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名著导读环节是当前语文教材的一個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新课改倡导的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新教学理念,强调语文教师要在贯彻落实新课改与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在名著导读环节的指引下,为学生的阅读学习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因此,本文主要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探讨教师对名著导读环节的有效教学指导对策,希望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导读;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一、 引言
中外文学名著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相当于“文化瑰宝”。近些年来,国内的教育界愈发重视青少年课外阅读量不足的问题,于是在教材中设置了名著导读这一环节,希望教师能够指导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名著阅读,从而让学生在名著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语感,同时也提高其自身的人文素养与语言素养。而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承担起这一责任,采取有效的教学指导对策来促使学生主动阅读名著,提高名著导读环节教学质量。
二、 初中语文教材中名著导读环节的变化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名著导读环节是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随着教材的调整,教材中推荐阅读的名著篇目也有了一定的调整。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名著导读这一环节一般是附在整本书的后面,不少教师将其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附录,而且教师也不会将其作为正式的教学内容,所以这一名著导读环节实际上并没有真实发挥出应有的教学作用。如今名著导读环节已经被穿插在部分的单元后面,已经不再是附录形式的教材内容,甚至已经成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要予以重视的教学内容。这就意味着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将名著导读环节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并且采取有效的教学指导策略,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名著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 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现状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其课外阅读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首先,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没有达到标准。有的学生几乎不会阅读课外书籍,有的学生会抽时间看,但是他们的阅读量很少。虽然有些学生经常看书,但是所阅读的课外读物却不一定适合学生阅读。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显然会限制着学生课外阅读学习的发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其次,初中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比较匮乏,还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培养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兴趣。尤其是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学生自主地拓展课外阅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情操。最后,如今不少中学生都受到读图时代的消极影响,他们更多地偏向于通过图片来获得信息,又或者通过图像来获取信息,却反而忽略了文本。实际上,课外书籍始终是学生认知外界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学生摒弃这一渠道的行为必须得到及时的纠正,并且将文学名著作为自己的重要精神食粮,为自己搭建起越来越长的知识阶梯。
四、 初中语文教材中名著导读环节的教学指导对策
(一) 关注作者信息与写作背景
实际上许多文学名著都是不同社会环境下诞生的文学作品,尤其是一些比较特殊的历史时期所发生的某些事会刺激作者的写作欲望,甚至作者的写作思路及其写作灵感都可以受到这个社会环境与历史事件的影响。当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就可以关注作者的真实信息,并且了解这部作品的写作背景,然后将作者的经历与写作背景进行有效的联系,则可帮助学生去有效理解文本内容,甚至可以感受到作者传达的一些细微的情感,促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文学名著的文本内容及作者情感。
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名著导读环节中推荐了《朝花夕拾》这一文学名著,教师就可引导初中学生在课外时间去自主阅读这一文学名著。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懂得了解鲁迅先生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尤其是北洋军阀与各个国外敌对势力在国内横行霸道的特殊历史时期,都需要融入自己的阅读理解之中,感受当时中国人民受到严重迫害的情感。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还需要联系文本内容所涉及的社会环境与作者的个人经历,即鲁迅先生童年时期的生活趣事、青年时期的求学经历等等。这些事情对于鲁迅先生而言,是难忘的人与事,他所写的这篇文章就是对这些人与事的一种追忆。这个时候,学生就能够感受到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既有鲁迅先生对旧友与恩师的怀念心情,又有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环境下道德腐朽与教育标准歪倒的抨击。通过这样的课外阅读学习,学生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好一定的阅读理解技巧,并培养起自己对经典文学名著的阅读兴趣。
(二) 通过专题探究活动展开课外阅读学习
在初中语文教材的名著导读环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之中的“读书方法指导”和“专题探究”等内容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尤其是新课改与语文课程标准都倡导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并且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自主探究能力。而教材中的“读书方法指导”和“专题探究”等内容可以辅助教师完成上述的教学任务,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名著导读环节中推荐了
《西游记》这一经典的长篇文学名著,教材中的“读书方法指导”指出学生可以采用精读和跳读的方法来进行阅读。其中,精读就是要让学生择取其中的精彩内容,对其进行深入的阅读,要求学生能够在精读的过程中掌握好文本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方法等等;而跳读就是学生可以不依次序,跨越章节来进行阅读。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专题探究学习,可涵括“取经故事会”“话说唐僧师徒”“创作新故事”。在“取经故事会”这一专题的探究学习中,学生可精选《西游记》中的某个精彩故事,对其进行精读,在掌握其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其语言结构和写作方法。而“话说唐僧师徒”这一专题可采取跳读的方法,即泛选一些故事情节,来谈一谈学生对唐僧师徒的看法。在“创作新故事”这一专题的探究学习中,学生可对作品中某些意犹未尽的情节进行补写,写出新的故事内容,可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 引导学生对名著作品进行自主的阅读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是新时期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而在初中语文教材名著导读环节的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课外文学名著的阅读兴趣。比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环节推荐的《骆驼祥子》这一文学名著的课外阅读教学指导中,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圈点和批注这一阅读方法来进行自主阅读,并探究以下的一些问题:(1)祥子的人物形象是怎样的?请圈出关键的语句。(2)祥子命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请在书本中划出来,并进行详细的分析。(3)“洋车夫”又是怎样的角色?文章中是如何描述的?你是如何看待“洋车夫”的?(4)这篇文章有独特的“京味儿”,哪里体现出来了?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探究这些主要的问题,可以很好地提高课外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五、 结语
总而言之,名著导读环节中提及的文学名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感受到晦涩难懂,但是却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阅读,提高学生对名著内容的阅读理解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针对教材中名著导读环节内容,为学生提供正确的阅读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尹云.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之名著阅读[J].学周刊,2018(30):122-123.
[2]宋桂林.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江西教育,2018(29):67-68.
[3]程华.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模式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8(40):51.
作者简介:
陈艳清,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荆溪中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导读;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一、 引言
中外文学名著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相当于“文化瑰宝”。近些年来,国内的教育界愈发重视青少年课外阅读量不足的问题,于是在教材中设置了名著导读这一环节,希望教师能够指导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名著阅读,从而让学生在名著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语感,同时也提高其自身的人文素养与语言素养。而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承担起这一责任,采取有效的教学指导对策来促使学生主动阅读名著,提高名著导读环节教学质量。
二、 初中语文教材中名著导读环节的变化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名著导读环节是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随着教材的调整,教材中推荐阅读的名著篇目也有了一定的调整。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名著导读这一环节一般是附在整本书的后面,不少教师将其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附录,而且教师也不会将其作为正式的教学内容,所以这一名著导读环节实际上并没有真实发挥出应有的教学作用。如今名著导读环节已经被穿插在部分的单元后面,已经不再是附录形式的教材内容,甚至已经成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要予以重视的教学内容。这就意味着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将名著导读环节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并且采取有效的教学指导策略,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名著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 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现状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其课外阅读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首先,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没有达到标准。有的学生几乎不会阅读课外书籍,有的学生会抽时间看,但是他们的阅读量很少。虽然有些学生经常看书,但是所阅读的课外读物却不一定适合学生阅读。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显然会限制着学生课外阅读学习的发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其次,初中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比较匮乏,还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培养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兴趣。尤其是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学生自主地拓展课外阅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情操。最后,如今不少中学生都受到读图时代的消极影响,他们更多地偏向于通过图片来获得信息,又或者通过图像来获取信息,却反而忽略了文本。实际上,课外书籍始终是学生认知外界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学生摒弃这一渠道的行为必须得到及时的纠正,并且将文学名著作为自己的重要精神食粮,为自己搭建起越来越长的知识阶梯。
四、 初中语文教材中名著导读环节的教学指导对策
(一) 关注作者信息与写作背景
实际上许多文学名著都是不同社会环境下诞生的文学作品,尤其是一些比较特殊的历史时期所发生的某些事会刺激作者的写作欲望,甚至作者的写作思路及其写作灵感都可以受到这个社会环境与历史事件的影响。当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就可以关注作者的真实信息,并且了解这部作品的写作背景,然后将作者的经历与写作背景进行有效的联系,则可帮助学生去有效理解文本内容,甚至可以感受到作者传达的一些细微的情感,促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文学名著的文本内容及作者情感。
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名著导读环节中推荐了《朝花夕拾》这一文学名著,教师就可引导初中学生在课外时间去自主阅读这一文学名著。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懂得了解鲁迅先生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尤其是北洋军阀与各个国外敌对势力在国内横行霸道的特殊历史时期,都需要融入自己的阅读理解之中,感受当时中国人民受到严重迫害的情感。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还需要联系文本内容所涉及的社会环境与作者的个人经历,即鲁迅先生童年时期的生活趣事、青年时期的求学经历等等。这些事情对于鲁迅先生而言,是难忘的人与事,他所写的这篇文章就是对这些人与事的一种追忆。这个时候,学生就能够感受到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既有鲁迅先生对旧友与恩师的怀念心情,又有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环境下道德腐朽与教育标准歪倒的抨击。通过这样的课外阅读学习,学生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好一定的阅读理解技巧,并培养起自己对经典文学名著的阅读兴趣。
(二) 通过专题探究活动展开课外阅读学习
在初中语文教材的名著导读环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之中的“读书方法指导”和“专题探究”等内容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尤其是新课改与语文课程标准都倡导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并且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自主探究能力。而教材中的“读书方法指导”和“专题探究”等内容可以辅助教师完成上述的教学任务,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名著导读环节中推荐了
《西游记》这一经典的长篇文学名著,教材中的“读书方法指导”指出学生可以采用精读和跳读的方法来进行阅读。其中,精读就是要让学生择取其中的精彩内容,对其进行深入的阅读,要求学生能够在精读的过程中掌握好文本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方法等等;而跳读就是学生可以不依次序,跨越章节来进行阅读。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专题探究学习,可涵括“取经故事会”“话说唐僧师徒”“创作新故事”。在“取经故事会”这一专题的探究学习中,学生可精选《西游记》中的某个精彩故事,对其进行精读,在掌握其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其语言结构和写作方法。而“话说唐僧师徒”这一专题可采取跳读的方法,即泛选一些故事情节,来谈一谈学生对唐僧师徒的看法。在“创作新故事”这一专题的探究学习中,学生可对作品中某些意犹未尽的情节进行补写,写出新的故事内容,可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 引导学生对名著作品进行自主的阅读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是新时期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而在初中语文教材名著导读环节的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课外文学名著的阅读兴趣。比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环节推荐的《骆驼祥子》这一文学名著的课外阅读教学指导中,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圈点和批注这一阅读方法来进行自主阅读,并探究以下的一些问题:(1)祥子的人物形象是怎样的?请圈出关键的语句。(2)祥子命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请在书本中划出来,并进行详细的分析。(3)“洋车夫”又是怎样的角色?文章中是如何描述的?你是如何看待“洋车夫”的?(4)这篇文章有独特的“京味儿”,哪里体现出来了?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探究这些主要的问题,可以很好地提高课外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五、 结语
总而言之,名著导读环节中提及的文学名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感受到晦涩难懂,但是却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阅读,提高学生对名著内容的阅读理解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针对教材中名著导读环节内容,为学生提供正确的阅读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尹云.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之名著阅读[J].学周刊,2018(30):122-123.
[2]宋桂林.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江西教育,2018(29):67-68.
[3]程华.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模式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8(40):51.
作者简介:
陈艳清,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荆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