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新课改背景下推行的教育改革给教育界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式,“以学定教,同案写作”的导学案教学策略是其中重要的一条,其以教师的有效教学设计为基础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在实际教学中密切关注师生的全方位动态,来明确学生的有效学习,最终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将结合相关教学案例来简要分析小学数学问题导学相关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48-2
针对小学数学这一重要学科,导学案这一教学方式的运用实际上是通过一定的问题情境创设来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以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初步了解——发现问题——探讨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思考与小组团队交流协作的过程中来完成对教学内容的第一次学习和第二次学习,在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熟练掌握知识内容。导学案的设计是一个问题式导学、过程式学习的综合体验,是让学生思考深度得到充分加强的重要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问题导学教学设计的要求
(一)问题导学的基本理念
问题导学的核心理念在于以问题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学习过程,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学的重心前移、教的重心前移、管理的重心前移”,即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教师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二者相结合,促使学生对教师有效教学设计的依赖,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师生间的互动性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真正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问题导学的教学设计要求对教学的目标进行明确,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来辅助学生在课前对教学知识进行梳理,并且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应当给予正确的学习指导,帮助学生选择二适当的学习方案和学习策略;此外,设计时还要扩展教学的资料范围,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料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成果检测,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1.基本环节。
导学案教学设计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设计过程,在设计过程中对教师的自身素养和教学技能是一个考验,对学生要符合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因此设计内容将数学课堂与课外内在联系、数学与其他学科及生活的关系、师生学习的全面过程等都充分体现出来,其基本设计环节主要由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探究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体会——自我检测及评价——应用拓展(学习延伸)等环节构成。
2.设计意图。
课前预习(自主学习):课前预习环节的设计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教学的问题将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和掌握,并且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测试效果,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来进行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对学生发现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针对性的教案设计,从而确保了问题导学教学设计的有效运行。
探究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实际上是促使学生自身知识体系再构建的一个循环过程,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和掌握的知识点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学习促使了知识点的整合优化,能够快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不断的交流合作中加深对问题的思考,并交流彼此间学习经验,在获得有效学习方法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作风,为课堂教学创造出一个积极有效的教学环境。
学习体会:学习体会环境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复习的知识梳理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整理、反思,要以多样化灵活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对自己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说出自己收获了什么,明确了怎样的学习目标,从而帮助学生在内部形成优化的系统性知识。
自我检测及评价:自我检测与评价过程是针对教学效果反馈来设计的,通过有效的、针对性的测试训练来检验教学设计的效果,通过对效果进行分析来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教学方案。检测时要注重对基础知识进行练习,要通过变换的训练方式来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并且通过例举生活案例来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拓展(学习延伸):作为学习的延伸和课外活动的基本形式,应用拓展环节的设计要立足教学本身,结合课内外相关知识,并适当以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技能,并且确保了教学课堂的开放性和实践性。
二、小学数学问题导学教学设计实例与分析
本文所采用的教学设计实例为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其教学目标为:1.基于初步认识分数来了解分数意义,初步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在实际操作中构建分数的含义。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概念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团队间相互协作的能力。3.通过对分数的初步了解和掌握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事情,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的意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习的兴趣。时间预设为:情境创设3分钟,基本训练5分钟,针对练习15分钟,反馈测评17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分数的概念;单位“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概括抽象概念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怎样概括分数的意义。
1.明确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完成课前联系,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意义以及分数单位的含义,并理解分数的意义。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和学习目标。
2.情境创设。
以创设问题情境来对学生进行问题引导,如提问“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哪位同学能来简单说一下分数是什么?”来引导学生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回顾并梳理,进一步加深认识。
3.基本训练。
通过出示几道简单的分数题目来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检测,在完成后与同学间交换修改评分,并相互探讨解决方案和分析思路,求同存异,并总结出认为可行的方法策略。
4.针对训练。
通过整合学生们在基本训练中总结出的方法策略及提出的问题来进行题型设置,以针对性的训练来帮助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分数,并通过再一次的小组交流学习来对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总结归纳知识。
5.反馈测评。
让学生们拿出自己的文具盒,设想拿出一支铅笔便拿出了文具盒所有笔的五分之一,则文具盒总共有多少支笔?假如拿出两支便拿出了四分之一,则总共有多少支笔?
归纳总结:该导学案的设计以“创设情境,回顾梳理”来巩固学生之前所学习的知识点,从而自然地引出了新的教学内容;再通过“基本训练,巩固新知”来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分数的理解,并让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针对训练,展示交流”的环节中,学生们将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为之后的反馈测评奠定的基础;“综合深化,反馈测评”环节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树立起学习的自信。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48-2
针对小学数学这一重要学科,导学案这一教学方式的运用实际上是通过一定的问题情境创设来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以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初步了解——发现问题——探讨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思考与小组团队交流协作的过程中来完成对教学内容的第一次学习和第二次学习,在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熟练掌握知识内容。导学案的设计是一个问题式导学、过程式学习的综合体验,是让学生思考深度得到充分加强的重要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问题导学教学设计的要求
(一)问题导学的基本理念
问题导学的核心理念在于以问题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学习过程,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学的重心前移、教的重心前移、管理的重心前移”,即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教师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二者相结合,促使学生对教师有效教学设计的依赖,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师生间的互动性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真正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问题导学的教学设计要求对教学的目标进行明确,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来辅助学生在课前对教学知识进行梳理,并且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应当给予正确的学习指导,帮助学生选择二适当的学习方案和学习策略;此外,设计时还要扩展教学的资料范围,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料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成果检测,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1.基本环节。
导学案教学设计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设计过程,在设计过程中对教师的自身素养和教学技能是一个考验,对学生要符合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因此设计内容将数学课堂与课外内在联系、数学与其他学科及生活的关系、师生学习的全面过程等都充分体现出来,其基本设计环节主要由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探究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体会——自我检测及评价——应用拓展(学习延伸)等环节构成。
2.设计意图。
课前预习(自主学习):课前预习环节的设计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教学的问题将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和掌握,并且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测试效果,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来进行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对学生发现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针对性的教案设计,从而确保了问题导学教学设计的有效运行。
探究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实际上是促使学生自身知识体系再构建的一个循环过程,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和掌握的知识点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学习促使了知识点的整合优化,能够快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不断的交流合作中加深对问题的思考,并交流彼此间学习经验,在获得有效学习方法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作风,为课堂教学创造出一个积极有效的教学环境。
学习体会:学习体会环境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复习的知识梳理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整理、反思,要以多样化灵活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对自己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说出自己收获了什么,明确了怎样的学习目标,从而帮助学生在内部形成优化的系统性知识。
自我检测及评价:自我检测与评价过程是针对教学效果反馈来设计的,通过有效的、针对性的测试训练来检验教学设计的效果,通过对效果进行分析来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教学方案。检测时要注重对基础知识进行练习,要通过变换的训练方式来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并且通过例举生活案例来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拓展(学习延伸):作为学习的延伸和课外活动的基本形式,应用拓展环节的设计要立足教学本身,结合课内外相关知识,并适当以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技能,并且确保了教学课堂的开放性和实践性。
二、小学数学问题导学教学设计实例与分析
本文所采用的教学设计实例为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其教学目标为:1.基于初步认识分数来了解分数意义,初步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在实际操作中构建分数的含义。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概念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团队间相互协作的能力。3.通过对分数的初步了解和掌握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事情,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的意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习的兴趣。时间预设为:情境创设3分钟,基本训练5分钟,针对练习15分钟,反馈测评17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分数的概念;单位“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概括抽象概念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怎样概括分数的意义。
1.明确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完成课前联系,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意义以及分数单位的含义,并理解分数的意义。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和学习目标。
2.情境创设。
以创设问题情境来对学生进行问题引导,如提问“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哪位同学能来简单说一下分数是什么?”来引导学生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回顾并梳理,进一步加深认识。
3.基本训练。
通过出示几道简单的分数题目来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检测,在完成后与同学间交换修改评分,并相互探讨解决方案和分析思路,求同存异,并总结出认为可行的方法策略。
4.针对训练。
通过整合学生们在基本训练中总结出的方法策略及提出的问题来进行题型设置,以针对性的训练来帮助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分数,并通过再一次的小组交流学习来对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总结归纳知识。
5.反馈测评。
让学生们拿出自己的文具盒,设想拿出一支铅笔便拿出了文具盒所有笔的五分之一,则文具盒总共有多少支笔?假如拿出两支便拿出了四分之一,则总共有多少支笔?
归纳总结:该导学案的设计以“创设情境,回顾梳理”来巩固学生之前所学习的知识点,从而自然地引出了新的教学内容;再通过“基本训练,巩固新知”来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分数的理解,并让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针对训练,展示交流”的环节中,学生们将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为之后的反馈测评奠定的基础;“综合深化,反馈测评”环节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树立起学习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