理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茅塞顿开的高度,还是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才能顺利内化和提炼算理。特别是学困生更是需要老师的适时指导。
  (五)重视练习形式设计
  练习形式包括课堂组织形式和练习题组的层次设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根据儿童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富有趣味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计算的积极性;小学数学各年级计算知识点都有各自的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之前,要研究教材,对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要有预案,分层设计计算练习。从基础性练习入手,到变式练习,再是针对性练习或对比练习,最后是拓展延伸或实践应用练习等。
  (六)及时反馈计算错题
  心理学告诉我们,反馈对于技能的获得具有强化作用,反馈越及時,效果越显著[3]。计算新授课,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反馈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使他们在首次感知新知时能及时发现自己的认知偏差,从而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形成正确的计算技能。
  计算,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计算能力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教师通过对学生错例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才能有策略有预见地进行教学,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石顺宽.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与矫正[J]云南教育.2007(3):25-26
  [2]李振堃.数学学习中负迁移的原因及防止措施[J]江苏教育.1993(5):12-13
  [3]温雯儿.小学生计算错误的成因及对策.教育科研论坛[J]2009(7):17-18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是伴随孩子一生的学习,它的习惯养成将影响孩子在未来的终身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4—5岁的幼儿阅读发展提出了一定的目标和要求,而中班幼儿如何更好地通过阅读活动,在阅读能力方面有所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环境和材料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多渠道、多方位地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家园合作、中班幼儿
【摘要】从“言本位”角度来说,语文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读、写技能,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基于此,高中教师在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中,必须要创新教学手法,增强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以不断提升作文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用性与创新性  【分类号】G633.3  “得作文者,得天下”。语文是基础学科之一,也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石。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对
摘要:小学语文是基础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它的阅读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可以使得他们更早的了解到这个世界,可以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却有很大的弊端,使得学生们不能很好的进行阅读,以至于影响到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本文主要讲述了阅读对小学生的重要性以及提出了一些能提高小学生阅读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
摘要:语文教学作为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就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阅读能力是学生听说读写的基础,只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深度的研究,以便给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摘要:语文是小学教学中的主要课程,而词语教学在语文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词语是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而学生对于词语的认知程度和掌握量则决定着其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对小学生而言,由于其刚刚开始处于对语言等知识的积累和学习阶段,实施词语教学不仅能够增加其词汇量,而且对其理解课文的表达含义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词语教学很有必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词语教学 问题 改进方法
【摘要】5000年来,爱国主义一直断断续续、盛衰更迭,但从未被历史所淘汰,足以证明,爱国主义绝对是正确的主义和思想主张,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爱国主义应当被广泛的学习与尊重,甚至崇拜。在初中生爱国主义教育中,迫于学习压力、教学乏味、深奥难懂等因素,初中思想品德课已经难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爱国主义包含着正确的人生观、世界
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