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道德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合理渗透,对于优化社会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合理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提出了具体的教育指导方法,希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切实体现出生物的生态道德教育价值。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生物教学;生态道德教育
一、引言
生物属于自然科学中的基础性学科,是探究生物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的重要科学。生物学科中蕴含着大量对于学生开展生物态道德教育的素材,主要包含环境保护以及农林、环境卫生等各项知识点。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渗透生态道德教育,能够满足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同时能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多措并举,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价值观念,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提高学习技能,同时树立生态保护观念,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生物和环境生物的多样性,人类在力所能力的范围内应当有责任平衡人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生态道德教育在自然体系中的价值学说,属于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带领学生更好地思考如何调节人与不同生物群体间的道德伦理关系,在自然环境中更好地规范行为,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生态知识
生态文明属于先进的文明,生态道德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过程部分,建设生态文明主要是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确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道德能够使生态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平衡,所以在新时期开展教学指导工作中,教师必须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使学生树立生态道德意识。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时,必须要深入挖掘素材内容。生态道德教育并不是简单的雾霾遮住蓝天、熊猫是珍稀动物等内容,而是引导学生感受到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只是简单地讲口号,则难以取得实质性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深入挖掘生物知识,引导学生从表面到实质进行思考和感悟,正确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是有机整体,切记不能在自然环境中为所欲为。
例如学习食物链知识点时,可以先学习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应用多媒体播放该成语的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认识到古人便已认识到生物间存在“吃”和“被吃”的自然关系。通过开展丰富多元的教学活动,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探究食物链的构成与食物链特点,鼓励学生手绘食物链网。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学生会自主探究分析植物类与动物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以及在人类食物链中的各类复杂关系,正确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中的一切生物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环环相扣,无论哪一个环节存在问题,都会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深入挖掘教学素材,引导学生更好地思考探索,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生存与周围的环境密切相关。
三、教学贴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生态危机
生态道德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必须要确保教学内容贴合实际,从环保观念入手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教育,与学生共同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愈加严重,所以生物教师必须要充分重视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将枯燥的知识点变得贴合学生生活,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认识生产危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习惯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但是此种教学模式过于死板,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必须要确保知识贴合学生的真实生活,才能够让课堂活跃灵动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带领学生探究生态道德教育。由于环境问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当前环境问题就是经济快速发展而产生的后遗症,人类难以脱离自然独立生存。基于这一情况,教师要带领学生贴合生活,进行实践探索。
例如学习“人口的增长和控制”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贴合学生的生活,合理选择生物素材,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中国的春运以及节假曰旅游景点的人群。这些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人口众多给交通和旅游资源带来的压力。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带领学生深入思考探索:“同学们,人口过度增长,会对粮食、能源和水资源带来影响,所以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到控制人口增长对于环境、资源以及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合理的引导与点拨,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态危机,此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替代传统抽象的文字叙述,并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切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生态道德教育必须要贴合学生的生活观念,引导学生贯彻落实好相关理念,不断规范行为,提高综合素养。
四、结合教材内容,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长久以来,学生的德育教育受到了多方的关注,当前德育教育更加倾向人与他人以及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却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关系。所以在生物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生态道德知识点时,能选取的载体相对单一。教师必须要划分兴趣小组,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合理指导,鼓励学生对于人和生态环境等众多方面内容展开思想交流,鼓励学生自主创作。教师要深入挖掘校本课程,丰富教育载体,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在曰常生活当中要适当了解当前社会生态问题,重视生态问题,在曰常学习当中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将生物课堂与道德知识相互结合,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生态学习理念,也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树立学生的生态学习观念。
例如在学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动物在生态平衡当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生态圈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观念。教师可以以呼伦贝尔草原当中的兔子、绵羊和大灰狼作为教学案例:原本人们认为大灰狼会危害羊群,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人们就通过狩猎的形式来捕杀狼群,导致狼群的数量急剧减少。但是由于狼群减少,兔子数量急剧增长,兔子是食草性动物,往往会和羊争夺草原上的草料,造成草场的加速退化,从而对羊群的生存造成一定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圈对于生态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在生态圈当中渗透道德教育,才能够树立学生良好的学习观念。教师也可以在开展动物生态平衡探索当中列举一定的案例,使学生在收集案例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培养生态保护思维,提高学习主动性,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教师通过此种教学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结合道德知识来进行教学的渗透和引导,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更好地掌握重难点知识,丰富学生学习观念。 五、通过实践活动,渗透生态德育观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生态道德教育渗透入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对生物教学理论知识进行延展创新,拓宽教学空间,才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内在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路。所以,教师在生态道德教育过程中,要开展具有区域性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日常活动当中树立科学学习思想。学生会在潜移默化当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思路,所以教师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活动当中,既要组织学生主动探索生物知识,又要强化学生的生态德育学习思想。
例如教師在引导学生开展爱护环境,从小事做起的实践活动时,就可以结合当地政府部门开展植树护林活动,在植树节或五一前后,组织学生到周围的植树点进行实践,并且向学生传递生态观念,培养学生生态德育思想,使学生在学习当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常生活当中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周边环境。
六、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在生物课堂当中,教师要让学生接纳生态道德思想,既要使学生掌握各类生物学习方式,使学生从心底认识到生态道德观念的重要意义,也可以与学生进行积极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解答学生内心的疑惑,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思路。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思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植被破坏与土壤沙漠化的关系,使学生了解保护植物的重要意义。由于土壤与植物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植物遭到破坏,那么土壤就会沙化,就极易出现沙尘暴现象,所以要保护地表的植被,树立科学发展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呈现土壤沙漠化的过程,让学生学会保护绿色环境,树立生态道德观念。
七、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创新教育观念,合理渗透生态道德理念,引导学生从书本中汲取知识的同时,适当地进行生活延展创新,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获得更加深层次的感受,增强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
[参考文献]
[1]蔡泳.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7(03):93.
[2]黄伟智.生态道德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17(07):45.
[3]陈小梅,陈霞辉,郭佳丽,等.中学生物教材中生态内容的统计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14):274-276.
[4]辛宁,张秋红,丁素娟.关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l7(34):l04.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生物教学;生态道德教育
一、引言
生物属于自然科学中的基础性学科,是探究生物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的重要科学。生物学科中蕴含着大量对于学生开展生物态道德教育的素材,主要包含环境保护以及农林、环境卫生等各项知识点。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渗透生态道德教育,能够满足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同时能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多措并举,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价值观念,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提高学习技能,同时树立生态保护观念,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生物和环境生物的多样性,人类在力所能力的范围内应当有责任平衡人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生态道德教育在自然体系中的价值学说,属于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带领学生更好地思考如何调节人与不同生物群体间的道德伦理关系,在自然环境中更好地规范行为,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生态知识
生态文明属于先进的文明,生态道德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过程部分,建设生态文明主要是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确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道德能够使生态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平衡,所以在新时期开展教学指导工作中,教师必须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使学生树立生态道德意识。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时,必须要深入挖掘素材内容。生态道德教育并不是简单的雾霾遮住蓝天、熊猫是珍稀动物等内容,而是引导学生感受到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只是简单地讲口号,则难以取得实质性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深入挖掘生物知识,引导学生从表面到实质进行思考和感悟,正确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是有机整体,切记不能在自然环境中为所欲为。
例如学习食物链知识点时,可以先学习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应用多媒体播放该成语的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认识到古人便已认识到生物间存在“吃”和“被吃”的自然关系。通过开展丰富多元的教学活动,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探究食物链的构成与食物链特点,鼓励学生手绘食物链网。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学生会自主探究分析植物类与动物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以及在人类食物链中的各类复杂关系,正确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中的一切生物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环环相扣,无论哪一个环节存在问题,都会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深入挖掘教学素材,引导学生更好地思考探索,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生存与周围的环境密切相关。
三、教学贴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生态危机
生态道德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必须要确保教学内容贴合实际,从环保观念入手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教育,与学生共同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愈加严重,所以生物教师必须要充分重视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将枯燥的知识点变得贴合学生生活,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认识生产危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习惯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但是此种教学模式过于死板,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必须要确保知识贴合学生的真实生活,才能够让课堂活跃灵动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带领学生探究生态道德教育。由于环境问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当前环境问题就是经济快速发展而产生的后遗症,人类难以脱离自然独立生存。基于这一情况,教师要带领学生贴合生活,进行实践探索。
例如学习“人口的增长和控制”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贴合学生的生活,合理选择生物素材,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中国的春运以及节假曰旅游景点的人群。这些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人口众多给交通和旅游资源带来的压力。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带领学生深入思考探索:“同学们,人口过度增长,会对粮食、能源和水资源带来影响,所以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到控制人口增长对于环境、资源以及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合理的引导与点拨,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态危机,此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替代传统抽象的文字叙述,并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切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生态道德教育必须要贴合学生的生活观念,引导学生贯彻落实好相关理念,不断规范行为,提高综合素养。
四、结合教材内容,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长久以来,学生的德育教育受到了多方的关注,当前德育教育更加倾向人与他人以及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却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关系。所以在生物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生态道德知识点时,能选取的载体相对单一。教师必须要划分兴趣小组,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合理指导,鼓励学生对于人和生态环境等众多方面内容展开思想交流,鼓励学生自主创作。教师要深入挖掘校本课程,丰富教育载体,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在曰常生活当中要适当了解当前社会生态问题,重视生态问题,在曰常学习当中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将生物课堂与道德知识相互结合,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生态学习理念,也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树立学生的生态学习观念。
例如在学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动物在生态平衡当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生态圈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观念。教师可以以呼伦贝尔草原当中的兔子、绵羊和大灰狼作为教学案例:原本人们认为大灰狼会危害羊群,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人们就通过狩猎的形式来捕杀狼群,导致狼群的数量急剧减少。但是由于狼群减少,兔子数量急剧增长,兔子是食草性动物,往往会和羊争夺草原上的草料,造成草场的加速退化,从而对羊群的生存造成一定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圈对于生态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在生态圈当中渗透道德教育,才能够树立学生良好的学习观念。教师也可以在开展动物生态平衡探索当中列举一定的案例,使学生在收集案例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培养生态保护思维,提高学习主动性,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教师通过此种教学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结合道德知识来进行教学的渗透和引导,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更好地掌握重难点知识,丰富学生学习观念。 五、通过实践活动,渗透生态德育观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生态道德教育渗透入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对生物教学理论知识进行延展创新,拓宽教学空间,才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内在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路。所以,教师在生态道德教育过程中,要开展具有区域性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日常活动当中树立科学学习思想。学生会在潜移默化当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思路,所以教师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活动当中,既要组织学生主动探索生物知识,又要强化学生的生态德育学习思想。
例如教師在引导学生开展爱护环境,从小事做起的实践活动时,就可以结合当地政府部门开展植树护林活动,在植树节或五一前后,组织学生到周围的植树点进行实践,并且向学生传递生态观念,培养学生生态德育思想,使学生在学习当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常生活当中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周边环境。
六、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在生物课堂当中,教师要让学生接纳生态道德思想,既要使学生掌握各类生物学习方式,使学生从心底认识到生态道德观念的重要意义,也可以与学生进行积极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解答学生内心的疑惑,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思路。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思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植被破坏与土壤沙漠化的关系,使学生了解保护植物的重要意义。由于土壤与植物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植物遭到破坏,那么土壤就会沙化,就极易出现沙尘暴现象,所以要保护地表的植被,树立科学发展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呈现土壤沙漠化的过程,让学生学会保护绿色环境,树立生态道德观念。
七、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创新教育观念,合理渗透生态道德理念,引导学生从书本中汲取知识的同时,适当地进行生活延展创新,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获得更加深层次的感受,增强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
[参考文献]
[1]蔡泳.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7(03):93.
[2]黄伟智.生态道德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17(07):45.
[3]陈小梅,陈霞辉,郭佳丽,等.中学生物教材中生态内容的统计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14):274-276.
[4]辛宁,张秋红,丁素娟.关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l7(34):l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