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无疑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我认为导致这一薄弱环节的根源是语文老师。相当一部分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上,由于理念陈旧,思想不解放,方法落后,一言堂,一人说了算,这无形禁锢了小学生作文的天赋,给学生的心灵无意蒙上了一层害怕作文的阴影。要想从根本上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全面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全面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让学生喜欢作文,不惧作文,我们语文老师首先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从多方面给学生“松绑”,尽力营造一种宽松的作文氛围。
1 从命题上给学生“松绑”,倡导自由表达
小学生作文,如果没有命题,会使学生无所适从;如果命题太死板,又会使学生在表达上受到一定限制,受到一定发挥,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更新理念,淡化命题,仅给一个命题范围,倡导学生在表达上自由发挥,扬长避短,把自己心里想写的都写出来,只要有话可写,写出来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就算达到了作文教学的一定目的。长此以往,学生作文之水准一定会上新的台阶。比如写人的作文,老师可只给学生“写人”的命题大范围,引导学生自己拟一个具体的作文题目,自己选择亲自经历过的素材,可以写爸爸、妈妈,也可以写爷爷、奶奶;可以写老师,也可以写同学;可以写佩服的好人,也可以写憎恶的坏人。只要学生能写出具体的事例,写出一个人的特点就行。由于给学生创造了表达的自由空间,学生写出来的人就不会千人一个面孔,也就不会出现“套作”和雷同,这样亦可避免学生作文只会一味地“唱赞歌”而不会“提批评”的弊端。
2 从体裁上给学生“松绑”,鼓励百花齐放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小学部分对作文教学提出的主导思想是,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对作文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写下来,练习写简单的记叙文、应用文、读书笔记、日记等。这使得小学作文在文体上得以解放,给学生写作松了绑,使学生能在一种宽松的写作空间自由发挥,百花齐放。作文教学实践证明,一篇作文,文体规定太死,会局限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作文的手脚。如《我们的学校》这篇作文,如果只给定一种文体,要求只能写成“记叙文”,那么,学生不敢越雷池一步就会在写作上受到很大限制,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也不利于多角度观察事物能力的张扬。如果不受文体约束,学生可不拘一格,百花齐放,选择自己喜欢写的文体,一定会写出得心应手的内容。前不久,我的一次作文教学实践也足以印证“同一文题不受文体限制约束”,学生习作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的教学设想。是啊,同样是就《我们的学校》一文,同学们有的写成“记叙文”,内容有记事的、写人的和绘景的;有的写成“说明文”,具体介绍学校的建筑布局和建筑风格;有的写成“散文式”的(当然这种“文体”小学生并非知晓)“想象文”(即:“我心目中的学校”)。 这样,同一内容的作文,学生可以在文体上“唯我而用”、“唯我熟用”,自由表达,自由发挥,书写自己想写的想抒发的内容,从而也就不会使学生在作文时感到困惑,思维禁锢,也不会感到没东西可写。
3 从主题构思上给学生“松绑”,激发写作兴趣
这里所讲的“主题”就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每篇作文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写文章首要的就是要构思文章的主题。我们的语文老师,往往在作文教学中辅导学生构思文章主题时,传统的方法是只能让学生按执教者既定的主题构思完成习作。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会导致雷同,甚至千篇一律,没了个性张扬,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能力。如写《我的老师》,为了表达中心,按既定的主题构思,非要让学生写出老师的优秀品质不可,这样未免有些太苛刻了。试想,对于像《我的老师》这样的作文,如果把构思主题的权力留给学生,老师只作大方向的引导而不加限制,学生自然会写自己经历过的感受最深的,不管是赞扬老师还是善意批评老师,都能做到有话可写,写出来的内容都会是实实在在的,言之有理。这样,全班同学写出来的老师,绝不会是一个模型,而是各有差异,各具特色。在如此宽松的习作主题构思训练中,学生的写作兴趣一定会被充分激发起来,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一定会越来越高涨。
当然,给学生作文“松绑”,还有修改方面的问题。作文修改可以变老师封闭式的“独笔”修改为学生开放式的“多笔”修改。这种形式可采取同桌一对一修改,前后桌小组修改,小组修改评议等,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充当作文的小主人,在修改中学习,在学习中修改,取人之长,相互提高。
总之,我们的语文老师只要更新理念,更新教法,思想大胆解放,全方位为学生创设一个“异想天开”的作文环境,在作文的各个环节上“松绑”,让学生在作文天地像小鸟一样自己放飞自己,自由展翅,自由翱翔,作文教学定能彻底走出低谷,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从命题上给学生“松绑”,倡导自由表达
小学生作文,如果没有命题,会使学生无所适从;如果命题太死板,又会使学生在表达上受到一定限制,受到一定发挥,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更新理念,淡化命题,仅给一个命题范围,倡导学生在表达上自由发挥,扬长避短,把自己心里想写的都写出来,只要有话可写,写出来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就算达到了作文教学的一定目的。长此以往,学生作文之水准一定会上新的台阶。比如写人的作文,老师可只给学生“写人”的命题大范围,引导学生自己拟一个具体的作文题目,自己选择亲自经历过的素材,可以写爸爸、妈妈,也可以写爷爷、奶奶;可以写老师,也可以写同学;可以写佩服的好人,也可以写憎恶的坏人。只要学生能写出具体的事例,写出一个人的特点就行。由于给学生创造了表达的自由空间,学生写出来的人就不会千人一个面孔,也就不会出现“套作”和雷同,这样亦可避免学生作文只会一味地“唱赞歌”而不会“提批评”的弊端。
2 从体裁上给学生“松绑”,鼓励百花齐放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小学部分对作文教学提出的主导思想是,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对作文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写下来,练习写简单的记叙文、应用文、读书笔记、日记等。这使得小学作文在文体上得以解放,给学生写作松了绑,使学生能在一种宽松的写作空间自由发挥,百花齐放。作文教学实践证明,一篇作文,文体规定太死,会局限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作文的手脚。如《我们的学校》这篇作文,如果只给定一种文体,要求只能写成“记叙文”,那么,学生不敢越雷池一步就会在写作上受到很大限制,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也不利于多角度观察事物能力的张扬。如果不受文体约束,学生可不拘一格,百花齐放,选择自己喜欢写的文体,一定会写出得心应手的内容。前不久,我的一次作文教学实践也足以印证“同一文题不受文体限制约束”,学生习作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的教学设想。是啊,同样是就《我们的学校》一文,同学们有的写成“记叙文”,内容有记事的、写人的和绘景的;有的写成“说明文”,具体介绍学校的建筑布局和建筑风格;有的写成“散文式”的(当然这种“文体”小学生并非知晓)“想象文”(即:“我心目中的学校”)。 这样,同一内容的作文,学生可以在文体上“唯我而用”、“唯我熟用”,自由表达,自由发挥,书写自己想写的想抒发的内容,从而也就不会使学生在作文时感到困惑,思维禁锢,也不会感到没东西可写。
3 从主题构思上给学生“松绑”,激发写作兴趣
这里所讲的“主题”就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每篇作文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写文章首要的就是要构思文章的主题。我们的语文老师,往往在作文教学中辅导学生构思文章主题时,传统的方法是只能让学生按执教者既定的主题构思完成习作。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会导致雷同,甚至千篇一律,没了个性张扬,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能力。如写《我的老师》,为了表达中心,按既定的主题构思,非要让学生写出老师的优秀品质不可,这样未免有些太苛刻了。试想,对于像《我的老师》这样的作文,如果把构思主题的权力留给学生,老师只作大方向的引导而不加限制,学生自然会写自己经历过的感受最深的,不管是赞扬老师还是善意批评老师,都能做到有话可写,写出来的内容都会是实实在在的,言之有理。这样,全班同学写出来的老师,绝不会是一个模型,而是各有差异,各具特色。在如此宽松的习作主题构思训练中,学生的写作兴趣一定会被充分激发起来,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一定会越来越高涨。
当然,给学生作文“松绑”,还有修改方面的问题。作文修改可以变老师封闭式的“独笔”修改为学生开放式的“多笔”修改。这种形式可采取同桌一对一修改,前后桌小组修改,小组修改评议等,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充当作文的小主人,在修改中学习,在学习中修改,取人之长,相互提高。
总之,我们的语文老师只要更新理念,更新教法,思想大胆解放,全方位为学生创设一个“异想天开”的作文环境,在作文的各个环节上“松绑”,让学生在作文天地像小鸟一样自己放飞自己,自由展翅,自由翱翔,作文教学定能彻底走出低谷,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