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教师一定要了解、掌握学生运动心理负荷的变化,并抓住变化特点,切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材内容和学生生理、心理负荷。体育课的心理负荷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中所承受的心理刺激及心理耗能,它包括学生的情绪高低、意志的强弱及智力集中程度,是影响体育课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评价体育课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承受运动生理负荷,而且还要承受运动心理负荷,这是由体育课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运动心理负荷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完美个性的必要条件。要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完美发展,就必须要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心理负荷。而要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心理负荷,也就必然要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生理负荷,两者同步发生,不可分割,共同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
一、根据注意力变化的特点,合理安排学生的技术、技能学习和练习
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客体的指向和集中。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注意力,方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其对技术运动的记忆、思维和肌肉的感知能力。
在体育课开始时,教师就应重视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后的前20分钟相对稳定及较高,且高峰期是在第11分钟左右,随着课堂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步分散。所以教师在队列队训时,可重复几个口令,可通过队列变化法、数字反应法、信号刺激法或暗示提醒法等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把学生注意力迅速转移到教学中来。所以教师最好能在第7—11分钟讲解、示范,示范时一定要使学生知道应当看什么,应当怎样看,并能将自己的动作和示范的动作进行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为了便于学生仔细观察,还应抽出动作的特别部分,进行示范或作慢动作讲解,力图简明、生动,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以激发学生掌握此项技术动作的欲望,增长学生的注意时间。这样,方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二、注重学生的情绪变化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情绪高低,一般取决于学生的兴趣、生活习性和思想认识等。其中,兴趣起主要的决定作用,因为兴趣在体育教学和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重要推动力。只有对感兴趣的事物才能持久而集中地注意,从而保证清晰的感知、周密的思维和牢固的记忆,即使碰到困难也会努力克服,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然而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生活中培养起来的。要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得靠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
三、从学生的意志变化特点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强的意志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是一个重要任务。这种情况也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多种渠道教育、锻炼、培养而形成的。尤其是在体育锻炼和活动中,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坚强,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坚强意志的重要渠道之一。所以体育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技术、技能掌握,又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坚强意志的培养。学生在体育课中,其意志的表现特点是由弱到强,因为学生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得到从失败到成功的满足,从而推动了意志力的升华。因此,只有自己的不断成功和不断进步,才能令意志越来越坚强。体育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负荷变化特点,结合教材,加强学生学习掌握技术、技能和培养坚强意志的教育时机。例如,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对学生的意志变化了如指掌,在学生意志力差、不敢面对困难的时候,能通过各种技术、技能学习的得与失,来正确指导学生,引导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勇于探讨困难,勇于克服困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意志尽快升华。在学生的意志力达到高峰时,也适逢学生情绪的高峰期,教师就要抓住时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上,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放手让学生积极参加锻炼,体现体育的乐趣。在乐趣中增强其自我锻炼能力,以助于养成其终身锻炼的习惯,使学习的主体得到充分发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综合上述三点,体育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不但要备好教学大纲、备好教材、做好课前的大量准备工作等,还要在课前合理安排如何调节学生的心理负荷,这点才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在体育课中,学生的心理活动比较复杂,在教学过程中受到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考虑到各方面可能出现的因素外,最重要的还是抓住学生运动心理负荷变化的特点,也就是学生的情绪变化、注意力变化和意志变化的高峰期时期。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的练习内容和生理、心理负荷,重视思想教育,注意课中练习与休息的合理交替,懂得保持学生适宜的情绪及兴奋状态,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协调发展,促进其个性的不断完善,这才是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责任编辑 黄 晓)
一、根据注意力变化的特点,合理安排学生的技术、技能学习和练习
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客体的指向和集中。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注意力,方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其对技术运动的记忆、思维和肌肉的感知能力。
在体育课开始时,教师就应重视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后的前20分钟相对稳定及较高,且高峰期是在第11分钟左右,随着课堂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步分散。所以教师在队列队训时,可重复几个口令,可通过队列变化法、数字反应法、信号刺激法或暗示提醒法等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把学生注意力迅速转移到教学中来。所以教师最好能在第7—11分钟讲解、示范,示范时一定要使学生知道应当看什么,应当怎样看,并能将自己的动作和示范的动作进行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为了便于学生仔细观察,还应抽出动作的特别部分,进行示范或作慢动作讲解,力图简明、生动,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以激发学生掌握此项技术动作的欲望,增长学生的注意时间。这样,方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二、注重学生的情绪变化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情绪高低,一般取决于学生的兴趣、生活习性和思想认识等。其中,兴趣起主要的决定作用,因为兴趣在体育教学和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重要推动力。只有对感兴趣的事物才能持久而集中地注意,从而保证清晰的感知、周密的思维和牢固的记忆,即使碰到困难也会努力克服,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然而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生活中培养起来的。要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得靠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
三、从学生的意志变化特点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强的意志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是一个重要任务。这种情况也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多种渠道教育、锻炼、培养而形成的。尤其是在体育锻炼和活动中,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坚强,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坚强意志的重要渠道之一。所以体育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技术、技能掌握,又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坚强意志的培养。学生在体育课中,其意志的表现特点是由弱到强,因为学生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得到从失败到成功的满足,从而推动了意志力的升华。因此,只有自己的不断成功和不断进步,才能令意志越来越坚强。体育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负荷变化特点,结合教材,加强学生学习掌握技术、技能和培养坚强意志的教育时机。例如,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对学生的意志变化了如指掌,在学生意志力差、不敢面对困难的时候,能通过各种技术、技能学习的得与失,来正确指导学生,引导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勇于探讨困难,勇于克服困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意志尽快升华。在学生的意志力达到高峰时,也适逢学生情绪的高峰期,教师就要抓住时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上,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放手让学生积极参加锻炼,体现体育的乐趣。在乐趣中增强其自我锻炼能力,以助于养成其终身锻炼的习惯,使学习的主体得到充分发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综合上述三点,体育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不但要备好教学大纲、备好教材、做好课前的大量准备工作等,还要在课前合理安排如何调节学生的心理负荷,这点才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在体育课中,学生的心理活动比较复杂,在教学过程中受到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考虑到各方面可能出现的因素外,最重要的还是抓住学生运动心理负荷变化的特点,也就是学生的情绪变化、注意力变化和意志变化的高峰期时期。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的练习内容和生理、心理负荷,重视思想教育,注意课中练习与休息的合理交替,懂得保持学生适宜的情绪及兴奋状态,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协调发展,促进其个性的不断完善,这才是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