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老师上课前必须对将要发生的教学行为有所准备和设计,这关系到了整节课的教学效率。本文是对经典名篇《春酒》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情怀;2.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文中的细节和传神词语,领悟文章的意蕴;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的热情,发现并领略生活的诗意。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文章的传神语言及细节描写;2.领会文章在素淡的文字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学生漫谈过年的时候有哪些风俗习惯导入:“过年少不了一样东西,那就是酒,相信大家还记得家人团圆时共饮的温馨。其实在中国的文化中,酒承载了太多的感情。可以说不同的人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境在一杯酒里寄托的感情是不一样的。那么台湾著名作家琦君在一杯春酒里寄托了怎样的情感呢?”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决字词。2.文章以《春酒》为题,什么是春酒呢?3.找出本文文眼。
当时作者在美国定居,有人给琦君出了这样的主意,如果将琦君家乡的水空运过来,用当年琦君母亲的配方重新酿制,能不能喝出当年的味道?
学生朗读最后一段谈看法,教师小结:身处他乡,固然很难找到真正的家醅,但是更难找到的不是家醅,而是那种与春酒密切关联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情,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母亲已经离她而去,无拘无束的童年也一去不复返,淳朴善良的乡邻也是隔山隔水,就是如法炮制的春酒也没有了往日的滋味。这时,怎能不让她发出感慨:到哪里去寻找真正的家醅呢?我们还是到她的文章里去寻找吧。
(三)研读课文,品味细节
春酒是童心酒、母亲酒、乡情酒。童年的天真和快乐,母亲的贤惠和慈爱,人情的淳厚与温馨……这些浓浓的家乡味是通过许多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
A.关于童年的细节:
(1)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2)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3)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4)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这些生动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童年的快乐,那是记忆中最美好、最甜蜜的记忆。那么最值得作者怀念的人是谁呢?
B.关于母亲的细节:
(1)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2)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颖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樣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3)“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
……爱原来如此豁达,母亲的聪明能干,勤劳善良、温柔慈爱,热情好客。这正是中华民族女性的传统美德,它承载了琦君对故乡最温情的怀念。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同样难以忘记的还有故乡的风俗人情。
C.关于风俗人情的细节: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
……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像人的淳朴厚道,在春酒会酒席上不断氤氲开来,弥漫成浓浓的人情美风俗美。
(四)追本溯源,了解作者
琦君:生于温州,少年时代随家迁至台湾,后定居美国。《春酒》中她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这种对家乡味的眷恋就是乡愁啊。临终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着:“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啊……”朦胧中,她的眼前也许会再次浮现出那杯春酒,那些人,那些事,还有那山高水远的家乡……文章最后的一声叹息,蕴含着作者多少思念,多少感伤,多少眷恋,多少无奈啊!请大家体会这样的感情朗读结尾。
结语
故乡是许多人心里魂牵梦绕的地方,汪曾祺对家乡端午节的鸭蛋念念不忘,鲁迅对社戏里吃过的罗汉豆回味无穷,台湾著名作家琦君对远离了几十年故乡的思念却是一杯的“春酒”,这就是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故乡情结,它已经成了具有强烈凝聚力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根,精神之根。 老师相信,在你的记忆中,肯定有一样东西,一点点,就能醉你到如今, 有一种情,一点点, 就能牵动你的心,有一些人,虽然离去,但你永远难忘他的身影,有一些事,虽然遥远,却又总是那么温馨…… 那么最能引发你的故园情怀的会是什么呢?
作者简介:单英明,女,1969年生,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东联现代中学。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情怀;2.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文中的细节和传神词语,领悟文章的意蕴;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的热情,发现并领略生活的诗意。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文章的传神语言及细节描写;2.领会文章在素淡的文字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学生漫谈过年的时候有哪些风俗习惯导入:“过年少不了一样东西,那就是酒,相信大家还记得家人团圆时共饮的温馨。其实在中国的文化中,酒承载了太多的感情。可以说不同的人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境在一杯酒里寄托的感情是不一样的。那么台湾著名作家琦君在一杯春酒里寄托了怎样的情感呢?”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决字词。2.文章以《春酒》为题,什么是春酒呢?3.找出本文文眼。
当时作者在美国定居,有人给琦君出了这样的主意,如果将琦君家乡的水空运过来,用当年琦君母亲的配方重新酿制,能不能喝出当年的味道?
学生朗读最后一段谈看法,教师小结:身处他乡,固然很难找到真正的家醅,但是更难找到的不是家醅,而是那种与春酒密切关联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情,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母亲已经离她而去,无拘无束的童年也一去不复返,淳朴善良的乡邻也是隔山隔水,就是如法炮制的春酒也没有了往日的滋味。这时,怎能不让她发出感慨:到哪里去寻找真正的家醅呢?我们还是到她的文章里去寻找吧。
(三)研读课文,品味细节
春酒是童心酒、母亲酒、乡情酒。童年的天真和快乐,母亲的贤惠和慈爱,人情的淳厚与温馨……这些浓浓的家乡味是通过许多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
A.关于童年的细节:
(1)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2)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3)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4)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这些生动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童年的快乐,那是记忆中最美好、最甜蜜的记忆。那么最值得作者怀念的人是谁呢?
B.关于母亲的细节:
(1)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2)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颖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樣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3)“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
……爱原来如此豁达,母亲的聪明能干,勤劳善良、温柔慈爱,热情好客。这正是中华民族女性的传统美德,它承载了琦君对故乡最温情的怀念。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同样难以忘记的还有故乡的风俗人情。
C.关于风俗人情的细节: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
……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像人的淳朴厚道,在春酒会酒席上不断氤氲开来,弥漫成浓浓的人情美风俗美。
(四)追本溯源,了解作者
琦君:生于温州,少年时代随家迁至台湾,后定居美国。《春酒》中她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这种对家乡味的眷恋就是乡愁啊。临终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着:“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啊……”朦胧中,她的眼前也许会再次浮现出那杯春酒,那些人,那些事,还有那山高水远的家乡……文章最后的一声叹息,蕴含着作者多少思念,多少感伤,多少眷恋,多少无奈啊!请大家体会这样的感情朗读结尾。
结语
故乡是许多人心里魂牵梦绕的地方,汪曾祺对家乡端午节的鸭蛋念念不忘,鲁迅对社戏里吃过的罗汉豆回味无穷,台湾著名作家琦君对远离了几十年故乡的思念却是一杯的“春酒”,这就是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故乡情结,它已经成了具有强烈凝聚力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根,精神之根。 老师相信,在你的记忆中,肯定有一样东西,一点点,就能醉你到如今, 有一种情,一点点, 就能牵动你的心,有一些人,虽然离去,但你永远难忘他的身影,有一些事,虽然遥远,却又总是那么温馨…… 那么最能引发你的故园情怀的会是什么呢?
作者简介:单英明,女,1969年生,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东联现代中学。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