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如何调节学生心理负荷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教师一定要了解、掌握学生运动心理负荷的变化,并抓住变化特点,切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材内容和学生生理、心理负荷。体育课的心理负荷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中所承受的心理刺激及心理耗能,它包括学生的情绪高低、意志的强弱及智力集中程度,是影响体育课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评价体育课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承受运动生理负荷,而且还要承受运动心理负荷,这是由体育课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运动心理负荷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完美个性的必要条件。要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完美发展,就必须要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心理负荷。而要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心理负荷,也就必然要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生理负荷,两者同步发生,不可分割,共同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
  一、根据注意力变化的特点,合理安排学生的技术、技能学习和练习
  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客体的指向和集中。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注意力,方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其对技术运动的记忆、思维和肌肉的感知能力。
  在体育课开始时,教师就应重视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后的前20分钟相对稳定及较高,且高峰期是在第11分钟左右,随着课堂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步分散。所以教师在队列队训时,可重复几个口令,可通过队列变化法、数字反应法、信号刺激法或暗示提醒法等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把学生注意力迅速转移到教学中来。所以教师最好能在第7—11分钟讲解、示范,示范时一定要使学生知道应当看什么,应当怎样看,并能将自己的动作和示范的动作进行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为了便于学生仔细观察,还应抽出动作的特别部分,进行示范或作慢动作讲解,力图简明、生动,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以激发学生掌握此项技术动作的欲望,增长学生的注意时间。这样,方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二、注重学生的情绪变化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情绪高低,一般取决于学生的兴趣、生活习性和思想认识等。其中,兴趣起主要的决定作用,因为兴趣在体育教学和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重要推动力。只有对感兴趣的事物才能持久而集中地注意,从而保证清晰的感知、周密的思维和牢固的记忆,即使碰到困难也会努力克服,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然而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生活中培养起来的。要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得靠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
  三、从学生的意志变化特点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强的意志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是一个重要任务。这种情况也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多种渠道教育、锻炼、培养而形成的。尤其是在体育锻炼和活动中,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坚强,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坚强意志的重要渠道之一。所以体育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技术、技能掌握,又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坚强意志的培养。学生在体育课中,其意志的表现特点是由弱到强,因为学生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得到从失败到成功的满足,从而推动了意志力的升华。因此,只有自己的不断成功和不断进步,才能令意志越来越坚强。体育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负荷变化特点,结合教材,加强学生学习掌握技术、技能和培养坚强意志的教育时机。例如,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对学生的意志变化了如指掌,在学生意志力差、不敢面对困难的时候,能通过各种技术、技能学习的得与失,来正确指导学生,引导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勇于探讨困难,勇于克服困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意志尽快升华。在学生的意志力达到高峰时,也适逢学生情绪的高峰期,教师就要抓住时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上,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放手让学生积极参加锻炼,体现体育的乐趣。在乐趣中增强其自我锻炼能力,以助于养成其终身锻炼的习惯,使学习的主体得到充分发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综合上述三点,体育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不但要备好教学大纲、备好教材、做好课前的大量准备工作等,还要在课前合理安排如何调节学生的心理负荷,这点才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在体育课中,学生的心理活动比较复杂,在教学过程中受到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考虑到各方面可能出现的因素外,最重要的还是抓住学生运动心理负荷变化的特点,也就是学生的情绪变化、注意力变化和意志变化的高峰期时期。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的练习内容和生理、心理负荷,重视思想教育,注意课中练习与休息的合理交替,懂得保持学生适宜的情绪及兴奋状态,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协调发展,促进其个性的不断完善,这才是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责任编辑 黄 晓)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校和师生们对构建高效政治课堂的期望越来越大。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所谓高效课堂,主要是在45分钟课堂内,通过师生、生生的有效合作,尽可能以较少的时间投入取得教和学的高效率和高效用。  为什么要构建高效政治课堂呢?  首先,这是由政治学科特点决定的。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有些知识比较抽象、难懂,特别是哲学生活的内容;再加上学生(尤其是理科学生)不太重视这门课程,如果不采取高效务
地图是对地理信息空间的科学总结和归纳,是客观地理知识的具体反映。可以说,地图是地理学习的肢体语言。如果不能将地图与地理知识相结合,学生的地理素养就难以形成。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是口述、板书的形式,对学生的地图教学难以深入开展。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地图教学。在本文中,我就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与析图能力进行讨论
一、学情分析  在当今社会中,资源、环境、人口问题突出,对此初三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切身的体会,而且这些内容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在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科学等学科的课堂中都有涉及,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因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观还是比较淡薄,仍然普遍地存在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故需要升华其思想认识,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在行动上要进一步引导和
错误就意味着失败吗?如果视而不见,一错再错,那必然是失败;如果正视和直面它,查找出错误的病根并对症下药,那往往是通往成功的基石。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视错误,出错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好的课堂导入语可以为课堂增光添彩,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眼球,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非常关键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设计导入语,在适合学生学习和教学环境的双重条件下实现丰富、灵活、生动地导入教学。  一、借由讲故事,导入教学内容  初中生喜欢听故事,可以借由故事导入,使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教学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些课文就非常适合使用这样的方式
经过两个月试运行,11月26日,新中国第一条运河——湖北江汉运河正式通航。“1000吨级船舶走江汉运河太便捷经济了!”首次通行江汉运河的湖北省钟祥市阳光船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周
高中地理除了要担当素质教育的重要角色外,还要适应课程变化和升学任务,因而教学过程面临时间紧张、任务繁重的困难。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钻研有效教学的策略,保证新课程目标的实现。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有效教学策略的些许认识和感受。  一、树立有效教学的科学理念  (一)立足人文环境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人热衷于研究中西教育现状对比,他们抛开社会保障机制和教育投入的巨大差别
新课标提出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改革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发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积极寻求突破,通过有效手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一、采用精彩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精彩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地理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环节,精心设计导入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解析几何的要求有所降低。但在中考中解析几何压轴题的难度并没有减小,它主要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等价转化思想,体现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三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