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方面一项主要的能力一,a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能力,也是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足;方法;改革
阅读伴随着人的终生,在阅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尤其是语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一、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不足
(1)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改变。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虽然早就形成了共识,但真正去实施的教师并不多,它只是成为了一个口号,直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学生就对老师形成一种依赖,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只是一个接收知识的囊袋而已。因而我们还要多学,多研究学生的心理。
(2)教学方式单一。也许我们还沉于老习惯中。语文阅读教学目前采用的大多是接受式学习,而且是采用被动式地接受学习,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思考不够,理解不充分。教师就算设计问题,也是要引导学生从嘴里说出自己所需要的结论,但不尽人意,学生很少有真正的语言实践。学生只能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去思考。初中学生直接阅读文章和思考感悟的时间少,不能够积极去思想,去理解探究,努力形成自己的看法。所以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自然阅读题失分也就多了。
(3)学生阅读浅显,教师分析支离破碎。当前的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个偏见,就是学生的阅读浅显,根本没有深入去阅读文本,有的学生在教师上课之前,还没有阅读过文本,这样的阅读教学肯定是失败的,因为学生根本不懂文本的具体深入的内容,也没有对文本作出自己的独特的理解和感悟,那么在课堂上的理解也是片面的或者是浅表层次的理解,学生是这样,教师更是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有的教师在上阅读之前,自己也没有深入读过文本,而是粗略的阅读了一些教学参考书,就根据参考书上的理解和评析进入课堂,这样带给学生的也是浅层次的、理解也可能是不到位的,甚至是片面的,或是错误的,课堂上,教师分析文本,还是采用了庖厅解牛式的教学,把一篇完整的课文,进行肢解,分析的支离破碎,不成面目,甚至的断章取义。
二、传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的目的是了解文章的意义,吸收知识。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就不能仅限于课本中的文章,还应该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
(1)把握文章的主旨。在阅读一篇文章时,首先要把握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才能更快更深刻的了解整个文章。通过整体领会文章的气势、文采、内涵等了解作者的写作方向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2)精读、细读。在经过前一阶段的整体阅读,在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后就要对文章的各段进行精读细读。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分段论述将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主旨表达出来的,学习段落中的比喻、拟人、夸张、比拟等写作手法的运用,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经验。
(3)快速阅读。快速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高度集中注意力,保证思维活跃,利于从大量的语言文字中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信息。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快速阅读的方法,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快速阅读的基本技巧:
(1)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朗读的速度最快每分钟只能达到200字,而默读每分钟可达600字以上,是朗读的3倍。因此,提高阅读速度首先要学会默读。要养成默读的习惯,必须注意:①给学生任务驱动,提高视觉接受文字符号的速度,培养准确、协调、熟练、默读技巧。②提高默读的理解效率。③提高想象、联想、思维、记忆的速度。
(2)阅读过程中,视觉幅度扩大,每次眼停获得的信息增多,开始也可用舒尔特表格训练从而可以节省阅读时间,提高阅读的效率。
(3)减少眼睛在每个注视点上停留的时间。也会相应提高整体阅读的速度。
三、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理念强调:阅读是学习的起点,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边读边想,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评价等。研讨应以自读为基础,通过相互交流,深化理解。过程中,教师不但要组织、指导,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鼓励思维和结论的多元化,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个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相互关联,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发散、求异、逆向思维等,而且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应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应注意的是: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予以肯定或否定。
四、改革阅读教学评价方式
新课标中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考查和评价,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和自身的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阅读的评价应随时随地进行。阅读教学不能搞标准化,因为学生有个体差异和个性化要求,所以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性格特点及学习基础来制订不同的要求,实施多角度评价。
总之,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足;方法;改革
阅读伴随着人的终生,在阅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尤其是语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一、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不足
(1)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改变。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虽然早就形成了共识,但真正去实施的教师并不多,它只是成为了一个口号,直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学生就对老师形成一种依赖,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只是一个接收知识的囊袋而已。因而我们还要多学,多研究学生的心理。
(2)教学方式单一。也许我们还沉于老习惯中。语文阅读教学目前采用的大多是接受式学习,而且是采用被动式地接受学习,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思考不够,理解不充分。教师就算设计问题,也是要引导学生从嘴里说出自己所需要的结论,但不尽人意,学生很少有真正的语言实践。学生只能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去思考。初中学生直接阅读文章和思考感悟的时间少,不能够积极去思想,去理解探究,努力形成自己的看法。所以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自然阅读题失分也就多了。
(3)学生阅读浅显,教师分析支离破碎。当前的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个偏见,就是学生的阅读浅显,根本没有深入去阅读文本,有的学生在教师上课之前,还没有阅读过文本,这样的阅读教学肯定是失败的,因为学生根本不懂文本的具体深入的内容,也没有对文本作出自己的独特的理解和感悟,那么在课堂上的理解也是片面的或者是浅表层次的理解,学生是这样,教师更是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有的教师在上阅读之前,自己也没有深入读过文本,而是粗略的阅读了一些教学参考书,就根据参考书上的理解和评析进入课堂,这样带给学生的也是浅层次的、理解也可能是不到位的,甚至是片面的,或是错误的,课堂上,教师分析文本,还是采用了庖厅解牛式的教学,把一篇完整的课文,进行肢解,分析的支离破碎,不成面目,甚至的断章取义。
二、传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的目的是了解文章的意义,吸收知识。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就不能仅限于课本中的文章,还应该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
(1)把握文章的主旨。在阅读一篇文章时,首先要把握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才能更快更深刻的了解整个文章。通过整体领会文章的气势、文采、内涵等了解作者的写作方向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2)精读、细读。在经过前一阶段的整体阅读,在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后就要对文章的各段进行精读细读。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分段论述将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主旨表达出来的,学习段落中的比喻、拟人、夸张、比拟等写作手法的运用,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经验。
(3)快速阅读。快速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高度集中注意力,保证思维活跃,利于从大量的语言文字中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信息。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快速阅读的方法,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快速阅读的基本技巧:
(1)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朗读的速度最快每分钟只能达到200字,而默读每分钟可达600字以上,是朗读的3倍。因此,提高阅读速度首先要学会默读。要养成默读的习惯,必须注意:①给学生任务驱动,提高视觉接受文字符号的速度,培养准确、协调、熟练、默读技巧。②提高默读的理解效率。③提高想象、联想、思维、记忆的速度。
(2)阅读过程中,视觉幅度扩大,每次眼停获得的信息增多,开始也可用舒尔特表格训练从而可以节省阅读时间,提高阅读的效率。
(3)减少眼睛在每个注视点上停留的时间。也会相应提高整体阅读的速度。
三、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理念强调:阅读是学习的起点,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边读边想,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评价等。研讨应以自读为基础,通过相互交流,深化理解。过程中,教师不但要组织、指导,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鼓励思维和结论的多元化,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个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相互关联,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发散、求异、逆向思维等,而且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应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应注意的是: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予以肯定或否定。
四、改革阅读教学评价方式
新课标中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考查和评价,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和自身的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阅读的评价应随时随地进行。阅读教学不能搞标准化,因为学生有个体差异和个性化要求,所以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性格特点及学习基础来制订不同的要求,实施多角度评价。
总之,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