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tha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想让学生做一个高尚的、有用的人,语文学科还需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基础知识等教育,正因为如此,语文学科以它自身特点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中发挥出别的科目不可以比拟的优势。本文就是从以情激情,情感共鸣;展开想象,熏陶美感;品味诵读,体验美感;在写作教学中贯穿美育等教学方面来论述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共鸣 素质教育
  语文学科目前是中小学生学校教育的主要学科,人们把语文学科教育实施活动称作“语文教学”。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辩证统一。“陶冶要美的情感”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的要求。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手段的不断更新,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化素质教育,人类精神文化对语文教学过程的广泛渗透,语文教学应该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以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从德、智、体、美、劳等五方面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爱美情感,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呢?
  一、 以情激情,情感共鸣
  情感是对人生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反映,或者说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它在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激发人的认知活动,以及陶冶人的情操上有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是学生认知的对象,教师对事物所持有的态度是学生感情爱憎的天码,没有情感的教学是刻板的毫无力气的技能教学。因此教师在语文的教学中应把自己置于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的位置,以教师的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使教师的情感成为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催化剂。德国一位教育家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动、唤醒、鼓舞。”因此,教师必须对课文咀嚼品尝,把握其感脉搏,设法将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有效地迁移给学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1、拨动情感之弦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心灵上。要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炫。首先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老师让学生读、说、写练习,引导他们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自由发挥,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这样他们就不会处于被动状态。其次,重情。语言不是无情物,老师要善于把课文中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传递到学生心灵上。教师备课深味文中情意,教课时情注其中,文字就变成有生命的符号,能给人以教育,以鼓舞、以力量。教师精辟的见解、高尚的情操带着感情教带给学生去阅读、思考等。这样学生的心田得到滋润,主动学语文的劲头就会倍增。
  2、投入情感教学
  投入情感是一个生活态度的问题,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是取决于一个教师的思想认识的提高和生活的提高。所以,教师要重视情感在认知过程中的强化调节功能。目前,我们的教科书多半还是板着面孔,说着很久很久以前的事,这是远离学生的生活,缺乏趣味性的情感。在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教学时,我出色的朗读,把“抗日”精神带进了教室的每个角落,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并产生一种强烈的“涅槃”后再新生的渴望,让学生懂得:人和能量来自于对祖国的热爱,社会可以在涅槃中新生。教师以充沛的精力、生动的语言、深切的情感讲课,引起了学生情绪的共鸣。可见,教师的活动是教师向学生输入知识信息和情感信息的统一过程。学生对这一课不仅记忆深刻,而且诱发了学生去阅读艾青的《大堰河,我的母亲》诗的强烈愿望。相反,教学中教师的神情冷漠,只是讲述作者、时代背景和段落大意,就会增加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学生会始终视你为没有血肉的陌生人,学生对老师、对所学学科的情感态度,往往左右他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兴趣程度,并间接影响他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语文教学呼唤情感,这样才能以情激情,情感共鸣,学生美好的心灵渗透着爱美的情感。
  二、展开想像,熏陶美感
  所谓想像,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这些形象是已积累的知觉材料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展开想象,欣赏作品中的美感呢?
  1、明确目标。
  布鲁姆说:“如果不想在不甚重要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和精力,那么明确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讲述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先制定了教学目标,从认知领域到情感领域识记、理解、分析到综合分析,使学生学习有明确的指向性和集中性。这课学习目标是:(1)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2)朴实有语言饱含深情,在叙事中结合抒情。(3)关键语句的含义。在明确学习目标后,课堂上就有计划对学生输灌知识,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美育方面的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好的作品往往以富有诗情画意的景、情、趣、理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令读者与之产生共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在《背影》一文中,只用极简练的背影轮廓画,创造出一种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给人以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于是,我明确制定以上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这幅淡淡的背影轮廓中去想这位进入暮年、老态龙钟的父亲为给儿子买橘子努力挣扎攀月台时吃力的神态,或咬牙使劲,或汗溢面颊,想见其甘为儿子奔波的情怀,以背影中似乎还可以想象“父亲”家道日衰的过去,或他离“大去之期不远“的未来。进而联想到千万知识分子困顿的生活状况以及当时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另外,以《背影》中父送子上车,为父子买橘子的平凡小事所表现父对子的至亲至爱的亲情,激发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父母平时对他们的钟爱,增进对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3、挖掘教育内容
  联系学生生活,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以而到达净化学生的心灵之目的。如《三峡》一文写水的“湍急”、“清澈”的内容。在教学上,首先,从方法上本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原则,让学生在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全文,并读懂每个段落,然后合并归纳:作者是怎样围绕三峡山水的疾、清的特点来写。接着启发学生想象长江水面宽阔急速以及长江两岸雄伟景观。这样激发学生对山水的热爱,扩展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三、 品味诵读,体验美感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不仅有利于语言学习,提高口头语表达水平,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理解、想象、联想能力的提高。更能体会文章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让学生真正从感性上、整体上认识,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
  1、把握基调
  把握基调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领悟文章的内蕴情感,必须要把握文章的基调。有些课文感情直白,基调容易把握。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朗读基调就很明显—轻松、愉快、活泼。而另一篇散文《背影》就属于后一种情况,学生能从课文中看出作者所写的是父子之间的感情,但往往体会不到写作此文时的心情,这就很难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因此,在讲读此文时,首先要介绍作者的家境及作者写作时的心情,引导学生讨论决定文章的朗读基调—深沉、舒暖、略带凄凉而充满深情。还有些文章感情富于变化,朗读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变化基调。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上闋是描述北国风光图则应是激昂、奋进的语调。把握朗读基调不只有利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还有利于感知语言的美感等等。
  2、读出感受
  一篇文章的朗读基调确定后,还要仔细揣摩文章的思想情感并由此获得自己的真切感受。这种感受获得并不排除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默读。有了一定的感受再去朗读,通过有声语言表现出自己的感受来,便会进一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任何一篇文章,它的语言背后总包含着丰富的形象,在朗读过程中,把文章的文字叙述转化为自己想象中的画面。画面越清晰,感受越深刻。如在余光中的《乡愁》教学时,运用先制定好课件,学生边读,边展现画面,不仅表现了诗人的思想情感,还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再如读《伊索寓言》中的《蚊子和狮子》一文,学生在默读中形成了对蚊子和狮子的不同语言感受出寓言的主旨和特点。这样,学生从文学欣赏作品中得到一种美的熏陶,培养出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3、读出节奏
  文章的节奏,包括语句的停顿、语速的快慢和重音的体现等。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是语句流畅,朗读上口,让学生更好的体现文章的语言美。尤其是诗歌单元的教学表现特别明显,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诗,朗读全诗时,朗读的节奏及音韵按音节划分节奏如下: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定然是/不甚/宽广。
  天上的/明显现了,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定然/在/天街/闲游。
  街市/陈列的/一些/物品,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例如在第一节诗中,诗人面对黑夜看到民什么呢?明确:登高远望,看到了暗空无数街灯点缀其间,像是夜空中的无数明星,抬头望星空,无数明星同样像是地上无数的街灯。这一节,诗人把“街灯”比喻成“明星”,又把“明星”比喻成“街灯”,由近而远,再由远而近,形成一种循环复沓的诗美。而有的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却漏掉了一个字“是”字,请同学们想一想:“是”字可有可无吗?明确:“好像”后加一个“是”字,凑足音节,使其更舒展,同时更能表达作者赞赏的口吻。因此,把握音节,读出节奏,才能真正陶冶美的情操。
  四、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贯穿美育
  传统作文教学大多强调“立意”之重要。然而,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立意固然很重要,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讲,亟待解决的还是他们作文“言之无物”这一问题。如果不使学生从根本上摆脱下笔无言的苦脑,“立意”又从何谈起。因此我认为提高学生写作时的根本途经,在于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善于发现美的事物,从而陶冶他们美好的心灵情操,并将这种情倾注在自己的文章中。
  1、对自然环境的欣赏
  自然环境对人格有一定的影响,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人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初中学生每天“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把他们局限在一个小天地里,犹如井底之蛙,视野中只有自己头顶的那片蓝天。忙碌的学生生活,使得他们无暇顾及外面的世界,所以欣赏大自然的美,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为了尽可能够地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风光,近年来,只要有时间,有机会,我就要带领他们出去观赏,让他们将每一处的优美景点记录下来,并写成作文。优美的自然环境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他们美的感情,最重要的是他们作文有了可写之物,于是一篇好的作文便不断地从他们笔端溢出,这样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2、善于观察事物
  观察是写作的一种基本功,通过观察可以增进对客观事物的了解,还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多角度多方位地观察事物,以便多侧面多层次地感知对象的形象美。苏东坡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记得初二级有次作文,在学了抒情散文之后,我便出了一道作文题《观日落》,我看到许多学生皱起了眉头,因为他们心目中觉得落日太普通了,它的落日又美哪里。于是,我叫学生那天仔细观察落日前后之状况。后来,有一个学生结尾之中这样写着“……夕阳收去他最后的余晖,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好像一位含羞的少女。面对夕阳美景我不禁深深吸了一口气,由衷地赞叹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叫学生去观赏不但使学生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更重要是让他们认识到美就在自己的身边。
  3、须重视思想训练
  思想认识的提高,首先取决于道德教育的社会大环境,以及由此而派生的种种思想教育手段,而作文的思想训练与作文的训练是同步的。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反映生活,既是作文的过程,也是提高思想认识的过程。由于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因此,提高思想认识的前提是热爱生活,留心生活。学生的生活态度不仅反映在平时,也是反映在作文的字里行间。作为教育者,时时留心学生的生活态度、思想动向,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有追求,有向往,他们不乏热情但难以持久。如社会形式不断变化的“热点”有“贺卡热”、“电脑热”,乃至“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等等。学生关心这些“热点”,不是一味贬抑,也不简单地推波助澜。作文取材于这种学生关注的“热点”,应加以正确引导,本身就是切实有效思想训练。
  总之,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并在教学注意引导学生从美育的角度去领会思想内容,通过创设美的教学气氛,再现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让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培养了他们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国良著:《现代语文教育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教育心理学》、《美学》
  [3] 《特级教师论教书育人》1999年广东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合作学习是指几位异质性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进行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性,有针对性的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指导,通过小组合作,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其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关键词:分层教学 小学音乐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性,有针对性的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其原有
作为一名普通一线教师,在审视社会的现实时,我也不时的在拷问自己的心灵,我要做一名什么样的教师?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我生存的价值和追求的是什么?我希望谁来给予我以荣誉和桂冠?  当今时代是一个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人口众多、思想开放、思维多元、信息迅即的时代。我们的周围时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私欲的膨胀,物欲的横流,我们也避免不了的被裹狭其中。不同地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也在相互之间碰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世界是丰富多姿的,生命是多彩斑斓的,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也是各不相同的。因而,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必须尊重生命、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避免“粗暴式”、“模式化”管理成为束缚学生自由舞蹈的镣铐,让每一个生命得到自由舒展和绚丽绽放。  尊重生命之道的“道”即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德育工作、班级管理的密钥即生态:围绕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摘 要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一节为例,探讨问题教学法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阐述该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实课程目标,体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 问题教学 问题设计 课堂教学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以人教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注重焕发学生的活力,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信心学习,成为新课程教学的一个最重要方面。  【关键词】高中美术技法课 积极性 主动性  瑞士近代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美术教学中,兴趣同样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而《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其宗旨是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引导,发展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摄取生活中的精典材料,让学生通过内心的体验来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通过对情操的陶冶,让
为了有效地促进和把握生成,教师要不断地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信息,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对价值不大的信息和问题,要及时地排除和处理,使课堂教学回到预设和有效的轨道上来,以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使教学活动成为生成教学智慧和增强实践能力的过程。  一、在多元解读中生成  阅读教学中“多元解读”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是指阅读个体对文本有多种的
摘要:本文针对任职教育,简要叙述了任职教育下要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建立的课程标準以及要采取的评价体系,对提高任职教育的认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任职教育 培养目标 课程标准 评价体系  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型,是摆在军队院校面前一个紧迫而崭新的时代课题,如何搞好任职教育,是每个教员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任职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能够做好的事情,搞好任职教育就要解决好几个问题。
阅读是一种知识技能。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过去一般认为语文课的阅读是学习本国和外国的文学作品,掌握文学知识,是学生受到文学的熏陶,从而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而现在许多国家都认识到,语文科的阅读教学主要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有关的阅读技术。这些能力和技术,其实也理所当然的包括了文学作品欣赏和评价能力。阅读一篇课文,从字面意思到内在联系,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这些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只有依
面对“观众”五个年头了。铃声响起、观众离席、“演员”卸装……我不是演员,但每演完一幕会在卸装时对着教案回想自己刚才的表演,面对求知若渴的眼神,心中涌起的是轻松、满足,或是还有些许遗憾呢?似乎都有。如何让课堂少一些遗憾多一些精彩呢?专家说:年轻教师的课堂需要打磨,这样方能有更好的表现。为了4月20号的公开表演,这次一定要做好十足的磨课准备。  一、磨教学目标  角是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