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充分利用教科书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课堂是学生精神洗礼、灵魂净化、心灵碰撞的重要场所之一,是一个十分独特的互动平台。
  新课标把传统的思想教育目标拓宽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内涵覆盖了思想、观念、情感、兴趣、态度等多方面的教育。高中历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主要突出以下几方面:(1)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2)培养人文主义精神;(3)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
  历史教学应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主题活动,使学生加强认识,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
  
  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教育主题。不论是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都强调“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在教学中主要围绕以下两个主题展开活动:
  (一)维护国家统一。
  围绕这一主题可以进行的专题活动有:“香港昨天、今天和明天”、“宝岛台湾”、“新疆是祖国的神圣西北疆”、“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等。通过以上活动,学生会形成认识: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统一不仅使中华民族历史前后相接,而且使中华文明绵延至今,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延续性是世界文明史上独有的。对于历史上的分裂学生应持全面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既要看到其危害,又不能忽视分裂时期客观上存在的有利于统一的积极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自觉拥护党的有关方针、政策,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一切分裂势力和行为。
  (二)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它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正确态度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反对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
  1.对待儒学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德治”有它的合理性,“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道德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和谐协调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需要有良好的社会规范来维系。
  (2)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积极内容,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对有些内容可以剔除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其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的有用的思想要素。如古代“民本”思想可以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儒家提出“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等命题,今天我们仍需要提倡自身修养和为社会主义而献身的精神。
  (3)对儒学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等级观等。
  
  二、敬畏自然,珍惜生命
  
  壮丽的山河哺育了人类,难道我们不该对自然怀有感恩之心吗?自然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体。我们的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息息相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一)认识历史上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从中吸取教训。
  1.中国古代史上自然环境破坏的重要表现。
  (1)秦始皇统—中国之后,开始大兴土木,毁伐森林。为修建阿房宫,砍光整个蜀地山岭上的树木,故有“蜀山兀,阿房出”之说。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及过度开发,导致黄河多次泛滥。
  (2)隋唐时期,由于人口的增加,江南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出现了放火烧山、向山要田和围湖造田等现象。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生态平衡有所影响。
  (3)清朝前期人口急剧膨胀,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政府颁布山川弛禁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开放山林,以解决百姓的生活问题。这从长远来看,又造成了山区因长期被开发和掠夺而产生的环境恶化局面,以致现代山区脆弱的生态系统已不能承受严重的环境污染,山区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2.三次工业革命对自然的破坏。
  世界近现代史上,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和破坏,生态破坏和污染问题愈演愈烈。
  
  三、和谐的社会、和谐的世界——感社会之恩
  
  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真诚相待,和谐共处。我们要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不同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共同实现“和谐世界”的伟大目标。
  (一)社会的不和谐,让我们引以为戒。
  1.中国古代,秦隋等朝代统治后期,由于没有处理好社会矛盾,统治残暴,赋税徭役兵役沉重,法律苛严和酷法,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世界近代史上,两次工业革命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工人阶级生活困苦,阶级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3.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前苏联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工业发展不平衡问题、人民生活水平问题。
  4.印度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等因素,不仅阻碍了国民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导致了印度政局的重大变动。
  5.中国建国以来的环境和人口问题:建国后30年没有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以大跃进为代表的失误对资源和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国民经济增长属于高耗低效的类型。
  (二)和谐世界——人类共同的目标。
  1.努力建设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当代国际旧秩序具有明显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具有极大的不合理性,是形成国际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社会危机的重要原因。建设和谐世界,就必须改革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2.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安全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生态环境恶化、贫困化、人口爆炸、资源匮乏、有组织犯罪、贩毒走私、严重传染性疾病、非法移民等方面。这些问题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提出了新的严重挑战,只有国际社会通力合作,共同探求有效的应对之策,才能为世界各国人民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园。
  感恩教育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而课堂是学生精神洗礼、灵魂净化、心灵碰撞的重要场所之一。历史教学应该教会学生去认识、去感知祖国之恩、自然之恩、社会之恩,从而在行动上报效祖国、保护自然、回馈社会,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丰则基础强,农业生产者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而在现阶段,在农业生产中的假冒伪劣现象仍然层出不穷,在农业生产流通中的农药、化肥、种子等等中经常
从近年来的高考看,高考命题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对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一方面要求考生将所学的课程内容构建成科学的知识网络,使学过的知识真正融会贯通,另一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是提高我县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水平,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稳定生猪市场供应重要举措,也是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提
摘要: 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已由重在“结果”的学习逐步过渡到注重“过程”的学习,在此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锻炼协作学习的能力,是当前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中一堂排版综合实例课程——“Word电子小报制作”为例,讨论了如何从各环节入手来尝试以学生为主导、以任务引领学生实现结果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Word排版
摘要: 本文主要调查实习前护理专科生有无压力,以及压力的主要来源,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此来减轻护生的实习前压力,帮助护生顺利进入临床实习。  关键词: 护理专科生实习前压力应对方式    临床实习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必要延续,是护理专科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必经阶段。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学生实习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将直接影响其实习效果。本调查研究在调查了解护理专科生临床实习前的心理状况和压力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在发展旱作农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发展经验,为此,笔者在参观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湟源地区旱作农业发展进行了分析思考。  一、近年来工作情况  1.生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不断加大对畜牧业的支持投入力度,促使畜牧业得到了良好发展的根源得益于畜牧技术的有效推广。但在畜牧技术推广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对畜牧业的发展
“和谐”是目前国内最热门的词汇之一。那么何为和谐呢?古人云:合者,和睦也,亦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协调、无抵触、无冲突之意。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谐,即相处融恰、愉快。和谐课堂即课堂气氛好,师生配合默契,教学质量高,学生全面发展良好。和谐的课堂不仅是我教学实践的目标和方向,更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教育之梦。在教学实践中,我在不觉中也有了一些收获和感悟。  创建和谐课堂是非常重要的,和谐的课堂氛
本文从贵州省龙里县县情出发,分析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因地制宜地提出农业气象灾害的适应性对策,对龙里县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的构建提出对策和建议,从而进
摘要: 在《机械基础》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上营造愉快、轻松的气氛,多设疑、多举例,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际操作能力。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机械基础》运用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机械原理”、“工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