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课中教师该做些什么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tity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作品欣赏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欣赏,对教师来说则是赏析。因此,美术作品欣赏教学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一系列审美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沟通学生与美术作品之间的桥梁,引导学生顺利走近美术作品;要教给学生欣赏的方法,指导学生由外而内,由浅入深地欣赏美术作品;要设计好一系列引导或提示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达到欣赏的目标要求;要引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真情实感,同时要尊重学生对作品的看法。
  关键词:美术欣赏 桥梁作用 欣赏方法 真情实感 尊重学生
  美术作品欣赏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欣赏,对教师来说则是赏析。因此,美术作品欣赏教学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一系列审美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该做些什么呢?怎样才能更好地把这些内容的教学落到实处呢?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教师要做沟通学生与美术作品之间的桥梁,引导学生顺利走近美术作品
  原因之一: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对于美术作品的形式应当尊重学生自己的感受,作品所表现的事物也应该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分析。而美术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时代背景最好让学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去了解,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但这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也需要充足的资料或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条件。目前情况下,真正让学生自己达到上述要求,恐怕大多数学校难以做到。所以,还是需要教师的必要介绍和分析。
  原因之二:有许多美术作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水平等都相去甚远,学生面对这样的作品,往往觉得不容易接受,更不用说理解和欣赏了。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去观察、感受和分析美术作品,并提供必要的知识帮助,使学生尽快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也就是说,教师要做学生与美术作品之间的桥梁,使二者能够顺利实现沟通和融合。那么,怎样才能架起桥梁,使“天堑变通途”呢?以欣赏《格尔尼卡》这幅作品为例,谈一点启示思路:
  1、情景引导,引起学生对作者的重视。对于《格尔尼卡》这幅作品,一开始,大多数学生都不容易接受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作了这样的尝试:
  首先由教师设疑:在一次拍卖会上,有一幅油画作品名叫《拿烟斗的男孩》,竟然卖出天价,同学们猜一猜,这个价是多少钱?凭经验学生能猜到上千万。教师摇头,差得太远。然后明确:卖价达1.04亿美元。学生深感震惊!师问:你们知道这幅作品的作者是谁吗?同时出示作品给学生观察。学生很快明确:作者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同时对毕加索肃然起敬。
  2、爱屋及乌,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关注。教师进一步引导,《拿烟斗的男孩》一作,还算不上是毕加索最著名的代表作,真正代表毕加索最高水平的作品是什么呢?正是今天我们所面对的这幅《格尔尼卡》。如果拿《格尔尼卡》拍卖,能卖出一个什么价呢?由此引导学生重新审视和关注这件作品。
  3、解除误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者和作品。有人怀疑:是不是毕加索素描功夫不行,根本不会画写实作品呢?教师出示他的《老渔夫》、《科学与博爱》等作品让学生观察分析,使他们明确:其实不然,上述作品充分显示了毕加索写实性绘画的深厚功力。那他为什么不用写实画法,而偏偏采用抽象画法来表达这样一个题材呢?
  4、分析原因,明确作品表现手法的优越性。教师介绍:作品表现的是西班牙一座文化名城“格尔尼卡”,在1937年4月26日这天,遭到德国军队的毁灭性轰炸,建筑坍塌,文化被毁,还有许许多多的无辜平民残遭杀害,情景十分悲惨。画家画这幅画的目的就是用以控诉德国法西斯战争的滔天罪行,表达自己内心的强烈愤慨之情。比较一下,要表达这样一种感情,用写实的手法好呢,还是用抽象手法好呢?不言而喻。
  这样,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学生与作品间就架起了一座“四孔桥”。在这座桥的辅助作用下,再来欣赏,学生不但对作品的内容美容易理解,而且对其形式美的欣赏也会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教师要教给学生欣赏的方法,指导学生由外而内,由浅入深地欣赏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的生命力在于形式美与内容美的有机统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形神兼备”。任何美术作品都是由内容和形式这两个方面所构成的完整统一体,它们相互融合,密不可分,内容是形式的精神内涵,形式是内容的物质外观。人们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也是从这两个方面去品味的。一般地,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是从外部形式美的感受开始,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逐步体察表面形象的深层含义。由此可见,美术欣赏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是对作品形式美的欣赏;第二是对作品内容美的欣赏。前者,是欣赏活动的开端和初级阶段,也是欣赏活动得以完成的必由之路;后者,是欣赏活动的归宿和高级阶段,也是欣赏活动的目的所在。仅仅达到第一个层次的欣赏,是不完全、不深刻的欣赏。
  我们的美术欣赏课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感受美术作品的外部形式美开始,逐步深化到对作品内容美的认识和理解,并经过长期积淀,最终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的过程。因此,对美术作品欣赏的指导要分两步走:
  1、指导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所谓形式美,是指美术作品把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肌理等形式要素按照一定的法则(如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织起来,从整体上产生的外在的美感。
  人们欣赏美术作品时,首先感受到的是它的形式美,而且对形式美的感受也是进一步感受内容美的基础条件和必由之路。因此,美术欣赏课一定要指导学生充分感受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每件作品的形式美往往体现在多个方面,指导学生欣赏某件作品时,应抓住最突出最具典型意义的一两个方面进行观察、分析,不必面面俱到。例如欣赏《狼牙山五壮士》时,着重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构图形式及其产生的效果:五壮士的身躯有机地组合成一个稳固的三角形,给人一种坚定、牢固、推不倒、压不垮的感觉。又如欣赏中国画中的白描作品时,就应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线条的表现力,注意看线条的起伏、顿挫、疏密、虚实、轻重、刚柔等。再如欣赏《最后的晚餐》时,可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十二门徒分列基督左右,从总体上造成了均衡、对称的感觉;二是十三个人神态、动作的差异性与彼此之间的连接性造成了画面局部与全局的变化统一;三是采用光线明暗对比,造成了强烈的立体感;四是安排人物的动作、神情时,充分考虑到彼此衬托,造成了画面的勃勃生气和戏剧效果。对形式美的了解和认识是学生进一步理解美术作品的前提条件。
  2、指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美术作品的内容美
  美术作品的内容是指艺术家通过塑造形象,能动地再现于作品中的现实生活,以及再现这一现实生活时所寄予的思想感情。美术作品从其再现的现实生活看,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天文的,地理的,人文的,自然的,无所不容。其中,以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某一“情节”作为主要表现内容的情节性美术作品,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情节性美术作品首先是表现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如《开国大典》、《梅杜萨之筏》、《马拉之死》等;其次是表现富有生活情趣的故事或现象,如《最后的晚餐》、《韩熙载夜宴图》、《八骏图》、《玉兰黄鹂》以及齐白石创作的大量耐人寻味的关于各种小动物的画等;再次是表现人物的微妙心理和复杂感情,如《蒙娜丽莎》、《思想者》、《哭泣的女人》等。
  不论是情节性还是非情节性美术作品,它们都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内容,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显示和升华。作者通过一些符合客观现实的事物形象,加以选择、提炼、概括和改造,塑造出生动、感人,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反映时代精神,贬恶扬善的艺术形象,供人们认识、审美、受教育。这些东西综合起来构成作品的内容美。
  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都具有内容美的特点,只是指导学生分析、理解时,必须历史地去看待它们,不能用现代人的观念去审视古代的作品,也不能用东方人的观念去看待西方的作品。欣赏某件作品的内容美必须首先弄清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对于一些历史题材的情节性美术作品如《开国大典》、《血衣》等,其内容美是直观的外显的,学生可一目了然。对于那些表意比较含蓄,甚至十分抽象的作品,就要引导学生从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开始,分析理解作品的内容美。如欣赏朱耷的《孔雀图》时,乍看画面,两只白眼望天、翎尾稀拉的孔雀立在悬崖之下的危石上,很难看出作者所表现的意境。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了解朱耷所处的社会环境,当时朝庭腐败,奸臣挡道,有才有德之人报国无门,但又不愿意“摧眉折腰侍权贵”。这种思想情绪体现在作品中,自然就是画中情景。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作品的内容美了。
  三、教师要设计好一系列引导或提示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达到欣赏的目标要求(略)
  参考文献:
  [1] 《美术教学论》 王大根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随着矿山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矿山测量向工程型转化是矿山测量事业发展的必然。即矿山测量职能除着重现代测绘仪器在矿山生产中的研究应用外,将由单一纯工程服务型向
通过对比试验,初步探明晚杂优同优22茎蘖消长、产量构成、干物质生产以及籽粒灌浆的特性。单位面积上总粒数多及生育后期有较强的物质生产能力是其比汕优63具有产量优势的主要
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内在魅力的感受、表现能力。其特点决定了音乐教学必须以音乐为本,突出音乐艺术这一本质内容。
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发端,中国画坛一路走来不平静。有关中国画前途命运的争论不曾停止,改良中国画的观点有之,中国画已穷途末路的观点有之。至今,关于中国画前途的争论似
江苏省盐都县地处全国啤酒原料的主要产区之一──长江中下游冬大麦区的腹部,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啤酒大麦的主要产地,常年种植啤麦30万亩以上。啤酒大麦每亩可容纳的有效穗数比
乒乓球是我国国球,很多人喜欢打乒乓球。然而,乒乓球起源于英国,又被称为“桌上网球”。  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一天,英国两个网球发烧友在室外进行网球比赛,两人水平相当,很难分出高下。突然,天空下起了大雨,这两个血气方刚的大学生只好躲进学校的食堂,其中一人说:“咱们还没有分出胜负,接下来就在桌子上打吧?”“好!”另一个人说道。于是,两人把食堂的桌子拼起来,中间用几块砖头隔开,然后打起网球来。
期刊
目的:评价后程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Late Courseγ-ray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与放射反应,并与腔内放疗近期疗效、放射反应进行对比研究。
音乐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重要的美育课程,音乐的美育价值在于音乐的审美价值,审美价值是音乐的本质属性和首要价值。音乐美育要求学生在聆听音乐时,能够感受和体验到音乐当中所呈现的“美”, 具体地讲,就是使学生明确音乐的“美”在哪里?它是一种怎样的“美”?以怎样的形式呈现?我们又应以怎样的态度和视角来看待这种“美”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音乐美育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又是怎样一种现状呢?面对人类音乐文化长
音乐新课标准指出:音乐课要围绕五个基本理念进行。(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根据上述5条基本理念,除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观点外,同时突出强调音乐教育的实践性品格和创造性功能。探索音乐教学模式是为了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更加充满快乐、更能体现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