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的学习生活以游戏为主导活动,而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这个转折期,如何巧妙地化解这一矛盾,让学生在入学的第一节数学课上接受数学、接受教师,进而接受教师对他提出的要求,这是我这么多年工作中时常思考的问题。
一、兵未动、粮先行,习惯养成有情境
刚入学的学生常常较易为外界新鲜事物所吸引,不能集中注意于课堂上,更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他们在初入学时,虽然有了一些思维的抽象概括性,但还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因此,我就尝试着将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故事情境中。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猴皮皮的故事。
今天森林学校也开学了,小猴皮皮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上一年级了。第一天上学,皮皮早早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饭,一点都没让妈妈催。妈妈把皮皮送到校门口,吩咐道:“皮皮,你现在是小学生了,上课要……”妈妈还没有说完,皮皮就走远了。上课了,大象老师给大家上第一课,不一会儿,皮皮就拿出自己的新书包,东翻翻、西找找,老师说的话什么也没有听到。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皮皮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师:皮皮听了小朋友的话,有些不好意思,赶紧把书包放进了抽屉,开始听大象老师讲课了。
又过了一会,皮皮看着摆在桌子上的小汽车文具盒,手又开始痒痒了,他偷偷地拿着文具盒在桌子上推来推去……
师:如果小猴皮皮就在我们班上,你想帮助他吗?
师:皮皮听到小朋友的话,脸涨得通红的,他决心改掉坏毛病,上课专心听讲。在后来的时间里,他再也没有做小动作,而且还回答了好几个问题呢!小朋友们愿意和皮皮比赛吗?看看今天谁上课最专心,发言最精彩!
一个上课听讲专注、积极的皮皮的形象不知不觉中就成了学生学习的榜样。
在观察到学生的情感由陌生、好奇发展到认同、接受之后,方可再提出具体化的要求,而要避免让这些要求沦落到和父母的唠叨同样的地步,改变要求的方式也很重要。传统的禁止性要求总不如激励性要求效果来得好。在对课前准备的要求上,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上课前,把数学书放在桌子的左上角,而且每次课前我都会在黑板上画下一棵智慧树,然后告诉学生,上面有接下来数学课上需要准备的铅笔、直尺、橡皮,以及摆放在书的第几页里,并激励学生,只有精心照料好这棵树,那才能在评比中获得更多的智慧果。
二、小数学、大智慧,兴趣养成学不难
数学是一门有很强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学生只有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才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才会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认识和解决数学问题。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始动力,如何让学生在第一节课上就对数学学习产生好感,除了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活动外,数学本身的魅力不容忽视。
师:我国古代有许多聪慧的小朋友,曹冲就是其中一个。一天,大人们想要称出一只大象的体重,可没有这么大的秤,怎么办呢?大家都想不出好办法,就在大家束手无策想放弃的时候,7岁的曹冲说:“我想到办法了。”他让大家把大象赶到一艘船上,看船沉在水中多少,做上记号,然后把大象赶回岸上,再往船上装上石头,直到船沉到先前画记号的位置为止。最后把船上的石头称一称,全部加起来就是大象的体重了。
师:在这个故事中,曹冲就运用了“转化”的方法,把不容易解决的问题——称大象的体重,通过转化,变成称石头这容易解决的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有趣的数学知识。比如,冬天小猫睡觉时总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样就能散发出最少的热量。再如,蜜蜂做的六边形的窝、蜘蛛结的“八卦形”的网,这里面都躲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奥秘呢!
这样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奇妙,同样可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你会一、我会二,基础明了做伙伴
由于幼儿教育的极度不统一,导致一年级学生的基础差异极大。他们中有的上过学前班,对一年级的知识已经有了很多接触;有的一点也没有学过,所以对于新授的知识完全没有概念;還有的根据自身的经验知道一些,还需要适当引导。
师:你知道数学是什么吗?
生1:数学就是要算加法和减法。
生2:数学要数数。
……
师:你都学过哪些数学知识了呢?
生3:我会算2 3=5,8 2=10,9 6=15。
生4:我知道10 10=20,20 20=40。
……
这些信息为我日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在备课时不能把书上的所有内容平均用力,而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知识进行重组。同时,了解学生的基础,也能帮助教师组建高效的学习小组。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每接一个一年级新班,我都努力使学生从对老师的“第一印象”中,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从而产生“首因效应”,让学生在教师、家长的满怀期待中开始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
(责编黄海)
一、兵未动、粮先行,习惯养成有情境
刚入学的学生常常较易为外界新鲜事物所吸引,不能集中注意于课堂上,更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他们在初入学时,虽然有了一些思维的抽象概括性,但还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因此,我就尝试着将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故事情境中。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猴皮皮的故事。
今天森林学校也开学了,小猴皮皮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上一年级了。第一天上学,皮皮早早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饭,一点都没让妈妈催。妈妈把皮皮送到校门口,吩咐道:“皮皮,你现在是小学生了,上课要……”妈妈还没有说完,皮皮就走远了。上课了,大象老师给大家上第一课,不一会儿,皮皮就拿出自己的新书包,东翻翻、西找找,老师说的话什么也没有听到。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皮皮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师:皮皮听了小朋友的话,有些不好意思,赶紧把书包放进了抽屉,开始听大象老师讲课了。
又过了一会,皮皮看着摆在桌子上的小汽车文具盒,手又开始痒痒了,他偷偷地拿着文具盒在桌子上推来推去……
师:如果小猴皮皮就在我们班上,你想帮助他吗?
师:皮皮听到小朋友的话,脸涨得通红的,他决心改掉坏毛病,上课专心听讲。在后来的时间里,他再也没有做小动作,而且还回答了好几个问题呢!小朋友们愿意和皮皮比赛吗?看看今天谁上课最专心,发言最精彩!
一个上课听讲专注、积极的皮皮的形象不知不觉中就成了学生学习的榜样。
在观察到学生的情感由陌生、好奇发展到认同、接受之后,方可再提出具体化的要求,而要避免让这些要求沦落到和父母的唠叨同样的地步,改变要求的方式也很重要。传统的禁止性要求总不如激励性要求效果来得好。在对课前准备的要求上,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上课前,把数学书放在桌子的左上角,而且每次课前我都会在黑板上画下一棵智慧树,然后告诉学生,上面有接下来数学课上需要准备的铅笔、直尺、橡皮,以及摆放在书的第几页里,并激励学生,只有精心照料好这棵树,那才能在评比中获得更多的智慧果。
二、小数学、大智慧,兴趣养成学不难
数学是一门有很强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学生只有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才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才会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认识和解决数学问题。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始动力,如何让学生在第一节课上就对数学学习产生好感,除了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活动外,数学本身的魅力不容忽视。
师:我国古代有许多聪慧的小朋友,曹冲就是其中一个。一天,大人们想要称出一只大象的体重,可没有这么大的秤,怎么办呢?大家都想不出好办法,就在大家束手无策想放弃的时候,7岁的曹冲说:“我想到办法了。”他让大家把大象赶到一艘船上,看船沉在水中多少,做上记号,然后把大象赶回岸上,再往船上装上石头,直到船沉到先前画记号的位置为止。最后把船上的石头称一称,全部加起来就是大象的体重了。
师:在这个故事中,曹冲就运用了“转化”的方法,把不容易解决的问题——称大象的体重,通过转化,变成称石头这容易解决的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有趣的数学知识。比如,冬天小猫睡觉时总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样就能散发出最少的热量。再如,蜜蜂做的六边形的窝、蜘蛛结的“八卦形”的网,这里面都躲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奥秘呢!
这样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奇妙,同样可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你会一、我会二,基础明了做伙伴
由于幼儿教育的极度不统一,导致一年级学生的基础差异极大。他们中有的上过学前班,对一年级的知识已经有了很多接触;有的一点也没有学过,所以对于新授的知识完全没有概念;還有的根据自身的经验知道一些,还需要适当引导。
师:你知道数学是什么吗?
生1:数学就是要算加法和减法。
生2:数学要数数。
……
师:你都学过哪些数学知识了呢?
生3:我会算2 3=5,8 2=10,9 6=15。
生4:我知道10 10=20,20 20=40。
……
这些信息为我日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在备课时不能把书上的所有内容平均用力,而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知识进行重组。同时,了解学生的基础,也能帮助教师组建高效的学习小组。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每接一个一年级新班,我都努力使学生从对老师的“第一印象”中,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从而产生“首因效应”,让学生在教师、家长的满怀期待中开始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
(责编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