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访手记

来源 :文化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实说,“家访”一词对于我这个从教十几年的老师来说,当然不会陌生,但自从大多数人拥有了手机后,我虽记不清有多少次是因为工作需要,专程走进学生家庭进行深入的家访,但不用回忆也知道屈指可数。教育学生,当然能认识到家校联系的重要性,而我在工作中,自认教育是吃良心饭的,对工作也还认真负责,也挺重视与家长沟通的,为了构建家校联系这个重要平台,家校路路通、电话、告家长书、召开家长会等是我常用的家校联系方式,但在日常的工作中,常常图简便,好操作,要么使用手机联系,小问题电话里简单交流,再者要么就是通知家长来校达成共识,只要不是特殊问题,往往是“无事不登学生的三宝殿”。随着轰轰烈烈的“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的不断推进,我开始走进了学生的家庭与家长面对面地接触、交流,也随着不断的家访过程悄然转变着自己对家访的看法和认识……
  周文杰这个孩子家庭环境比较特殊,父母离异,现在父亲又重新组合家庭。这个孩子比较乖巧,胆子比较小,性格内向,不愿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沉默寡言,课堂上从未发过言。问原因,不愿和老师作深层次的交流,只是一言不发,连上课都没有任何表情。为了找出问题的症结,避免她的成绩下降使其更加封闭自我,三月七日,我和陆老师在学校食堂吃过晚饭后,一起去了周文杰家。
  因为家访前,我电话通知了孩子的爸爸。她爸爸听说我们要到家家访,非常重视。我们到他家后,家长热情地接待了了我们,让孩子给我们递上热茶,送来水果。学生家里布置得很温馨,孩子的房间里有一大排书柜,书柜里摆满了各种书籍,《三百六十五夜故事》、《格林童话》等等。可以看出孩子平时喜欢看书。我问周文杰:“书柜里的书都看了吗?”她说:“都看了,有些书都看好几遍了。”看来孩子的家长平时也很注意孩子这方面的培养。我们坐在沙发上,与家长聊天,谈论着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对周文杰学习认真努力,爱看书进行了表扬,也指出了孩子的不足。陆老师对周文杰以后的学习提出两点要求:一,上课要积极举手发言,每一节课至少要发一次;二、作业中要把字写好,因为一个人的字代表一个人的外在素质和学习态度。孩子听了连连点头,表示记住了老师的话。在陆老师提出的要求上,我再加上那个一点那就是作业时做到仔细,不马虎,写作业或者考试都要注意细节。我们 相信这次家访在孩子的心中一点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也会在他今后的成长中有一点点的促进。离开家时,家长把我们送出老远,他们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心,感谢老师为孩子付出的努力。
  第二站我们又去了张子扬家。
  张子扬这名学生,热爱劳动,为他人服务意识强烈,每天都能热心为班级同学打汤。但这名学生天资聪颖,但有时不能控制自己,不够勤奋,学习上比较被动,也比较马虎,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为了方便,我们去了张子扬妈妈开在学校旁边的“安利”店里,与他妈妈面对面交流。
  从孩子妈妈的口中我们知道了孩子在家学习的一些状况,如果没有家长的督促,学习就会松懈,得过且过,但独立性很强。我们和孩子面对面进行了交谈,并帮助学生安排好学习的时间表,这样有步骤的去学习,就不会紊乱,每天空出时间多看书,积累课外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我们告诉家长在今后要多联系,多沟通,这样能为教育孩子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相信经过这次家访,孩子一定会有所改变。
  通过这次家访,我深深感到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让学生难堪,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家访工作长“报喜”,可以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美国心理学家查丝雷尔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不忘这一“棍”之仇,给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以下是我的一些感受:
  一、热情的家长暖人心
  每走进一户学生家庭,绝大多数学生仿佛受到了什么奖赏,开心地围着老师转,主动地给老师送上热情的微笑和茶水,教师上门家访,本是寻常工作之一,但多数家长认为家访更是一种表现教师对学生关爱的一种方式,他们对于教师对自己孩子的重视表现了最最朴实的感谢,我们一面为之感动,一面又委婉地表示拒绝。家访中家长的热情,让我们教师也得到了家长最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理解。也许就是这份热情,这份理解和尊重才会紧密的联系家与校,才会产生更大的教育合力。
  二、家访对于学校和教师起到了很好的正面宣传作用
  一户一户地走进学生家庭,总会听到学生的邻居或家人议论:“多好的学校,多负责的老师!”让我们也为之脸红,原本普通寻常的工作,却让我们得到了受之有愧的褒奖,但可见家访工作不仅仅是联系,更是一种对工作负责的体现,有着家长来校或手机联系那些硬邦邦沟通中无法比拟的人性化,家访使学校和教师更能得到家长的理解和信任,也就是这种信任,更能化解多少不理解中产生的矛盾。
  三、家访,让我们更真实的了解学生和学生家庭
  这次家访,也让我跟深入地了解我的学生,了解他们不为我知的闪光点,了解他们在家的生活学习状态,看到他们的书桌、房间,游戏……也让我见到了许多不一样的家庭,了解到每个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能力范围。
  四、带着问题去,带着思考和想法回
  家访前,我也做了很多准备,梳理了很多东西,以便在家访时带给家长,让家长也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带着一颗真诚实在的心而去,或祝贺进步,或赞扬优点,或委婉有针对性指出问题,指导改进。同时也宣传了教育法规和相关政策,还针对很多共性问题例如留守生家庭教育问题,周边上学困难校车安全问题等等,与家长共同商榷,能指导的给予指导,能解决的解决,不能的,就带着思考和想法回来,或继续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或反馈学校找寻解决办法。
  五、收获宝贵建议
  家访中,我们做好家访手记的记载工作,详实地纪录了学生在家的点滴情况,也收获了大量家长的宝贵建议和意见,并通过与各科老师交流,想办法解决实际存在的各种问题。
  总之,此次活动让我再次感受到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肩上的担子责无旁贷,坚定了朴朴实实育人的信念,家访只是我们教育中的一个方式,我们要善用好家访,用心感悟,与家长产生教育无穷的教育合力,善待孩子,教好孩子!
其他文献
[摘 要] 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或者说如何重构教师角色和形象,也许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没有整齐划一的演进历程,但其中至少存在着一种共同性的特征,尤其是受到优质教师文化辐射的影响,促使教师不断地在反思中提高,在研究中成长,在锤炼中升华,在探索中进步,在“积识”中“成智”,在沟通中共勉。本文旨在论述教师文化的重要性、特征以及优质教师文化辐射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及成效,明了当今为师之道,知晓教师
期刊
3月7日晚上,趁着学校工会组织开展 “爱心奉献,美丽教师回报社会”家访活动的这股春风,我和班主任石冬霞、英语老师周静珠三人结伴,踏上了家访之路。  我们先来到了位于万红三村的小颖家。一踏进大门,只见一家三口笑脸相迎,桌上的盆子里摆满了各种水果,家长的重视和热情顿时让我们的心里暖洋洋的。在桌子旁坐下后,我们和家长聊起了孩子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在我的印象中,小颖是个脸色苍白、文静内向、动作比较迟缓的
期刊
优质特色发展,是一种以优质和特色为追求的发展方式、发展原则、发展策略和发展状态。优质特色发展是一种过程、一种能力、一种文化,而不只是一种静态的结果。实现优质特色发展,是普通高中提高办学品位、克服“同质化”倾向的必由之路。研究优质特色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总结优质特色发展的路径与经验,“固本培元”,促进基础教育走向优质与特色,已成为时代的诉求。  一、关于“优质特色发展”的内涵  (一)优质发展的内涵与
期刊
我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已有十个年头,十年的不断探索,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每一次的家访,都是老师与孩子、老师与家长之间一次心与心的对话。家访,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温情,让家长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也让老师更直接地走近孩子的家庭,读懂孩子的心。  故事一: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小炎是我们班最内向的一位男孩子。在学校,他整天绷紧了一张脸,仿佛在保护着自己,更仿佛是在拒绝班级的温暖,这似乎不应该是一个8岁孩子该有的表
期刊
新课改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接受式学习向探究性学习转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挖掘.而思维能力的开发与探究能力密切相关.可见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激活或唤醒思维材料的刺激因素,问题情境的呈现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他们的主动性和积
期刊
小鱼是一个爱劳动的小姑娘。教室里哪里脏了,她会马上拿把扫帚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窗台上有灰尘了,她会风风火火地拿来抹布把窗台擦得一尘不染;讲台上乱七八糟,她会一眨眼功夫就能把讲台擦得干干净净,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  小鱼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不管什么时候,你总能看到她认真读书的身影:课间,同学们都在教室外嬉戏玩耍,她却一个人沉浸在书海中;饭后,同学们有的去操场散步,有的在外面做游戏,她却在津津有
期刊
阳春三月,清风拂面,杨柳吐翠,桃花吐蕊,乘着春风的翅膀,循着春天的脚步,我和班主任徐老师开始了新学期的第一次家访。  小贾的转变  其实,我与小贾的家长交流的机会并不少。上学期的一天,小贾因病请假,放学后,她父亲来学校了解当天的学习内容和孩子的学习近况,我们有过一次交谈。小贾的父亲很健谈,跟我聊了很久。当时,我刚接到这个班,小贾给我的印象是性格比较内向,说话、做事的速度也较慢。尤其是写习字册,她几
期刊
“家访”这件难忘的往事曾珍藏在我们遥远的记忆中,“家访”时老师在客厅和家长们谈话,我们则悄悄打开房门留下一条缝,探头探脑地偷听,心情是那样忐忑,紧张……不知是个啥滋味。时光飞逝,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想到儿时对老师家访的种种感受,不由窃笑。但是真正家访后才知道教师工作的繁杂和辛苦,逐渐地认识到家访是连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纽带。如今,我们省又掀起了“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让我找到了丢失很久的记忆:感
期刊
2013年的3月7日晚上,我和另外三位任课老师结伴而行,踏上了既定的家访之路。在家访之前,我跟几位家长们都通了电话,电话里我感受到了家长们高兴的心情,他们特别期待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单独和老师们一起交流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我也更深地感受到家长对孩子的殷殷期望。迎着暖暖的春风,我们出发啦!  第一站:小钱家  小钱来自离异家庭,跟随爸爸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平时的学习让各科的老师们都很头疼,作业拖
期刊
家访,这个词对于我来说一点也不陌生。学生时代的我,最惧怕的就是犯了错误后,老师吓唬我们要来家访。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家访无非就是老师到学生家数落学生在学校的种种不是。老师走后,我们自然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轻则被家长大声训斥,严重的自然是“竹笋炒肉丝”。当然,在那个还不知道素质教育为何物的年代,后者在家访后更变得司空见惯。如今,我也成为人师,我也即将踏上家访之路,看着这群天真活泼的孩子,我想,我一定
期刊