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大多集中在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第一线,是统一战线各领域代表人士的重要源头。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统战工作的范围日益扩大、对象不断增多、任务明显加重、情况更加复杂,以往主要依靠学校层面推动工作的传统定位与做法已经难以适应高校统战工作的新要求。北京大学根据新的形势需要,结合实际工作特点,全面开展统战工作重心下移,提升广大统战工作者的大统战格局意识,开创了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高校统战;重心下移;大统战格局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高校统战工作应与时俱进,推动统战工作重心下移,充分激发基层统战工作活力,切实把握好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特点和任务,提升广大统战工作者的大统战格局意识,不断开创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的新局面。
推动高校统战工作重心下移,增强基层统战工作活力的现实必要性
1.推动重心下移,增强基层统战工作活力,是新时期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的需要。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同志在出席统一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研讨班开班式时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要着重从人心和力量这个最大政治的战略高度,深刻理解统一战线的法宝地位和作用,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使用,善于联谊交友,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大统战工作格局的构建要求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这其中不仅包括横向层面的合作和配合,即同一层级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而且还应该包括纵向层面各因素间的合作,即不同层级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共同努力,这其中既包括宏观层面上的中央、市、校级之间的配合,也包括微观层面上校、院(系)、所之间的合作。推进统战工作重心下移,进一步做好基层统战工作,有利于广泛联系团结党外知识分子,有利于进一步将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落到一线、落到实处,不断夯实大统战工作格局的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
2.推动重心下移,增强基层统战工作活力,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需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一直是统战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衡量统战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源头在基层,党外知识分子在教师队伍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他们正是未来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重要蓄水池和人才库,而基层党委在党外代表人士后备人才培养选拔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进统战工作重心下移,激发基层统战工作活力,对于提前发现、储备、培养优秀的党外知识分子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是高校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重要保障。
3.推动重心下移,增强基層统战工作活力,是保障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当前,高校正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可能会触动部分教职工的利益,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学校的改革建设发展甚至稳定。推动统战工作重心下移,增强基层统战工作活力,可以为学校、学院、教职工个人之间矛盾的缓和提供“缓冲带”,为各方利益的表达畅通沟通渠道,促进改革共识的凝聚和思想的统一,保障学校各项改革建设任务的顺利推进。
当前高校基层统战工作存在的几个问题
1.高校党委对基层党委在统战工作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高校在学校党委层面的统战工作力度普遍较强,但对如何将统战工作落实到基层党委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基层党委在统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亦存在认识不足,对如何发挥基层党委在统战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缺乏组织规划和必要的工作举措,这使得学校层面的统战工作与基层统战工作之间出现衔接不畅甚至脱节的现象:一方面,学校层面对党外人士成长的具体情况了解不深,在党外人才培养过程中容易出现学校同基层党委评价不一的现象;另一方面,因没有充分发挥基层党委在党外人士发现培养过程中的源头作用,党外人士的选拔输送容易出现“青黄不接”和“拿帽子找人”的情况。
2.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对统战工作的认识不足。部分基层党委对基层统战工作的认识严重不足,甚至存在偏差。一方面,由于一些党员干部对党的统战理论方针政策缺乏系统的学习,对统战工作的认识存在困惑和盲点,使得在处理统战事务时,“说外行话,办外行事”;另一方面,一些基层党委认为统战工作是学校层面的事,基层党委只需要配合和支持就可以了,导致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
3.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缺乏有效激励。高校中大部分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干部为兼职工作,在工作精力投入上主要靠党派干部的自觉性,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建设发展和党派干部工作的开展缺少有效的激励手段和制度保障,同时党派基层干部的工作与劳动难以量化,在职称晋升和绩效考核中均未得到有效认可,有些党外人士兼职党派基层工作甚至被认为影响本职工作的开展,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工作质量和活力。
4.高校基层党委的统战工作效果不佳。因学校与基层党委对统战工作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和不足,使得基层学院的统战工作存在开展不足、效果不佳的现象:一是统战工作缺乏考评机制和工作考核指导,一些基层党委对统战工作概念模糊,体制机制建设不全,统战干部队伍建设薄弱,整个统战工作呈现边缘化的状态;二是缺乏开展统战工作的整体规划和安排,使统战工作表现出方式单一、内容空洞、缺乏规范等情况;三是统战工作方法上缺乏艺术性,感情缺乏亲和力,不能正确对待党外人士的利益诉求和意见建议,也不能充分调动统一战线成员的积极性和热情。因此,推动高校统战工作重心下移,增强基层统战工作活力,既要解决认识问题,又要解决方式方法问题。
北京大学推动统战工作重心下移的工作实践
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学校)党委于2012年底提出了统战工作重心下移的工作思路,并在2013年6月举行的全校统战工作会议上将此作为学校统一战线的工作重点进行了全面部署。近三年来,学校不断推进统战工作重心下移,加强基层党委统战工作、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增强基层统战工作活力,取得了良好实效。总结起来,推进统战工作重心下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统战工作领导机制建设,为推进统战工作全面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加强统战工作领导机制建设是推进统战工作全面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一是建立健全校院(系)两级统战工作领导机制。多年来,学校坚持由党委书记主管、一位党委副书记协管、一位党员副校长联系学校统战工作的领导机制,形成了校党委书记会日常研究统战工作、常委会定期研究统战工作,常委会和党政联席会定期听取统战工作汇报的工作制度。学校党委明确,工作力量和资源要向基层统战工作倾斜,基层单位统战工作由党委书记主管;基层党委要定期研究统战工作,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基层统战工作纳入党委工作考核体系等。2016年,学校在时隔三年后再次召开全校统战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北京大学统战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校院(系)两级统战工作领导机制,尤其是基层党委的定位和职责,为切实加强统战工作重心下移,推进基层统战工作全面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保障。二是建立相关部门联席工作会议制度。统战部牵头与组织部等相关部门建立联席工作会议制度,通过多部门联合研讨、联合会办、联合督促落实的方式,对基层党委加强沟通、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党政有关部门和基层党委各司其职、共同配合的“大统战”工作格局。三是建立健全党外人士发挥作用机制。学校党委建立了校院(系)两级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人士联谊交友制度,校院(系)两级都要坚持重大决策前向党外人士征求意见、开展民主协商,实施过程自觉接受监督,充分发挥统战对象在学校和院系各项事务中的积极作用。这些制度为统战工作重心下移提供了抓手,起到了全面增强统战工作活力的作用。四是建立健全维护和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制度。按照“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多做一些聚人心、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工作。目前,这些制度为基层党委开展统战工作提供了抓手,起到了增强基层统战工作活力的作用。
2.明确基层统战工作职责,探索基层统战工作指导指标体系。学校党委为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统战工作的指导,着手制定基层统战工作手册,以之作为重心下移的重要抓手,通过明确基层统战工作内容和职责,探索基层统战工作指导指标体系,使基层统战工作有方向、有目标、有抓手。基层统战工作指导指标体系将基层统战工作分为若干一级指标,并进一步细分出若干二级指标任务,如一级指标“基层党委领导与工作机制建设”,其二级指标为“将统战工作体制机制建设作为党委工作的重要内容,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应当带头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带头参加统一战线重要活动,广交深交党外朋友”等。在二级指标基础上具体细化成三级指标工作内容,如“定期制定基层党委统战工作的计划,定期总结统战工作;院(系)党委书记、统战委员参加学校统战部门组织的统战理论、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培训”等。
3.重視发挥基层党委作用,抓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2013年,学校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基层党委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的定位和作用。随后,学校开展了全校基层统战工作普查调研,通过逐个走访院(系),详细了解基层单位在统战工作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深入认识基层统战工作面临的困难,全面掌握各单位党外知识分子的基本情况,扎实做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将基层党委在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培养、选拔、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作用最大化发挥,要求基层党委全面而准确地掌握本单位党外知识分子的基本状况,建立并动态管理学院党外代表人士信息库,主动向学校党委推荐党外后备人才。
4.创新实践工作载体,开展特色品牌活动。统战工作重心下移既包括基层统战工作主体的认识要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也包括对统战工作客体的关注要从重点覆盖向广泛覆盖转变。因此,学校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加大与广大党外人士的沟通力度。学校在校院(系)两级建立交流协商会制度,对涉及到学校和院系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规划、决策、实施方案等,以及涉及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与党外人士进行沟通协商,接受他们监督。学校党委将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党外人士的制度从校级延伸到基层,要求院(系)党员领导干部也要重点联系若干位党外人士,同他们交朋友,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不少党外人士表示,院(系)领导比以前更加重视统战工作,更加重视与党外人士沟通、征求意见。从2013年起,学校党委统战部开展“午间交流会”活动,密切统战部门与广大普通统战对象的联系,增进感情信任,畅通社情民意,搭建建言平台,受到广大新老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知识分子的欢迎。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党委统战部)
[责任编辑:卜 珺]
关键词:高校统战;重心下移;大统战格局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高校统战工作应与时俱进,推动统战工作重心下移,充分激发基层统战工作活力,切实把握好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特点和任务,提升广大统战工作者的大统战格局意识,不断开创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的新局面。
推动高校统战工作重心下移,增强基层统战工作活力的现实必要性
1.推动重心下移,增强基层统战工作活力,是新时期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的需要。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同志在出席统一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研讨班开班式时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要着重从人心和力量这个最大政治的战略高度,深刻理解统一战线的法宝地位和作用,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使用,善于联谊交友,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大统战工作格局的构建要求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这其中不仅包括横向层面的合作和配合,即同一层级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而且还应该包括纵向层面各因素间的合作,即不同层级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共同努力,这其中既包括宏观层面上的中央、市、校级之间的配合,也包括微观层面上校、院(系)、所之间的合作。推进统战工作重心下移,进一步做好基层统战工作,有利于广泛联系团结党外知识分子,有利于进一步将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落到一线、落到实处,不断夯实大统战工作格局的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
2.推动重心下移,增强基层统战工作活力,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需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一直是统战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衡量统战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源头在基层,党外知识分子在教师队伍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他们正是未来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重要蓄水池和人才库,而基层党委在党外代表人士后备人才培养选拔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进统战工作重心下移,激发基层统战工作活力,对于提前发现、储备、培养优秀的党外知识分子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是高校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重要保障。
3.推动重心下移,增强基層统战工作活力,是保障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当前,高校正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可能会触动部分教职工的利益,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学校的改革建设发展甚至稳定。推动统战工作重心下移,增强基层统战工作活力,可以为学校、学院、教职工个人之间矛盾的缓和提供“缓冲带”,为各方利益的表达畅通沟通渠道,促进改革共识的凝聚和思想的统一,保障学校各项改革建设任务的顺利推进。
当前高校基层统战工作存在的几个问题
1.高校党委对基层党委在统战工作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高校在学校党委层面的统战工作力度普遍较强,但对如何将统战工作落实到基层党委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基层党委在统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亦存在认识不足,对如何发挥基层党委在统战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缺乏组织规划和必要的工作举措,这使得学校层面的统战工作与基层统战工作之间出现衔接不畅甚至脱节的现象:一方面,学校层面对党外人士成长的具体情况了解不深,在党外人才培养过程中容易出现学校同基层党委评价不一的现象;另一方面,因没有充分发挥基层党委在党外人士发现培养过程中的源头作用,党外人士的选拔输送容易出现“青黄不接”和“拿帽子找人”的情况。
2.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对统战工作的认识不足。部分基层党委对基层统战工作的认识严重不足,甚至存在偏差。一方面,由于一些党员干部对党的统战理论方针政策缺乏系统的学习,对统战工作的认识存在困惑和盲点,使得在处理统战事务时,“说外行话,办外行事”;另一方面,一些基层党委认为统战工作是学校层面的事,基层党委只需要配合和支持就可以了,导致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
3.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缺乏有效激励。高校中大部分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干部为兼职工作,在工作精力投入上主要靠党派干部的自觉性,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建设发展和党派干部工作的开展缺少有效的激励手段和制度保障,同时党派基层干部的工作与劳动难以量化,在职称晋升和绩效考核中均未得到有效认可,有些党外人士兼职党派基层工作甚至被认为影响本职工作的开展,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工作质量和活力。
4.高校基层党委的统战工作效果不佳。因学校与基层党委对统战工作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和不足,使得基层学院的统战工作存在开展不足、效果不佳的现象:一是统战工作缺乏考评机制和工作考核指导,一些基层党委对统战工作概念模糊,体制机制建设不全,统战干部队伍建设薄弱,整个统战工作呈现边缘化的状态;二是缺乏开展统战工作的整体规划和安排,使统战工作表现出方式单一、内容空洞、缺乏规范等情况;三是统战工作方法上缺乏艺术性,感情缺乏亲和力,不能正确对待党外人士的利益诉求和意见建议,也不能充分调动统一战线成员的积极性和热情。因此,推动高校统战工作重心下移,增强基层统战工作活力,既要解决认识问题,又要解决方式方法问题。
北京大学推动统战工作重心下移的工作实践
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学校)党委于2012年底提出了统战工作重心下移的工作思路,并在2013年6月举行的全校统战工作会议上将此作为学校统一战线的工作重点进行了全面部署。近三年来,学校不断推进统战工作重心下移,加强基层党委统战工作、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增强基层统战工作活力,取得了良好实效。总结起来,推进统战工作重心下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统战工作领导机制建设,为推进统战工作全面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加强统战工作领导机制建设是推进统战工作全面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一是建立健全校院(系)两级统战工作领导机制。多年来,学校坚持由党委书记主管、一位党委副书记协管、一位党员副校长联系学校统战工作的领导机制,形成了校党委书记会日常研究统战工作、常委会定期研究统战工作,常委会和党政联席会定期听取统战工作汇报的工作制度。学校党委明确,工作力量和资源要向基层统战工作倾斜,基层单位统战工作由党委书记主管;基层党委要定期研究统战工作,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基层统战工作纳入党委工作考核体系等。2016年,学校在时隔三年后再次召开全校统战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北京大学统战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校院(系)两级统战工作领导机制,尤其是基层党委的定位和职责,为切实加强统战工作重心下移,推进基层统战工作全面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保障。二是建立相关部门联席工作会议制度。统战部牵头与组织部等相关部门建立联席工作会议制度,通过多部门联合研讨、联合会办、联合督促落实的方式,对基层党委加强沟通、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党政有关部门和基层党委各司其职、共同配合的“大统战”工作格局。三是建立健全党外人士发挥作用机制。学校党委建立了校院(系)两级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人士联谊交友制度,校院(系)两级都要坚持重大决策前向党外人士征求意见、开展民主协商,实施过程自觉接受监督,充分发挥统战对象在学校和院系各项事务中的积极作用。这些制度为统战工作重心下移提供了抓手,起到了全面增强统战工作活力的作用。四是建立健全维护和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制度。按照“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多做一些聚人心、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工作。目前,这些制度为基层党委开展统战工作提供了抓手,起到了增强基层统战工作活力的作用。
2.明确基层统战工作职责,探索基层统战工作指导指标体系。学校党委为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统战工作的指导,着手制定基层统战工作手册,以之作为重心下移的重要抓手,通过明确基层统战工作内容和职责,探索基层统战工作指导指标体系,使基层统战工作有方向、有目标、有抓手。基层统战工作指导指标体系将基层统战工作分为若干一级指标,并进一步细分出若干二级指标任务,如一级指标“基层党委领导与工作机制建设”,其二级指标为“将统战工作体制机制建设作为党委工作的重要内容,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应当带头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带头参加统一战线重要活动,广交深交党外朋友”等。在二级指标基础上具体细化成三级指标工作内容,如“定期制定基层党委统战工作的计划,定期总结统战工作;院(系)党委书记、统战委员参加学校统战部门组织的统战理论、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培训”等。
3.重視发挥基层党委作用,抓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2013年,学校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基层党委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的定位和作用。随后,学校开展了全校基层统战工作普查调研,通过逐个走访院(系),详细了解基层单位在统战工作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深入认识基层统战工作面临的困难,全面掌握各单位党外知识分子的基本情况,扎实做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将基层党委在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培养、选拔、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作用最大化发挥,要求基层党委全面而准确地掌握本单位党外知识分子的基本状况,建立并动态管理学院党外代表人士信息库,主动向学校党委推荐党外后备人才。
4.创新实践工作载体,开展特色品牌活动。统战工作重心下移既包括基层统战工作主体的认识要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也包括对统战工作客体的关注要从重点覆盖向广泛覆盖转变。因此,学校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加大与广大党外人士的沟通力度。学校在校院(系)两级建立交流协商会制度,对涉及到学校和院系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规划、决策、实施方案等,以及涉及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与党外人士进行沟通协商,接受他们监督。学校党委将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党外人士的制度从校级延伸到基层,要求院(系)党员领导干部也要重点联系若干位党外人士,同他们交朋友,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不少党外人士表示,院(系)领导比以前更加重视统战工作,更加重视与党外人士沟通、征求意见。从2013年起,学校党委统战部开展“午间交流会”活动,密切统战部门与广大普通统战对象的联系,增进感情信任,畅通社情民意,搭建建言平台,受到广大新老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知识分子的欢迎。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党委统战部)
[责任编辑:卜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