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先贤智慧的结晶,是对历代治乱兴亡、生产生活的总结。在历史教学中,天然地会涉及传统文化,历史课成为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第一平台。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立足教学实践,从优化教师队伍、创设教学情境、结合实际生活三个方面,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 传统文化 教学策略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只有正视历史,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建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一分子。
一、优化教师队伍,转变教育理念
教师要顺应时代的改变,响应时代的号召,转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手段,让历史课堂焕然一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首先要求教师本身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给学生一杯水的前提是教师要有一桶水。因此,要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转变教学理念。
初中历史教学需要跟随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一味地墨守成规只会导致课堂质量降低。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没有概念,在日常授课中自然无法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因此学校要定期举办历史教学讲座,邀请知名学者进行教师培训。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只有不断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才能让初中历史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二、创设传统文化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程设计环节要预先设计多种教学情境,以便更好地融入传统文化知识。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需要教师提前铺垫,而创设传统文化教学情境就是最好的铺垫方法。首先,教师要改造教室等外部环境因素,利用学校提供的班级活动资金购买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贴图在教室内张贴悬挂。给学生一种传统文化因素随处可见的感觉,在这种外部环境条件的熏陶下,学生開始注意到中华传统文化并产生兴趣,这是成功的开始。
教师在日常授课中要经常将历史课程内容与中华传统文化进行联动,频繁提及并适当讲解,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引导他们自行寻找相应的内容。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创设传统文化教学情境,使学生听课如身临其境。例如讲解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时,可以通过介绍几则林则徐的趣味小故事来完善林则徐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对这个民族英雄有完整的认识。可以选择林则徐留给子孙的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通过向学生介绍林则徐的生平事迹,不仅让学生对民族英雄有了更多地了解,还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印象。教师借助林则徐的这副劝诫后人的对联,可以提及晚清的又一官员曾国藩也汲汲于理家治国。将这些历史人物联系起来,通过历史名人达到介绍传统文化的目的,让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显得不那么突兀。
三、传统文化渗透教学要结合实际生活
教师要将传承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经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传统文化的
传承。
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中涉及的传统文化推及到日常生活中,例如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学生不仅能在中学生行为守则中找到礼仪的痕迹,还能通过传统文化印证礼仪的由来和沿袭。同时向学生举例,古代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其中的《礼》就指的是礼仪、制度。
在历史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不能急于求成,教师要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推荐阅读相应的经典,可以向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推荐《三字经》,向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推荐《千字文》,向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推荐《论语》。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来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传统文化。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学生真正见识到古代流传下来的文物,历史的气息已可触可感。教师可定期举办传统文化知识比赛,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或个人身份参与其中,将比赛分成个人赛和团体赛两项,团体赛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而个人赛是为了突出榜样的力量。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充当裁判的角色,根据学生竞赛回答的内容调整课程设计,根据比赛选手的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程度做出大体判断。以小组为单位的团体赛旨在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要求学生以集体为中心,放弃个人英雄主义,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每个学生在比赛中都能发挥一定的作用,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有的学生习惯于为小组默默奉献,有的学生则更善于为小组“上阵厮杀”,无论比赛结果输赢,每个学生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丰厚收获。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长时间地铺垫和不间断地渗透。教师要有耐心,要坚持,揠苗助长、急于求成是做不得的。教师要立足初中历史教材,深度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追求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同时也要注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为祖国现代化培养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绍文《初中历史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分析》,《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51期。
[2] 俞新三、马忠梅《初中历史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之我见》,《内蒙古教育》2019年第29期。
[3] 许白爽《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影响》,《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31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 传统文化 教学策略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只有正视历史,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建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一分子。
一、优化教师队伍,转变教育理念
教师要顺应时代的改变,响应时代的号召,转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手段,让历史课堂焕然一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首先要求教师本身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给学生一杯水的前提是教师要有一桶水。因此,要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转变教学理念。
初中历史教学需要跟随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一味地墨守成规只会导致课堂质量降低。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没有概念,在日常授课中自然无法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因此学校要定期举办历史教学讲座,邀请知名学者进行教师培训。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只有不断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才能让初中历史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二、创设传统文化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程设计环节要预先设计多种教学情境,以便更好地融入传统文化知识。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需要教师提前铺垫,而创设传统文化教学情境就是最好的铺垫方法。首先,教师要改造教室等外部环境因素,利用学校提供的班级活动资金购买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贴图在教室内张贴悬挂。给学生一种传统文化因素随处可见的感觉,在这种外部环境条件的熏陶下,学生開始注意到中华传统文化并产生兴趣,这是成功的开始。
教师在日常授课中要经常将历史课程内容与中华传统文化进行联动,频繁提及并适当讲解,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引导他们自行寻找相应的内容。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创设传统文化教学情境,使学生听课如身临其境。例如讲解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时,可以通过介绍几则林则徐的趣味小故事来完善林则徐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对这个民族英雄有完整的认识。可以选择林则徐留给子孙的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通过向学生介绍林则徐的生平事迹,不仅让学生对民族英雄有了更多地了解,还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印象。教师借助林则徐的这副劝诫后人的对联,可以提及晚清的又一官员曾国藩也汲汲于理家治国。将这些历史人物联系起来,通过历史名人达到介绍传统文化的目的,让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显得不那么突兀。
三、传统文化渗透教学要结合实际生活
教师要将传承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经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传统文化的
传承。
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中涉及的传统文化推及到日常生活中,例如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学生不仅能在中学生行为守则中找到礼仪的痕迹,还能通过传统文化印证礼仪的由来和沿袭。同时向学生举例,古代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其中的《礼》就指的是礼仪、制度。
在历史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不能急于求成,教师要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推荐阅读相应的经典,可以向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推荐《三字经》,向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推荐《千字文》,向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推荐《论语》。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来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传统文化。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学生真正见识到古代流传下来的文物,历史的气息已可触可感。教师可定期举办传统文化知识比赛,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或个人身份参与其中,将比赛分成个人赛和团体赛两项,团体赛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而个人赛是为了突出榜样的力量。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充当裁判的角色,根据学生竞赛回答的内容调整课程设计,根据比赛选手的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程度做出大体判断。以小组为单位的团体赛旨在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要求学生以集体为中心,放弃个人英雄主义,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每个学生在比赛中都能发挥一定的作用,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有的学生习惯于为小组默默奉献,有的学生则更善于为小组“上阵厮杀”,无论比赛结果输赢,每个学生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丰厚收获。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长时间地铺垫和不间断地渗透。教师要有耐心,要坚持,揠苗助长、急于求成是做不得的。教师要立足初中历史教材,深度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追求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同时也要注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为祖国现代化培养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绍文《初中历史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分析》,《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51期。
[2] 俞新三、马忠梅《初中历史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之我见》,《内蒙古教育》2019年第29期。
[3] 许白爽《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影响》,《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