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教合作培养都市园艺专业人才模式研究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a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我国都市农业(主要的形式为都市园艺)快速发展的条件下,结合园艺现代化及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园艺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式进行探讨,提出采取农科教合作的方式,加强政府的引导、改革考核机制、加大技术创新、建立培养专业人才平台等建议。
  关键词 科教研合作;都市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292-01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多元化,逐渐摒弃了落后的传统农业方式,逐渐实现了农业现代化。随着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及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兼有生产性功能及改善环境功能的现代都市农业迅速发展起来,其中,都市园艺为主要的形式。都市园艺,即为在现代科技的基础上,在都市化的地区,充分地对自然环境、园艺景观等资源进行利用,并结合园艺生产、农家经营、农村文化等,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体验农村生活的场所。
  在都市园艺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兼有理论、创新、實践等多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攀枝花学院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充分认识到都市园艺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即为采取农科教多方面合作。
  1 农科教合作培养都市园艺人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当前我国培养都市园艺专业复合型人才的过程中,政府对农科教融合方面的管理不到位,相关部门的配合程度不够,农业科研技术开发体系较为缺乏,且水平不够,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体系尚未实现农民科技组织与专业队伍的相互结合;农业科技保障体系比较落后。总之,目前我国都市园艺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中,法律保障制度不全,在宏观上缺乏协调机制,难以真正实现农科教融合[1]。
  1.2 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过低
  采取农科教融合方式服务“三农”的过程中,经过对农业成果转化效率的统计,平均仅达到30%左右,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业成果转化率平均达到了75%左右。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偏低,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科研成果的转化有较长的周期,经过统计,我国平均每项成果需要3~5年的研制周期、4年左右的示范推广周期、6年左右的稳定使用期。总的周期过程过长,大大降低了企业及农户的积极性,对深入开展农科教合作造成不利影响[2]。
  2 农科教合作培养都市园艺专业复合型人才的措施
  2.1 政府加大引导的力度,明确农科教主体的责任
  农科教合作所涉及的主体数量较多,主要有政府及相关部门、农推部门、企业及生产者。政府及相关各个部门主要承担的职责有制订相关的政策法规、营造城市园艺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环境等;农推部门主要承担的任务包括传播知识及推广技术,并且加强对园艺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企业及生产者是应用农业科技的主体,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示范推广的效果。政府要因地制宜地制订切合实际的法规政策,促进农科教合作,加强对城市园艺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引导,将多方面的力量都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加强规范化管理,明确农科教各主体的相关责任,协调合作,实现园艺专业復合型人才培养。
  2.2 改革传统考核机制,促使科技成果有效转化
  与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科技成果推广中存在的难题之一即为转化率不高。以美国为例,其产生科技成果的公司一般规模都比较大,每年有足够的经济投入,在充分结合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其可以在转化科技成果后快速推广,经过长期的发展,基本上已形成良性循环。相比较而言,我国公司自主创新能力缺乏,一般都是科研单位或高校产生技术成果且不少质量水平不高,在实际生产中转化的难度很大,或者即使转化也没有较高的市场价值,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国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因此,在加大资金及技术的投入以及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需要对生产出来的科技成果的考核机制进行改革,以激励科研人员生产出更多质量高、市场价值明显的成果,以促使其转化率的提高[3]。
  2.3 加强技术创新,建立园艺专业人才培养平台
  建立技术创新及农科教合作培养园艺人才的平台,充分地对多方资源进行进行整合、利用,使相关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以提高。此外,还可以利用大中专院校的教育资源,为园艺企业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紧紧地围绕技术创新、人才培养2个方面,实现良性发展[4]。
  3 参考文献
  [1] 黄建昌,陈海红.关于都市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1,24(增刊1):18-19.
  [2] 宰学明,朱士农,孙丽娟,等.农科教融合培养都市园艺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532-15534.
  [3] 宰学明,朱士农,崔群香,等.都市型现代农业园艺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金陵科技学院为例[J].宁夏农林科技,2011,52(10):99-101.
  [4] 顾勤,朱士农,王春彦.为都市农业培养创业型园艺人才的实践与思考[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0,26(1):73-76.
其他文献
摘要 利用NCEP相对濕度资料及EOF分解法对我国秋季相对湿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模态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0.3%、11.8%、6.8%、5.9%。第一模态全国相对湿度偏低,东部地区尤为明显,且发生一次由湿度大转为湿度小的突变。第二模态自西向东呈“- - ”的空间分布,1971年和1994年发生2次突变。第三模态自西南向东北呈“ - ”的空间分布,相对湿度变化以多波动形式展现。第四模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简称《农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法》)的颁布实施,为政府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推动了土地纠纷的有效解决,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但是,当前在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方面,仍然存在法律不健全、仲裁人员法律知识水平不高、实践经验缺乏等问题,在仲裁中出现错案在所难免。本文在深入研究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农村土
摘要 通过对凤城地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分别探讨年降水量、≥10 ℃年有效积温、生育期日照时数的变化规律,以及这些气象要素对近37年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55—2014年日照时数明显增加,年降水量缓慢减少,≥10 ℃积温有缓慢增加的趋势。对凤城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10 ℃有效积温、日照时数、降水量。  关键词 气候变化;降水;积温;日照;玉米产量;辽宁凤城 
摘要 在介绍新疆小白杏特征特性的基础上,总结其在辽西地区的引种繁育技术,包括山杏砧木苗的培育、嫁接、栽植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提高种植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疆小白杏;特征特性;引种繁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6-0072-01  辽西地区属半干旱地区,年平均气温8.7 ℃,历年≥10 ℃平均积温为3 443.1 ℃,年均无霜
摘要 主要研究了喷施不同浓度硒肥对富士苹果硒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单果重及果实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果实硒含量随着喷施硒肥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喷施硒肥可提高苹果果实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对果实硬度无很大影响。此外,配套研究了富硒苹果绿色安全生产技术,经检测所生产的苹果绿色安全,无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残留。  关键词 绿色;苹果;硒肥;生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1.1;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摘要 为了解三亚地区设施甜瓜大棚内光照强度分布特征,在SNGG-462Z型水泥立柱镀锌管连栋拱棚内的水平和垂直方向设定16个观测位点,在晴朗天气情况下,监测24 h内可见光照度和紫外光照度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7:00开始监测到可见光照,12:00达到最大,后逐渐下降,直至19:00降为0。在垂直方向上,从棚顶部向下逐渐降低;在水平方向上,表现为最中间位置光照弱,中间向两端先增加后减弱。紫
摘要 [目的]探讨布氏田鼠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方法]以MHCⅡ类基因第二外显子为分子标记进行序列分析和基因分型。结果:获得了内蒙古8个布氏田鼠地理种群460个样品的MHCⅡ类基因第二外显子基因的261 bp核苷酸序列,经单倍型分选后,共定义了21个单倍型,其中有3个单倍型为不同区域种群所共享,其余19个单倍型均为各区域种群所特有。单倍型网络进化关系分析显示,8个布氏田鼠地理种群形成3个稳定的进化
摘要 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是圆果种类型的菜用黄麻品种,是富硒高钙低钠具有保健性的功能蔬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现对这2个品种的黄麻高产栽培技术及其食用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  关键词 桂麻菜1号;桂麻菜2号;高产;栽培技术;食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 S563.4.04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097-01  菜用黄麻属于黄麻(Corchorus olit
摘要 阐述了小麦—旱稻模式推广的目的、4种连作模式的效益,总结其配套栽培管理技术,以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麦—旱稻连作;效益;措施;建议;江汉平原  中图分类号 S512.1;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091-01  1 小麦—旱稻模式推广目的  江汉平原系水网湖区,地下水位高,为种植小麦—旱稻提供了丰富的天然条件。长期以来,江汉平原大
摘要 世界上高粱的杂种优势利用始于1933年,目前,我国高粱杂交种种植面积占高粱种植总面积的70%。但随之出现了杂交高粱退化的问题,其原因一是制种过程中的生物学混杂;二是不育系小花的败育和杂交一代小花不实,以及亲本本身杂合基因的分离等。解决的办法是首先应三系同时提纯,把配合力和性状典型性作为提纯选择的中心环节;另外,就是用中国高粱转育不育系可减轻小花败育,即通过改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降雨、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