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用于急性脑出血患者镇静疗效的临床观察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l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异丙酚用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镇静疗效.方法 应用异丙酚维持患者镇静深度为Ramsay评分Ⅲ-Ⅴ级,监测镇静前后血压、心率变化.结果 异丙酚镇静治疗起效迅速,达到满意镇静深度时患者血压、心率变化平稳,与镇静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异丙酚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理想的镇静剂之一.
  关键词:异丙酚;急性脑出血;镇静
  脑血管意外是一组突然起病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发意识障碍.脑出血为脑血管意外中的一种起病急骤,进展较快的疾病.常以突发剧烈头痛为首发症状,多有血压显著升高,躁动不安.早期予良好的镇静治疗可有效阻断由于剧烈头痛、躁动不安致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进一步加重出血的恶性循环.本文对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应用异丙酚镇静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机体反应水平评分(RLS评分)3-5级,其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3±12.31岁.气管插管24例,呼吸机辅助呼吸8例.
  1.2 方法
  静脉注射负荷量异丙酚0.05-1㎎/㎏为镇静诱导,以Ramsay评分为镇静目标,待患者镇静效果达Ⅲ-Ⅴ级时,用静脉微量泵输注维持剂量25-75μg/(㎏.min),控制患者处于该镇静水平.Ramsay评分为:Ⅰ级患者焦虑、躁动不安;Ⅱ级患者配合,有定向力、安静;Ⅲ级患者对指令有反应;Ⅳ级嗜睡,对轻叩眉间或大声听觉刺激反应敏捷;Ⅴ级嗜睡,对轻叩眉间或大声听觉刺激反应迟钝;Ⅵ级嗜睡,无任何反应.
  1.3 观察指标
  维持患者镇静深度为Ramsay评分Ⅲ-Ⅴ级.记录达到满意镇静深度的时间,监测镇静前后血压、心率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以X±S表示,两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静脉注射负荷量异丙酚后,达到满意镇静深度的时间为26.3±8.2s.镇静前与达到满意镇静深度时血压、心率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镇静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比较(X±S)
  观察指标
  镇静前
  镇静后
  SBP血压(mmHg)
  185.36±11.45
  126.52±10.75★
  DBP
  130.61±15.78
  90.14±12.84★
  心率(次/分)
  136.83±10.76
  75.33±10.42★
  注:★ 镇静后与镇静前相比P<0.05
  3 讨论
  急性脑出血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基础病变的病理生理改变及疾病本身使患者烦躁不安,导致血压升高,心率过快,从而进一步使病情恶化,形成恶性循环。对于急诊科医师,由于急诊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我们短时间内完善相关检查,尽可能快明确诊断,为后续专科诊治达到平稳过渡。早期予该类患者镇静治疗尽可能防止疾病进入恶性循环。
  异丙酚是一种使用较广泛的镇静药物,化学分子式为2,6-二异丙酚,以10%豆油、1.2%卵磷脂和2.5%蚶油作溶酶,为水溶性低的白色乳剂。其特点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撤药后迅速清醒,镇静深度呈剂量依赖性,容易控制。
  维持患者适宜镇静深度可消除或减弱患者的疼痛及躯体不适感;减少不良刺激及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消除或减轻患者焦虑、易激惹、甚至谵妄;降低患者的代谢率,减少氧需氧耗,减轻各重要器官的代谢负担;同时可减少各种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减轻细胞、器官损伤。
  更为重要的是异丙酚具有明显减少脑血流,降低颅内压、脑氧代谢率的作用。用于脑出血患者的镇静可减轻颅内压的升高,预防脑缺氧后的神经损伤,有脑保护作用。本文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及早应用异丙酚镇静治疗,避免患者躁动,血压、心率生命征的变化平稳,为患者后续治疗奠定尽可能地平稳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斌.急诊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66-776
  [2]安友仲.ICU危重患者的镇痛与镇静[J].医学新知杂志,2007,17(5):252-255
  [3]盛卓人,王俊科.实用临床麻醉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14-115
  [4]孙峰丽,李淑琴,王恩真.异丙酚对颅内压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7,17(4):219-22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重症病房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在我院选取接受治疗的重症监护室患者84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分别采用两种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量表得分(41.7±12.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量表得分(57.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6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均予以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和血脂指标检测,并分析两组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FBG、HbA1c、GS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TC、TG、LDL-C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78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患儿采用红霉素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在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在强迫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64例强迫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在接受同样药物治疗后实行不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其精神状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期抑郁和焦虑改善情况,观察组改善态势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59.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在临床上的疗效,并将资料的诊治体会进行归纳总结。方法 针对我院从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开腹资料方法,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资料方式。比较两组在治疗之后的临床效果、出血量和并发症的情况,并采取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疗效和各项指标都要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
期刊
摘要:目的 介绍缓控释制剂研发现状及其临床应用概况。方法 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对缓控释制剂研发现状及其临床应用分别进行介绍。结果 近年来缓控释制剂有口服、注射、植入、透皮等各种给药方式,并应用于心血管、肿瘤、呼吸系统、疼痛等疾病的治疗中。结论 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充分满足了临床的需要,但是与理想剂型还有一段距离,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缓控释;制剂;临床应用  缓控释制剂是第三代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学指标检验在脂肪肝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接受治疗的脂肪肝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间我院体检科健康查体者5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学指标检验结果,并分析其在脂肪肝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查体者,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1.42、13.17,P< 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为研究对象,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100例巨大子宫肌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开腹子宫切除术,观察组于腹腔镜引导下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者患者术中及术后各项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术后伤口甲级愈合情况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呼吸道内科临床上采用万托林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道内科2011年 03月-2014年03月收治的96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方法将所有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患儿在临床常规方法基础上给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进行治疗,观察组48例患儿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采用万托林进行,观察和比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针对急性昏迷患者在进行急诊急救的相应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到2013年4月来我院进行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昏迷患者31例,对这些患者进行了急救护理措施,包括:吸氧、药物护理、体征检查以及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经过了急救护理的31例急性心肌梗死昏迷患者临床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其中26例恢复良好,5例患者恢复效果较差,其中3例出现了并发症现象。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昏迷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