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资本而言,你的企业仅是资本所投资的众多项目中的一个,成则赚得盆满钵满,败则也仅是一个投资项目而已。
“我可以惯着你,也可以换了你;我捧着你的时候你就是杯子,松手的时候你就是玻璃渣子。”用这样一句话也许可以形容当下资本在各行业中的强势地位。
无论是在百货业独树一帜的银泰,还是在食品电商领域风生水起的1号店,在面对大资本时的表现同样是无力的。
2014年3月,阿里集团将以53.7亿元港币对银泰商业进行战略投资。一年多以后,阿里成了银泰商业的控股股东;2012年2月,沃尔玛对1号店增资,持股比例将从20%提高至约51%,三年多后,沃尔玛收购1号店余下股权,全资控股1号店。
在银泰引入阿里资本或沃尔玛投资1号店时,不知道沈国军和于刚是否能够想到这样的结局。这里也许没有成败,只是双方共同或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但对于一个创业者而言,离开自己多年创立并打拼的企业,在情感上或让人难以愉悦的接受。
对资本而言,你的企业仅是资本所投资的众多项目中的一个,成则赚得盆满钵满,败则也仅是一个投资项目而已。
目前,世界上有两个大的趋势,一个是互联网+,另外一个是工业4.0。
相对于互联网而言,中国的制造业可能更需要资本的关注。但现在还有资本青睐制造业吗?
近年,越来越多的资本更多地会选择投资互联网相关或互联网+企业,而对于实体企业的投资却越来越少,即便互联网项目成功率低的可怜。
一份来自ChinaVenture 的数据显示,2015年二季度互联网行业VC/PE融资虽然环比下降50.36%,但规模仍高达37.89亿美元。但前几年,这一规模更大。
资本之所以青睐互联网,是因为行业前景好、成长快、回报高。
以赛富投资58为例,2006年底,赛富投了58同城150万美元, 2008年,又追加了320万美元投资。结果到了2013年10月31日,58同城在美国纽交所上市,赛富累积获得并持有公司全面稀释后19.5%的股权,在公司董事会的五席中占1席,并已经收回5亿美元;目前赛富仍持有58同城约7%股份,58同城市值约62亿美元。
这种回报率,是投资制造业远远不及的。对资本而言,只要不违反相关法律,又能有高额回报就好,至于对行业、对生态的影响,则不是资本考虑的范畴。
资本进入任何一个行业,都会加速该行业集聚和整合进程。那创新企业如何对待资本?
在和君咨询业务合伙人唐尧看来,要分清产业发展的规律和明白自身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对资本采取不同的策略。
在初创期,各个创新项目大量涌现,迅速开创市场,比如打车软件、团购、互联网P2P等。
这个阶段由于市场需求足够大,各个企业之间还没有出现激烈的竞争,大家“各吃各的饭”,都活的挺好。但到了成长期,各个创新企业快速规模化,市场整体规模也随之扩大,同类企业竞争加剧,抢夺资源和市场;那些模式更优、质量和服务更好、品牌和口碑更佳、团队素质与管理更过硬的企业会脱颖而出,从而出现几家龙头企业,引领市场。
当企业发展到了第三个阶段集聚期时,龙头企业就借助各方面的优势,对市场进行整合,大部分企业要么被龙头企业整合,要么在竞争中被淘汰退出。
平衡与联盟期是产业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此时,市场整合基本完成,几家龙头企业控制了大部分的市场,互相之间势均力敌,从而形成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
观察国外和国内大部分的产业,都遵循这样一个发展规律,即出现“一家独大”的“721”市场结构,这一结构在互联网领域表现得更为极端。“往往出现即一家龙头企业占据市场70%的份额,第二位的企业占20%份额,后面再由若干家企业共同分享10%的细分市场。” 唐尧称。
对于一个企业创新项目来说,明白了这个规律,自身的发展策略也就很清楚了。企业无非面临三种选择:
一是借助资本的力量快速发展壮大,成为行业龙头和整合者,例如京东,在上市前经历了七轮融资,总额达到20多亿美元,在纳斯达克上市再次融资18亿美元,靠着巨额资本支持,京东成为了国内电商领域的巨头。
二是通过差异化的定位,独立发展,在细分市场获得较为稳固的份额,成为重要的市场参与者,不会轻易被他人并购,但自身也只能在细分市场中形成优势。
三是做到一定规模之后,主动与产业巨头合作,尤其是与BAT等巨头合作,成为其产业生态圈中的重要一部分,例如滴滴和快的,分别由腾讯和阿里投资,投后在产业上进行了深度的合作。
“现在很多的互联网创业、创新项目,如果不能独立上市,最后都以被BAT并购为退出通道。资本是逐利的,只要自己的创新项目拥有足够的技术领先性、颠覆性,市场空间巨大,团队管理规范,那么只会得到资本的青睐,在资本帮助下得到发展,而不会成为‘被资本扼杀’的一方。”唐尧称。
“我可以惯着你,也可以换了你;我捧着你的时候你就是杯子,松手的时候你就是玻璃渣子。”用这样一句话也许可以形容当下资本在各行业中的强势地位。
无论是在百货业独树一帜的银泰,还是在食品电商领域风生水起的1号店,在面对大资本时的表现同样是无力的。
2014年3月,阿里集团将以53.7亿元港币对银泰商业进行战略投资。一年多以后,阿里成了银泰商业的控股股东;2012年2月,沃尔玛对1号店增资,持股比例将从20%提高至约51%,三年多后,沃尔玛收购1号店余下股权,全资控股1号店。
在银泰引入阿里资本或沃尔玛投资1号店时,不知道沈国军和于刚是否能够想到这样的结局。这里也许没有成败,只是双方共同或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但对于一个创业者而言,离开自己多年创立并打拼的企业,在情感上或让人难以愉悦的接受。
对资本而言,你的企业仅是资本所投资的众多项目中的一个,成则赚得盆满钵满,败则也仅是一个投资项目而已。
目前,世界上有两个大的趋势,一个是互联网+,另外一个是工业4.0。
相对于互联网而言,中国的制造业可能更需要资本的关注。但现在还有资本青睐制造业吗?
近年,越来越多的资本更多地会选择投资互联网相关或互联网+企业,而对于实体企业的投资却越来越少,即便互联网项目成功率低的可怜。
一份来自ChinaVenture 的数据显示,2015年二季度互联网行业VC/PE融资虽然环比下降50.36%,但规模仍高达37.89亿美元。但前几年,这一规模更大。
资本之所以青睐互联网,是因为行业前景好、成长快、回报高。
以赛富投资58为例,2006年底,赛富投了58同城150万美元, 2008年,又追加了320万美元投资。结果到了2013年10月31日,58同城在美国纽交所上市,赛富累积获得并持有公司全面稀释后19.5%的股权,在公司董事会的五席中占1席,并已经收回5亿美元;目前赛富仍持有58同城约7%股份,58同城市值约62亿美元。
这种回报率,是投资制造业远远不及的。对资本而言,只要不违反相关法律,又能有高额回报就好,至于对行业、对生态的影响,则不是资本考虑的范畴。
资本进入任何一个行业,都会加速该行业集聚和整合进程。那创新企业如何对待资本?
在和君咨询业务合伙人唐尧看来,要分清产业发展的规律和明白自身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对资本采取不同的策略。
在初创期,各个创新项目大量涌现,迅速开创市场,比如打车软件、团购、互联网P2P等。
这个阶段由于市场需求足够大,各个企业之间还没有出现激烈的竞争,大家“各吃各的饭”,都活的挺好。但到了成长期,各个创新企业快速规模化,市场整体规模也随之扩大,同类企业竞争加剧,抢夺资源和市场;那些模式更优、质量和服务更好、品牌和口碑更佳、团队素质与管理更过硬的企业会脱颖而出,从而出现几家龙头企业,引领市场。
当企业发展到了第三个阶段集聚期时,龙头企业就借助各方面的优势,对市场进行整合,大部分企业要么被龙头企业整合,要么在竞争中被淘汰退出。
平衡与联盟期是产业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此时,市场整合基本完成,几家龙头企业控制了大部分的市场,互相之间势均力敌,从而形成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
观察国外和国内大部分的产业,都遵循这样一个发展规律,即出现“一家独大”的“721”市场结构,这一结构在互联网领域表现得更为极端。“往往出现即一家龙头企业占据市场70%的份额,第二位的企业占20%份额,后面再由若干家企业共同分享10%的细分市场。” 唐尧称。
对于一个企业创新项目来说,明白了这个规律,自身的发展策略也就很清楚了。企业无非面临三种选择:
一是借助资本的力量快速发展壮大,成为行业龙头和整合者,例如京东,在上市前经历了七轮融资,总额达到20多亿美元,在纳斯达克上市再次融资18亿美元,靠着巨额资本支持,京东成为了国内电商领域的巨头。
二是通过差异化的定位,独立发展,在细分市场获得较为稳固的份额,成为重要的市场参与者,不会轻易被他人并购,但自身也只能在细分市场中形成优势。
三是做到一定规模之后,主动与产业巨头合作,尤其是与BAT等巨头合作,成为其产业生态圈中的重要一部分,例如滴滴和快的,分别由腾讯和阿里投资,投后在产业上进行了深度的合作。
“现在很多的互联网创业、创新项目,如果不能独立上市,最后都以被BAT并购为退出通道。资本是逐利的,只要自己的创新项目拥有足够的技术领先性、颠覆性,市场空间巨大,团队管理规范,那么只会得到资本的青睐,在资本帮助下得到发展,而不会成为‘被资本扼杀’的一方。”唐尧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