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美育成为了教育体系中的“重头戏”。以“面向人人”为代表的美育理念犹如一缕春风,给教育的园林带来了生机。广大教师越来越意识到:美育应该面向人人,大力促进人人发展。然而,就目前班级合唱教学而言,很多学生并没有从根本上领略音乐之美。如果不能有效补齐这一短板,那么就不能真正地落实“面向人人”之理念。对此,本文以小学班级合唱为例,就“面向人人”美育理念下的班级合唱教学优化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美育;小学音乐;合唱教学
美育,不仅仅是使学生能够吹拉弹唱,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深层次的综合素养,也就是审美与人文素养。因此,音乐教师应该把班级合唱教学与美育教育结合起来。然而,实际的小学班级合唱教学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知识传授多之,美育渗透少之;技能讲授多之,素养培育少之;面向少数多之,面向人人少之。如此一来,很多小学生受不到音乐的熏陶,得不到音乐的滋养。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当坚持“面向人人”的美育理念,把音乐带给班里的每一位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聆听音乐之美,感受音乐之妙。基于此,本文以小学班级合唱教学为例,就美育视野下班级合唱教学优化路径进行一番研究。
一、绽放多彩“情境花”,培育审美能力
班级合唱教学对于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合唱同一首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感受歌曲的旋律美、音符美,还能更好地感受音乐的画面美、词曲美、情感美。然而,就目前的小学班级合唱教学而言,教师往往不能有效地培育学生的审美素养。为了补齐这一短板,教师可以把情境教学法引入班级合唱教学中,使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进行合唱。如此一来,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合唱教学的画面美,还有利于学生在美好的情境中感受美、捕捉美、创造美。
例如,在对《长江之歌》进行班级合唱的时候,教师就创设了各种与长江有关情境。首先,教师对学生说:“今天,我们要合唱的歌曲是《长江之歌》。提到长江,你们了解多少呢?”在这一问题情境的激励下,学生就长江有关内容进行了讨论。其次教师创设了有关长江的视频情境。望着波涛汹涌,奔流向西的江水,学生的内心世界犹如此起彼伏的潮水一般,也发生着各种变化。再次,教师让学生聆听《长江之歌》,并引导学生分析这首歌曲的歌词美、曲调美、情感美。如此一来,在这样的班级合唱中,學生所收获到的不仅仅是合唱的方法,还有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绘制学科“相交线”,培育人文素养
班级合唱教学不只是教会学生吹拉弹唱,还要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育。只有这样,才能把美育教育落实落细。但是,在实际的小学班级合唱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即便教师突然心血来潮,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育。但是,这种培育往往是蜻蜓点水、浮皮潦草的,没有触及到本质。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把“跨学科”的理念渗透到班级合唱教学之中,使不同学科的内容相互交织,有机融合,从而编织一条条不同学科相互交叉的“平行线”,进而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有效的培育。
例如,在引导学生对《枫桥夜泊》这首歌曲进行班级合唱的时候,教师就适当地利用了“跨学科”之方法。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聆听寒山寺的阵阵厚重的钟声,并让学生说一说与寒山寺有关的一首古诗。于是,学生想到了《枫桥夜泊》。其次,教师对学生说:“今天我们以合唱的形式来唱一唱《枫桥夜泊》。不过在合唱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些与《枫桥夜泊》这首歌曲有关内容。”于是,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了如下内容:【寒山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向学生介绍了以寺庙为代表的古建筑文化。【诗人情】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分析了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思念之中裹挟着无尽的清愁,孤苦之中夹带着无数的悲楚。于是,这对学生正确地把握这首歌曲的情感基调具有引导作用。这能使学生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唱出真情实感来。【文化之传播】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向学生讲述了《枫桥夜泊》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此外,教师让学生欣赏了《深山藏古寺》的古画。等把这些环节做好做足后,教师让学生聆听了《枫桥夜泊》的合唱曲,并引导学生以多声部的形式进行合唱。在合唱的过程中,学生唱出了一种凄凉之感,更唱出了一种共鸣之情。总之,在这样的班级合唱中,教师通过把语文、建筑、绘画等知识恰当地融入合唱之中,有效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培育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组建小组“合唱圈”,培育合作意识
音乐具有多种演唱形式。独唱有之,对唱有之,三人唱有之,班级合唱亦有之。其中,班级合唱这种形式具有其他演唱形式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从理论上讲,班级合唱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感、友谊感,也能培育学生的团结合作的意识。然而,在实际的小学班级合唱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有效地发挥合唱这一形式的好处与意义。久而久之,合唱成了一种“滥竽充数”的演唱形式了。这样一来,班级合唱教学的育人功能就不能得以充分发挥出来。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组建小组“合唱圈”,使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唱的练习。如此一来,同伴之间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亲密关系。于是乎,“合作”的种子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渐渐发芽,开花……
例如,在《难忘今宵》的班级合唱教学中,教师就组建了小组“合唱圈”。首先,教师向学生播放了《难忘今宵》的合唱曲,让学生认真地聆听。其次,教师从旋律、音准、换声、转韵、高低音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合唱。当学生掌握了有关这首歌曲的最基本的合唱技巧后,教师就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练习《难忘今宵》的合唱。在小组合作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指正,互相帮助。他们很快地掌握了这首歌曲的唱法。再次,为了检验各个小组的演唱情况,教师让所有小组轮流合唱《难忘今宵》这首歌曲。在班级合唱的过程中,几乎每一个小组都唱出了一种深深的留恋之情,一种浓浓的默契之感。
综上所述,班级合唱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进行不同学科的融合,培育了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组建小组“合唱圈”,培育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促进了美育理念在班级合唱教学中的渗透,进而使学生在音乐的殿堂中拥抱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谢国刚.让童声合唱拨动学生艺术的心弦——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的实践探索[J].北方音乐,2020(15):155-156.
[2]陈家全.谈班级合唱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为例[J].中小学音乐教育,2020(08):24 29-30.
[3]郑雨昕.关于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的有效分析与探究[J].考试周刊,2019(68):180.
【关键词】美育;小学音乐;合唱教学
美育,不仅仅是使学生能够吹拉弹唱,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深层次的综合素养,也就是审美与人文素养。因此,音乐教师应该把班级合唱教学与美育教育结合起来。然而,实际的小学班级合唱教学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知识传授多之,美育渗透少之;技能讲授多之,素养培育少之;面向少数多之,面向人人少之。如此一来,很多小学生受不到音乐的熏陶,得不到音乐的滋养。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当坚持“面向人人”的美育理念,把音乐带给班里的每一位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聆听音乐之美,感受音乐之妙。基于此,本文以小学班级合唱教学为例,就美育视野下班级合唱教学优化路径进行一番研究。
一、绽放多彩“情境花”,培育审美能力
班级合唱教学对于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合唱同一首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感受歌曲的旋律美、音符美,还能更好地感受音乐的画面美、词曲美、情感美。然而,就目前的小学班级合唱教学而言,教师往往不能有效地培育学生的审美素养。为了补齐这一短板,教师可以把情境教学法引入班级合唱教学中,使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进行合唱。如此一来,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合唱教学的画面美,还有利于学生在美好的情境中感受美、捕捉美、创造美。
例如,在对《长江之歌》进行班级合唱的时候,教师就创设了各种与长江有关情境。首先,教师对学生说:“今天,我们要合唱的歌曲是《长江之歌》。提到长江,你们了解多少呢?”在这一问题情境的激励下,学生就长江有关内容进行了讨论。其次教师创设了有关长江的视频情境。望着波涛汹涌,奔流向西的江水,学生的内心世界犹如此起彼伏的潮水一般,也发生着各种变化。再次,教师让学生聆听《长江之歌》,并引导学生分析这首歌曲的歌词美、曲调美、情感美。如此一来,在这样的班级合唱中,學生所收获到的不仅仅是合唱的方法,还有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绘制学科“相交线”,培育人文素养
班级合唱教学不只是教会学生吹拉弹唱,还要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育。只有这样,才能把美育教育落实落细。但是,在实际的小学班级合唱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即便教师突然心血来潮,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育。但是,这种培育往往是蜻蜓点水、浮皮潦草的,没有触及到本质。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把“跨学科”的理念渗透到班级合唱教学之中,使不同学科的内容相互交织,有机融合,从而编织一条条不同学科相互交叉的“平行线”,进而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有效的培育。
例如,在引导学生对《枫桥夜泊》这首歌曲进行班级合唱的时候,教师就适当地利用了“跨学科”之方法。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聆听寒山寺的阵阵厚重的钟声,并让学生说一说与寒山寺有关的一首古诗。于是,学生想到了《枫桥夜泊》。其次,教师对学生说:“今天我们以合唱的形式来唱一唱《枫桥夜泊》。不过在合唱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些与《枫桥夜泊》这首歌曲有关内容。”于是,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了如下内容:【寒山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向学生介绍了以寺庙为代表的古建筑文化。【诗人情】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分析了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思念之中裹挟着无尽的清愁,孤苦之中夹带着无数的悲楚。于是,这对学生正确地把握这首歌曲的情感基调具有引导作用。这能使学生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唱出真情实感来。【文化之传播】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向学生讲述了《枫桥夜泊》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此外,教师让学生欣赏了《深山藏古寺》的古画。等把这些环节做好做足后,教师让学生聆听了《枫桥夜泊》的合唱曲,并引导学生以多声部的形式进行合唱。在合唱的过程中,学生唱出了一种凄凉之感,更唱出了一种共鸣之情。总之,在这样的班级合唱中,教师通过把语文、建筑、绘画等知识恰当地融入合唱之中,有效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培育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组建小组“合唱圈”,培育合作意识
音乐具有多种演唱形式。独唱有之,对唱有之,三人唱有之,班级合唱亦有之。其中,班级合唱这种形式具有其他演唱形式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从理论上讲,班级合唱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感、友谊感,也能培育学生的团结合作的意识。然而,在实际的小学班级合唱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有效地发挥合唱这一形式的好处与意义。久而久之,合唱成了一种“滥竽充数”的演唱形式了。这样一来,班级合唱教学的育人功能就不能得以充分发挥出来。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组建小组“合唱圈”,使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唱的练习。如此一来,同伴之间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亲密关系。于是乎,“合作”的种子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渐渐发芽,开花……
例如,在《难忘今宵》的班级合唱教学中,教师就组建了小组“合唱圈”。首先,教师向学生播放了《难忘今宵》的合唱曲,让学生认真地聆听。其次,教师从旋律、音准、换声、转韵、高低音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合唱。当学生掌握了有关这首歌曲的最基本的合唱技巧后,教师就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练习《难忘今宵》的合唱。在小组合作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指正,互相帮助。他们很快地掌握了这首歌曲的唱法。再次,为了检验各个小组的演唱情况,教师让所有小组轮流合唱《难忘今宵》这首歌曲。在班级合唱的过程中,几乎每一个小组都唱出了一种深深的留恋之情,一种浓浓的默契之感。
综上所述,班级合唱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进行不同学科的融合,培育了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组建小组“合唱圈”,培育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促进了美育理念在班级合唱教学中的渗透,进而使学生在音乐的殿堂中拥抱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谢国刚.让童声合唱拨动学生艺术的心弦——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的实践探索[J].北方音乐,2020(15):155-156.
[2]陈家全.谈班级合唱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为例[J].中小学音乐教育,2020(08):24 29-30.
[3]郑雨昕.关于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的有效分析与探究[J].考试周刊,2019(6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