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pzm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对当前的语文教学具有积极启示作用。本文认为,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创造教育目标在培养创新能力,核心在培养创新思维,关键在改进当前思维训练的方式,并以《皇帝的新装》为例,进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探讨,以期对语文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思维训练;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创造教育,即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是把创新学、发明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一般原理有机综合起来,通过教育、教学等途径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思维,提高受教育者创新能力的教育。”当前,创新教育不断发展,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的思维与能力,提升教师的创造教育能力,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新课改对中学语文教师提出的时代要求。
  一、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
  (一)营造平等开放的氛围
  “成为孩子的一员,认识孩子的力量”是陶行知提出的教育者需要完成的首要任务。他认为“中国的小孩,是在苦海中成长。我们应该把儿童苦海创造成一个儿童乐园”,号召“成人加入小孩子的队伍里去,陪着小孩子一起创造”。这种“加入”“不是敷衍的,不是假冒的,而是真诚的,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陶行知先生是在倡导平等、民主的新师生观。教师要相信孩子具有创造性的内在潜能,尊重孩子不同的内心世界,放心交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平台,这不仅是对学生的尊重,更是实施创造教育的前提。营造平等开放的氛围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信心,对课堂产生兴趣,必能激发其创造性思维。
  (二)解放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创造力
  认识到儿童具有创造力,并将儿童潜在的创造性思维解放出来,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的重要内核。陶行知认为,培养创新思维,就必须对中小学简单知识的灌输、模仿和说教等泯灭学生天生创造性的教学方式进行反省和改进。对此,他明确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的“六大解放”主张。虽然“六大解放”是针对当时传统教育的弊端而提出,但对当前语文教学仍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通过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创造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一)平等开放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创造力的基本前提
  根据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平等开放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重大,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也要以学生为中心建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需要意识到,传统课堂中教师处于绝对权威,而学生被迫处于绝对服从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建立师生和睦平等的关系,改变传统课堂教师绝对权威的状况,营造良好的创造氛围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环境和基本前提。
  (二)发挥学生课堂主动性,解放创造性思维
  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知道,传统教育是教师讲,学生听,讲台为教师独有,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容器”,二者处于一种相互对立的主客体关系。陶行知先生对此做出了尖锐的批判,并提出了“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等一系列主张。受到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的启发,针对当前教师课堂操控性强的现状,教师需要做如下两点思考:一是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根本出发点。
  (三)“小先生”式组合训练,发展创造性思维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20世纪20—30年代倡导的教育理念,是指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文化随时教给别人。而“小先生制”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創新思维的训练不是教学生“创新”,教的是“如何创新”。根据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而提出的“一对一”教学设想,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向前发展。
  三、创新思维与《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一)“一对一”组合,创新教学方式
  “小先生制”实践的重要原则是陶行知先生“即知即传,自觉觉人”的教育理念,“一对一”组合的教学设想正是来源于此。组合训练即分组竞赛学习模式,是通过一个优生帮助一个后进生,以组队的方式进行学习。“思维”在碰撞中才能擦出火花,组合训练模式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潜在的创造性思维。此模式所体现的教学特点是“在教中学”,在优生帮助后进生学习的过程中,既可以使优生巩固所学知识点,还可以改善后进生的学习状况。通过此模式的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本文的理解,达到互教互学的效果。
  (二)深度对话,创新教学内容
  师、生、文本三者间的深度对话是影响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预设多、生成少,对问题的解决很少向深层次思维迈进等现状的有效手段。深度对话的前提是教师与文本的深度对话;进行深度对话的关键是将解读的成果设计成阶梯性的问题(有价值的追问);重点是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进行“一对一”组合学习,是生本对话、生生对话的过程。对此,笔者对《皇帝的新装》进行了如下设计:(1)你们觉得这篇童话故事中哪种写作手法用得最好?并说明理由。设计理由:引导学生体会童话中极度夸张的手法,并明了此手法在这篇童话中的重要作用。(2)本篇童话中的夸张与李白古诗中的夸张有什么不同?设计理由:引导学生把握童话与古诗中夸张手法的不同,明白幻想和想象是童话的代表性特征,进而理解童话和现实的区别。(3)查找资料,自学《高僧传 卷二·晋长安鸠摩罗什》(节选片段《狂人之细布》),与《皇帝的新装》进行比较,同中求异。设计理由:《高僧传》是由南朝梁僧人慧皎撰写,同样以“骗”贯穿全文。这两篇类似的故事有怎样的异同点?共同之处又说明了什么呢?这种比较阅读的学习方式极易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从中获得新知。
  (三)“头脑风暴”式探讨,创新评价形式
  “头脑风暴”式教学评价是在陶行知“六大解放”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在《皇帝的新装》教学中,经过“一对一”组合学习之后,请学生上台汇报学习成果,对于意见相左的现象进行“头脑风暴”式探讨。就以上设计的三大问题而言,学生会对问题产生不同的想法,因为这一问题的解答域大,思维角度广,容易产生不同的解读。针对不同的意见,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阵营”。讨论之后,依次上台汇报,后者则对前者的设想进行逐一质疑,让学生评价各自的答案,师生一起找到最具说服力的想法。
  四、结语
  在我国蓬勃发展的素质教育,重点是革除传统教育的弊端,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必须遵循时代要求,着力提升自身的创造教育能力,抓紧创新思维这个核心,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引领,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着力改进思维训练方式,将学生的手和脑全力解放,将语文课堂打造成一个能够切实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杨雁斌.创新思维法[M].上海: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8.
  附
其他文献
【摘要】“小先生制”是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提出的教学理念,指的是在教学中利用学得好的学生去教学得不好的学生。通过“兵教兵”的方式,把教师的教学任务分解到多个“小先生”身上,在教会其他学生的同时,也强化“小先生”的学习效果,从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小先生制”;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我们的小
【摘要】如何改变作文讲评效率低的问题?本文以《那一次,我真 》的作文讲评课为例,从学生的写作实践入手,具体阐述了提升作文讲评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学生写作实践;作文讲评;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线语文老师都有过这样痛苦的经历:自己辛辛苦苦地将学生的作文批好,认真地指出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可是下次作文时,类似的问题还会出现在学生的习作中。可见,光
【摘要】说到“非连续性文本”,这绝对是个新名词,要明白它需要从2011 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阅读”这一部分内容中的明确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这种文本的考查目前正逐步走进我们的语文考卷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语文考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初中说明文阅读的一种
【摘要】语文教育中情感智慧的缺失已成为限制欠发达地区语文教育发展的一块短板。语文教师的情感智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体现出的情感能力,其对欠发达地区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的人格培养,师生的和谐交往,以及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和心理健康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因此,要改善欠发达地区语文教育面临的困境,就必须充分认识语文教育中教师情感智慧的价值。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语文教育;情感智慧;情感教学  【中
【摘要】思维训练是写作训练的核心与难点。利用思维导图这一图形化思维工具,可以有效突破写作过程中的诸多难点,诸如构思中的充分合理联想、立意的独特创新性以及临场素材的精准遴选。在学习写作过程中,师生可以依托思维导图,“教学做合一”,从而让我们进入到更宽广更深入更具个性的自由写作境界。  【关键词】主题教学;初中;散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主题教学的定义  窦桂梅老师是主题
【摘要】古诗文教学必须以引导诵读和激发想象为抓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是学生想象画面、理解诗意的基础,而合理、  丰富、个性化的想象又使学生的诵读更具形象、充满情感,二者相辅相成,“比翼双飞”。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展开想象,悟诗境,品诗情,与作者“心心相印”,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诵读;想象;相辅相成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修订版《
【摘要】在当下大多数农村学校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以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上存在的教学方式中的不足,结合×乡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为例,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不足之处导致的教学现状”“教学方式不足之处出现的原因”以及“教学方式不足该如何解决”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有效地改变农村学校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方式;语文课堂;农村学校;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要从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出发,小学生逐步掌握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  惯。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理想的途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阅读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并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學的重要组
【摘要】大家都知道鲁迅先生的文章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每一个作品都值得我们去深深地研究分析,并且笔者认为鲁迅先生的文章也是值得一读再读的,这也是我们当今教学所提倡的经典重读。而本文是就鲁迅先生两篇著名的文章——《阿长与〈山海经〉》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最特别的共同之处“神来之笔”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这两篇文章被收录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对于初中学生有很重大的教育意义和人生启示。本文从这两篇文
【摘要】九年级语文教学注重分数,使本应该富有情趣和人文教育意义的语文变得枯燥乏味。事实上,巧用课前三分钟,也可以让九年级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本文主要从课前三分钟的必要性、实施策略以及课前三分钟的实施要求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九年级;课前三分钟;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